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對你百依百順的人,能讓你如願以償的事畢竟很少。你若非要計較,沒有一個人、一件事能讓你滿意。心寬一寸,路寬一丈。若不是心寬似海,哪會有人生風平浪靜呢。


人為什麼總在一念之間徘徊?一念,在凡夫境界,是善念惡念、染念淨念交織在一起的。一念之間,有雜念、妄念,所以徘徊。如何修心,轉染為淨?就在一念之間,轉念之間。雖說是一念,能夠保持下去,念念相續,正念相續,定力就會越來越強,自己也能慢慢體會到靜。

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拜佛絕非迷信。拜佛就是以佛為導師,學佛的為人處世,積德修福,做一個慈悲與智慧的人,一個身心清淨、健康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國家、眾生的人,一個無我利他的至善之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阿彌陀佛說: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領悟無常;不要等到無藥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終結才斷惡行善;不要等到面臨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離開人世才尋求解脫;不要等到身心分離才求生佛國。如果那樣,一切來不及了。從現在做起,從當下做起,從當下內心做起。

貪,是對於喜好的偏執,即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嗔,是對自己討厭的對象排斥抗拒,有因厭惡產生的嗔恨,有因嫉妒產生的嗔恨,也有因得不到產生的嗔恨。痴,是愚癡,如不明事理,不知因果法則,不了解無常、苦空及解脫之道。而戒、定、慧,是對治貪嗔癡的方法。

“佛是一炷香,人是一句話。”說話要留口德,不出口傷人。開口譏笑人,不惟喪身,亦足喪德。行事之惡,莫大於苛刻;心術不正,莫大於陰險;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惡語傷人心,良言利於行。傷人之言甚於刀劍,語言切勿刺入骨髓,戲謔切勿中人心病。口是傷人斧,言是割舌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好。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覺”和“覺他”的德行。佛性,最講一個“善”字;禪境,最講一個“淡”字;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善心,點亮心燈;慧心,使心燈長明;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覺慧的人,往往可以化險為夷。

佛說“諸行無常”,而我們卻常誤認為日子可以永遠平靜地過下去,直到災難與變故突如其來。我們總以為自己擁有的不夠,直到有一天真正一無所有。該是時候了,我們要從塵世的迷幻中醒來,珍惜此刻的擁有,珍惜身邊的一切。生命無常,倏忽不再,人生最等不得的是行善積德。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