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素食者如何飲食和養生

“中氣”在中醫裏指的是脾胃之氣。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是人體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因其居於中焦,便有了這個稱謂。令人遺憾的是,不少現代人都存在中氣不足的問題。
中氣不足,就會導致脾胃功能虛弱,運化失常,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它的常見表現有:倦怠氣短、乏力、出汗、食少腹脹、語言無力、精神不振,從面相上看會出現虛胖、舌有齒痕等症狀,嚴重者會中氣下陷,引起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症。中氣充足者則相反,胃功能健旺,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化生氣血等營養物質充足。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現中氣不足的主要有三種人:
1.先天稟賦不足,或脾胃虛弱者。脾胃雖為後天之本,但若是先天體質虛弱、根基不牢,也會引起後天的脾胃虛弱、中氣不足。
2.勞倦過度,憂思日久者。身體和精神上的過度勞累都會損傷脾氣,脾氣虛則氣血生化無源、肢體失養,出現神疲乏力等中氣不足的症狀。
3.飲食不節,饑飽失常者。所謂“飲食自倍,脾胃乃傷”,也就是說暴飲暴食或過度饑餓會損傷脾胃,導致氣血運化失常、中氣不足。
那麼,中氣不足應注意什麼呢?首先,飲食方面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麵條、軟飯等),忌生冷、堅固、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忌暴飲暴食。《壽世秘典•調攝》記載稱:“甯少毋多,甯饑毋飽,甯遲毋速,甯熱毋冷,甯零毋頓,甯軟毋硬。此六者,調理脾胃之要法。”其次,一定要忌勞累,“惟勞倦最能傷脾”。而思為脾之志,人的思慮與脾有關,思慮過度則傷脾。所以中氣不足的患者切忌勞頓,勞心勞身都是不可取的。中醫治療中氣不足的代表方劑為“補中益氣湯”,為了方便患者服用,市場上也有同類的中成藥,如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等。補中益氣湯出自名家李東垣的《脾胃論》,具有補中健脾、益氣升陽之功效。方中的黃芪素有“補氣諸藥之王”的美稱,有補中益氣,固表升陽的作用,能改善由氣虛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黨參、白術、甘草可以益氣健脾,陳皮可以理氣醒脾,升麻、柴胡可以升陽。一生甘為佛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問題的引出--面黃肌瘦
時下出現很多“飲食新理念”,其中之一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為主的飲食原則。有兩類人群持這種觀點:第一類,想減肥的女性;第二類,某些佛教人士。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很多減肥的女性為了控制熱量攝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面有菜色,要麼萎黃晦暗,要麼臉色蒼白,精神體力衰弱,大便稀溏,疲勞無力,造成月經量少、甚至絕經,來門診求治婦科疾病,希望調理月經。
2.氣血生化--五穀雜糧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穀精微無從攝取,氣血無從生化,後天之本虧耗,導致月經量少,月經不調甚至閉經。因此,我在診治這類疾病的患者,通常要求其恢復正常飲食,以保證氣血之來源,此外,建議喝小米粥加紅糖以充養脾胃,迅速恢復元氣。在北方,婦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時候,老婆婆通常給產婦做小米粥加紅糖,以補養身體,小米在中醫看來是補腎健脾利濕的佳品,古代行軍打仗多以小米為軍糧,吃小米不僅耐餓,而且除去脾胃濕氣,避免水土不服所導致的腸胃疾病。
一把小米,撒到地裏是一片莊稼,小米是高度濃縮了的“生機”,產婦生完小孩,生機消耗很大,所以民間用小米來幫助其恢復生機元氣。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紅糖,不僅月經調順,而且臉色紅潤光彩,真印證了五穀雜糧補養身體的道理。
據我觀察,大部分遵從這個飲食原則的人久而久之面黃肌瘦,身體衰憊,氣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講的僅靠蔬菜是無法維持氣血來源的。蔬菜多為植物的莖和葉,其疏通力量比較強而補養力量比較弱,氣血雖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補養,尤其是脾胃沒有水谷滋潤,久之就會造成脾胃氣虛的病機。
3.氣滿不思食
以上論述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凡事都有特例,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則,就說明有一部分人是這個原則的親身受益者。那麼,什麼樣的人合適這種飲食原則呢?我總結為“心地清淨,元氣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養生原則。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內心清淨無染,妄想分別執著淡泊,元氣消耗極少,依靠修行禪定所獲得的能量補充(禪悅為食),全身元氣充沛。正如古人所說“氣滿不思食”,真正元氣充盈的人,不思飲食。因此一天僅僅吃一頓飯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臺灣著名的廣欽老和尚,數十年來不吃主食,僅吃水果維持體力,活到九十五歲高齡,身無疾苦,安然往生。
在佛教經典《增一阿含經》中以“禪悅食”為五種出世間食之一。並在《雜阿含經》指出,有眾生進入初禪,“離生喜樂,處處潤澤,處處敷悅,舉身充滿,無不滿處。”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功夫得力,均會有全身氣力充足之感。毛淩雲居士所撰《念佛法要•卷二》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現摘錄如下:
清竺峰、圓融大師,姓姚,德清人。年三十,出家受具戒,持守無缺。篤好禮念,以往生淨土為決定志願。不畜徒,不自住庵,恒依人修,免雜用心。居無定所,合則留,不合則去,意氣灑落,不為膠執,亦不樂隨眾作務。常靜掩一關,禮念並行,不禮則念,不念則禮,無一時間斷,亦不參以他法,竟以此終其身。嘗於午間敲魚念佛,直到次日日晡時(下午35時),人見其終無休歇,大聲喚之,始止,自謂才如半日耳。問其饑否?則曰:“我口甜水如蜜,常咽常盈,受用無量,更不思食也。”脅不帖席者數十年,故少夢,偶有夢,亦不離禮念,更無異緣,夢中常見佛菩薩活動如生,間予獎勵,或導引念佛。忽自知時至,念佛而逝,年六十四,頂示暖相。
圓融大師精進念佛一天一夜,竟不會感到饑餓,反而覺得口水甘甜,受用無量,這恰恰說明法喜充滿,禪悅為食便會得到能量的補充,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飲食。
又如歷史上著名的永明延壽禪師,據歷史記載他三十歲悟道,“後住永明,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每天由早到晚,講經、作佛事,要做一百零八件事情,而且夜晚還要到其他峰頂念佛。明代學者洪覺范說:一個人每天要做這麼多善事,而且日中一食,一定骨瘦如柴,結果看到他的畫像,卻是身體壯碩、方面大耳的帝王之相。永明延壽禪師一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然而需要補充的能量卻很少,足見禪定功夫之深。禪定並不一定是面壁打坐,行住坐臥都不離禪定,禪悅為食自然身體健壯。
4.不要盲目模仿
然而一般佛教居士,沒有專業修行,或者因為功夫不到,還需要應付日常工作,有的護法居士為佛法、為眾生而奔忙操勞,修證上還沒有真正契入境界,這就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假如不加以補充,就會導致上文所說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亞健康狀態,長久以往,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因此,任何規律都有其適用範圍,每個人在接受不同的養生觀點時,要參考自己的實際情況,斟酌採納,方能如理如法。
5.補充氣血的食療方法
小米粥做法
做法:小米適量,小火慢慢煮熟,氣血不足者可加紅糖少許。
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還可以治療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等疾病。《本草綱目》說,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經常喝小米粥,可以溫補脾腎,增強生命力,對身體虛弱的有不啻為一帖補養良方。
附:   印光大師對飲食的建議:
1.提倡吃麵食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麵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複蔡契誠居士書一》 
2.提倡吃豆油
又大磨麻油亦能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複蔡契誠居士書一》
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印光法師文鈔續編•複鮑衡士書》
3.佐以乾果食療
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複蔡契誠居士書一》
4.印光法師滋補粥
根據印光法師的建議,結合中醫理論,提供以下食療的方法,而達滋補氣血、調理脾胃之功效,如下操作:
做法:蓮子十粒、桂圓(剝掉外殼)十枚、紅棗(掰開)十二枚、芡實(大型超市裏面或藥店都有)一兩、薏米一兩,一起用小火熬粥。
功效:補氣化濕,固腎強精。
粥中之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芡實可以開胃助氣,固腎澀精,補脾止泄,此四種配伍相輔相成,溫補脾腎,養血安神,同時佐以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功用健脾利濕,流通濕氣,正可兼制桂圓之熱,溫陽而不助火;又可反佐紅棗之膩,使補虛而不留濕。諸種補養食品相配,共奏補氣養血,固腎強精之效。
“藥補不如食補”,滋補粥長期服用,對於氣血不足、脾虛久瀉,遺精帶下,心悸失眠、怔忡健忘、血虛萎黃等現在社會常見虛弱類疾病確有良效,其中加大桂圓、大棗的量便可以針對失眠類患者,加大蓮子、芡實的量針對脾胃虛弱、瀉下傷精的患者,加大薏米的量,針對濕氣較大的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白帶,肺膿瘍患者,此外,現代研究中發現薏米裏含有抑制癌細胞的成分,因此對於癌症患者,薏米粥不失為調養身體的佳品。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小麻雀奇蹟的一生




小麻雀奇蹟的一生

  五個多月前常住居士在精舍山門前,拾獲一隻頭部及兩翅膀受傷,奄奄一息的小麻雀,我們帶去給老和尚加持,之後大家討論該為牠取什麼名字,有人提議就直接叫阿彌陀佛好了,想借助這四字洪名在牠阿賴耶識裡,熏染佛的種子,讓牠脫離畜生身超出六道輪迴,就這樣阿彌陀佛就成為這隻小麻雀的標記。

  阿彌陀佛吃飯哦!阿彌陀佛吃茶茶(台語喝水)!阿彌陀佛睡覺哦………。每見到牠就叫阿彌陀佛,而且念佛機幾乎不離身,日子久了牠竟然熟悉聽懂這句名號,在餵養牠的過程中才知小麻雀是那麼膽小,喜歡躲起來鑽進人的衣袖裡,牠就像三、四歲的小孩直心、乖巧、單純、天真無邪、所有動作都是那麼可愛逗人開心,從牠身上體悟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都是靈性起用,只是相貌不同而已,在平常時也都會告訴牠,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悲願及依報的殊勝莊嚴。

  就在十二月六日的傍晚無常到來,不小心被壓重傷送去醫院。回來的途中就往生了,回到精舍小麻雀全身僵硬,我們徹夜為牠助念,二小時後發現小麻雀全身柔軟,羽毛光澤亮麗,非常安詳。隔天清晨三點多將近四點,拾獲牠的那位居士夢見牠蹲在身旁噈噈的叫,她睜開眼說:阿彌陀佛你回來了,之後牠就躺下。這時小麻雀的頭頂放出一道光芒,光芒中現出一位小女孩像大勢至菩薩的樣子,面帶微笑,相貌非常圓滿莊嚴,慢慢的就往上飄去了。這時打板聲驚醒了她,她高興地跑來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

  隔天中午我們幫牠火化,火化之後我們去找骨灰,發現牠的身體竟然沒有化為灰燼,像牠往生時的模樣。

  對牠驟然的往生甚是不捨,聲聲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念佛也念牠。感恩牠的示現,提醒我生命的無常,唯有句句聖號能令眾生得度,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不可思議,不可輕忽小動物,牠們跟我們都有佛性的,也能成佛。老老實實念佛往生才有真功夫,願以此殊勝因緣,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行持基本德行 什麼是修行?


  行持基本德行  


什麼是修行?修者修正,行者行為。即將自己不正之行為——在佛教中稱之為凡夫行為修持符合佛所立之中正行條。要學好佛,必須修行。所以學佛就要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以世間上的一切來磨練和加強自己的修養。首先,要以四無量心、十善、六度萬行三聚淨戒來更正自己的行為。我們修行首先要真心為人類謀福利,心中要想到人民,要想到整個國家的大利益。

談到學佛修行,什麼是佛?佛就是人的智慧到了圓滿極限,沒有再高層次了,故稱之為無上,這時達到徹底圓滿叫佛。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就是自覺覺他,度脫有情,為眾生而修行。那是把眾生作為依傍去實踐自己的道德品質依生正行,即為度脫眾生修正自己的行為,這就是菩薩行。

學佛修行離不開皈依發心。如何發心?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說諸佛菩薩和一切賢聖僧啊,我一直到成佛的時候都皈依你們,絕不去皈依天魔外道,決不去做違背佛教的事情,一定要以慈悲為本,從內心裡要這樣想,又實踐中要這樣做。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今天以所修佛法積累的功德,積累的資糧不是為我自己,都是為了一切眾生,但願他們都幸福,達到國富民強乃至直達成佛。我從內心真正的這樣想,而且還要徹底做到。

要真正學好佛,還要觀無常、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一切有為法,就是我們世間所看到的一切,大至宇宙空間的萬物萬有,小至一微塵因的意識都是有為法,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性的。什麼叫無常性?無常性就是成住壞空,不管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都是無常性的。如露亦如電的,都脫離不了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的諦相。譬如說我們坐的凳子很快就要壞,我們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會壞的,它們屬無生命的東西,無生命的決定要滅。再說我們的身體是四大組合的,即由地水火風組成的,中含靈知和空大。外四大是我們看得見的房子、山河大地一切林木及空中所有遊戲的那些細菌均為有為之法。遠至宇宙太空,近至肉體組合身心,都屬於四大。四大都是無常,都要成住壞空,就是說必須要死,必須要壞的。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是四大?我們的肉、骨頭、牙齒、鬚髮是地大,我們的血液、精血、汗水一切水份液體之類的叫水大;我們身上所發的熱能產生熱量的叫火大,外界所產生的風行氣墜,如出的氣,運動之相一切所能起推動力的均為風大,人由地水火風組成了我們這個軀殼。除了這四大還有空大和識大,因為肉也好,骨頭也好,熱能也好,氣也好,水份也好,都是建立在空間的,它建立了空大。識大稱為心識,叫做靈知,就是指揮四大運動的一切就叫意識,稱為識大。人除了六大什麼東西都沒有。佛家說出了六大皆空為真諦,這是宇宙萬物之諦相。一般人講四大,但不管幾大,都是成住壞空,都是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必須壞。

既然知道自己身體是四大組合,必須壞,因此最好在安靜的地方仔細想想,想你的生活,想你的悲劇,想你的一切行為,想你的遭遇,想自己的親友離別,想到世事變動之大而且時間不斷推進,年齡不斷增加,自己將入其土,說不定馬上就要死了,像流水一去不回頭。觀起了怖畏心境,無常心就生起實相,再觀想幾天出離心也就生起了。生起出離心後,自然會恐怖駭怕,因為時間不再回來,死亡就要來臨,所以,首先要求學佛的人生起出離心,而且要觀當下念頭。已經過去已成無常,我們就要少活這麼多時間,就是常言所說的無常歲月增中減,大家的年齡都不會增加,只會減少,那麼一天天接近死亡。死無定期,一氣不來,當下兩手空空而赴黃泉。這時候如果修行沒有到某種程度,就要把生死業力帶走,跟隨你到六道輪迴去轉。想到這裡,我們人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必須依照佛法去修行。懂得這個道理後,就會產生劇烈的恐懼心,這個時候,不管修什麼佛法,守任何戒律,對人民對國家都會全心全意施益於眾。如果沒有生起出離心就不相應。因為沒有生起出離心,就根本不想學佛,就是鬧著玩,甚至於利用佛法來做某些事情,或者是抱著探討心理去研究,這樣的人是下不了決心守戒律,更不會守戒的。要是生起了出離心,就會覺得人生真短暫,他就守戒律了,就會如法實施四無量心等行條。真正下了決心後,才能生起真正的信願行,真正的信心生起了才能有真正的願心,真正的願心生起真正的行為,才能建立信願行的境界,才能真正實施,這才算得上修行起境。所以學佛千記要生起真正的出離心才能產生受用,佛教中任何宗派都是如此。有句俗話叫做沒有出離境,修行不真心。

懂得生起出離心這個道理以後,還得守戒。其中戒很多,只要守好三聚淨戒也一樣。一開始守三聚淨戒,第一條攝律儀戒,第二條攝善法戒,第三條攝眾生戒。攝律儀戒就是誓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就是所有的壞事一點不能做。攝善法戒就是誓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那怕很小的善事都要去做。攝眾生戒就是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若要修法得用無疑,若行持有異,當下修正。至少要於靜處深思十善是不是照著佛所說的十善去做了,照著做了修法得用就無疑,若行持沒有照著十善去修正,就要馬上改,不然就得不到成就。十善還算不上高層次之修行,乃為天道之善業,但能做好也不錯了。十善是什麼呢?十善就是一不殺生而行放生。二不偷盜而行施捨,不僅在行動上,心裡也不要去想偷人家東西而行施捨。三不邪淫而修梵行,不邪淫不只是指亂搞男女關係,看到別人好看就死死盯著別人看,也叫邪淫,而修梵行就是要依照釋迦世尊所教導的行持去做,一步一個腳印的行持。四不妄語而說實言,不妄語是指未證到那個境界而說證到了,所以不能亂說、亂說就成妄語,對上師不能打妄語,對賢聖僧不能打妄語,再小的事情也不能去亂編。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就是說話不拐彎抹角。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就是不挑撥是非,要說利於團結的話。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就是說話時不要去刺傷別人,不要罵人。八不貪而修不淨觀,就是不能有貪愛之心,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不要,有貪心就要產生我執。學佛法首先要斷除我執,修不淨觀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不干淨的行為全部改掉。九不嗔而修慈悲觀,絕不能起半點嗔恨心,因為一起嗔恨心就脫離了修行,沒有嗔心只要真心修行則一切圓滿。十不癡而修因緣觀,就是對一切因果都不能產生疑惑,要絕對相信自己一切都是因果,但不能以痴心盲目聞,事事都得以入於理道。因此修行就要好好考慮為什麼沒有修好,回答很簡單,肯定是自己行為有問題。

在十善的基礎上進一步嚴格實施四無量心建立德行,四無量心是: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就是說從我們的內心里首先願望一切眾生永遠住在安樂的境界中,並願望他們長在安樂的因地裡,沒有任何煩惱的安樂,還指佛法上的一切平靜,一切法喜,一切禪樂,一切勝境,一切善意,都稱安樂,安樂因就是種的因都是安樂的。我們從內心裡是不是真正的願望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了,可以考察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總想挖苦某人幾句,是不是總想把別人整倒,這樣就不行。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就是希望眾生都離一切苦及一切苦因,希望眾生都幸福包括種的因都是幸福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就是但願一切眾生永遠具備沒有痛苦的快樂,樂也是有苦的,但這裡說的是無苦之樂。只要眾生是無苦的快樂,我們就高興。譬如想到我們的人民生活幸福了,有前途了,我們的國家昌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心裡就非常高興。中央領導同志身體好,我們內心裡都很高興,因為他們也在考慮大家的幸福生活,整天在為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勞碌奔波操勞。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就是說貪心嗔心痴心都離開住平等舍,就是對一切事情不存分別心,深一點說即是佛性之道。

於是當隨意即觀慈、悲、喜、舍四無量,對諸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之心,施於實踐,就是說念完四無量心後,馬上就要隨即觀慈悲喜舍。即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慈心就是要像父母親痛愛自己的子女那樣去愛眾生,愛人民,見到眾生愚癡不懂,我們要產生慈愛之心去幫助他。悲心就是見到眾生的痛苦我們要像父母親一樣去悲痛他們、去關懷他們。喜心就是見到一切眾生幸福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看到大家富裕了,不應該嫉妒,應該做到別人高興我就高興,別人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舍心就是看到眾生有困難,他需要的如果是善意的對他確有幫助,就毫不猶豫的讓他拿去幫助他。只要能解決得了問題,我一切都舍給他,這叫舍心。但是慈悲喜捨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慈悲喜捨這四無量是要在實際行動中為眾生而發起。我們在實際行動中做事時就要具體落實到眾生身上,怎麼落實呢?舉一個例子,例如在路上有一個人的腿被車壓斷了,你會說多可憐啊,幸好我在後面,這個想法就不對了,因這幸好我在後面接著想的是不然我就糟了,這就不是慈悲喜捨。應該想到壓到他就和壓到我一樣,和壓到自己的子女一樣。這時你們可以觀想自己的子女殘疾了,自己心裡多麼難過啊。如果在慈悲喜捨上生起了實相,看到別人被車壓他同樣難受,同樣不堪忍受,覺得像傷到自己的親人一樣,當生起了實相即名真修行人。因此四無量心要落實到眾生身上。比如國家有困難,我們要盡最大的力量幫助國家,那麼就要儘自己的心依照國家的政策去努力,絕不能只在口頭上說得好聽,回家就變了,這就不對,就沒有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釋迦世尊要求我們做到的。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對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心時,當依次第而入,先國家後自己,先大家後個人,再由生身父母妻室兒女岳父岳母諸親眷屬,常處身邊親近友人次第而進隨之散於六道眾生,這個次第是符合實際的。如果自己對最大恩德的父母都不慈悲喜捨,那麼對別人發的慈悲喜捨就是假的。你對父母都不知道去愛護,對世間上的眾生所謂的慈悲就是走過場。所以我們的慈悲喜捨是有次第的。如果依上述次第發的慈悲喜捨就是真的慈 悲喜捨。釋迦世尊就開示我們眾生在往昔都互為父母互為妻室兒女,所以我們不能說,今生的父母我們才愛護,往昔的父母我們就不愛護,都應該愛護,都應該和善,都應該尊重,都應該實行慈悲喜捨。如果連最起碼的互相幫助都做不到,還叫什麼佛弟子啊,還談得上什麼修行呢?

因此我們的身業、口業、意業三業應該統一,應該一致相應於慈悲喜捨。就是指說話時是以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對待眾生的,所做的事也和說的話一樣去完成,思想想的也完全一樣照著辦,這就是三業相應。當然三業相應先由思想提供發起,先由意識的想像,然後隨之付於行動,語言也是照著慈悲喜捨的思想境界去實行的。所以說具體落實不是一句空話,關鍵的問題是三業相應的問題。三業相應什麼,就是按照四無量的實相境界去對待一切眾生,對待國家,對待人民,就叫修四無量。當然還有勝義的四無量,但首先必須把前面所說的四無量修好,按照三業相應做到了,以四無量心實施於眾生,是真正做到絕不是勉強的。

這時就可以修六度萬行。念念不忘自覺覺他,以自己覺悟來覺悟眾生,就開始發大菩提心,即一定要度脫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都脫離煩惱之苦。因為每個眾生都有煩惱互相矛盾,生老病死等苦。產生大乘菩提心,才知道眾生有苦即我苦,眾生不盡我長度。發這個菩提心要自己立願心,做得到就發,不能亂說,大家都這樣去做。做得到就發心,做不到就不要亂發。但至少現在怎麼辦,有缺點堅決改正。例如在家對妻子或丈夫總覺得他又怎麼不好,其實完全是自己的問題,哪裡是他呀。六道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自己還沒有認識到,四無量心都沒有修還修什麼成就啊!所以願心是自己立的,如果立了願心,以後三業就不能有異了。若口言度生而返照四無量心未能三業相應,就沒有實相,也就是沒有功德,修的行就白修了。所以若未能三業相應,縱能終日用功,終歸是竹籃打水沒有收益。

所以要修高度的德行,要做超雷鋒似的人物,否則每天修假行,都是沒有作用的。因此必須有出離心才能守戒律,必須有戒律才能照四無量心去實行,必須照四無量心實行才能產生勝義菩提心,產生勝義菩提心才能得到圓滿修行境界。如果不這樣就沒有效果。因此修行需要的是德和品,德品具備了功夫也就應有盡有。釋迦世尊的整個佛法所需要的是修行,他自己也是修行證到了佛的境界,若行持不正,法就不相應,萬法都在行持中。若自己終日念阿彌陀佛,而對國家不忠心熱愛,對父母不孝敬,對人民不善良,這是自欺欺人的假行者。一生行持端正,知道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對父母孝敬,對人民善良,處處助人為樂,臨命終時念一聲阿彌陀佛,佛來迎接,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如果三業不相應,終日持咒修觀誦經,打坐修儀軌等等,終歸是竹籃打水無從收益,沒有受用,故當日審,依照佛義上師之教查己為任,每天都要抽時間審查一下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到底是如何做的,做對沒有,認真負責沒有,產生了。甚麼想法,符不符合慈悲喜捨的境界,符不符合大乘菩提心的境界。如果不符合當下正之,凡與上述教化的理論違背的馬上修正。我們靜而思之,想想上面講的一些道理,每天想自己做了些甚麼。如果多年的習氣一下改不了,就要立個透關法,在佛菩薩或上師面前下決心,從何時起堅決不行邪門歪道,堅決改正缺點,決心下定一定要改,有些一下改不了的,就立兩個月,但是一定要記住,到那一天一定要辦,不辦就等於騙子,是不會有半點修行成就的。所以立透關法也要說到做到。


上面所說的是佛法的修行至要。當建立了生起次第後,入正行自然解脫。什麼叫建立了生起次第?照著做了也不一定就是生起次第,生起次第是照著去做了,實際也做到了。比如觀四無量,硬是觀到他人的痛苦和自己家里人一樣的痛苦,他人的幸福即是自己的幸福才叫生起次第。這個時候修行才名實行無虛者,自度聖者之風。

上面所講的道理是佛教之正論,簡而言之,第一步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第二步眾生平等,第三步自覺覺他。認真照佛教的教義去修持,是名佛教入門之真修行法

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一位道人與盲人的對話(悟)



一位道士回到故鄉,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來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中,在羊腸小徑,村民們默默的來來往往著。
正想離開此地,看見遠處有一點微弱的燈亮移動過來。這時身旁的一個人說:「瞎子過來了。」
貧道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沒有一絲白天與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莊嚴的神像,看不到花開花落,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綠桃紅的世界萬物,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的,他挑一盞燈豈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燈籠漸漸近了。
暈黃的燈光漸漸移到了我的雲鞋上。貧道問:「敢問老人家真的是一位盲者嗎?」
那盲人告訴貧道:「是的,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目混沌」。
貧道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盲者說:「現在是黑夜吧?我聽說在黑夜裡如果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世界上的人將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就點燃一盞燈籠。」貧道若有所悟說:「原來您是為別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貧道又愣了。盲者緩緩問貧道說:「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過?」貧道說:「是的,就在剛才,還被兩個人不留心碰撞過。」盲人聽了,就說:
「但我就從來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了」。

貧道聽了,茅塞頓開,仰天長嘆:「求道人雲遊四方,奔波去求道,沒有想到道就在我們自己身邊,人的道心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亮了,即使我看不見道,感覺不到道的存在,但道卻看到我自己的,道隨時隨地都伴隨於我們。
是的,點亮屬於自己的那盞生命之燈,既照亮了別人,更照亮了我們自己。

一、悟示弱
一個人太強勢,不管出發點是不是好的,定會受到傷害,這種傷害幾乎無法挽回,所以很多人遍體鱗傷,因為不懂得示弱。示弱其實很簡單,在關鍵時聽從別人意見,關注感受,情商管理得體,讓人合作有安全感。示弱不是妥協,是更快達到目標,是偉大的。學會示弱,做熟透稻穀!
二、悟放棄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不斷放棄的過程。有所放棄,才能讓有限的生命釋放出最大的能量。沒有果敢的放棄,就不會有頑強的堅持。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醒,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當一切塵埃落定,往日的喧囂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也是一種選擇,失去也是一種收穫。
三、悟心境
人活的就是心境。人生的許多變數,取決於天、地、人三才的運轉變化,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佳,則凡事自順。人的一生,小事無數,你能計較多少?人生的大事也只能盡人事以聽天命,常人豈能奈何?為小事而常介懷,不值;為大事而常悲慼,不該。所以,對於小事要開心;對於大事要寬心。
四、悟獨處
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淨,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安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淡然自若。
1、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裡人。聰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後看;聰明之人,是戰勝別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戰勝自己的人。修心當以淨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休必勞心。
2. 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你怎麼待人,並不代表別人怎麼待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只會徒增煩惱;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好好珍惜,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3、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即使你再排斥現在的不愉快,光陰也不會過得慢點。所以,長點心吧!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要學會低調,取捨間必有得失,不用太計較。要學著踏實而務實,越簡單越快樂。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內涵和物質做後盾,人生就會變得底氣十足。
4、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執著於某一事或某一物,就會患得患失,煩惱也接踵而至;如能看開一切,心無罣礙,就會無所畏懼。人生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當你看淡得失、無謂成敗的時候,反倒順風順水、遇難成祥。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有一顆平常心,遠離混濁平靜如水,不為世間五色所惑。
5、人生在世,總有一些事情,我們只能欣賞,遠遠地,終也無法走近,最後,選擇走開。總有一些感情,我們只能體會,默默地,終也無法接受,最後,選擇離開。輪迴的路上,選擇與命運相連,放棄與生活相關。人生,就是於選擇中,走向新的生活,於放棄間,得到解脫自在,然後,繼續前行。
6、許多人常喜歡研究「說話之道」,以便在為人處世中遊刃有餘。其實,最好的說話之道,不是學習怎麼說話,而是怎麼做人。人做得比較善良、誠懇,就算語言拙劣一點,大家也會喜歡你;如果心腸不好,就算嘴巴再會說,別人被矇騙了一時,也不會被矇騙一世。所以,言為心聲,學說話不要捨本逐末。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淨空老法師: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說出當下唯一的一條生路!


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訴身邊的學生,他說「世界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下凡來都救不了」。告訴大家,你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李老師最後的遺言。像李老師這種慈悲教誨,我聽到好多,不是他一個,這個事情是真的。如果真的是非常嚴重,我們這些人集體祈禱,效果真的能夠超過他們嗎?就是超過這個惡業的業力,如果祈禱的力量敵不過它,災難還是會發作。所以,百分之五十的比例,一半一半,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我們做什麼準備?真正的準備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確實沒有第二個路可走。如果災難發生,那是共業,雖然大地毀了,生物都不能生存,各人去處不相同。你看念佛的人到極樂世界去了;行善的人,心行善良的人,天道去了;心行不善的人,三惡道去了,去處不一樣。

這一點我們常常提醒同學們,人沒有死,一切萬物也都沒有死亡,只是換個身體而已,換一個生活的空間而已,所謂不同維次的空間。你相信了,你能斷惡向善,你的生活空間愈換愈好,愈換愈殊勝。如果依舊作惡不改,那就像經上講的,你的前途就是在三途地獄。佛對於這些事情講得太清楚了,我們有幾位同學發心在經典裡面去查,專門查釋迦牟尼佛講地獄因果這些事情,也編成一本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好像有二十多部經論。這部書,實在講在現前社會,我得勸同學們要多讀,我們學會裡有流通的。多看多警惕,句句是真話,要相信《金剛經》上佛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不妄語」,句句都是老實話,相信的人有福了。我們要學孔子求學的態度,信而好古,對古聖先賢的話相信,一點都不懷疑。

2018年7月3日 星期二

淨空老和尚開示--得人身聞佛法不容易,要真幹,不能懈怠、傲慢


「此外更有懈慢國」,懈是懶惰,傲慢,「或稱懈慢界」。佛在經上有說過,這是什麼?「在此土至極樂國之中途」。好像我們旅行,這中途休息站,極樂世界去我們這個世界,有一段距離。這個距離,我們聽起來很長,但是在整個宇宙裡頭,就不算長了。像我們在地球,西方輪船還沒有發明,蒸汽機沒發明之前,從這個地方要到東方去,坐帆船,完全看風向,最短的二、三個月,時間長的七、八個月,才能走到。現在科技發達,飛機發明了,我們要到東方去,十二個小時就到了,不一樣。

往生到極樂世界有沒有天人?有,六道眾生都有,這個我們要知道。惡道眾生都有,畜生道的、餓鬼道的、地獄道的。過去生中是學佛,有深厚的善根,深厚的底子,為什麼墮三惡道?臨命終時起的惡念,墮落了,墮下去之後容易,出來難了。所以這個懈怠懶惰,這也是人之常情,懶惰成習慣,精神提不起來。這個時候,如果有這個情形,努力念佛,萬緣放下,一心求生淨土,這是最高明,最上策。

底下《菩薩處胎經》裡面有這麼一段,「西方去此閻浮提十二億那由他」,這是講距離,「有懈慢界。國土快樂。……前後發意眾生,欲生阿彌陀佛國者,皆深染著懈慢國土,不能前進生阿彌陀佛國。億千萬眾,時有一人,能生阿彌陀佛國。何以故?皆由懈慢執心不牢固。」這裡頭重要的話就是這一句,懈慢執心,執著的心不牢固。這一般經典裡頭少見,我們感謝念老,把這段經文找到了。所以我們要小心謹慎,不能懈怠、不能傲慢,不要以為自己聰明。

過去現在,多少人墮落在這裡頭,因為傲慢懈怠耽誤了一生,把這個緣分錯過了。繼續要搞六道輪迴,再一次碰到這個勝緣,要多少時間,我們還能碰到第二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途墮下去,再從三途出來,要多長時間?五千劫,不是年,不是五千年,五千劫,用小劫來算都不得了。小劫有幾種說法,最常聽到的是人的壽命。人壽最短平均年齡只有十歲,最長的八萬四千歲,最長的,現在是減少,減到十歲,從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一個劫,小劫。多少個小劫?五千個小劫,怎麼得了,太可怕了。

那我們的時間非常寶貴,要真幹,要真念佛。這個機會,我們這一生遇到人身不容易,遇到佛法更難,佛法遇到淨宗,遇到黃念老的註解、夏老師的會集,太難太難了!不要以為我們很容易遇到,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福德無量無邊,你才遇到,不是容易事情,千萬要留意,不可以疏忽,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就對了。

文摘恭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第4532017/6/2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一分鐘認識佛教


宗教要回歸教育--胡小林居士




宗教的本質是教育,宗教要回歸教育,其教育的內容是: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聖賢智慧的教育。

宗教回歸教育的當務之急是培養講經的老師。

通過宗教教育,達到宗教之間的彼此了解,彼此團結。進而化解宗教與宗教的衝突,地區與地區的衝突,民族與民族的衝突,國家與國家的衝突,最後達到世界大同。

在父親節之際,祈請全體同修以自己念佛的真實功德迴向給我們的最最敬愛的師父上人。祈請老人家光壽無量,長久住世,不舍苦難眾生。

附:凈空老法師當年給胡小林老師學佛開示:做好五件事!

1、《無量壽經》三千遍。一天讀一遍,讀十年。

2、不動腦子思考問題、不用嘴說話的時候,一句佛號念到底,能念多少念多少。念佛的時候,計數也好,想佛像也好,都可以,怎麼攝心,怎麼能夠專注,你就怎麼幹。

3、生活工作當中落實《弟子規》。

4、關鍵在於改過。

5、要給世人做好榜樣。


凈空法師,俗名徐業鴻,一九二七年二月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廬江縣。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及佛學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啟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於儒學、道家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泛涉獵。於眾多典籍中,對佛教凈土宗著力最多。

曾任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榮譽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格里菲斯大學、南昆士蘭大學榮譽博士,印尼夏利悉達亞都拉回教大學榮譽博士,澳洲凈宗學院院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主席。

「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凈空法師立身處世不變的原則。「仁慈博愛」,「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是他講經教學純一的主旨。「誠敬謙和」、「普令眾生破迷啟悟、離苦得樂」則為其生命中真實的意義。

老法師誨人不倦地以此來勸化他人,自己亦終身奉行不渝。自一九五九年開始在台灣講經弘法以來,迄今已有四十年。

自始至終,老法師不厭其煩地闡釋「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是一位義務的社會教育工作者;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須」等思想,讓社會大眾重新認識佛教,並且也極力提倡孝道、師道和中華傳統文化。

在四十餘年的弘法歷程中,法師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美洲、澳洲和東南亞地區法緣非常殊盛,所到之處極受當地社團、學校及四眾弟子的尊敬和愛戴。凈空老法師的思想體系蘊含豐富,博大精深。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願一切眾生 念佛成佛  往生極樂國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除了針對身口意的過失自我檢討,你還能往別處去修行嗎?


覺知心就可以獲得清明

自淨其意斷除惡垢之後 , 就不再有煩惱 —— 慈悲與正直心恢復光明與斷惡後 , 隨時都有自在 , 靜祥和的心是人類成就的真實表徵

教中的功德 , 斷一切惡惡法斷除後 , 就不再有任何壓力 , 壓力消除後 , 心就會安定下來安定的心是清淨明亮的心 , 會夾雜嗔念

你如何讓心清明呢 ? 只要覺知它即可例如 , 你可能心想 :「今天我的心情真是糟透了 ! 看到的每樣東西都在招惹我 , 即使櫥櫃裡的盤子也一樣。」: 你可能有種想把它們全都砸碎的衝動你看到的所有東西都很糟糕 ,  —— 你憎恨這一切丈夫說的每件事都讓你討厭 ; 甚至連看自己的心也覺得不滿這種情況下 , 你怎麼辦呢 ? 這苦惱出自何處 ? 這就稱為無功德」。今日在泰種說法 , 人死後功德便隨之結束但事實不然 , 許多還活著的人早已無功德了

進行這種作功德之旅 , 就如建造華廈卻未事先整地一樣 , 那座房屋不久後就會倒塌 , 對嗎 ? 個地基不好 , 你必須用另一種方式再試一次你必須針對身意的過失 , 自我檢討你還能往別處去修行嗎 ? 們迷失了 , 們想到一個真正平靜的地方 , 如森林里或巴蓬寺修法巴蓬寺平靜嗎 ?  ! 它並非真的平靜 , 真正平靜的地方是在你自己家裡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淨空老和尚開示-修學靠平時用功

 1999/1/3 新加坡淨宗學會檔名:20-014-0103


達拉斯鐘茂林居士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給臨終病人助念的時候,需不需要做三皈、灑淨等儀式?還是一句佛號到底?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一個人在一生,這是關鍵的時候。所謂「死生事大」,這一生已經過去了,在臨終之前的一剎那,所有一切業習的影像,往往都湧現在現前,決定他來生往哪裡去。古德告訴我們,修行的功夫就在這個時候表現成績,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功夫得力,就是在一切境界當中,自己能做得了主宰,選擇你來生所去的方向、目標。如果功夫不得力,決定要隨業流轉,也就是隨著自己善惡業的習氣。佛在經上常說「業力現前,強者先牽」;換句話說,哪一種力量、業力強大,那一個就先受報。這樁事情我們必須要曉得,我們自己阿賴耶識裡面,業習種子是從無始劫來薰習而成,這個種子之多、種子之複雜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就實際狀況來說,決定是惡的種子多,惡的力量強。《百法明門論》裡面告訴我們,相應的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這兩者的比例,我們就清楚了。而我們生活環境,人在生活環境裡面不能不受干擾,要說得更明顯的話,不能不受誘惑,這個事情麻煩。境緣當中善緣少、惡緣多,外面的惡緣多,裡面的惡煩惱多,內外交感產生很大的力量,所以《地藏經》上講得好,人死了以後,絕大多數墮三惡道。諺語常講,人死了就作鬼,你們想一想,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凡夫明明六道擺在面前,為什麼不說人死了之後,來生還得人身,人死了之後就生天,為什麼不這麼說,說人死了作鬼?這就是說明人死了之後,絕大多數落在鬼道。我們可以說,落在鬼道裡面總是十之八九,所以才說人死了之後作鬼。

  什麼原因作鬼?貪心作鬼、嫉妒心作鬼,愚癡、瞋恚心都與鬼道相應。我們想一想,哪一個人沒有貪瞋痴,哪一個人不自私自利,哪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不是幹一些損人利己之事?你心裡有這個念頭,日常生活當中有這些行為,所以累積這些惡業、惡習氣就非常可怕,臨命終時這個境界現前了。《地藏經》上告訴我們,臨終之人,這個時候見到他家親眷屬、親朋好友,都是已經過世的人,是不是真的看到這些人?不是的。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這是你過去生中的冤親債主,變現你家親眷屬的模樣來帶你走,把你帶去之後就跟你算帳,欠命的討命、欠錢的討錢,這是三惡道的境界現前。我們也曾經送過不少臨終的人,這個現像我們親眼所見,非常可怕,這是緊要的關頭。

  念佛人臨終時見佛來接引,但是要功夫夠才行,功夫要是不夠,臨終依舊有這些冤親債主現前。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臨終的人助念是非常重要,助念是幫助他生起正念,助念兩個字是這個意思,幫助他不要忘記念佛。所以在臨終的時候,這是最緊要的關頭,什麼儀式都不必了。如果發現病人說:某個人我看到了,我看到某些事情了;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一句話,提醒他、勸導他:什麼境界現前都不要理它,趕緊念佛。帶著他念佛,這是非常非常重要!守護病人一直到他往生,決定不可以把他的念頭亂掉,我們助念人就做了一番莫大的功德。我們照顧,讓他不失正念這是功,看他見佛往生那是德。

  這些事情,在《飭終須知》、《飭終津梁》裡面寫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要想把這樁事情做好,真正對臨終人有大幫助,這個常識一定要有。《飭終津梁》文言文寫的,比較深,《須知》是根據《津梁》,摘其重要的用白話文寫成。如果有時間兩種都要讀,要多讀幾遍,沒有時間,讀《須知》就可以了。實在說,功夫一定在平時養成,因為臨終的時候,能不能遇到善友助念是一個未知數;大多數人臨終的時候遇不到善緣,這一生的機緣錯過,太可惜了。所以總得要自己在平時養成,自己真正有把握往生。即使在美國,最近這二十年來,念佛往生有很多好榜樣,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早年在舊金山,甘老居士的一個親戚,是一位老太太,念佛預知時至,這是甘老太太自己跟我說的。她的兒女移民到美國來,把老太太接到舊金山,在美國的生活大家都很清楚,夫妻白天上班,小孩上學,他把老母親接到家裡來照顧。老母親是念佛的,實在講,在美國這種生活環境,是念佛最殊勝的場所,沒有人干擾,省心省事。所以她是,白天上班的上班去,上學的去了,她在家裡就一心念佛。兒女、小孩回來,她照顧他們的生活,通常燒三餐飯、洗衣服、做家事。往生的這一天,早晨她的兒子、媳婦起來之後,發現今天早晨老太太沒有燒早飯,怎麼老太太今天沒有睡醒,起來遲了?就開她房門看看。老太太穿著很整齊在床上坐著,手上拿著念珠已經走了,不曉得什麼時候走的。老太太已經往生了,沒有告訴家人。

  這個情形我們能夠理解,告訴家人,家人一定慌張,會擾亂她,擾亂她的正念,她不告訴任何人。她寫好了遺囑,擺在她面前;不僅僅如此,她的兒子、媳婦、孫子孝服她都做好了,一份一份也擺在床上。所以這個老太太預知時至,把自己的後事早就安排好了,走得那麼自在、那麼瀟灑,沒有人助念。這是在美國舊金山的事情,她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有放下,放下就做到了。人家心裡頭沒有罣礙,我們心裡頭還有牽腸掛肚、拉拉雜雜的事情,所以我們做不到,她能做得到。我們如果能夠看穿這個世界,徹底放下,我們也能做到。

  尤其是生活在現代,東西方古老的預言,都說今年七月有災難。四百年前,法國的預言家說,都說在今年,恐怖大王要降臨這個世界,時間都在七月。這些話,我們能不能相信?學佛的人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可是佛在經上給我們講了一個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幾百年前這麼多人在這裡想,這個想太可怕了!諸位要曉得,心想事成。所以我們念佛著重在觀想,我們想佛就成佛,想菩薩就成菩薩。他們這些人想恐怖大王,還得了嗎?所以如何糾正這一個想法,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新加坡我們為什麼要建念佛堂,為什麼勸這麼多人來念佛?無非是希望改變大家的思想。

  世間人有這個想法的太多太多了,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他的,只有我們這一夥人誠心誠意,用真誠懇切天天日夜在想阿彌陀佛,日夜在念阿彌陀佛,希望我們這個思想波,能夠衝擊他們的思想波,把他們這個思想波衝擊緩和。他的思想波是很大的幅度,大幅度的波動,念佛的思想波是很平靜的。縱然不能將他們的思想波擺平,也能夠將它減緩,這個樣子災難就減少了,災難也就輕了。我們根據這個道理,念佛的真實功德是有理論做依據的,它不是迷信,它不是妄想。世間什麼力量最大?思想波的力量最大。所以人在臨終的時候,這一念,一念佛他作佛去了;如果還是一念貪瞋痴,他就到惡道去了;一念五戒十善,他得人身;一念上品十善、四無量心,他就生天去了;都決定在這個時候,一念的思想,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佛法不迷信。所以最重要的一句佛號念到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別人能自在往生,我們也能自在。臨終功夫不得力,都是平常放不下,所以看破、放下這兩句話非常重要。

  第二個問題∶你聽我講的時候,不要將我們自己的意見強加於人,如果我們見解是正確的,而且有益於人,那怎麼辦?

  釋迦牟尼佛正知正見,釋迦牟尼佛的見解、行持、言語,都是有益於一切眾生,佛只教導眾生,不勉強眾生,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佛只教你、只勸你,不勉強你,為什麼?眾生業障習氣很重,如果他的緣不成熟,我們勉強加給他,他起反抗,他不服,而且造更重的罪業,起了反效果,這就錯了。所以我們只能勸人,只能夠講經說法,勸你來聽,你聽懂、聽明白了,你相信了,理解了,依照方法去奉行,你得利益。你不相信、不理解、不肯做,也沒有關係,所謂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生遇到機緣的時候還會成就,佛度眾生是生生世世,不是在這一時。所以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很深,我們要很細心的來學習。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