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溫和性如灰,家務皆易推;
引導子女入正軌,清閒樂庭帷;
養心性、講道德,莫說是和非;
無憂無慮笑嘻嘻,人稱老福貴。
家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那麼講完了夫妻,講完了姑娘,講完了兒子,下一步就變成老人了。這是人類的輪迴,現實的輪迴,每個人不可逾越的旅程。那麼做老人的又應該如何做呢?
王鳳儀老先生說:“老人性如灰,家事一旁推”。那麼我們做老人能不能做到這點,家事一旁推?如果我們老人管的太多,兒女對我們有意見。兩個老人如果不能夠安逸的享受晚年,對我們的下一代兒孫也非常的不好。老人管的太多,就跟你自己的兒子發生了衝突。有一個老人自己得了肺癌,王元五老師說:“肺癌”?老人得肺癌是因為對兒女有看法,那麼對這個肺癌病人,王元五老師就去問她,她說:“你家裡有兒子嗎”?老人說:“有”。她說:“你跟兒子一起過嗎”?老人說:“一起過”。王老師說:“你跟兒子發生了什麼樣的衝突了嗎”?老人說:“沒有”。王老師說:“那你怎麼會得肺癌?不可能。你跟兒子有什麼過不去的事情”。老人說:“這個肯定是有”。“一件什麼樣的事”?老人說:“因為孫子”。我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話叫:“么兒子、頭孫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可這個大孫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但是他自己也有父母啊。父母要想去教育這個孩子,做的不對父母要吵,甚至要動手打。可是老人心裡非常不愉快,她會想這是我的孫子,你不可以打。可是這個孫子的父母,就會說他是我的兒子,他不好我就要管。家庭就出現了矛盾,這個老人就因為兒子打孫子,把自己氣成這個樣子,她被氣病住進醫院,整個家庭就亂了套。那麼就是說老人也不會做,為什麼?雖然他是你孫子,但是他是你兒子的兒子,作為父親管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呀。那因為你覺得他是你孫子他不可以管,如果我們老人都是這樣的溺愛,將來一旦我們撒手而去,他的父親怎樣去領導他的兒子呢?我們想過嗎?正因為我們老人沒想過。所以只是用自己的想法去護孫子,因為你兒子的所作所為,你很生氣,就產生了自己身體的疾病。
王老師說:“你現在住在醫院你還能管你兒子和你孫子的事情嗎”?老人說:“管不了”。“你要是閉上眼睛去了呢?你的兒子如果打你的孫子你知道嗎”?所以作為老人,我們的任務完成了,把我們的孩子帶大了,把他們培養成了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任務就完成了。至於你的孫子是你兒子的事,他們應該教育他的孩子長大成人,為人類社會去做貢獻。
老人之道· 老太太要性如灰
作為老太太,老人要想得很清楚。那麼這裡有一首詩,這個詩是這樣說的:“老年溫和性如灰,家務皆宜推;引導子女入正軌,清閒樂庭帷;養心性、講道德,莫說是和非;無憂無慮笑嘻嘻,人稱老福貴”。所以到老年的時候,我們要能做到性如灰,灰是什麼?灰是過了火的木頭,但是到了成灰以後,它不冰人,也不燙人,因為灰中沒有火。我們老人真的做到了這點,我們可能真的是很有福氣。
我們看了那麼多有福氣的老人,在外面頤養天年,什麼事都不管,身體很好。在瀋陽有一個現在九十七歲的老人,她從來不管她兒子孫子的事,九十七歲了,做活看書,不帶眼鏡,拿起書來就能念。王老師說,我才六十多歲,遠遠不如這個九十七歲的老人,我看書都要戴眼鏡,老人家不用戴,拿起來就可以念,拿起針來就可以縫。那麼這位老人,她對教育孩子非常有一套能力。她的兒子是個局長,現在也在敬老院裡,退休了嘛,在敬老院裡伺候九十七歲的母親,打飯洗腳,他做到《弟子規》裡說的“早省晚定”。王老師問他兒子:“你為什麼要這樣”?他說:“年輕的時候工作忙,沒有照顧好自己的母親,我現在雖然也是老人了,但是我堂上有九十七歲的母親。我雖然是滿頭白髮,我每一天一定要早晨起來給母親做早餐,晚上給母親洗腳,她睡覺以後,我才可以睡覺,補償我年輕沒有做到的事情”。她的兒子已經七十幾歲了,已經有孫子了。古人說:“竭忠盡孝謂之人,萬物一體謂之仁”。所以他說:“我要補上我虧欠的這個孝道”。這位老人思維敏捷,說話有層次,講的非常清楚。這樣的老人,她才是一個有德行的老人,兒子媳婦的事一概不管。因為她年輕的時候,就在這個安老院裡服務,從來不拿錢,而且她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拿到這個敬老院裡面,不管她的兒子孫子給她送來的,所有的一切供養她的東西,全部拿到這個敬老院裡,大家分著吃。所以她活到九十七歲了,非常的聰慧,她的孩子孫子都非常好。這樣的老人真正做到了:“老人性如灰,家事皆宜推”,頤養天年,這樣的老人是家裡的老福星。
王鳳儀老先生說:“老了以後是家裡的福星”。她能做到這樣,她的德行才能庇佑子孫。所以她的孫子也好,她的重孫子也好,都很不錯。我們老年人要知道自己是老人,不該說的事我不說了,不該做的我們不做了,養護好自己,好讓下一代有自己的能量和才幹,讓他們去實踐,增長他的知識、能力、才幹,這樣才可以算是一個明白的老人。
老人之道· 老爺子之道
那麼講完了老太太,還有老爺子。那麼這個老爺子應該如何做?老爺子也得當的明白,不要一天耍威風。
王元五老師講她的太爺有一個學生,姓朱,因為家里人都很怕他,如果他不在家,兒孫滿堂嘻嘻哈哈,聽到他進門,鴉雀無聲,都藏了起來,他不知道為什麼?他就問王鳳儀老師,他說:“好像兒孫看到我就跟看到瘟神一樣”。王鳳儀說:“那你就是一個瘟神嘛,把人都嚇跑了”。他說:“那我應該怎麼做呢”?王鳳儀太爺說:“你要明白老爺子道,你要很和藹,你買些糖果,兒孫們都跑的時候,你要告訴他們,爺爺現在明白了,會當老爺子了,爺爺買糖給你們吃,你們都回到爺爺身邊來”。一次兩次兒孫到他身邊來,因為兒孫發現了爺爺的改變。當他改變了,兒孫會很自然到他的身邊,有話跟他講,有事跟他說,他才能夠頤養天年,有了自己的倫常之樂。如果我們做不到這點,別人見了我們老人跟瘟神一樣,兒孫身心不能夠舒暢去工作和學習,對他們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老爺子有老爺子之道,要按照老爺子道去行。一個家庭如果能夠按照各道而行,我們的家庭是和睦的,我們的子孫是興旺的,孩子們的事業是發達的,家和則萬事興。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要很好明白每個人在家庭當中是哪個位置,找到自己的道,去按著道而行,不可以越軌,不可以超越,超越就錯了,越軌了就出問題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家庭倫理道德當中去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樣我們的家庭就和睦。兒女也好,社會也好,和氣生財,不去求財,自然會很好。
德女道,分為三大部分:一、姑娘道,二、媳婦道,三、老太太道。女子一生,出不了這三條道。由童年、中年到了老年,便稱為老太太。這個名稱最貴重。回想一生辛苦,費盡心力,現在家業成就,兒孫滿堂,這時候就當了老太太了。當老太太,要性如灰,志為根,兜滿家為合道。因老太太為一家之福星,知足常樂,閒事莫管,一切無愁,全家托福,過太平日子,所以說是一家之福星。
“性如灰者”,灰是過了火存本性的,溫溫暖暖,還暄騰騰的,好比老太太氣度溫和,一點火性也無有,永不會生氣,平心靜養。把一切家務,交於兒媳管理。交給她還得要放心,若是遇著事老不捨心,敘敘聒聒不住聲,不但自己操心,惹得一家人都不耐煩,終日受苦,一輩子也不能出苦。且顯得子孫不孝,長兒媳的依賴性,學不出當家的道理,永久不能替你代勞。一旦故去,閃得兒媳無所倚靠,平添許多困難。當如灰之溫暖沉靜,千萬不要灰中帶火,能以燒人,且傷老人養生之道。
什麼是志為根呢?人到老年,宜安心靜養,當以修道為主,看破紅塵,見世事一向皆空。(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兒也空,女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唯有樂道修真好,留下芳名傳萬冬。)不用掛念兒女,兒女問到的話便告訴他,問不到的,也不多管。無掛無礙,來去自由,自然不煩不躁,火自不生。無火便不動心念,才能定住位。所以說老太太當志為根。
雖然心不動,還得要兜滿家。兜什麼呢?兜住不是。凡家中媳婦孫子等,一切晚輩人,倘有了過錯,老太太趕快兜過來。因為老太太是一家之尊,就是兒子當家,老太太把過錯攬過去,兒子也就不問了。別看老太太兜過去沒有事,著在做過錯人的身上,可是擔不了,準得受氣。家中人有了過錯,當家人追問時,老太太趕快兜過去,立刻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對於過錯的人,免得挨打受氣,心裡一定感激老人,知恩改過,對於老人,一定格外孝敬。這樣能給別人免災,自己還能享福,不是福星是什麼?假設晚輩人做錯了事,心裡害怕,戰戰兢兢。這時候老太太自己先定住位,再給別人定住位,便說你們不用害怕,全有我呢,這一句話,他的心中得到安慰。等到當家人知道了,一進門的時候,老太太笑哈哈地說“由我錯的”,一句話,滿天大事,便就完了,真是兜滿家的老福星。
閒暇的時候,談話常提祖上的德行。對於兒子常說他父親的好處,對他的父親常誇獎他兒子長進,對孫媳誇他婆婆的好處,對他婆母常說孫媳的殷勤。領導得全家和睦,彼此感恩,滿家道氣充足。顯得父也慈,子也孝,婆婆也好,媳婦也好,全家和順,四季平安。語云:“老太太炕頭坐,一福壓百禍。”就是說老太太為兜滿家的老福星。若天下老太太都能這樣,豈不是兜滿世界的活佛嗎?
若不明白道的老太太,終日操心費力,專為顧念女兒。無論吃的用的東西,瞞著背著,趕忙給女兒送去,惹得兒子和媳婦都不願意。又因著偏愛女兒,便偏愛外甥,媳婦見婆母偏向,便生煩惱。因此往往婆媳不和,這是老太太的普通病。還有嘴碎的老太太到處告訴兒媳的不是,兒媳聽在耳朵裡,便惱羞成怒,惹得兒媳不親近她。又有老太太,吝惜財物,待兒子兒媳,也太薄情。到老只做看財奴,自己白費了心。給兒子媳婦存著,惹得別人不樂意,家政上發生不順利,何苦呢?何必老不知足,自尋苦惱呢?所以人到老年,活著當安心修道,以樂天年。自己知足常樂,人人稱道這老太太真有福真會享福。活著快樂,就是活佛,家庭就是佛國了。
歌曰:老年溫和性如灰,家務皆宜推。引導子女入正規,清閒樂庭幃。養心性,講道德,莫說是和非。無憂無慮笑嘻嘻,人稱有福氣。
老人之道· 連夜送親家
那麼有一次到了秋收時節,因為王元五的大媳婦、二媳婦娘家裡是農村的。因為她們的父母種地,在幾年前,沒有減少賦稅的時候,種二十畝地,一年到頭收回糧食以後,還要倒貼兩百塊錢。後來王元五的兒子就跟他岳父母說:“別種了,種完後收不到錢,還得倒貼兩百塊錢”。那麼那個地就讓給他的叔叔去種,但是要知道北方農村的秋收是很緊張的,如果不及時搶收到家裡,一旦下了雨,那麼多糧食都會落到地下,一年就等於白乾了。所以到了秋收的時候,王元五的媳婦的爺爺奶奶幫著她叔叔秋收,早晨天一亮就出去,晚上很晚才回來,給年歲大的老人累的躺在炕上直哼哼。那麼媳婦的母親就說:“累成這樣子,不會少點幹,一天的活兩天干,兩天的活五天干,幹嘛累成這樣”。本來她說的是一片好心的話,可是老人生氣了罵她,罵了她非常生氣:“我為了你們好,你們現在還罵我”。她一賭氣就進城跑到姑娘女婿那裡去了。兒子就跟王元五說:“媽,我岳母來了”。王元五說:“那好啊”。就過去看看她,兒子說:“你別去了”。王元五說:“怎麼了”?然後兒子說:“這個老人不懂事”。他媽說:“你再說一遍,趕緊叫你媳婦開車回家,把她媽媽送回去,我這不留”。兒媳婦問王元五:“媽,為什麼”?王元五說:“全是你父親和母親的錯,馬上送回去,今天不能過夜”。兒媳婦還真聽話,就把她父母送回家去了。姑娘的媽問:“為什麼”?姑娘說:“我婆婆說了,是你們錯了”。錯在哪裡,本身我們就應該有“孝、悌、慈三步道”。秋收的時候,你們年輕人應該去幫助弟弟秋收,你們沒有盡到悌道。老人去了,老人累了一天回來,你應該說太累了,趕緊休息燙燙腳,吃點飯休息,這是你對老人的關心。反過來你告訴她,一天活兩天干,兩天的活五天干,老人當然生氣了。所以當夜王元五讓兒媳婦把親家送走了。然後兒媳婦告訴她父母是她婆婆說的:“你們的錯,是你們沒有盡悌道,給老人帶來了煩惱”。王元五說兒媳婦真的把她父母送回去了,而且她跟她的父母講了王元五的說法。等他們親家見面的時候,媳婦的父親跟王元五說:“你說的對,我們沒有想到是我們的錯,你這樣家庭才能和睦,你的孩子才應該知道如何盡悌道,如何盡孝道”。如果王元五是一個不明白的母親,我們想想後果是什麼?王元五不但讓她媳婦做了,王元五還要給她講明白為人之道。
老人之道· 親家也要溝通
兒媳婦的家庭裡,她的母親和她的爺爺、奶奶現在都在一個大院子裡,生活非常和睦。到過年過節,王元五會讓兒子送去足夠的生活用品。王元五說:“自己必然是在大城裡嘛,他們必然是農村嘛”。生活條件有一些差異,城裡有退休費,他們沒有。所有的生活用品要讓兒女送回去,過年也好,過節也好。一定給老人送足夠的用品,這樣我們的家庭才能和樂,我們互相之間才能溝通,才能理解。所以兒媳娘家的父母會經常到王元五這裡來問一些事情,家庭也好,身體也好,告訴她們應該怎麼做。媳婦的母親身體不是很好,比王元五還小嘛,心臟不好。有一次親家問王元五,說:“心臟不好”。王元五說:“我知道你心髒病是怎麼來的”。王元五就教她:“我說你的病是三十歲左右得的”。因為什麼事王元五都教。親家說:“當真是為這樣的事”?她說:“你怎麼知道”?王元五說:“你臉上寫的”。然後王元五還告訴她:“你怎麼可以好起來”?所以他們關係非常好,她們作為親家關係也很和睦。她有什麼事會跟王元五打電話,包括她的女兒工作調動。她母親很著急:“她把工作辭了你知道嗎”?王元五說:“知道啊”。“你不著急嗎”?王元五說:“現在年輕人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肯去做,就能找到她的位置。我說我們年輕的時候,要想調動工作太難了。我說你沒工作過你不知道,我說我工作過也沒關係”。親家說:“你難得想的這麼開”。王元五說:“年輕人的事情我們也管不了,將來是她自己的事情,她只要努力去做就可以了”。結果,現在已調出來三年了,比以前好得多。
老人之道· 媳婦對公婆要感恩
那麼我們的家庭講到這里以後,我們除了兒子、媳婦、老爺子、老太太以外,還有婆媳關係,那麼婆媳關係應該如何相處?
王老師說,我們大家都知道,沒有一個兒媳婦是婆婆生的,但是婆婆跟兒媳婦都是從外面來到這個家庭,婆婆也好,媳婦也好,都是外姓人,以前都不是這個家裡人。那麼為什麼婆婆跟媳婦搞不到一起去?俗話說的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每一個婆婆都是你做了多年的媳婦才變成了婆婆。那麼大家既然知道婆婆跟媳婦是兩個外姓人到了一起,就應該和睦相處。那麼媳婦首先應抱一個感恩心,感謝婆婆給我生了一個我喜歡的丈夫。我們用感恩的心去看你的婆婆,你就會產生愛。因為你愛你的丈夫嘛,理應愛他的母親、父親。因為沒有他的父親和母親,你就不會有你所愛的丈夫。如果作為媳婦,跟婆婆相處用感恩的思想的話,應該是和睦相處的。我們能在一起和睦相處,把這個家庭過的興旺發達,才是我們的責任。如果婆媳不能和睦相處,這個家庭肯定會出很大的麻煩,多數的媳婦都是跟婆婆搞不好關係。我們聽很多很多的年輕人,都講我這個婆婆的事特多。因為你這個婆婆原來也在她自己的家庭有幾十年的生活習慣,她嫁到這個家庭這麼多年的生活習慣,我們自己從外面來,也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在一起一定要和睦相處,俗話說:“和順是齊家之本,謹慎是保家之本”,和順謹慎為的是把這個家庭建設的更好,有緣才來相聚。所以婆婆跟媳婦之間的關係一定要相處好一些。
老人之道· 恨餃子的媳婦
作為婆婆跟兒媳婦,如何才能相處的更好?王元五老師說:“我也是婆婆”。她說她有兩個兒媳婦,那麼兩個兒媳婦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兩個人有兩個人不同的性格,那她如何跟兒媳婦相處?
那麼她會去觀察她們,先是用觀察,觀察她們的說話行為,如果沒有過分,她什麼都不說。如果哪裡沒有做好,她會把媳婦叫到身邊,跟她慢慢談。比如說,她那個大兒媳婦,有的時候她會咳嗽,但不是老咳嗽,偶爾會咳嗽一聲兩聲。那麼王元五就去觀察她,發現媳婦不喜歡吃餃子,她家要是吃餃子的話,媳婦要吃米飯,或者麵條、饅頭都可以,就是不吃餃子。王元五感覺很奇怪,她就要去問她的兒媳婦,她說兒媳婦:“艷麗啊,你到我身邊來,我跟你說兩句話”。她說:“媽媽你有什麼事”?王元五說:“我發現你有的時候會咳嗽,而且不喜歡吃餃子”。她說:“我從小就不喜歡吃餃子”。王元五說:“那麼你恨餃子嗎”?她說:“我恨餃子”。你說餃子招她惹她了嗎,她為什麼恨餃子?這其中肯定有原因啊。那婆婆就問她:“你為什麼恨餃子”?媳婦就講她小時候,她的母親因為跟她的爺爺奶奶有矛盾,如果她爺爺奶奶家,吃餃子就不給她吃。包括是她叔叔的孩子,如果在都給他們吃,唯獨不給她吃,所以她就恨餃子。
那麼這個問題我們大家想,應該是她的母親跟她的奶奶,有過不去的事,奶奶才恨孫女。所以她一看吃餃子她就生氣,她就會想到她那個時候的不愉快,所以她怨恨吃餃子。那麼王元五婆婆就慢慢跟她媳婦談,她就說你是下一代,你的奶奶跟你母親之間的矛盾需要你來解決,你要補上你母親跟你爺爺奶奶之間的不和睦的漏,這叫“父債子還”。你一定要還上這筆債。媳婦說:“媽,怎麼還” ?王元五說:“你的父母只有你一個女兒,你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自己在生活,八十多歲了,你現在嫁到了我的家裡,你家裡那麼大的院子,就你父母兩個人,很空蕩。要把你爺爺奶奶接到自己家裡來,讓你父母去照顧她,而且你每個月的工資,要給你爺爺奶奶零花錢,我們家不差這個一百兩百塊錢,你能做得到嗎”?媳婦說:“媽,我能做得到”。後來真的把爺爺奶奶接到她家裡住,每個月她給爺爺奶奶零花錢,爺爺奶奶拿著她的錢就流淚。那麼她的爺爺奶奶跟她的母親的這個疙瘩還沒有解開的時候,爺爺奶奶拿了她的錢以後說:“瞧,我的孫女多好。”可是她的爺爺奶奶不明白,他的孫女也是因為他的兒子和他的媳婦好啊,才教育出一個好孩子啊,才能來孝敬他們啊。可是老人家不明白,她說他媳婦不好,孫女好。媳婦就跟婆婆說:“媽媽,爺爺奶奶拿了錢就流淚”。王元五說:“你要安慰他們,你說爺爺奶奶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應該盡的責任”。所以王元五的媳婦回去就做了,現在她兒媳婦也不恨餃子了,王元五一家吃餃子,她兒媳婦也吃餃子了。
那麼她的咳嗽的問題王元五婆婆問她:“我說你咳嗽多久了”?兒媳婦說:“我從小就咳嗽”。王元五說:“你媽媽經常在你面前講你爺爺奶奶的缺點嗎”?“本來他們就不對。”媳婦說。王元五說:“我說,你再說一遍”,她就不講了。王元五說:“你母親在給你吃毒藥,你真的吃了,把你毒的直咳嗽”。王元五就給媳婦講:“你母親跟你爺爺奶奶之間的矛盾,你應該如何解開?你應該如何勸你的母親?跟你的爺爺奶奶搞好關係”。後來媳婦果真又做了,兒媳婦的咳嗽也好了。
老人之道· 請教婆婆的兒媳
我們老年人要理解現在的年輕人,那麼現在的年輕人也要去理解老人。我們老年人雖然是老了,但是我們的經歷要比年輕人多得多。你有想不開的事,想不明白的事,要坐下來去跟老人探討,老人她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經歷。因為,我們老年人也是從年輕過來的。王元五說現在她的房子拆遷了,跟兒子媳婦在一起過。那你怎麼相處?她在跟她的二兒子和二媳婦一起過,她跟她家裡先生說不要管那麼多的事,管好我們兩個人自己。到星期六孩子們不起床她從來不叫,因為她上過班,她上班的時候,哎呀那時缺覺缺的太多了。她們在退休的時候就發誓:“退休後要睡三個月的好覺不起床”。那你們想想他們該缺多少覺啊?我們看看現在的孩子每天那麼早起,尤其在北京,上班的路程很遠,六點多就得走,晚上六點多還沒有回來,工作又累又緊張,好容易到星期六多睡一會兒。她從來不叫,她也不管,她會跟先生說不管他們的事,我倆出去玩去,他們就走了,你這樣才能相處。平常兒媳上班,王元五如果在北京的話,她肯定做飯。如果到星期六、星期天,她絕對不會管,那麼她們會問:“媽媽,我想做這個菜怎麼做” ?“好啊,我來告訴你,你來做,我來看”。王元五說要養成她們的習慣,當好家庭主婦,因為她要做母親的嘛。只有這樣,家庭才能和睦相處。所以婆婆有婆婆道,媳婦有媳婦的道,她有事才來跟你商量,才來跟你談。王元五那個大媳婦是本科畢業,二媳婦是研究生畢業,雖然她們都有很高的文化,但是她們願意坐下來跟婆婆談。包括單位的事,包括朋友的事,家裡的事,都願意跟你談,談完了以後,大家都很高興,心裡沒有隔閡,只要我們大家能坐下來,作為婆婆應該傾聽兒媳婦的訴說,我們要理解她,作為兒媳婦也要傾聽婆婆的訴說。那麼王鳳儀老先生說:“婆婆跟兒媳婦之間的相處,作為兒媳婦要主動去問婆婆很多問題,不會的一定要親自去問清楚”。所以她說:“作為兒媳婦,要先跟婆婆搞好關係,如何搞好關係,要經常坐下來談心,問問婆婆什麼時候到的這個家裡,你來的時候家裡有多少個人?你是如何相處的”?這樣的關係才能和睦。那麼你當然理解了婆婆以後,她到這個家裡很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又要工作,她很不簡單,到現在她老了,我們也做了媳婦,那麼我們要比她容易的多。現在年輕的姑娘做媳婦,比王元五那個時候要強的多。王元五那個時候生活困難,工資非常少,多數父母都沒有工作,需要我們去養。所以王元五那個時候叫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比較緊張,要節儉。每個月發工資幾十塊錢要分好,哪個是買菜的,哪個是房租,哪個是水電,哪個是買煤氣的,捆好,一分錢也不敢挪動,跟現在不一樣啊。
老人之道· 掙三個花五個的兒子
現在年輕人工資高,有錢,花起來大手大腳,不知道節儉。所以王元五說我們老年人看他們這樣花錢,心裡很難受,因為我們過窮日子過習慣了,這就是老年人跟年輕人之間的代溝。
王元五老師家裡的先生說自家的兒子是:“掙三個花五個”。為什麼?因為房子貸款每個月要支付,買汽車也要貸款,所以王元五的老伴說兒子是掙三個花五個。兒子也跟他父親說,我們年輕人不像你們老年人,你看那個什麼報刊登的,美國人跟中國人的兩個老太太在論述,美國人貸款還一輩子還不清,最後到死的時候把房子往貸款銀行一交,完事了,人家享受了。中國的老太太一輩子攢錢,到臨死也沒有住好房子,他的觀點跟我們老年人相差太遠了。所以王元五的兒子說:“我們現在觀點不一樣”。王元五說:“我還想得開,家裡的先生就想不開了”。他會跟孩子產生矛盾,說“掙三個花五個,掙一個花三個”。那年輕人就會跟你論述,你論不過人家你就會很生氣。所以,我們不管就對了。孩子貸款還不上,銀行會找他的麻煩的,單位上會找他的麻煩的,跟我們老頭子、老婆子有什麼關係?農村有一句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你操心也幫不上忙,沒用。我們管好自己,不讓孩子們操心就夠了。我們老年人大都有退休費,夠吃飯,有房子住夠了。年輕人他既然有能力買,他就有能力償還,要不然銀行也不會貸款給他。老人問過兒子的貸款,他說你在貸款之前,銀行要去單位調查多少工資,最少留夠八百塊錢,做生活最基本的費用,然後扣掉剩餘的錢才給你貸款。既然有能力貸,他就有能力還,又不跟你老人要,我們老人管他做什麼呢,何必操那麼多的心呢。王元五老師說:“我這個人一生大大咧咧慣了,操那麼多的心幹嘛?這樣才能和睦相處啊,家庭才能好啊”。所以現在的年輕人跟我們這些年歲大的人思維方式有很大很大的差異。那麼這個思維方式我們老年人也應該要適應。
老年人心態要放寬,要做想得通的老年人,因為老年人的經歷跟年輕人不一樣,幾十年很難改變,所以就要互相之間互相溝通,互相之間要理解,我們的家庭才能好,婆媳關係才能好。婆媳關係好了,你的兒子心態就放寬了,他的心態放寬了,對他的事業對他們的工作都會有好處。
德女道,分為三大部分:一、姑娘道,二、媳婦道,三、老太太道。女子一生,出不了這三條道。由童年、中年到了老年,便稱為老太太。這個名稱最貴重。回想一生辛苦,費盡心力,現在家業成就,兒孫滿堂,這時候就當了老太太了。當老太太,要性如灰,志為根,兜滿家為合道。因老太太為一家之福星,知足常樂,閒事莫管,一切無愁,全家托福,過太平日子,所以說是一家之福星。
“性如灰者”,灰是過了火存本性的,溫溫暖暖,還暄騰騰的,好比老太太氣度溫和,一點火性也無有,永不會生氣,平心靜養。把一切家務,交於兒媳管理。交給她還得要放心,若是遇著事老不捨心,敘敘聒聒不住聲,不但自己操心,惹得一家人都不耐煩,終日受苦,一輩子也不能出苦。且顯得子孫不孝,長兒媳的依賴性,學不出當家的道理,永久不能替你代勞。一旦故去,閃得兒媳無所倚靠,平添許多困難。當如灰之溫暖沉靜,千萬不要灰中帶火,能以燒人,且傷老人養生之道。
什麼是志為根呢?人到老年,宜安心靜養,當以修道為主,看破紅塵,見世事一向皆空。(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兒也空,女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唯有樂道修真好,留下芳名傳萬冬。)不用掛念兒女,兒女問到的話便告訴他,問不到的,也不多管。無掛無礙,來去自由,自然不煩不躁,火自不生。無火便不動心念,才能定住位。所以說老太太當志為根。
雖然心不動,還得要兜滿家。兜什麼呢?兜住不是。凡家中媳婦孫子等,一切晚輩人,倘有了過錯,老太太趕快兜過來。因為老太太是一家之尊,就是兒子當家,老太太把過錯攬過去,兒子也就不問了。別看老太太兜過去沒有事,著在做過錯人的身上,可是擔不了,準得受氣。家中人有了過錯,當家人追問時,老太太趕快兜過去,立刻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對於過錯的人,免得挨打受氣,心裡一定感激老人,知恩改過,對於老人,一定格外孝敬。這樣能給別人免災,自己還能享福,不是福星是什麼?假設晚輩人做錯了事,心裡害怕,戰戰兢兢。這時候老太太自己先定住位,再給別人定住位,便說你們不用害怕,全有我呢,這一句話,他的心中得到安慰。等到當家人知道了,一進門的時候,老太太笑哈哈地說“由我錯的”,一句話,滿天大事,便就完了,真是兜滿家的老福星。
閒暇的時候,談話常提祖上的德行。對於兒子常說他父親的好處,對他的父親常誇獎他兒子長進,對孫媳誇他婆婆的好處,對他婆母常說孫媳的殷勤。領導得全家和睦,彼此感恩,滿家道氣充足。顯得父也慈,子也孝,婆婆也好,媳婦也好,全家和順,四季平安。語云:“老太太炕頭坐,一福壓百禍。”就是說老太太為兜滿家的老福星。若天下老太太都能這樣,豈不是兜滿世界的活佛嗎?
若不明白道的老太太,終日操心費力,專為顧念女兒。無論吃的用的東西,瞞著背著,趕忙給女兒送去,惹得兒子和媳婦都不願意。又因著偏愛女兒,便偏愛外甥,媳婦見婆母偏向,便生煩惱。因此往往婆媳不和,這是老太太的普通病。還有嘴碎的老太太到處告訴兒媳的不是,兒媳聽在耳朵裡,便惱羞成怒,惹得兒媳不親近她。又有老太太,吝惜財物,待兒子兒媳,也太薄情。到老只做看財奴,自己白費了心。給兒子媳婦存著,惹得別人不樂意,家政上發生不順利,何苦呢?何必老不知足,自尋苦惱呢?所以人到老年,活著當安心修道,以樂天年。自己知足常樂,人人稱道這老太太真有福真會享福。活著快樂,就是活佛,家庭就是佛國了。歌曰:老年溫和性如灰,家務皆宜推。引導子女入正規,清閒樂庭幃。養心性,講道德,莫說是和非。無憂無慮笑嘻嘻,人稱有福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