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236集--拯救今天的社會問題有方法,但要從自己做起



摘自淨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36集2015年8月17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七十二頁最後一行。
  【科】戊三、成就眾生分二己一、現生成就分二庚一、無住生心分二辛一、一切無著
  【經】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聚落”即村落,即今之鄉村居民點。  
  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成就自己的德行,前面“善護三業”是就事上說的,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身、口、意三業要守住,這個是莊嚴清淨三業的德行。成就眾生這一大段,是菩薩教化成就眾生的德行。
  有人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出現在這個世間?他來幹什麼?我們這些眾生到這個世間來,是業力來的,前世造的業因,這要酬嘗業報,不來不行佛早就超越了, ​​無始劫以來的業障習氣,他都斷盡了,再也不造業了。為什麼要來?佛菩薩之來是應感而來的。眾生有感,眾生苦,求佛菩薩,眾生起這個念頭,佛菩薩就感應到了,所以他來現身。現法身、應身、報身,完全看機感,他的德行。法身菩薩求佛加持,佛現報身。真正有修養、有德行的人,求佛菩薩加持,佛現應身。像我們這些眾生,沒有德行,沒有智慧,遇到苦難的時候,沒有遇到苦難,把佛菩薩都忘掉了,心上沒有,遇到苦難的時候,就臨時抱佛腳,求佛菩薩,佛菩薩非常慈悲,來了多半是化身。
  經上說的這些,佛菩薩為我們示範的,我們應當認真努力學習,所有都說到了。下面舉幾個例子,舉了四個例子,這四個例子包括所有一切,“國城”,國城是都會、都市;“聚落”是村莊、鄉鎮;“眷屬”是人事;“珍寶”是物質,萬物,都取一個代表,統統都不著,這個不著最重要是心不著。
  【解】“著”者,執也。有所執著,則難離舍。今無所著,故皆可用以布施。
  佛菩薩沒有執著,所以用這些東西布施,沒有一樣不可以布施的。“布施”是四攝法裡頭的第一法,是度眾生的手段。這個四攝法是佛菩薩度眾生的手段,這四種裡頭頭一個,就是要“布施”,不布施怎麼行?自己對於這些世間法,如果有貪戀,你就捨不得布施,你度化眾生的緣不深所以一定要學布施,什麼都能施,自己才自在,統統可以放下。
  所以這一段,一切無著,我們的科題,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如果究其真相、諸法實相,那像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四句要常常記在心上,布施的時候很管用。什麼都能施,最愛的、最喜歡的都可以施,為什麼?“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能得到永遠屬於你的,那可以說得過去,假的,包括身體都得不到。
  修行人,教下學的“止觀”,天台是“止觀”;華嚴“五止六觀”。“止觀”就是“看破、放下”,“觀”是看破,“止”是放下,看清楚了、看明白了。
  自性有沒有?有,真的,不生不滅,它是真的,永遠不會變化。它是什麼樣子?它是一片光明。在哪裡?無所不在,無處不在,為一切萬事萬物的本體。
  惠能大師說得好,“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我們相信他這句話,自性是真的,“不生不滅,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你能不能抓得到它?抓不到,六根緣不到,六根沒離開它,它是六根、六塵、六識的本體,它變的現象,現像是假的,剎那生滅。
  說剎那的時間很長了,現在我們看了彌勒菩薩的報告,用現在的方法計算出來,一切萬法住世時間多長?實際上它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它已經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你說哪一次是自己?哪一次是你能擁有的?不可能。不但我們不可能,諸佛菩薩也不可能,八地以上把這個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有沒有把這個東西掌握住?掌握不住。
  “常作如是觀”,你就能放下,你就能捨得。“捨得”跟“戒定慧”相應,跟“善護身口意”相應。放下不難,看破很難看破是智慧,真實智慧,從“戒定慧”裡面流露出來。眾生的煩惱習氣,是從阿賴耶里頭流露出來,不一樣,阿賴耶是習氣種子,種子起現行,現行變成種子,那個速度也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沒有例外。
  所以海賢老和尚說得好,簡單明了,常常勸人,凡是見人的時候,都會給他一句,“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這句話好,全是假的。
  我們這個科題上,這一段說“無住生心”,首先這一段是教你“無住”,你看後面一段就“生心”了,六度化眾就生心了。“無住”當中“生心”,“生心”時候就是“無住”,這就是菩薩。凡夫“無住”就不能“生心”,“生心”就不能無住,只能管一個,不能管兩個。菩薩有本事,“無住”跟“生心”融成一體。修六度萬行,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心裡面,沒放在心上。這個“無住”就是不放在心上,把所做的東西都不放在心上,好,乾淨,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跟“不作”又劃成等號了利益眾生的事情要做,做完了怎麼樣?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阿賴耶里頭不落謝種子,那就是法身菩薩,權教菩薩做不到,沒轉識成智,圓初住以上轉識成智了,那就是這段經文所說的境界。
  【科】辛二、六度化眾
  教化眾生、感化眾生,就是用這六個方法,不必再求多。這個方法是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用這方法,這是六個科目,每個科目裡麵包羅萬象。
  我們把經文念一段:
  【經】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佛教真正可以救人,個人的身心,可以救家庭,可以救社會,可以救國家,可以救全世界,用什麼?這一條就夠了。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解】於布施下,續戒、忍等五度。因諸度咸以無著為本。
  不執著,不執著就是“無住”修這六樁事,做得非常認真,做得圓滿,不放在心上就是“無住”,就是不執著。
  執著怎麼樣?執著就變成福德,來生人天福報。不執著是功德,來生呢,來生就做菩薩,不是普通菩薩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大菩薩。我們是願意求明心見性,還是願意享人天福報?人天福報不離開執著,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袁了凡先生每一天寫功過格,哪些事情做錯了、哪些事情是好事,統統記載,天天比較,善比惡多,惡少善多,這是對初學。
  對真正發大菩提心的,不是這個,善、惡二邊都不住,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心上沒有念頭,“無住為本”。
  我們修淨宗的,心上只准許一尊阿彌陀佛,比其他法門容易。其他法門什麼都不能著,難修。淨宗的妙處,就是用一法代替一切法,這一句名號,只要名號二六時中不曾丟失,功夫就成片了。“功夫成片”,真信、切願就保證得生,這個法門多簡單、多容易!往生到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經上所說的,真的,不是假的。四十八願第十二願,“定成正覺”,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正 ​​覺”就是成佛。而且快速,不必三大阿僧祗劫,我們幹什麼都迴向求生淨土,這就對了。
  【解】是即《金剛經》宗旨,遠離四相,修一切善法,故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這《金剛經》上說的。《金剛經》前半部“離四相”,後半部“離四見”。得要從“四相”下手,然後熟了,“四見”自然現前了,不但“四相”沒有了,“四相”那個念頭都沒有了。前半段是聲聞、緣覺的境界,後半段是菩薩。
  【解】此六度,乃菩薩究竟自他兼利之大行,能到涅槃彼岸。菩薩自行此法,亦以此教導利益眾生。
  自行,身行。釋迦牟尼佛在世,示現的是應化身,應身,在我們這個世間住世八十年,八相成道,給我們做榜樣。生在帝王家,世間人所希求的功名富貴,他一出生垂手而得,樣樣得到,得到怎麼樣?放下,教給我們能捨。國城、聚落、眷屬、珍寶,統統能捨,十九歲捨了,給我們表演的,十九歲懂事了、成年了,出家去了,過苦行僧的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這種生活。到處去參學、去拜訪,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統統親近過,這種生活過了十二年。
  到三十歲,知道不究竟,為什麼?親近許多這些宗教學派,最高的能到四空天,出不了六道輪迴。大多數欲界天跟色界天,所有宗教這些修行,大概都是以色界天為主,修禪定,四禪八定,知道這個,這個什麼?示現告訴人,這個東西不究竟,捨棄了。到菩提樹下入定,畢缽羅樹,在這個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了。
  這一見性,一切通達明了了,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第三句講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智慧。無量無邊的智慧,是自性本有的,心外去求,求不到。心外能求知識,不能求智慧。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德能、相好,把這個一切萬法,分為這三大類,智慧、德能、相好,三大類全包了,自性統統具足。
  所以我們要相信,中國古人所謂的“無師自通”,要相信這句話是真的,這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自通的,開悟之後三十歲,到鹿野苑,把五個陪伴他的人找回來,給他們說法,憍陳如就證阿羅漢果,第一個開悟的;以後沒多久,這四個統統證阿羅漢果,這三寶具足。他所說的這些法跟誰學的?往後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沒人教他,全都是自己通了。弟子們學他的,都是學一樣兩樣,那是表法表給我們看的,老師是無師自通的。
  所以我這些年來跟很多宗教往來,我把這個道理講給他們聽,他們都相信。相信到最後呢?相信“ 神是一個,眾神一體 ”。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無師自通,他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看,他說出一部《古蘭經》,跟我們能大師一樣,寫出來是旁人給他寫的,他說,叫“無師自通”。那我們再想耶穌,耶穌跟誰學的?摩西跟誰學的?他們當年在世教化眾生,跟佛陀在印度示現沒有兩樣。
  再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咱們中國往古代去,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堯舜禹湯、孔子孟子,都是大徹大悟,你把“四書”打開來看看,那跟佛的大乘經沒有兩樣,用佛法可以解釋經典,用經典可以解釋“四書”、“五經”,一通一切都通了。還有障礙,那是沒通,通了哪有障礙?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是一切法的本體,只要見了性,哪有不通的道理?
  於是我們就知道了,從印度傳來的這種教學的理念方法,佛教傳來的“戒定慧”三學,中國的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這些大儒都學佛,用佛經來解儒家的經典,把儒家經典提升了。《大學》你看開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一句就統攝全經全經是細說,是註解來解釋這些“明德”就是本性,“明明德”這個意思跟佛法講的,“明德”不明,不明就是迷惑,就是無始無明煩惱。
  現在要怎樣?要把它恢復光明,所以“明明德”,第一個“明”字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
  “明德不明”,現在把它恢復“明德”。怎麼恢復?恢復的目的何在?目的是“親民”。就跟佛陀出世,目的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親民”也這個意思,終極的目標就是“止於至善”。要做到盡善盡美,那就是佛家講的,“止於至善”就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離究竟苦就是決定脫離六道輪迴,不離開六道輪迴那個苦是受不完的,一定要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得究竟樂,那就是極樂世界,你能幫助他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教化眾生叫圓滿、叫“止於至善”。你看用這個解釋、用佛法來解釋,講得通,把儒家東西提升到佛法了,提升了。所以“圓人說教,無法不圓”,它圓通。
  下面“八目”,跟佛法講的修行旨趣完全相同。
  學佛從哪裡開頭?從放下就像經上所說的,“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這是什麼?“格物”。這都是慾望、物慾。“格”是什麼?格鬥,要把慾望打敗,統統放下。這個東西放下之後,智慧就現前,就是“致知”。
  智慧是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就是這個東西障礙了,這個障礙的去掉智慧就現前。這個東西用什麼東西放下?用戒律。戒律就是對付這些的,三 ​​昧就開智慧了,心地清淨,心地平等。清淨、平等生智慧,不生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生煩惱不生智慧。
  所以你慢慢細心去觀察整個世界無論在學術、聖賢的學術跟宗教都能夠貫通,沒有矛盾、沒有對立、沒有衝突。那些衝突、對立都是人不通,執著這個經教。
  對經教不能執著,“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 法”是教化眾生的手段,佛菩薩教化眾生的手段,這個要知道。那個手段是用完了下一次遇到的時候要另換方法,不是一個方法可以做到底的,方法是活活潑潑的。你說它是真的,它不是真的,把病治好了就是真的。病治好了,藥就不要了,那叫“無住”。如果藥還保留著,還會生病,就又生病了。必須要把它捨掉。
  所以這六個科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菩薩自他兼利的大行,菩薩為我們眾生表演的就是表演這六種眾生吝嗇,菩薩不吝嗇;眾生作惡,菩薩持戒不作惡;眾生狂妄自大,菩薩能忍辱;眾生懈怠,菩薩精進;眾生心地散亂,菩薩禪定;眾生生煩惱,菩薩生智慧。智慧從哪來的?從“布施”來的,從“持戒”來的,從“忍辱”來的,從“精進”來的,從“禪定”來的。他這六樁事情自行化他,他自己教別人這六個科目,這六個科目他做得很圓滿,大家相信他,不會懷疑他。如果他教別人做,自己沒有做到,別人就不會相信了。
  所以這是教導利益眾生、教化安立眾生。“教導”跟“教化安立”,一個在因上,一個在果上。開頭是“教化利益眾生”,久而久之,自自然然就“教化安立眾生”。眾生都學會了,都能夠依教奉行,都達到菩薩教學的目的,那就是破迷開悟,他不再迷惑了。他開悟了,破迷開悟他自然修菩薩行。他住在這個世間,無論時間長短,幹什麼?就這六樁事情,運用得非常活潑,有單獨用一科的,有兩科合起來的,有三種合起來的,有六個科目統統融合在一起的,引導眾生。
  【解】《會疏》釋曰,以道授他為“教”;轉惡成善為“化”。引導眾生,安住正道,建立大心,故云“安立”。
  這“教”、“化”兩個字的意思。“道”是道理、是方法,真正轉惡成善,破迷開悟了。
  今天的社會問題,許許多多人關心,這個方法就提供給我們了,從哪裡做起?不要灰心,要從自己做起,不從自己做起,研究這些方法教給別人,沒人相信,到最後你還是失敗我只從自己做起,不要問別人,這就對了。做到能感化人的時候,效果就出現了,別人看到我們自己學習有成就,成就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日常生活,表現在法喜充滿。
  早年我住在美國,有一段時間住在舊金山,我們住在鄉下、小鎮,這個小鎮環境非常好,我們在那裡買了個小房子,跟韓館長的房子住對門,一條街上,我們常常往來,歡歡喜喜,叫法喜充滿。我們的鄰居看到我們,看了幾個月,有一天他敲門來問我:你們是乾哪個行業?為什麼你們這麼快樂?問這個問題,我說我們是學佛的、學淨土宗的。他說淨土宗是什麼?我說淨土宗學心清淨。他說這個我也要。淨土宗講快樂、極樂世界,這個我們也要,將來往生淨土。他聽了很歡喜,他看到我們,看到我們在日常生活見到都是歡喜,從來沒有愁眉苦臉。我們跟他講清淨、快樂,然後就告訴他,你既然喜歡,你邀你們的朋友(他們都是基督徒),你們星期天上教堂,你們星期六到我們佛堂,我們給你開課,我們教什麼?教歡喜,教清淨,教身心健康那些佛學名詞咱們不談,那個不好懂。然後告訴他,佛教是教育,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跟你們信教不衝突。你看,你們跟上帝,上帝是天父,你們是父子關係;我們老師是師生關係,不衝突,我相信你們能夠學佛,你們的上帝一定很歡喜,一定會常常,你看我這個兒子,跟釋迦牟尼佛學習,一定是很歡喜的。我們在美國有一段時間,幫助他們,他們也有十幾個人,常常到我們的淨宗學會來走動,時間久了他看到了,他就真的想學,這叫“安立”。
  【解】蓋大士以六度教導與攝受眾生,使之轉惡成善,發起大心,安住正道。此道非是小道,蓋為無上真正之道。
  “大道”,要從小處去接引眾生,讓他有興趣。不能讓宗教對立,不能讓族群對立,我們告訴他,我們都是一家人,他 ​​們自私自利,我們非常大方,常常有禮物送給他,送久了他也會買禮物送我們,我們送給他的多,他送我們的少。所以慢慢來、慢慢感化,這些都在經典上可以學得到的。
  佛法是大道,開頭點點滴滴去接引眾生,要恆順眾生,要隨喜功德,不能批評,批評他不能接受,他可能跟你對立,要尊重他!你看我跟他們團結宗教的時候,很多宗教來,這些人在宗教裡都有很深的、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問我:釋迦牟尼佛既不是神,那他是乾什麼的也問我一個問題。你們佛教講人死了以後最後的審判這怎麼解決?他們相信最後審判。我說最後審判是上帝的事情,不是釋迦牟尼佛的事,釋迦牟尼佛專管教育,教學這樁事情他管,好像他是管教育部的,那個是司法部的,那是屬於上帝的。他們很高興,上帝有權,這樣就很好處,我們還是一家人。
  【解】無上者,是無有更能勝過之者。
  這個“道”是“無上道”,再上去沒有了。這“上”是什麼?就是明心見性,是“無上”,見性之後就沒有再“無上”的。只要見性,你才真正知道,智慧、德能、相好統統是自性現的。自性所生所現,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自性所現這一切法,這一切法跟自性不能脫離。
  就跟我們現在看的屏幕一樣,電視屏幕,色相跟屏幕是一體,色相跟屏幕是兩樁事情,互相不妨礙,色相一定要藉著屏幕它才能顯相,沒有屏幕它顯示不出來,屏幕在哪裡?屏幕就在色相當中,色相就是屏幕,屏幕就是色相,不即不離。屏幕是真的,永恆不變;色相剎那剎那在生滅。電視現在大家知道,一秒鐘一百次,畫面生滅是一百次,百分之一秒,我們看不出它是假的。自性,自性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就是沒有念頭),也沒有自然現象,三種現像都沒有。但是三種現像都能夠變現,這個要知道。知道怎麼樣?才曉得色相是假的,高頻率當中產生的,自性是空的,自性不能說假,自性空就是它沒有現象,自然現像沒有,起心動念現像沒有,物質現像沒有,所以“不可得”。真正到“不可得”,你全得到了,明心見性的人全得到了。
  海賢老和尚憑著一句佛號,我估計他念二十年證得,證得之後那個境界跟惠能大師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是同一個階層、同一個境界,只是他不肯說,這是老師教他的。二十歲老師就看出來了,老師不是凡夫,凡人做不到對他認識,知道他有成就,告訴他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又說“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明白了”是什麼?“理一心不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環境不一樣,環境不容許你說,你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你說的這些大道理,人家說你著了魔了,你是妖魔鬼怪附體了,不承認你,所以不可以說。現在他走了我們說沒有關係了,他要在我們也不能隨便說,說了是替他找麻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