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為什麼不能成就,找出 原因,如何消除?讀經


真正用功,這句佛號得力。得什麼力?分別心、執著心少了,佛號的這個念頭多了,這就得力。功夫不得力,妄想分別執著多,佛號常常忘掉,念幾聲之後不見了,功夫不得力。說明什麼?煩惱習氣太重、太多了。怎麼辦?拼命念佛。如果念到佛號能把分別執著伏住,佛號念念相續,未曾丟失,法喜充滿。念佛樂,念佛快樂,就得到了,法喜充滿。要真干,不真干不行,不真干來生就是三途,常常想著,你怕不怕?沒有人能救你,閻羅王說得很好,業報自招,沒有人代替,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也無法代替。佛菩薩的恩惠是教我們這個方法,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怎樣超越六道十法界,怎樣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佛菩薩的恩德。你看一切方法裡頭,沒有比這更殊勝的,這第一殊勝,信願持名,就成就了。

  我們今天為什麼功夫不得力,我們信心不夠,沒有信心,還相信現實的環境。佛說這個身是假的,世界是假的,我還是把它當真,我沒有把它看假。問題在這裡,這是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要把原因找到,把這個原因消除。怎麼辦?讀經。為什麼讀經?熟透了,信願就生起來。我們腦子裡頭一天到晚想這個世間法的時間多,想佛經的時間少。你看用功的人,一天讀十個小時的經,那就是想極樂世界想十個小時,每天如是,十年不間斷,二十年不間斷,他轉過來了,他法喜充滿。這個例子古時候有,現在也有。為什麼我們不肯讀?沒有時間,有時間打妄想,沒時間讀經;有時間造輪回業,沒有時間念佛求生淨土。我勸人,眼前三種資料,三本書,任何一本都可以,二本、三本一起學也可以,就是時間要長,不能懈怠。

  第一個《無量壽經》,

  第二個《淨修捷要報恩談》,

  第三個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

  這三樣東西都可以幫助我們把信願找回來,只要有信願,極樂世界就有分。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只要有信就決定往生,念佛的功夫自然養成,為什麼?有信有願。你要不念佛的時候,你的煩惱業障放不下,將來這些煩惱業障會牽引你到六道輪回,如果不善的業太多,它引你到三惡道,這不是好事情。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一定會下定決心,與這個世間法絕緣。世間東西我學不學?不學了,我沒時間學。我學什麼?就學一句佛號不間斷,聽經不間斷。現在方便有隨身聽,這三種資料都完整,隨身聽裡頭有《無量壽經》,有《淨修捷要報恩談》,有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培養信願太重要了!

  「如《俱捨論九》曰:上至世尊無能遮抑,以業勢力最強盛故。故云眾生業報不可思議。」這個業力就是世尊本師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本師阿彌陀佛,他們也沒辦法幫助我們消業障,真的叫自作自受。這個話是真話。為什麼?大乘經上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三個力量是平等的。心是我們的念頭,我們的心今天跟煩惱糾纏住,科學家講糾纏,佛加持的力量達不到。我們把這個糾纏換過來,我們一定去隨順佛陀,我們的心隨順佛陀,這兩個力量加起來就能夠把業力排除,至少能讓業力不干擾我們念佛往生,讓我們這一生成就,穩穩當當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就好。所以這要記住,我們的業報不可思議。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五六集)  2015/9/30

淨土法門:相有體無,入佛知見


學佛就是要學做個明白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就稱之為「佛陀」,明白還沒有達到究竟圓滿就稱之為「菩薩」。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是「相有體無」,《般若經》上講的「緣起性空」,是了不可得。我們雖然沒有徹底明了,還沒有開悟,如果能夠體會到這個原則,把這個原則掌握到,我們的生活環境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改變,這個改變就是不再造業,在現實的生活環境裡面,你就不再起煩惱,就能夠得清涼自在。

  大家曉得煩惱是魔障,生死也是魔障,《八大人覺經》裡面講的四種魔,你都能夠不受他的干擾,因為你明白事實真相,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句話要常常提醒自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三心不可得」,「緣生之法,當體即空」,這幾句話的確是言簡意赅,把宇宙的真義、人生的真相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凡是起了妄想分別執著都是與事實真相相違背,惹的一些麻煩,把原本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回,甚至於堅固的情執將一真法界變成三惡道。所以佛告訴我們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確實是夢幻泡影。你不明白,在境緣當中起了情執,這才變現這一種幻境,變現出這種夢境,你在裡面受苦受難,誰給你的?沒人給你,自作自受。墮阿鼻地獄,自作自受,現前種種痛苦也是自作自受。

  佛菩薩看穿了,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所以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不再干這個事情了,於是與自性相應了。自性是空寂,自性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真實般若智慧,《無量壽經》上講的「住真實慧」就是住在這個地方,你才能得真正的自在,你才能夠與自性體、相、用相應。學佛,「信」就是信這個道理;「解」,了解這樁事;「行」就是相應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相應;「證」就是證明這一個事實真相,諸佛菩薩的心安住於此,也就是證得。

  我們明白了,是不是真的明白?明白而沒有做到就是不明白。不明白自以為明白,這叫邪見,佛不能救。就是一般世人所講的成見,這個成見牢不可破,沒有證得自以為證得。必須在行持上、在生活上與這些道理完全相應,那就是證得了。證得也沒有證得的念頭,如果有證得的念頭,那你就又錯了,所以真正證得的境界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是不可思議。有思有議,沒證得。「思」是思惟,「議」是議論。所以真正契入這個境界,宗門開悟的這些大德常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心裡清楚明白。

  契入這個境界的人,彼此都能夠會心,可以用言語,也可以用種種動作來顯示,契入境界的人都能夠明了。雖然不用言語了,也能用言語,顯示他的自在,這真正叫得大自在,這也就是《維摩經》上所謂的「入不二法門」,那個時候就運用自在了。言語即是非言語,表態即是非表態,我們現前境界又何嘗不是?我們為什麼不能契入?就是有妄想分別執著礙了事。我們總是把事情分做兩節,言說就是言說,無言說就是無言說,決定是兩樁事情不是一樁事情,我們在這裡起了這種分別執著。契入的人沒有分別執著。

  為什麼說言語即是非言語?言語,諸位想想是不是自性的作用?無言語也是自性的作用,都沒有離開自性。言語是自性,無言語也是自性,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我們硬要把它分成二,那有什麼法子?這就錯了。諸位從這個例子就要能夠推想,所謂「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世出世間一切萬法都是自性變現的。一切萬法皆不可得,不可得就是一。「萬法歸一」,「一」是不可得。不可得就是真性、就是清淨寂滅、就是無上智慧。一部《大般若經》講了幾百個「不可得」,有幾百句,這三個字給人印象最深,六百卷《大般若》讀下來,其他的忘光了,這一句決定忘不了,重復幾百遍。

  雖然不可得,並不叫你消極,「一切不可得了,算了,都不干」,那是不明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還是落在妄想分別執著裡面,因為他不懂得「得」跟「不可得」是一不是二,他要執著一邊就錯了。所以諸佛菩薩示現的是大圓滿,無論示現什麼身分,示現某一種行業,你看看《華嚴經》五十三參,他們做得多積極、多認真,所以他不消極,他比我們世間人做得更認真、更積極。雖然那麼認真努力積極在做,他的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為什麼?他知道不可得,這才與自性相應。你執著不可得,一切都不干了,不相應,這執著「空」。凡夫不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執著「有」,拼命工作,拼命想得到,這執著「有」,與性德也不相應,他執著一邊,他不曉得是一體。

  所以佛菩薩告訴我們,「啟建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這兩句話我們不要想到,這大概是出家人建道場,誦經拜忏搞這些佛事,那你就把這個意思看得太窄小,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廣大而無邊際。道場是修道的場所,什麼場所都是修道的場所。菩薩示現一個商人,做生意的,開個店,那個店就是他修道的道場,每天做生意應付客人就是作佛事,為什麼?因為在這個裡面修不可得,他在這個裡頭住真實慧。每天干得很認真、很努力、很起勁,心地一塵不染,確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他的事業就是鏡花水月,夢中事業。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對自己來講就是修行,就是大菩提、大涅盤。大菩提、大涅盤是在我們生活當中,哪裡離開生活?哪裡離開工作?馬路上開計程車的,那個計程車就是他的道場,他每天載這些客人就是作佛事,問題就是你會不會,宗門常講「會麼」,會了的時候,無論哪個行業、無論什麼身分都是佛菩薩。問題就是「你會麼?」不會就是凡夫,苦惱的凡夫,生死凡夫。所以道場、佛事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

  所以為什麼說佛成佛了,看到大地有情眾生皆成佛道,你們想想這句話怎麼解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契入以後,原來人人都是,都是這樣的,就是他不覺。所以大地眾生皆成佛道,成的什麼?成的不覺的佛。他一覺,跟佛完全沒有兩樣,迷覺一念之間。

  所以我們明明知道一切不可得,而且在這個裡面要認真努力去修學,空有兩邊不住,這個境界佛家不得已給它建立一個名詞,叫「中道」。說個中道,你要再執著個中道,又錯了,中道跟空有兩邊又對立了,又錯了,所以末後才教「兩邊不立,中道不存」,那叫真正的中道。

淨土法門:你別自以為放下了


我學佛,親近章嘉大師,第一本教我讀的書,就讀《釋迦譜》、讀《釋迦方志》。他告訴我:「你想學佛,好,你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要學釋迦牟尼佛,以他為榜樣。」老師教我的。我沒有長處,就從小學會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所以對老師的教誨就像父母之命一樣,不會違背的,一定依教奉行。讀了這個書之後才曉得,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他是人,他是一個覺悟的人。所以印度這個「佛」的意思是覺悟,翻成中國是覺悟,佛是一個究竟圓滿覺悟的人。這個必須要加強,真的是像一般宗教對於上帝的贊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全知全能」,用這個贊美來贊歎「佛」的意思很正確,「佛」確實有這個意思在裡頭。不過分嗎?一點都不過分,為什麼?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這種智慧德相,佛說得很好,不是他有專利,不是他一個人有,他說一切眾生統統都有。所以在佛法講,它是平等的,你也有!現在為什麼沒有?你有煩惱把它障礙住,它沒有丟掉,只要把障礙去掉,智慧德相就現前,這障礙住了。自性的性德不生不滅,它是永恆的。世尊這個示現,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希望,他有這種成就,我們也能有這個成就。

  怎樣達到這個成就?剛才說了,放下就是,你真的能夠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就行了,它就現前。我放下了,它還沒有現前?那是你還沒有放下,你別自以為放下了。真放下,它真現前。而且怎麼?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效果,就現前,放下兩分就有兩分效果,真的不是假的。見思煩惱是執著,我們能把見煩惱放下,見煩惱是五大類,第一個身見,第二個邊見,第三個見取見,第四個戒取見,第五個邪見。這五種錯誤見解放下,你就證須陀洹果,你的智慧,我們這個人間凡夫沒有辦法跟你相比;你的神通,就是你的能力,德能,也無法跟你相比。六種神通,這神通是本有的,每一個人神通是圓滿的,你有兩種恢復了,天眼、天耳。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你能看見,也就是說,你見的能力突破空間維次,用現在科學家的話說,你聽的能力超過我們現在聽力的音波的頻率,比我們現在能夠聽到的頻率,高頻率的你能聽到,低頻率你也聽到。這是真的證明,你能力真的恢復。能力恢復了,你的心地善良,你不會起貪瞋癡慢,為什麼?經上告訴我們,證得須陀洹之後,你沒有出六道,你天上、人間還有七次,七次天上、人間,你就證阿羅漢果,你就脫離六道輪回。從證得須陀洹之後,你決定不墮三惡道,為什麼?因為你不會動貪瞋癡。三惡道的因是貪瞋癡,貪欲是餓鬼道,瞋恚是地獄道,愚癡是畜生道,你絕對不會有貪瞋癡。所以你真放下才行,不真放下怎麼行?

  放下身見,不再執著身是我,身不是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這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決定不是我。他能把身體看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什麼東西是我?世間人講,現在外國哲學家也講,靈魂是我。你在六道裡頭捨身受身很自在,那就像脫一件衣服、換一件衣服,人死了就像脫一件衣服;再生了,找了一個身體,又換一個新衣服,一點恐怖沒有,一點煩惱沒有,你看多自在,這是生死看破了。但是你說它是靈魂,魂是什麼?迷,它還是沒有覺悟,它出不了六道輪回,它在六道裡頭投胎。如果是覺悟,覺悟它就離開六道,不再到六道來,覺悟了,那叫靈性,還是它。靈魂跟靈性是一樁事情,在覺悟的狀態之下叫它做靈性,迷惑的狀態之下叫它做靈魂。所以靈性在四聖法界,靈魂在六道。確實比我們一般人那高明多了,我們一般人執著身是自己,這一關突破了。這個突破之後,邊見沒有了,對立沒有了,化解了。如果說他是須陀洹,他是斯陀含,他還會跟別人對立,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真的,對立沒有了,對立是邊見,這個破掉了,他不會跟人對立、不會跟事有對立、不會跟一切萬物產生對立,他心地柔和。成見沒有了,什麼叫成見?自以為是,我覺得怎樣怎樣。這種見解沒有了,就能夠恆順眾生,無論眾生做什麼,他看到都好,都會歡喜贊歎。眾生造作不善,不善他不開口。普賢菩薩所說的「稱贊如來」,稱贊如來底下有注解,他行的善,贊歎他;不善,不贊歎,也不放在心上。但是對他禮敬,對他有供養,對他供養、對他禮敬一絲毫沒有減少,只有不贊歎他造惡。講得真好!我們得真干。沒有成見才能隨順,有成見就不會隨順。一定隨著自己的意思去做,自己什麼意思?貪瞋癡,隨順自己就造業了。業它就有報,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沒有辦法脫離六道,所以得用看破、放下來修治。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二一二一卷)  2010/2/28  華嚴講堂

無形中你吸了多少陰氣!!!


如果去學看病,學做人,學修行。我都很推薦大家,去看王鳳儀的書。王鳳儀的性理療法,現在已經得到了中醫界的認可。王鳳儀他小時候,經常看世界不舒服,覺得世間沒有一個好人善人。結果得了十幾年的癆病。
有一天,他突然翻出良心來了。覺得自己是壞人,別人才是好人。這麼一翻良心,他十多年的病就好了。  
現在人病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吃出來的。這些受營養學的危害。說這個補充蛋白質,那個補充維生素,補鈣。人就是貪求。有的人提前給嬰兒補鈣,嬰兒本來鹵門是開著,是吸收天地之氣,也用來發育大腦的。提前補鈣以後,鹵門提前閉合,腦袋就小小的。甚至從小就給孩子補各種動物,這太損福報。  
在吃上的來源太多了,病從口入。而且健康觀念不對。比如說,乾淨的問題。我們覺得肯德基麥當勞是乾淨的。乾淨不是說沒有細菌就是乾淨。古人分析食物的種類,分為熱溫平涼寒。雞屬於熱性,再配合燒烤,熱上加火。人吃了,上火就特別多。  
第二種,是情誌上的。常看到他人的不好,就看自己對。對立心非常強。這也是容易生病。社會報紙報導,某某地方人怎麼行惡,他看了,就起了嗔恨心。這就是吸收陰氣。常覺得別人不對,都是在吸收陰氣。陰氣吸收久了,面相就陰暗了。身體內有容易長出瘤子。有個人講他爸爸,常常把過去的事情拿來仇恨。我感覺一個人面相要改變,第一個他要陽氣起來,善良起來,就改變了。如果常常把自己當成法官一樣,金剛怒目,糟糕了,面相上就難看了。王鳳儀說,要找好處,這個是找陽氣。認不是,要把陰氣給排出來。  
每個人的世界都不一樣,因為業力不同。其實世界本來是虛妄的東西,都是業力展現的。有的人常抱怨,世界上壞人太多。是真的嗎?如果你經常遇到壞人,就要自己反省了。這就是你業力變現出來的。你以前喜歡罵人,現在人家就來罵你。你以前騙人,你還是會被騙。  
王鳳儀講到,自己莫名其妙的被當做土匪,抓到牢裡,吊著打。被打了,他仍然不申辯,就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情,一定是自己的原因。他就被打了三個小時,心中一點怨恨都沒有。打完以後,回來一想,才知道了,以前自己駕牲口的時候,用皮鞭打牲口 ​​,都往肉裡打。身界造下的業,還需要身界來還。  
經常經營殺魚的,自己去開刀剖腹,也和魚被殺一樣。或者丈夫在感情上傷害了你,肯定是自己曾在感情傷害了別人。造了什麼業,一定要同樣的還。因果是公平的。我常勸人說,要孝順父母,公婆,不然你孩子不孝順你。天道好還。  
佛教講的,要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秧。有業障來了,隨緣消了,你當做消業障想,就不會有怨恨,也不會痛苦。首先內心上就解脫,身體也會慢慢好起來。真的懺悔法門,治各種疑難雜病都可以。王鳳儀講到,自己被吊起來打了三個小時,下午又能走十幾里路。因為他心中沒有怨氣,他也當做消業障想。而另一個人,被打了一個小時,痛了一個月下不了床。

現在大多數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


 我們看到這些真正能夠信解、能夠奉行的人,超出常流,常流是普通人、一般人,他 ​​超出,所以他能信、能解、能照做。《般若經》上的受持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就是受持金剛般若,這個意思同修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明了。絕對不是說每天早晚把《金剛經》念一遍就是受持,不是那個,那個不是受持,你只要有一絲一毫放不下,般若的氣分你沒有。不要說世緣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對於佛法裡面起了執著,法執。我執跟法執是一個執著,執著的對像不一樣而已,只要有執著,你就是造生死輪迴業。執著就是做在佛法上,弘揚佛法也好,流通佛法也好,都是造六道輪迴業。我相信你們這些同學們,都聽說梁武帝的故事,你們今天在佛法裡面做一點善事,你能跟梁武帝比嗎?梁武帝造四百八十座寺廟,你們造幾個寺廟?梁武帝護持幾十萬出家眾,你護持幾個人?你怎麼能跟梁武帝比。梁武帝遇到達摩祖師,請教他: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搖搖頭,並無功德!你們今天做的是功德嗎?沒有功德,這個諸位要知道。

  什麼叫做功德?清淨心上一絲不掛,那叫功德。你還在著相!著相修行,著相修福,你搞的是輪迴業,這是我跟諸位同修講真話。這些事情要不要做?要做,可以做,不能有心去做。佛法一切講隨緣,沒有叫你攀緣。今天你建個道場,你立個會,到處拉信徒,到處勸人來供養修福,這就是造輪迴業。果報在哪裡?你仔細去看看佛教的經論,果報在三途,不在人天。你才曉得佛門當中修福不是容易事情。沒有智慧、沒有福德,修福都修不到,種福、種福田種到石頭上去了,哪裡能開花結果?到最 ​​後連種子都爛掉了。不認識什麼叫做福田,不認識!往往自以為是修了很大的福報,而不曉得將來果報在三途。這什麼原因?沒有般若、沒有智慧,愚癡!幹的這個事情。真正修福的人,他 ​​真做,他名也不要。譬如印經,他拿了很多錢來印經,後面印個名字?不要,法師,不要名字,沒有人知道,這個福報是真的。他出錢建道場,那個數量也很可觀,要不要名?不要,沒有人知道,這是真正懂得修福的。大乘經自己讀誦,或者來聽經,他體會到了,他明白了,覺悟了,所以他能修真實的福報。唐朝龐居士告訴我們,"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是第一德。

  近代虛雲老和尚到處建廟,古老的廟破壞了,他去修復,有一些地方去興建,建好了找一個有修行的人來,馬上就交給他,他就走了,以後再也不來了,再也不問。這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所謂是"作而無作"。老法師是參禪的,中國禪宗是以《金剛經》為最主要的依據,而《金剛經》上告訴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到處建廟,生心;建完就交給人,再不過問,無住,他真做到無住生心。在新加坡也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法師,很多人不知道,我也不能講,講了他要罵我。這個人心地清淨,護持佛法不要名,平常這個法師很窮,沒人供養,可是他拿出來的那些功德,那多嚇人,真正不可思議!這是這一代當中的奇人,希有難得!可是看他其貌不揚,看他沒有什麼了不起,好像不值得人尊敬。那是諸佛菩薩大人所尊敬的,不是凡夫,凡夫瞧不起,佛菩薩尊敬。凡夫尊敬的,佛菩薩那裡沒有名,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一定要記住,守住經典的教訓,認真努力去修學。這一段是說,為什麼他是第一希有?他已經離相,法相、非法相都離了。這一段是講不著有,不著法相,下面一段經文,不著非法相,不著空。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日子怎麼過...一個小故事

老婆說:我們離婚吧,這日子沒法過了!
老公也咆哮了:不過就不過,離就離,誰不離誰是孫子!房給你,車給你,兒子也給你!但你能不能請我當保姆?你去哪裡我也去哪裡!
老婆剛喝進去的水噴了一地!
然後就走了。
老公問:婆娘,你去哪裡?
老婆沒好氣的回道:去買菜,做你愛吃的紅燒肉!
老公說:我陪你!
老婆問老公:為什麼每次吵架都要讓著我呀?
老公:我180,你160,跟你講話的時候我不得先低頭嗎?

一家人,包容越多幸福越多;
夫妻間,包容越多感情越濃;
鄉鄰間,包容越多相處越好;
朋友間,包容越多友誼越長;
同事間,包容越多事業越順……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
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過重才會患得患失,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一個人,
其實心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少;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

不要背後說人,不要在意被說。
一無是處的人沒得可說,越是出色的人越會被人說。
世間沒有不被評論的事,也沒有不被評說的人。

有些事,需忍,勿怒;
有些人,需讓,勿究。
嘴上吃些虧又何妨,讓他三分又如何。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學會淡下性子,學會忍住怒氣面對不滿。
三分長相,七分打扮,髮型對了,怎麼穿都很美

做人,精一半讓一半;
做事,求一半隨一半。
事事不能太精,太精無路;
待人不能太苛,太苛無友。
懂得退讓,方顯大氣;
知道包容,方顯大度。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如何理解“佛不度無緣之人”?


問:末後一個問題,常說佛氏門中不度無緣之人,那麼我們的罪,傲慢、自私、愚昧、無知,佛菩薩一開始為什麼不把它給清除掉?只留有善的,沒有惡的,就不會弄至如今種種痛苦的業及果報,因為世人大多數因無知而犯罪,他們可能並不是故意的。

答:你問的話沒錯,可是你也知道佛氏門中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不接受!佛教你不接受,佛講的你不肯聽,這叫無緣。所以我們天天接觸到佛法,是不是有緣?不見得;真正有緣,你在這一生決定得度。你在這一生沒有成就,你跟佛天天見面也無緣,這個道理要懂。一個是不相信的,一個是相信但不肯依教奉行,這都叫無緣。不見得我們天天在佛堂,天天在讀經,就以為我們很有緣,不見得!我們也是看到這種情形,所以細心去觀察,去檢討,為什麼過去學佛的人,實在講得度的多,成就的多,現在學佛的人成就為什麼這麼少,原因到底在哪裡?從前的人有根!接受過基礎的教育,現在的人沒有,這個不能夠小看,不能夠疏忽。

我們想想佛教當年,世尊的這些弟子,世尊滅度之後,這些弟子向四面八方傳教,並不是選到中國。諸位要曉得,佛教到中國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一千年,佛教才到中國,距離太遠,傳到我們這個地方很慢。但是傳到中國之後,佛教在中國就生根了,真的是很不可思議。像個植物一樣,移植到這邊來,這里水土很好,很適合它,所以生根、茁壯、開花、結果。歷代修行成就的人絕不比印度人少,只有比印度人多,沒有比印度人少的。這是什麼原因?其他那些國家地區,佛教統統都沒有了,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說都已經衰微到極處,已經沒有了。我們中國在這一百年,縱然再往上面推,還可以推到五十年,這一百五十年,中國佛教也在衰退。衰退到今天好像也沒有了,只有形式,沒有實質,也就是學佛的人很多,真正依教奉行的人很少。

佛法修學,基本的修學科目,諸位要知道,是《十善業道經》,哪個人依《十善業道經》來修?《十善業道》,我講得很清楚,是佛法的根,像蓋大樓一樣,是地基、基礎,你沒有基礎,這個樓就蓋不成了。我們沒有認真去學《十善業道》,《十善業道經》裡面講得很透徹,這是佛自己說的。人天法,在六道裡面你能夠得人身,你能夠得天身,你將來能夠往生天上;聲聞小乘、菩薩,一切佛法,到無上菩提,都是以十善為根本,沒有十善,一切佛法就沒有了,沒有根!

那十善的根又是什麼?十善的根是《弟子規》。《弟子規》是家教,不是學校教育,學校不上這個課程的。這個課程以前沒有課本的,怎麼學的?父母教的。小孩出生三、四個月,你看他眼睛他會看,耳朵他會聽,他已經在接受教育,那叫紮根的教育。所以父母在小孩,雖然是嬰孩,在孩子的面前都不敢隨便,一舉一動都要守禮。為什麼?教小孩。真正有愛心,明白人,教小孩的時間還要提前,提前什麼?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怎麼教法?你看文王的母親,這歷史上有記載,周文王的母親,胎教!文王是從胎裡就受教育。母親懷孕的時候,眼不看惡色,就是不好的東西不看,不好的音聲不聽,不好的話不說,影響胎兒!中國人講胎教是有歷史的,不是隨便說的,周文王的母親就是用胎教。現在誰懂得?現在哪個做母親的能這樣愛護她的兒女?所以人一定自愛才能愛人,自己不知道自愛,那有什麼法子!這叫迷惑顛倒。
所以過去學佛,他的家教都好,都受過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善業道》他很容易接受,很容易落實。我們現在對這個為什麼感覺得這麼困難?我們家教失掉了,所以十善業道就變成很困難,很不容易接受。而十善業道是根,你看我們淨宗,實在講不僅是淨宗,只要是佛法,一切諸佛修行、教人的方法,總的指導綱領就是淨業三福。佛講得很清楚,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三世諸佛是過去、現在、未來,你要想學佛,你就要接受這個指導。

三福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們想想這四句,前面兩句是不是《弟子規》,後面兩句是《十善業道》?根本的根本,基礎的基礎。你要不在這上認真努力修學,你學佛學一輩子都不能成就,只可以說在佛門裡結個善緣。古德講“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賴耶里頭種個佛的種子,這一生當中不可能成就,這個要知道。所以《弟子規》跟《十善業道》是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要起大樓先要把地基做好,不能不在這上下功夫,道理在此地。

修行,是用今日的努力,救贖曾經迷失的自己

一個人,無論他是什麼地位,過哪一種階層的生活,只要他的內心非常安祥,就可以過得幸福。而一個擁有了很多物質享受,但內心紛亂的人,生活對他而言,反而是一種懲罰,因為擁有的越多,他的慾望也就越多,他的痛苦自然也就更多。因此,幸福從何而來?要從內心的寧靜中來。


今日之痛,源於昨日的放縱;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於心頭置一善念,讓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著放。於心中默默為那些不好的經歷超度,它們的解脫,就是你的解脫。修行,是用今日的努力,救贖曾經迷失的自己。

適時低頭,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而是理智的忍讓和忍耐,不是無條件的遷就,而是有意識的謙讓和迂迴,是一種巧妙的人情達練。俗話說:“懂得低頭才能出頭。”有時候稍微低一下頭,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從容,是一種競爭的避讓,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留有一點存在的機會,才會有出頭的可能。

你的選擇,就是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你的選擇。人生充滿選擇,所以人生充滿變數。關鍵的選擇決定一生,細小的選擇影響心情。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一種選擇;要努力改變,這才是正確的選擇。過去的選擇造就了現在,現在的選擇決定未來。無論怎樣,學會積極吸收正能量,這是關乎一生的選擇。

四項最高回報的投資:
1、讀書,去別人的靈魂裡偷窺;
2、旅行,去陌生的環境裡去感悟;
3、修行,去另一個境界裡感受人生的哲理,發現新的自己;
4 、冥想,去自己內心的祕境裡探尋。

快樂不是奢侈品,而是日用品。容易滿足的人,總是活得簡單快樂;慾望過多的人,往往過得愁容滿面。快樂和煩惱,只能來一個,你拉著一個不放,另一個自然不會來。讓別人快樂是慈悲,讓自己快樂是本分。

少年時,要修理自己;青年時,要正視自己;壯年時,要擴大自己;老年時,要圓滿自己。別怕山高水長,走一步有一步的風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