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廣心法師《念佛關鍵法語》 重點



 1、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一代佛教分為二,“二種勝法”,一種叫聖道法門,另一種叫淨土法門。這兩種都是殊勝的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說,若能依教奉行,個個都能解脫生死,故而稱為“殊勝的法門”。殊勝的法門,細說有八萬四千,再細說有無量無邊。道綽禪師在這里分為兩種,除了淨土法門之外的,都叫做聖道法門。

 2、聖道法門這個名詞是什麼含義呢?“聖道”,聖人所行之道路,聖人所修之道,非凡夫根器所堪,成為“聖道”:聖和凡相對,六道輪迴是凡道,出離生死是聖道,聖道也就是從凡入聖之道,要超凡入聖。比較而言,聖道法門不求往生,要在此土得證聖果。
聖道,就是聖人堪行之道,可是我們都不是聖人根器,對於我們這樣的凡夫,有什麼法門呢?
不堪修行聖道,有第二條道路,叫“往生淨土”,淨土法門的特點就是:不堪修持聖道法門的,我們自覺在此土不能得證聖果,所以要靠佛的願力到淨土去,在那裡,有諸佛菩薩神力加持,有種種依正莊嚴的環境,自然成就佛道。聖道和淨土,這兩種法門是不是勸大家都來修學呢?
道綽禪師的意思不是的,他是淨土宗的祖師,他所分析的結果是:聖道法門我們修行不了,只有淨土法門適合這個時代,適合我們的根機。

 3、修學佛法,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根機的法門,“法不應機,枉費心機”,不應你的根機,你不是枉費心機嗎?找人做衣服還要“量體裁衣”對不對?那衣服是漂亮,高價的名牌,但是你穿不上,或者太窄,或者太寬,那就不適應你了:老師教書還要“因材施教”:佛講法叫“應機施法”。

 4、釋迦牟尼佛講了那麼多的法門,並不是要我們每一個法門都修,比如說講《金剛經》,乃是對解空第一的須菩提所說,他就能修;講《華嚴經》,乃是對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說諸大菩薩的教法。

種種教法,對不同的根機,如果是對菩薩的教法,你一定要拿來修學,你不是那個根機,就不行了。

 5、聖道修行法門是什麼樣的原則呢?叫做“解、行、證”。首先對佛法講的大乘甚深教理能夠理解,能夠開悟,然後依據自己所理解的來修行,如果連理解都不能理解(或者自以為了解,卻錯解就更可怕了),你怎麼修行啊?
所以說“悟後起修”,如果沒有開悟,你在那裡是盲修瞎練,你悟都沒有悟,後面就談不上了。“依解起行,依行證果”,好,你如法修行,一切煩惱漸次消融,然後,真心佛性完全顯露,這才叫做得證聖果。

 6、佛法裡有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末法時代。正法時代有教、有行、有證,有證果的聖人;像法時代呢,證果的聖人就非常稀有,“相似於正法”,叫“像法時代”,看上去佛法很興盛,也有人依法修行,有教、有行,雖有證果之菩薩(如龍樹菩薩是像法時代,佛唯一預言授記之證果菩薩),但已經非常少有,也可以說近乎沒有了,所以叫“像法時代”;末法時代就只有教,沒有行、沒有證了。什麼是教?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教典還存在,還保留著,我們還讀誦,但是,已經不能依教做真實的修行了,這叫無行;不能修行,當然不能證果了,所以無證,這才稱為末法。末法就是說:靠自己修行想得證聖果,成為得道聖人,不可能了,人們也不能按照聖人的法則去如法修行了,這是值得悲憫的末法時代。

 7、淨土法門在末法時代正好大放異彩,不要說末法時代,就是至法滅時代-------《無量壽經》說:“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末法時代有一萬年,末法時代之後是法滅時代,首先是《楞嚴經》滅掉,然後其他大乘經典漸漸滅沒,最後只剩下一部《無量壽經》念佛法門留在世間,眾生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即使在法滅時代,也無不往生極樂淨土。
所以,淨土法門超越正、像、末、滅,是常住不變的教法,它是沒有正法、像法、末法、法滅的區別,是貫穿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無盡寶藏。

8、當知,至一切經道滅盡之時,尚有何法可諍優劣乎?故佛在《大集月藏經》即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在末法時代,無量無邊、億億的眾生想按照聖道法門來修行,沒有一個可以證悟聖果。道綽禪師即依此指出:當今已是末法時期的五濁惡世之中,因此只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9、印光大師在《文鈔》裡也講:這個時代,找一個開悟的都找不到,不要講得證聖果了,開悟的都沒有了,何況證悟的?開悟了還是凡夫,“悟後起修”,慢慢修證,才能夠證果。

 10、聖道法門修行非常難,這個難的程度,龍樹菩薩說:比舉起三千大千世界還要困難。我們連一張桌子都不一定舉得起來,一座房子、一座山、整個地球還不算,是要比舉起三千大千世界還要難!你看成就佛道有多難啊!

11、道綽禪師說:“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我們所處的時間是末法時代,所處的地點是五濁惡世,“五濁”在《阿彌陀經》裡講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是惡世界、惡煩惱、惡環境、惡人、惡知識、惡邪,有外惡、有內惡,種種之惡纏繞我們、包裹我們,所以,要在五濁惡世自己修行出去,太不容易!確實不容易。

“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雖然前面講兩種勝法,可實際上,只剩下淨土一門了,聖道門關閉了,不堪修行了,只有淨土一門可以通往極樂世界。“入路”,入涅磐之城,得成佛道。

12、為什麼末法時代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道綽禪師為我們指出說:《大經》雲(大經就是無量壽經):“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稱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如果有這樣一個眾生,即使他一輩子造罪造惡,沒有行善積德,沒有修行,一直造到臨命終時,他哪怕只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十聲,如果這樣的眾生不能往生我的淨土,我誓不成佛!
這一段文,是道綽禪師的取意文,是根據《無量壽經》第十八願以及《觀經》下三品眾生往生的狀況,而來解釋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把它們綜合在一起,做這樣的解釋文。

13、《無量壽經》中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十方眾生”就廣泛了,包括這個世界的眾生,也包括其他世界的眾生;包括人道,也包括畜生道;包括聖人,也包括凡夫;凡夫里邊,包括善凡夫,也包括惡凡夫。
如果不加以特別說明,大家會以為:十方眾生里邊,肯定是善人------賢善、有智慧,這樣的人才能往生。可是,道綽禪師在這裡,就用《觀經》下品下生來解釋“十方眾生”是怎樣的十方眾生呢?“縱令一生造惡”,是一生造惡的眾生,既然講“縱令”,那麼不是一生造惡的眾生,就更加包含在內。即使一輩子造惡的人,回心念佛,也能進入淨土門,何況有善行之人?所以說用“縱令”這個詞句。

14《觀經》的下下品:“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做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佛彼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傾,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15、下品下生是什麼樣的眾生呢?“做不善業”,“五逆十惡”,我們說“五逆謗法”、“十惡不赦”,“五逆”是五種極其嚴重、一定要墮落無間地獄的罪業,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叫五逆重罪。
一切罪業當中,殺生罪最重;殺生當中,殺人最重;殺人當中,殺自己的親生父母是大逆不道,所以稱為逆罪。有人甚至連聖人阿羅漢都要殺,連佛都要謀害,像提婆達多,又破和合僧,分裂僧團,這樣的罪業簡直無可救藥,也只有阿彌陀佛能救之。

16、”具諸不善“,”具“是具備,”諸“是很多、一切,一切不善事他都具備。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他的惡,所謂”無惡不作“、”無作不惡“----沒有什麼樣的惡事他不做的,惡到父母都能殺害,這叫“無惡不作”;他只要作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善事,這叫“無作不惡”,是這樣一個極惡之人。
“十惡”大家都知道,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慳貪、嗔恨、愚癡。在一切法門當中,這樣的罪人,靠他的修行,是無法解脫的,所以成為“斷諸善根”。
這樣的眾生,在佛的大慈大悲智海當中,有沒有可以得救的法門呢?有!那就是淨土法門。

17、“以惡業故”,他所造的確實是惡業,若依他本身的因果報應,應該墮落到三惡道中,經歷無量大劫,受無量大苦,若論眾生自身的因果,就是這樣一個悲慘結局。可是,他有了轉機,他還有那麼一點點善根,他雖然愚惡、造惡,但是臨命終時遇到佛法。佛法的不可思議,讓不可能的事情成為可能,讓不能往生的人也能往生,讓將墮地獄的人能夠直接超生極樂淨土!這就是佛法的不可思議(也就是指彌陀本願名號不可思議功德)。

18、如前所說這是個惡人,他 ​​將命終,他的惡事在他面前不能提,五逆謗法,十惡不赦,怎麼安慰他的心?

那就這樣說:“某某人,依你的惡業,確實應墮惡道,可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不嫌舍任何造惡凡夫,而憐憫我等的愚癡,為我等發四十八大願而成就不可思議功德名號,無論何人,但稱名號,彼佛誓願不虛,決定可生淨土。你已經到了最後關鍵的時刻,現在念佛,為時未晚,阿彌陀佛一定不違本誓,現在迎接。 ”他一听就高興了,他就得到安慰了。

19、我們各位修學淨土法門,如果心中沒有安慰,那不是佛不慈悲,是你自己不了解佛的慈悲,自己在心中製造了一個陰影,嚇唬自己。我們今天來修學,就是要把這個陰影排除掉。

修學淨土法門,心中沒有安樂?我們往生的世界是“安樂世界”、“極樂世界”,我們在通往極樂世界的路上也應該是快樂的。結果,我們心中卻有種種的疑惑、恐懼和不安,那麼這件事情就很值得深思。

20、有人講:“五逆十惡重罪、臨終一聲十聲念佛都能往生,那我不用念了,我喝酒、吃肉、造罪、打麻將,沒事!到臨死再念一句十句, ”如果臨死果然能念一句十句,那肯定也往生,只是很難保證到時候你有機緣能念佛。
你現在都不想念,到臨死的時候還念得出來呀?這說明你根本不想往生,想往生的人哪裡不是現在就念佛?就好像一個病人,你想病好,肯定是“這麼好的藥,我馬上吃!”肯定不會說“我到臨死再吃”,那是你根本不想治病,對不對?(要知,若三毒五惡過盛,如太貪則忘了念佛,則會障礙自己念佛之心,此非指能障礙佛之大願大力也。故知平生就要信受佛願念佛不懈,才是正定之信行也。)

21、有人問:”若一生念佛,臨命終時念不出佛,我能不能往生呢?“我們大家都擔心這個問題呀,”一輩子念佛,到臨死念不出來怎麼辦?《觀經》那個人臨死的時候能念出來了,我念不出來怎麼辦?“
佛就回答他說:”決定往生!“怎麼決定往生呢?佛說:比如一棵樹,他長的時候就往西邊傾斜,再有一個人用繩子往西邊拉,這棵樹或是是刮風斷了,或者是別人把它鋸斷了,請問這棵樹往哪邊倒呢?肯定是往西邊倒嘛!誰都知道啊。
佛說:”不錯,我們平時念佛,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心就像這棵樹一樣,就往西邊歪,阿彌陀佛用願力接引我們,就像那個人用繩子把樹往西邊拉一樣,然後,我們臨命終時,或者遇到車禍,或者遇見什麼災難,突然死亡,就好像這棵樹被暴風或其他什麼原因連根截斷一樣,那麼這棵樹,它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必然要往西倒。“
我們念佛的人,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必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往生極樂世界,沒地方去!為什麼?阿彌陀佛願力所牽引,經中講”自然之所牽“,本來你願意去,阿彌陀佛再用光明願力攝取,怎麼不往生?一拉一拽,一下就去了。更有觀音、勢至菩薩如影隨形跟著你,因為十方諸佛都證誠了,”汝等眾生應當相信:念佛決定往生!“怎麼不往生?這麼多佛聖眾百重千重團團圍繞,所以,平時念佛之人,決定往生,這是經中明文記載的。

22、五逆十惡到臨終時,這麼短暫的時間,看著看著就要墮入地獄了,遇到善知識跟他講念佛,他就念”南無阿彌陀佛“,乘上彌陀大願船了,他往生了。那我們各位不到臨死,心里安安穩穩的,身體健健康康的,每天念了這麼多佛,老早就坐在大願船上了,我們能不到極樂世界嗎?會不會去呀?”會!“他都能去,就顯示我們更是往生決定,所以這叫”舉臨終攝平生“。

23、有人講:”念十句就能往生,何必多念?“這個想法也不對。經中舉十聲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他遇到佛法的時間很短,短倒只有念十聲的時間,顯示這麼短的時間念十聲、一聲都能往生,那我們平時如果多念的話,就更能往生,這叫”舉多攝少“,不是鼓勵你去唸一句十句。他念一句十句能往生,我們一輩子念佛,豈不往生?所以,善導大師能處處解釋說”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所謂”上盡一形“,就是我們這些人,我們遇到這個法門,一輩子不改變,叫”上盡一形“。你雖然不錯,你修的蠻好,然後念了三年五年,改學禪宗、密宗,或其他自力法門去了,那就太可惜了!你就從阿彌陀佛大願船上跳下去,想跳到別的船上,能不能去極樂?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深信不變,一定要專修念佛。

24、善導大師說”臨終遇法“,那個人平時沒有我們這麼好的緣份,沒有這麼好的善根,沒有遇到念佛法門,直到臨死才遇到,那能不能往生?也往生,一個不漏。十句一句,乃至他一句也念不出來,心中有一個念頭(願往生),一念也往生。既然這樣,淨土法門誰不能往生呢?個個都能往生。所以,《觀經》的下下品確實能給我們無限的安慰。

25、那念佛之法,按理說,是最上法門,為什麼放在下下品呢?有人就說:“你看,九品往生,念佛是下下品,修別的是上品。。。”道理不是這樣的。
因為《觀經》的宗旨是為了引導種種聖道法門的人-----聖道法門的人都以為“我誦經、持咒、發菩提心為高勝,這個好!”他不能接受光念佛就能往生,所以,順應他們的根機,暫且先說誦經、持咒、發菩提心種種修行,說上品往生,然後到底下,你看,這樣一個罪人,種種修行都修不了,就好像醫生治病一樣,所有的藥都治不了了,最後只有這一味藥能治,那豈不是這一味藥就是靈丹妙藥了?這樣的惡人,所有的修法都修不了了,只有念佛能救他,豈不是顯示念佛法門超過一切法嗎?

26、“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對於如此造惡的眾生,聖道法門無法解救他,所以,諸佛大慈大悲,勸歸淨土。“諸佛”一切佛,在我們娑婆世界就是釋迦牟尼佛。不僅釋迦一佛,乃至十方諸佛都出來跟我們講,勸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知,末法之眾生,與其修持難成之行,何如先乘彌陀願力,以遂念佛往生成佛之大利。

27、為什麼要勸歸淨土呢?因為你不是聖道法門修不了嗎?淨土法門有佛的願力,有佛的慈悲保證,即使你一輩子作惡多端,“但能係意專精”,只要你回心念佛,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系意”,一心一意,不放鬆,“專精”,專一不雜,精淳不亂(我們這個法門講的就是“專”和“精”),“常能念佛,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只要經常念佛,一切障礙自然不成為障礙,必定往生極樂。

28、我們因為還有罪業,若靠自己修行,就有障礙,所以不能解脫;若念“南無阿彌陀佛”,乘佛的願力,我們的罪業不構成障礙,所以說“一切諸障自然消除”,《觀經》說“念念之中,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29、淨土法門又有種種修法,道綽禪師沒有說到別的,專門以《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第十八“念佛往生願”結合《觀經》下下品往生來說明:一切造罪凡夫,若念彌陀名號,決定往生,包含一切行善之人,也定得往生,萬不漏一。所以,整個淨土門的核心就在於彌陀誓願,以此奠定了基礎、訂立了規矩。如果我們進入淨土門,而不懂得這一點,你心中肯定是慌亂不堪的,你沒找到依據和基礎,所以不能安心。
30、佛法的目的是解脫生死,現在是末法,既然“未有一人得道者”,很明顯的,就是要捨聖道法門,修行淨土法門,正歸淨土。

31、為什麼說“正歸淨土”呢?“正 ​​”就是正式、完全、純粹,如果雖然歸淨土,還對聖道法門牽牽掛掛的,有一點不捨得,那就不叫“正歸”,還是在預習階段。
我們很多人學淨土門沒有“正歸”,他也想求生極樂世界,不過他還是捨不得《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又不捨得《地藏經》、《金剛經》、《心經》等等,對以前的雜行還是蠻有感情的,“因為我讀經多少年了,戒定慧、六度萬行等等。。。”他不了解聖道法門和淨土法門的區別所在,把修行聖道法門的觀點和思想帶到淨土法門裡邊來,這個就不叫“正歸”,這個叫“旁附”,走旁邊的小門,沒有完全走進來,不純粹。

32、聖道法門修行的特點,是以戒定慧斷貪嗔癡,得證阿羅漢果,進至菩薩無生法忍,乃至佛果,在此土得證勝果,靠自己修行。如果你的煩惱有一絲一毫沒有斷,能夠出離三界六道嗎?不可能

33、祖師比喻說:萬斤重石,把它放在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大船上,能不能馱的動啊?如果馱不動,他就不叫阿彌陀佛了。十方眾生罪業的石頭放在阿彌陀佛大船上都拉的動,“我若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何況你一個人呢?你罪業輕,是塊小石頭,固然能運到彼岸,大石頭也無妨。
所以,淨土法門不論善人、惡人、罪重、罪輕,若念“南無阿彌陀佛”,乘佛願力,個個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像《觀經》五逆十惡的人都能往生。

 34、我們修學淨土法門,要點就是要仰仗彌陀願力,稱念彌陀名號,無疑往生淨土。
只有一點忌諱:就是你用聖道法門修行的特點來測量淨土法門,“如果不達到清淨心怎麼往生?如果不能熄滅貪嗔癡怎麼往生?如果不讀大乘經典怎麼往生?”若依你的要求,那《觀經》下下品根本就一點希望也沒有了,這種人沒有一點清淨心,也沒有讀誦大乘經典,他怎麼能往生?他是稱念彌陀名號得往生。

35、所以,下下品給我們這樣的啟發:若論造罪,他(下下品)比我們惡多了;若論修行,我們比他強多了;若論善根,我們比他也強,因為以果推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他這一輩子造了那麼多惡,到臨死才遇到佛法,我們沒造那麼多惡,平生就遇到佛法,當然善根肯定比他強;這種人(下下品)若比較那些到臨死還沒遇到佛法的人(指連一句佛號也不知道念的人),他的善根要好一些,那跟我們各位比,我們各位要超過他很多了,他(下下品)能往生,各位更能往生。
若比修行,他只念十句;若比心情,他是慌亂無章,恐怖無比,那我們的心再亂,總沒有他亂吧!他都快死了,四大分離了,地獄閻羅王都來了,我們再亂,也沒有他亂;若論清淨心,他有什麼清淨心?他就是一心望救,就這樣地稱念佛陀名號,當下往生。他能往生,我們決定能夠往生。

36、印光大師講到,佛法有通途法門,有特別法門。
通途法門也就是聖道法門,修行戒定慧,熄滅貪嗔癡,一般都是這樣修學的。
特別法門特別在哪裡呢?不是按照戒定慧的路子來斷貪嗔癡、得證聖果,乃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稱念彌陀名號,往生淨土,成為特別法門。之所以特別,就是不需要斷盡貪嗔癡。沒有能力斷貪嗔癡,亦可以仗佛願力往生淨土,就特別在這裡。

37、如果以通途法門的修行方法來衡量淨土特別法門,這就大錯特錯了。有人說:“你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你沒斷煩惱怎麼能往生呢?”這是典型的以聖道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方法衡量淨土門。
我們說到《觀經》下下品五逆十惡眾生,他煩惱絲毫沒有斷,罪業無量無邊,但能仰仗佛的願力去往生,這是特別法門(即是彌陀無上至極究竟圓滿不可思議解脫之大法)。
 
 38、念佛往生是釋迦牟尼佛示現五濁惡世的本意,所謂:出世本懷就是告訴我們:有這一尊阿彌陀佛、有這一方極樂淨土,但稱此佛之名號,決定往生彼佛淨土。

39、淨土法門是釋迦牟尼佛依自己之意,“是我這次來到娑婆世界成佛的根本意願”,所以,不待他人所請,自己說了這一部《阿彌陀經》,而告訴我們念佛往生成佛之法。
念佛往生,不論你是聖人根機還是凡夫根機,是善人根機還是造惡根機,若念佛者,皆得往生成佛,這當然就能滿足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悲心,所以是“釋迦出世之本意”。

40、念佛法門能度脫一切眾生,而且快速、穩當、萬不漏一。不像其他法門,要歷劫修行;或者有頓悟法門,而根機不堪。兩相比較,淨土門才是世尊出世之本意。

41、我們今天來修學淨土法門,就和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間的本意是一致的,我們懂得釋迦牟尼佛來此娑婆成佛的本意。若不修學淨土法門,則不知道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意。

42、關於淨土的教法,應該依誰講的話為標準呢?因為淨土法門太廣太幽深了,有的這樣說,有的那樣說,在唐朝,有的人引用其他的論據,來說“往生淨土不是那麼容易”。
善導和尚告誡說:應該依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十方諸佛。“就人立信”是就佛所講的話建立信心,其他人還沒有成佛,即使是菩薩,還在因地,他們所講的話,如果佛不印可,就不符合佛所講的了義之教,一定要佛來印可說:“汝等所說如是。”這樣才可奉行。

43、佛已經是滿足大悲之人,已經悲智雙圓,已經了悟一切真理,佛所說的即是了義,不可能說佛所講的教法還要菩薩來證明,所以,要以佛所講的為我們立信的根據。如果有人來告訴你說:“某某,你光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嗎?我看不是那麼容易,你看哪一個哪一個,出家多少年,修行怎樣怎樣,好像往生也不容易!”我們應該怎樣來對待呢?我們就依據“就人立信”,“佛告訴我念佛一定往生,謝謝你們的好意,你們是關心我;我還是信佛語。”這就不動搖了,“就人立信”。

44、入淨土門之後,應如何修行?善導和尚立正、雜二行,舍雜行歸正行。依淨土三部經的宗旨來修行,就稱正行。這是“就行立信”。
正行有五種:“一心專誦《觀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若禮即一心專禮彼佛,若口稱即一心專稱彼佛,若讚歎供養即一心讚歎供養彼佛。”除此五種之外,其他都成為雜行。

45、五種正行有一定的次第關係。比如說誦讀正行為什麼放在第一位呢?如果你不讀誦淨土三部經,不了解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你能知道念佛法門嗎?你能願生極樂世界嗎?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的方法、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都在這三部經當中有明確的說明,正因為淨土三部經是法門的來源,所以讀誦放在第一。

46、通過讀誦淨土三部經,就來到第二觀察正行,為什麼?比如說讀誦《阿彌陀經》,然後依文思惟,就好像到極樂世界旅遊了一趟,七寶池、八功德水、眾鳥說法、天樂鳴空、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越讀越歡喜,這叫思惟觀察正行,“極樂世界這麼好,我要去往生!”這就達到願生西方的意願了,所以,通過讀誦而有觀察,如果不讀誦、不聽聞,你不可能有觀察正行。

47、這麼莊嚴地極樂世界,我等將來前往蓮花化生的地方是誰所成就呢?是法藏比丘為我等罪苦眾生所成就。別的佛也建立了種種淨土,但是不是為我等凡夫所建,那是菩薩才能去的地方,現在,有這樣一尊佛,為我等凡夫建立如此殊勝莊嚴地淨土,這樣的佛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深敬仰和禮拜嗎?所以就一心歸命,頂禮投誠,這就是第三禮拜正行。

48、禮拜阿彌陀佛、願生極樂國土,當然要知道這尊佛是怎樣接引眾生去往生的,他用什麼樣的方法度脫我們?是用稱念他的名號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到這個時候,“阿,光禮拜不足以表達,一定要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就進入第四稱名正行。

49、既然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順了彼佛的誓願,決定往生;既然決定往生,內心無有懷疑,那麼我們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內心得到這樣的法喜,自然誠於內而發於外,不由自主地要讚歎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願大力,盡一切可能供養這一尊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所以進入第五讚歎供養正行。

50、善導大師在這裡又把五種正行進一步做了一番解釋,歸納為兩類,即“正定業”與“助業”。“又就此正行中,復有二種:一者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 “若依禮誦等,即名為助業。”(五種正行中,別選第四稱名作為正定之業,其餘四種稱為助業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