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轉貼分享:二十年來只求往生沒重視“改過遷善”而枉費了苦心


摘自佛陀教育網
尊敬的上淨下空老法師、各位佛陀教育的老師、各位大德同修:您們好!
阿彌陀佛!
  二十年來我認為自己只求往生,不求這生的福報,所以沒有重視“改過遷善”,致使“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通過佛陀教育共修系統安排的學習,明白了現生是花報,臨終是果報一個人真的用心念佛,必然心行日日與佛接近,當下一定會有好的效驗如果眼前在起心動念處一直貪嗔癡不斷,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即使每天口念十萬聲佛號,心念與三惡道相應,這樣臨終也很難沒有障礙。
  《了凡四訓》是印光大師為挽救現前世間的劫難,全心全力流通的善書之一,主要的宗旨是教我們深明因果,是學佛的基礎。淨空恩師用《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佛說十善業道經》和《了凡四訓》來彌補我們戒行之不足,使我們能夠深信因果,真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持戒念佛,萬修萬人去。
  一、 世俗和聖賢對命運的不同觀點
  1、禍福惟天所命。正如袁了凡先生一開端為我們敘說,他早年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算他的終生“休咎”,幾乎是絲毫不爽,確確實實證明一點差錯都沒有,應驗了“ 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世俗之論
  明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的事實真相後,他心就安了,不生一個妄想。學生雖然知道這些理,但是並沒有真正明了因果報應,所以事上還是放不下,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沒有辦法安定下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
  2、禍福自己求之。了凡先生通過雲谷禪師點化,明白了“ 立命之說”——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積善之家,必有馀慶”,成為完全改造命運的榜樣。
  也如《太上感應篇》:“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佛說十善業道經》:“ 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
  雲谷禪師:“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實學。”“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淨空恩師告訴我們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放心”是什麼?妄想、雜念、分別、執著,能夠把這些東西斷掉,這是真正的學問,這是完全能夠恢復到自性,恢復到本心自性本來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這是有求必應、有求必得真實的原理。用念佛、念咒都是一樣,功夫有很多層次,自己一定要曉得。我們今天決定要用“記數”,記數是最低的功夫,從記數提升到“無記無數”,再提升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那是第三個境界。……靈驗的原理是“誠則靈”,“靈”是講感應;“誠則明”,“明”是講智慧現前。
  二、 改過的方法
  “未論行善,先須改過”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
  1 改過三要——發恥心、畏心、勇猛心“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孟子曰,“ 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
  2、改過三層次——從事上、理上、心上改“大抵最上治心,當下清淨;才動即覺,覺之即無;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回顧學習的課程,沒有學習《弟子規》和《太上感應篇》前,覺得事上多數能做到,學習之後發現這兩部經由事顯理,其背後隱含了深刻的因果道理,其實自己很多地方沒有做到。如果僅僅從事上改,正如《了凡四訓》所說“病根終在,東滅西生”;《佛說十善業道經》從理事和心性上深入闡明了因果的真相,還介紹了修學的關鍵是“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了凡四訓》進一步從事、理上說明因果,以及改過遷善的具體方法和層次。
  3、懺除業障——真正懺悔是後不再做。淨空恩師說:“只要把業障除掉,感應就現前,有求必應。”
  這些經典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落實聖賢教化猶如黑暗中指路明燈,了凡先生做了十幾年,淨空恩師差不多做了三十年,感應才明顯的能覺察得到,學生一定盡形壽努力實踐,天天親近老師,讓經教常常在身邊督促、指導,早日得到“良朋提醒”、“鬼神證明”的效驗。
  三、 積善之方
  1、善惡的標準: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你起心動念、言語作為是利益別人的,是利益社會的,是利益大眾的,這是善;如果是自私自利的,那是惡。
  1)善有真、有假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蹟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
  2)善有端、有曲凡欲積善,決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愛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憤世之心,即為曲;純是敬人之心,則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
  3)善有陰、有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
  4)善有是、有非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現行雖善,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現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則非善而實是也。然此就一節論之耳。他如非義之義,非禮之禮,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當細辨。
  5)善有偏、有正以善心行惡事者,正中偏也;以噁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
  6 善有半、有滿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施心不切千金為半。而施心甚真,二文為滿也。呂祖不願害五百年後人一言,滿修仙積三千功行。又為善而心不著善,則隨所成就,皆得圓滿;心著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一心清淨。則鬥粟可以種無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
  7 善有大、有小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縱然是小小的善事,我們有一個願望,希望給全世界的人做一個好樣子,這就是利益世界。事,無論大小,但看你用心,所以諺語常說“量大福大”。
  8)善有難、有易先儒謂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難捨處能捨;難忍處能忍;貧賤作福皆難,難而能為,斯可貴耳。
  2、隨緣濟眾十綱要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捨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愛敬存心”是根本,沒有“愛敬存心”,其餘九條都做不到;九條你去做,都是假善,都不是真善。所以關鍵在存心。諸佛菩薩、大聖、大賢的存心一定是無私無我,真誠平等的敬愛一切眾生。
  遠思揚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閒己之邪。
  四、 謙德之效
  易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不謙虛的人,一定傲慢,傲慢是嗔,“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
  我們必須在這一生剋服“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癡​​慢”,這樣惡才能斷​​得乾淨、善才能修得圓滿。因為只有大善、滿善才能改變自己的業報,像了凡先生他做的。
  真正的善人,不僅是自己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且念念當中止一切眾生的惡、增長一切眾生的善,決不會令一切眾生生煩惱,所作所為只是忘我地為大眾服務,欲令一切眾生今生生活幸福美滿,命終自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像我們恩師一樣。

  這次學習還發現,如果聽經前先把經文閱讀幾遍,然後再聽講,可以有全貌,而且能抓住重點、難點

以上是一點粗淺的學習收穫,有不妥之處,懇請淨空老法師、各位老師、同脩大德批評指正!至誠感恩!   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