搜尋此網誌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今天講經講古人的註解,且以《大藏經》裡有的為標準



《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83集2015年2月25日講於香港
  一生最幸運的是遇到佛法,方老師介紹的我跟他學哲學,最後一個單元,跟我講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入門。以後,接受章嘉大師的教誨三年,大師往生了。又隔一年,我認識李炳南老居士,到台中跟他十年,學會了講經。
  講經,是老師命令我的,我那時候不敢接受,因為我知道,古時候講經的標準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沒做到,哪有資格講經?老師非常慈悲告訴我,你們年輕人不接著下去,沒有人講經,佛教會滅了。我說那怎麼辦?老師告訴我:講註解,講錯了,那是注的人他負責任講誰的註解?講古人的註解為什麼?古人東西要是不好,一定隨著時間淘汰掉了,不可能流傳到今天;凡是流傳下來的,你要曉得經過多少人看過,還有人給他刻板流通,可見得它有價值。這就是個標準。我們沒有慧眼,最好是《大藏經》裡頭有的因為從前無論在家出家,你的著作要能入藏,那是一件大事,在那個當時在家出家的大德,看過你的東西,對你讚歎,最後還要經過皇上的批准,才能入藏,所以入藏是真正標準。
  老師教我,所以我們學習經教,一定是《大藏經》有的學《華嚴》,清涼大師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賢首國師的著作,這個沒有問題。《大藏》裡頭有的。
  《楞嚴經》,我跟李老師主修的是《楞嚴》,用的二十多種參考資料,都是《大藏經》上有的。師傳我們這個方法,我們才敢講
  古注有些地方看不懂,怎麼辦?老師說念念就可以了,不必講意思,把它念下來,沒念錯就行了;或者是看現代人,只看這一段,這一段我不懂,古注不懂,看別的註解就看它這一句,看看能不能講得通,能不能有一點悟處,有悟處可以講,沒有悟處照念就行了
  老師慈悲,怕佛法滅了、傳不下去了,不得已用這個方法。
  自己明白之後,最重要的依教修行,希望能有小的悟處、有少許的三味,放下世出世間一切障礙修行的那些法,都把它放下。
  我們的修學簡單,一句佛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能不能往生全在放下,真能放得下,真往生。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可以往生。年歲大了,時時刻刻都要放下,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這就對了!
  ......
  【解】四者,於忍辱中生決定心。
  “忍辱”是消業障,是遠離災難最好的方法古人講“積功累德”,“積累”用什麼方法?用忍辱。忍辱就能積累;不能忍,功德就不見了。心裡面一點不高興,一發脾氣,叫火燒功德林。你很不容易累積很多年的功德,一發脾氣全燒光了,所以要忍。忍,功德存在;不忍,功德就沒有了。你看“忍辱”多麼重要!
  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師在大專佛學講座裡頭給學生講“六度”,特別著重的“布施”跟“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保全,讓你的福報不至於流失,所以《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得成於忍”
  無論是佛法、是世間法,真正成就要懂得忍辱,決定不能有競爭的念頭競爭是西方人的,不是中國的,競爭再升級就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戰爭。所以這不是好東西,要用忍辱波羅蜜把它化解,所以在忍辱當中生決定心
  【解】五者,深心清淨,不染利養。
  深心是菩提心,什麼是深心?清淨心就是深心,清淨不染污。什麼東西染污?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不能沾,你只要一沾就被染污;被染污,你的心就不清淨了。這個不清淨就是輪迴心,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清淨心,它就在我們經題上,我們這個經題後半段,“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就是菩提心。清淨心是少分菩提心,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平等心是多分的菩提心,菩薩證得的;覺是圓滿的菩提心,諸佛如來證得的。它重要,一定要真幹,名聞利養要放下,別沾這些東西。
  ......
  【解】日日常念,無有廢忘。
  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上告訴我們:“ 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希望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願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印光大師對這句話非常讚歎,古人沒說過,他老人家第一個說出來。是不是真的?真的!一點都不假。為什麼?跟《無量壽經》來對照,《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樣才能生淨土,這是《無量壽經》佛告訴我們往生必具備的條件是這個,我們要知道。
  這個條件——信、願、持名,“信願”就是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統統具足了。蕅益大師只把它講成四個字,多簡單!信、願、持名,決定得生。
  在我們這個經上八句、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說得清楚、明白。要求我們“日日常念,無有廢忘”。“廢”是改換法門,不修這個,那就廢掉了,他怎麼會有成就?要一門深入。海賢這個法表得好,九十二年無有廢忘,真的是一門深入、真的是日日常念。這句佛號不拐彎就是“無有廢忘”;綿綿密密不間斷,就是他們的話說的“不曾丟失”,就是沒有間斷,那就“日日常念”,這八個字他做到了,無有廢忘是不拐彎,是我們的好榜樣。
  【解】七者,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謙下言說。
  這一願說得更清楚了,無論修哪個法門,只要是佛弟子,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在一切大眾面前對人要尊重,自己要謙卑,沒有我慢的意思。“謙下言說”,要謙卑、要尊重別人,決定不可以自讚毀他。
  【解】八者,於世談話,不生味著心。
  這是日常生活當中與一般人往來,談話之間,說完了佛號就接下去了,不要生雜念、不要生染濁。一定要知道,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都不要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不跟大家講話海賢老和尚見到任何人都歡喜(這我們要學),無論談什麼話都不放在心上,別人向他請教、請他開示,他很簡單、很扼要勸導你:“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這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這是老和尚的口頭禪,老和尚生平這句話講得最多,遇到人就勸他、時時刻刻提醒他,慈悲到極處!不能不知道。
  這個“不生味著心”,最好我們還用佛法來解釋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放在心上就對了,放在心上就這一句阿彌陀佛。
  【解】九者,近於覺意,生起種種善根因緣,遠離憒鬧散亂之心。
  “近於覺意”還沒有大覺大悟,很接近了。開悟有小悟,小悟常常有;有大悟,積小悟就會有大悟。大悟總得修行個十年八年,有大悟處。最後是徹悟,徹悟就是覺,“清淨、平等、覺”。
  但是要知道“覺”從哪裡來的?“覺”從“清淨、平等”來的。如果我們的心有染污、不平,它生煩惱不是智慧;真正清淨了、沒染污了,“見思煩惱”斷了(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斷了;思惑——“貪、嗔、痴、慢、疑”斷了,真斷了,真的沒有了),證阿羅漢果。果然真斷了,他六種神通現前。
  ......
  【解】十者,正念觀佛,除去諸根。
  “正念”就是一心。一心念佛也叫觀佛,為什麼?十六種念佛的方法都叫觀,最後這個也是觀,心裡面只有佛。
  “除去諸根”,“除去諸根”的作用,眼見色、耳聞聲,是不是在觀佛的時候眼不見色、而不聞聲?不是的。明朝交光法師注《楞嚴經》,他的註解叫《正脈》,主張“ 舍識用根 ”,這裡“除去諸根”,“除去諸根”被諸塵干擾是這個意思,那就是正念。見色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聞聲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這叫“除去諸根”,功夫就得力了,那功夫得成熟,不但沒有這個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那是法身菩薩,不是一般人。三賢菩薩不分別、不執著,法身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這都是“除去諸根”。
  六道凡夫眼見色,被色所干擾,喜歡看的多看一眼,不喜歡看的就躲避它,這就是受諸根的干擾了聽聲音也是如此,喜歡聽的很用心在那聽,聽他喜歡聽的,不喜歡聽的,他覺得很煩很躁,歡喜也是煩惱,所以除去諸根干擾的煩惱,這個意思就對了,到這個地方是彌勒菩薩所說的十念。
  【解】《宗要》曰:“如是十念,既非凡夫(所能),當知初地以上菩薩乃能具足十念。”
  彌勒菩薩境界高,這是什麼人?至少十信位的菩薩才能修。初信等於小乘初果須陀洹,他們有能力修,凡夫沒有這個能力。
  “當知初地以上菩薩乃能具足十念”。這就是這十種念,初地是講的別教,別教初地、圓教初住,報土,常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個十念是他們修的,不是凡夫所能的。
  【解】以上諸說咸以此願專為上品。
  這就是上面所說的,只是為上品,三輩往生里頭上輩往生。上輩往生生實報莊嚴土,那就是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專為上品。
  【解】甚至地上菩薩乃能具足,則中下凡夫何由得生?
  確確實實不能往生。
  【解】可見以上諸家之議,未契淨宗他力果教之真諦。
  念老這句話說得好,不契合淨土。淨土全靠阿彌陀佛,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修因證果;淨宗不是修因證果,完全靠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而得到的果報,所以無論是哪一個等級,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彌陀四十八願的加持,這個加持是平等的。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得加持,一得加持他的神通道力跟初地菩薩沒有兩樣,所以它叫“果教”。不是從因到果,它是果,阿彌陀佛加持得得這個果報,不是自己修來的,這是淨宗的殊勝,淨宗全靠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不能有絲毫懷疑,有懷疑就錯了
  我們要相信海賢老和尚,他給我們做出榜樣,他告訴我們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給我們作證;又給我們證明,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本子是真經,不能懷疑,懷疑你吃虧就大了,真經;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是正知正見,可以依靠的,沒有問題,依照這個法門修行決定得生淨土,這正不可思議。
  【解】至於義寂以《觀經》下品下生之十念,注本經第十八願之十念,深有見地。
  符合淨宗果教的教義。
  【解】望西雲:“宗家不爾(宗家指善導)。今之十念,但是口稱,上盡一形,下至一念,通於三輩,攝於九品,莫不皆往。”意為今願文中之十念,只是口念。上者盡一生之形壽,唯念佛名。下者僅念一聲,皆可往生。
  不敢稱他的名字,稱“宗家”。他們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善導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
  我們這個身體在一生,一生念佛,像海賢、海慶都是一生念佛,這是上,至於下根,沒有這麼好的緣分,一直到臨命終時,才遇到善友,才勸他念佛,他一听就相信,就真幹,一念也能往生,下這一念。
  “通於三輩,攝於九品,莫不皆往”。意為今願文中之十念,只是口念。上者盡一生之形壽,唯念佛名。下者僅念一聲,皆可往生”。
  統統往生,這個意思重要,非常重要!沒有一個漏掉的,這才符合淨宗他力果教的真諦。我們千萬不能懷疑,要懷疑這一次無比殊勝的緣分就錯過了。
  李老師過去勸我,自古至今多少聰明人都相信、都不懷疑,都往生了我們看到這些榜樣就應該信一次,信一次果然成功,我很幸運,就成就了。相信古人不騙我們,縱然被他騙一次也甘心老師真慈悲,這樣的勸我,我很感恩。接受了沒有?沒接受。
  我跟諸位說過,我接受是講《華嚴經》、講《法華經》、講《楞嚴經》,在這些大經大論裡頭領悟的、體會到的。特別是《華嚴》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忽然想起來了:善財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入室的弟子,他修什麼法門?以前講經都沒注意到,這樣一反過回頭去找,一下就發現了,第一參,吉祥雲比丘修波舟三昧,波舟三昧是專修念佛法門,這才曉得;再看末後,末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就行了。你看自始至終、徹始徹終,善財修什麼?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華嚴經》,這麼成就的,我們不能不知道當中善財還有五十一參,每一個善知識學的法門都不一樣,他都去拜訪,都去請教。這些善知識都把他們修學法門講的很清楚、講明白,告訴他,他很感謝,怎麼樣?不修,這是什麼?成就圓滿的後得智不是他不曉得,他曉得,你問他,他們都知道,自己“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讀書千遍,其意自見”,“自見”就是開悟。我看到這些地方就相信了,對於這個會集本,對於念老這個註解非常認真的學習。
  黃念老是我的老師,雖然我們沒有這個名分,但是我跟他學習,他做我的老師當之無愧,他講的東西我能聽得懂。
  【解】(僅念一聲者,指臨終一念,或“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亦皆得往生。)
  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想往生,有這個念頭他能往生。
 統統能往生,這不是假的。所以,我們今天遇到了,希望大家不要錯過、決定不要懷疑,我得來不容易,我很後悔。如果早年老師一勸我,我就接受、就相信了,我今天很有可能念到一心不亂前頭沒有接受,還是被這些大經大論擾亂了。還算很幸運,終於回頭了,終於相信這法門,這一生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才有把握;了生死出三界,搞別法門沒把握,多幸運!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