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如瑞法師:佛法就是善用心:為何吃喝拉撒睡都有佛法?


  正物須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離世間證菩提,怎見如來金色身。


這是說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吃喝拉撒睡都有佛法,就看我們怎麼樣用心。

  我剛才來觀堂(注:僧人集體吃飯的地方,叫“五觀堂”,“五觀”詳解見本文結尾)的時候,看到門口放了兩箱子法寶。你放法寶的時候,就要把他放正,不管是在紙箱子裡也好,或者一本經書也好。

  我們知道,有法之處就有佛。所以,我們初出家的時候,老法師他們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經書不能露置,一定要拿經帕蓋上;看完以後合好,拿經帕蓋好,這才離開;放法寶都不許低於腰下的。平時看經,假如經書捧得不平,老法師都會呵斥我們:如果佛在你的手上站著,你一個手高,一個手低,就像一個人在那站著,你說,那可以嗎?所以,作什麼事情,都要把心用上,我們慢慢去體會。

  印光大師說“一切從恭敬中求”。又說“心田各不同,功德有勝劣。”同做一件事情,因為用心的不同,產生的結果不同,功德的大小也不同。你得到了一本法寶,應該真實的從心裡生起來“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樣的難遭遇想。就像老和尚也給咱們說的: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人若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所以我們得到一本經書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

  我們現代的人,可以說什麼都不缺,佛像啊,經書啊等等。看起來好像是福報,但因為不缺了,也就不生珍貴想,內心裡沒有恭敬,尤其隨便扔,這又在損我們的福報,甚至你在滅法。為什麼經書不讓你懸空放?懸空放,護法都要趕快去接住的。為什麼到法滅盡的時候,龍王把那些經書都收到龍宮中去了?我們應該好好思維,從我們的點點滴滴能夠來用心修行,從我們的點點滴滴能來修我們的福慧。

  修行,無非是要開發我們心的內在的的智慧。這就一定得讓我們的心純淨。讓它純、純、純、純到我們的真心顯現,你看心的力量有多大。

  無始劫來,我們一直流轉生死至今。佛告訴了這麼好的法,但是我們眾生依然痴迷顛倒,不知道好好地利用很好的人身,來開發我們內在的無量的智慧。生活當中,正是開發我們智慧的好時機,如果你拋開了這一切,剛才說了:佛怎麼示現金色身?大家去思維。好,阿彌陀佛!

  注:在佛門中,學道者吃飯時,要觀五想: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面對供養,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並思量粒米維艱,來處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藉著受食來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養嗎?防心離過,貪等為宗:謹防心念,遠離過失,對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將所受的食物,當作療養身心飢渴的良藥。

  為成道業,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飢餓,體衰多病,難成道業;但是如果貪多,也容易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必須飲食適量才能資身修道。

  吃一頓飯要把它與佛法結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鋼鐵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難以消化。因此,佛門中過堂有一語:"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