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240集-我不求功夫成片、一心不亂,也不爭品位,有真心切願佛就接引




摘自淨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40集2015年8月24日講於香港


  【解】《圓覺經》雲,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一般凡夫沒有開​​悟、沒有出輪迴,六道凡夫,要給你講什麼是圓覺,你聽到了,似懂非懂,在你概念當中圓覺性,性是本體,圓覺的理體即同流轉,流轉就是六道輪迴。
  【解】此顯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
  我們都是用第六意識思考,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為什麼?凡夫知見,不是佛菩薩。告訴我們佛菩薩沒有思考的。所以經一遍讀下來,不要去想,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愈想愈錯,不能想,直覺,不 ​​能拐彎,那是智慧什麼時候能得?心地有一點清淨就能得。所以有這個境界的同學很多,不難,我們自己好好的學。特別是學講經的人,講上個十年,這個境界會出現。聽經、讀經,如果經聽上十年,每天不間斷,不要多,一天兩個小時,十年不間斷,他會有悟處,他聽經、讀經都會有悟處,這就很可貴
  【解】“南泉”雲,喚作“如如”,早變了也。(說出個“如如”,其真實義早已變失了也)
  那不是“如如”了。“如如”兩個字,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如果你心地清淨,沒有染污,平常常常有佛法的熏修,一聽到這兩個字就了解,這說的什麼?“如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我們把黃金比喻做“如”,如之體,把金器,相,用黃金做的這個金器,黃金就是金器,金器就是黃金,這叫“如如”,是一不是二,這個比喻你容易懂。然後再告訴你,惠能大師說得好,“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宇宙。圓滿的宇宙,沒有一絲毫缺陷的宇宙,圓滿的,我們佛法裡面講“遍法界虛空界”,這是佛經所說的。
  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哪裡來的?《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心,真心,就是自性,跟惠能大師講的一樣,“何其自性,能生萬法”。自性能生能現全宇宙,包括自己的身體,自性現的。
  誰知道自性?見性的人知道,這問題你沒見性不知道,見性人知道。所以見性的人你問他,性什麼樣子?他隨便比劃一下,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給他做證明,他真見性了,就在當下,當下就是。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說喚作“如如”?早就變了。你起了分別,你起了執著,就變了,佛菩薩、羅漢講的這個話你就听不懂。你聽了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那真的是“如如”你在這兩個字當中大徹大悟,充滿了法喜,為什麼?真相看到了。看到之後,從此以後不再迷失了。從什麼地方來看?不再起心動念了,這是什麼?佛知佛見,見色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真心。
  用真心,諸佛菩薩就這樣的,除此之外跟我們沒有差別,我們跟他不一樣的,我們見色聞聲、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們不起心動念,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就成佛了,這個人“如如”。我們看這個“如如”,“如如”一個是性,一個是相。相如性,性如相,這是什麼?這都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六道凡夫在講“如如”,不是大乘菩薩。大乘菩薩講如如,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永恆不變。
  【解】故云“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
  《大乘起信論》上告訴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是佛;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六道凡夫,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佛,菩薩,羅漢,凡夫,就是這麼形成的,你是在哪個等級上,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教我們:聽經,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那就是菩薩。讀經,離文字相,對文字沒有分別,也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法身菩薩在念經,念得清清楚楚,一個字沒有念錯,一句沒有念漏掉。這樣念有什麼好處?會得定,念《無量壽經》得念佛三昧,三昧會開悟,大徹大悟,會起這個作用。如果我們讀這個經,有分別、有執著,凡夫在念佛經,念一輩子不會開悟,不得三昧為什麼?他還裡頭夾雜著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他有這個東西在,心不清淨、心不平等。所以佛所說的一切經、菩薩所說的一切經、祖師大德所注的這些註解,統統都不是“言語分別之所能知”,這講真話,不是講假話。
  【解】當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這是大事,這個大事,凡夫成佛了。成佛怎麼樣?“言語道斷”,相上說的;心上呢?“心行處滅”。“心行處滅”是不起心、不動念。“言語道斷”是不分別、不執著。他知不知道?他真知道,什麼都知道,他說出來的你還不懂。就像我們今天看佛經,不懂,裡頭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我們不懂?我們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是障礙、是迷惑,我們分別執著,所以愈迷愈深、愈想愈錯,是凡夫知見,不是菩薩知見
  【解】法藏果覺,實非語言之所能宣,亦非眾生生滅心、思量分別之所能及。
  這講法藏菩薩。法藏菩薩是什麼人?早就成佛了。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久遠劫就成佛了,這一個階段正好遇著,地球上這麼多人,有不少跟他老人家有緣分,有緣就不能不照顧,有緣就感應道交。所以這個地方有緣人很多,眾生有感,他自然有應,感應道交,他來了。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現應身,跟我們凡夫同樣的身,父母所生,從小長大,再由壯而老,有生有死,住世八十年,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說七十九年,中國人講八十年,八十年當中,為我們作種種示現,然後,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跟眾生的緣有,大家都有緣,緣有淺深不一樣。
  所以,有些人跟著佛十年、二十年,開悟了;有些人跟佛三十年、四十年,開悟了;有很聰明的,一兩年就開悟了。悟了之後,哪個地方他有緣,他又去教化眾生了,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四面八方教化眾生。教化眾生,一個人都不放棄,一個人都要教,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是佛在世有個好處,雖然學生到處都去講經教學去了,每年一定跟佛在一起住三個月——夏安居這三個月是印度的雨季,出門不方便,所以大家不出門,統統回來跟釋迦牟尼佛,佛為大家講經說法,進修教育,幫助大家再向上提升,每年辦一次。佛的教育確實非常完美完善,想得真周到,學生在外面教學,如何幫助他提升?這個班就是提升,年年提升,同學們回來,互相交流心得感想,也能幫助大家提升。
  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法藏是果覺,這一類的人多,不少,我們要有緣遇到,遇到之後要認識,要跟定他,這些都是緣分。
  【解】實非語言之所能宣。
  很難講得清楚。
  【解】亦非眾生生滅心。
  凡夫,現在凡夫的麻煩,凡夫的心,佛教的名稱叫“阿賴耶”,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生滅心,前念滅後念生。
  【解】思量分別之所能及。
  “思量”是執著,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生滅心是阿賴耶,“三心二意”。佛說了,這個“三心二意”功能很大,整個宇宙它都能緣,就是緣不到自性。所以法相宗它的方法,轉識成智,就是轉八識成四智,轉過來就成功了。每一個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就轉識成智,不是你自己的修行功夫,完全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什麼時候轉的?在你臨終的時候,身體放下了,不要了,坐上蓮花,就是神識坐上蓮花,蓮花就合起來了,佛把這個蓮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中,花開見佛就轉識成智了,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覺。你看坐在蓮花里面,得佛力加持,到極樂世界就轉了。所以在極樂世界,佛說話你能聽得懂,你不會錯解其義,為什麼?自己也不起心、不動念,佛沒有起心動念說出來的,聽眾也沒有起心動念,自自然然心心相印,彌陀經堂這是無比殊勝莊嚴,沒有人能比。
  【解】在凡夫分上,語言不能知,無語亦不能知;分別不能知,無分別亦不能知。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與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測。
  “如如”是轉八識,“如如智”是成四智,這就入了。前面所說的“開示悟入”,這就入了,到極樂世界才能入。在我們這個世界,有智而入,入不進去,為什麼?沒有“如如智”。“如如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解】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與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測。
  凡夫沒這個能力。



我這一生也換了幾次,最後覺得那些門,《華嚴》、《法華》、《楞嚴》,這些大經大論都喜歡,只能到悟,入不進去。入不進去,真實受用得不到,最後怎麼辦?在《華嚴》、《楞嚴》、《法華》裡面發現,發現淨土。《華嚴經》普賢菩薩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是從這里相信淨土,不再懷疑了,從這個地方真正一心一意來學這個法門,但是還是喜歡讀《華嚴經》,到八十五歲這一年,自己感覺得來日無多,怕耽誤往生,《華嚴》捨掉​​了,專攻《無量壽經》,選擇夏蓮公會集本,選擇黃念祖老人的集注,專修專弘,為什麼?這有把握。
  往生到極樂世界兩個條件: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假的;真正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接引遍法界虛空界有緣眾生。什麼叫有緣?真信,真想往生,這就有緣。這個對我很契機,我很喜歡,不找麻煩,這真簡單、真容易。念佛的功夫,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的高下,記住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念佛呢?念佛是往生之後品位高下,是這麼回事情。
  那你要問我:法師,你想什麼品位你就滿足了?我告訴你,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為什麼?我發的心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我要學一個完整的課程,那就是從小學一年級念到研究所,小學一年級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有的是壽命,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我紮根,那個根扎的一定好。所以我不想插班,我是想從頭念起,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我要這樣學法,這是真有把握。我也不求“功夫成片”,我也不求“一心不亂”,我只要真信切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佛都來接引。這個話是佛說的,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佛沒有妄語。所以這個法門你要遇到了,人人有份、個個圓滿成就。我們走一個穩穩噹噹的一條路,不跟人競爭。你們要爭品位,我連品位都不爭,老老實實到極樂世界好好學,這就對了這個也不是我第一個人,我是跟到祖師大德的後面,蓮池大師如是,蕅益大師亦如是,這都是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最敬仰的老師。把佛出現於世因緣說清楚了。
  【解】佛之開示,既是佛之知見,故唯有諸佛,乃能如實知之。
  這就跟我們解釋,佛講的這些經,四十九年所說的這麼多法門、方法,這些方法全是成佛之道。要老實講,誰能完全聽得懂、能明佛的意思,那個人也成佛了,他才知道;那個人要沒有成佛,他不能夠如實知之。
  淨宗法門好,不知道也能往生,我只要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沒有絲毫懷疑,往生的條件就具足了。別的經論我們是不是真正像“開經偈”上所說的,“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就是此講的“如實知之”,不敢講,誰能說“如實知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能說。我們現前有一個海賢老和尚,他是能“如實知之”,為什麼?他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惠能大師平等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他對諸佛經教,他不認識字,你念給他聽,他能“如實知之”,念的人不知道,他知道,不是凡人。凡人能知,知幾分之幾而已,不能完全知道。我們這一生用了不少時間在大乘經教裡,所獲得的如此而已。
  我們的幸運,路走回來了,繞了一圈,回歸淨土,我們才有把握、才有信心。既然要到極樂世界了,到極樂世界去,連這個身體都不能帶,身體都要放下,何況身外之物。這個大家要知道。想往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才能往生。有一樣牽掛放不下都不行。所以我們要學菩薩。學菩薩什麼?學菩薩的放下。一切時、一切處,一切行為,或者說行事,可以做,不放在心上,這叫真放下。心上不能有,心上放不下,極樂世界去不了,那就可惜了。必須要放下,放得乾乾淨淨,學這一點就好了。也可以用一句佛號,這句佛號是幫助我們放下,那就是心裡頭只裝佛號,不裝別的,無論是善、是惡、是染、是淨,是世法、是佛法統統放下。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我過去學《華嚴》、學《法華》、學《楞嚴》、學《圓覺》、學“法相唯識”,學得很多,統統放下了,現在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才能往生。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可以染著,讓我們的清淨心出現,經題上五個字……“清淨、平等、覺”,那是修學的功夫。這個功夫是普遍的,不是專講淨土,所有大小乘法門都包在其中。“清淨心”是阿羅漢、辟支佛;“平等心”是菩薩;“覺”是法身菩薩,也就是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得什麼?也在經題上,第一個“大乘”,“大乘”是真實無量的智慧,自性本有的,“無量壽”是福德、無量的福德,用“無量壽”來做代表, “莊嚴”就是自在、美好、快樂。你看離苦得樂,往生到極樂世界“大乘無量壽莊嚴”得到了、證得了。我們用什麼證?“信、願、念佛”就證得無量壽。
  ......
  【科】戊三、誓願成就
  【經】 所發誓願。圓滿成就。
  這個誓願是四十八願,他就用四十八願,加持十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
  【解】 “圓滿”者,圓妙具足也。
  “圓”就是圓滿。“微妙具足”,這是自性的性德,就是我們常常所講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得好,“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就是“圓滿具足”,就是“圓妙具足”,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
  “圓妙”是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具足,大乘教裡佛常說,“ 法外無心,心外無法”,全都是自性本來有的。《華嚴經》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佛完全平等。
  我們錯就錯在迷失了自性,自性並沒有喪失,迷了,你不知道,它不起作用,悟了之後,好像又把它找回來了,從來沒有離開過,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離開它不能建立。
  【解】“成就”者,嘉祥《法華論疏》雲:“具足無餘,不可破壞,故云成就。”
  沒有東西能破壞,叫成就。一切法圓滿。
  【解】又《往生論注》曰:“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
  把“成就”簡單詳細說清楚了,阿彌陀佛自在神 ​​力,這一句總說,“神力”得大自在。哪些神力?下面所說的都是的。四十八願圓滿成就了,願成力了,用這個力加持十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接引他們到極樂世界,成力了。力跟願相應,願不是假的,願是真的,力不是虛設的,有願有力,力跟願相符,畢竟不差,這才能夠接引一切眾生,在極樂世界成就圓滿的佛果,這叫“成就”。
  【解】又《法華經普賢勸髮品》雲:“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
  《法華經》是講成佛,極樂世界就是成佛的。所以極樂世界跟法華沒有兩樣,善男子、善女人要成就四法,下面提出四個條件。
  如來滅後,你也有緣遇到《法華經》,釋迦牟尼佛現在滅後。依照中國的算法,佛滅度到今年,三千零四十二年,《法華經》還在世間,有緣的人也能見到。
  【解】一者,為諸佛護念。
  我們如何獲得諸佛護念?真正能做到淨土宗所提到“信願持名”,你就得諸佛護念《無量壽經》講得很清楚,這四個字蕅益大師提出來的——“信願持名”。
  【解】二者,植眾德本。
  “德本”是什麼?“德本”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名號萬德莊嚴,一切菩薩,包括文殊普賢,包括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統統都是念佛生淨土成佛的,它是真正的德本。
  【解】三者,入正定聚。
  “正定”,把心定在“信願持名”上,再也不會動搖、再也不會丟掉。就像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就真幹,九十二年就一句佛號,從早到晚,大聲、小聲、默念,沒有丟失過,入正定聚。
  心裡除這句佛號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亂”、念到“理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不生同居土,至少是方便土下品下生,到極樂世界插班去了,不是從小學念起,至少也是初中一年級。如果功夫好,念到“事一心不亂”,那是方便土上輩往生。念到“理一心”,往生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
  正定聚,不能搞雜了,不能搞亂了,一個老師、一部經。
  一個老師誰呢?我給諸位推薦黃念祖老居士,他講的經,《無量壽經》註解,就是他講的。註解這部經,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述,所以他這個註解是集注,正知正見。還有一個著述,他晚年最後一種,《淨修捷要報恩談》要讀,那個里面把佛教常識講清楚了,講明白了,有大乘、有小乘、有宗門、有教下、有顯教、有密教,你要想多少了解一點,這個報恩談裡面統統說到了,佛學常識夠了,幫助我們有能力應付,別人來問我,多少我們能說上幾句,不至於完全不懂,難得,這個老師就夠他是密宗上師,我們跟他學淨宗,一個老師,一部經典《無量壽經》,一部註解,黃念老的註解,再加一個《淨修捷要報恩談》。再加一個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他是給我們做證明,幫助我們堅定信心,幫助我們堅定願心,必定生淨土,經要每天聽,那兩種也要常常聽,不要忘記,越聽越歡喜。
  【解】“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
  這就是菩提心——眾生無邊誓願度。
  現在眾生太苦了,為什麼地球上會變成這個樣子?我這次在聯合國,遇到羅馬梵蒂岡教廷駐聯合國的大使,我們在一起交流,他說出一句話,我很佩服他:今天全世界的動亂,真正的原因就是兩個字——無知,說得好!無知才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感來這個不善的果報。這跟佛法講的是一樣。佛法提倡破迷開悟,悟沒有開,迷沒有破不就是無知。他說兩個字;佛說四個字——破迷開悟,眾生果然迷破了,災難就沒有了,悟開了,就得樂了,身心快樂、家庭幸福、事業圓滿、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多好!但是那個根要破迷開悟。
  【解】上《法華》云成就四法,當得法華經。今則法藏大士,所發一切誓願,悉皆圓滿成就。故得“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末後這四句,果!這“果”說什麼?就是講的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是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願願都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圓滿成就,所以得這個果報——如實安住,這是真實得。十方世界是假的,是生滅法;極樂世界不是生滅法,所以它無量壽,人無量壽,花草樹木都無量壽,山河大地也是無量壽,具足莊嚴,這經上介紹的很多。
  威德廣大、清淨佛土。這四句讚歎西方極樂世界。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