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日常法師:皈依的實踐!師父的諄諄教誨...

這篇是日常法師的文章...因對學佛弟子而言受用無窮. 將其轉貼至此..
若有不如法之處請多見諒!!!



在善行實踐過程中,當你觀察內心的時候,一旦偏重在煩惱上,從個別去看,怎麼努力,煩惱也對治不了,於是心灰意懶,心就沉下去了。碰到這種情況,要從整體去看,當我們看到整體的時候,內心就提起來了。

今天晚上善行班,我把我所體會到的幾點,先做個拋磚引玉的說明。理論上,我們曉得,學完了理論必須實踐,可是實踐的時候一定是面對不同的境。我面對的境跟各位面對的境,實際上的內容差別很大。我沒辦法真正體會你們面對的境,如果以我所對的境來講,對你們又有隔靴搔癢之感,不過,我可以回想當年我是怎麼走過這一條路,所以多少把我以前或者現在所體會到的提供你們參考。

知而不行古今殷鑑在眼前
理論上大家很清楚,廣論是諸佛圓滿的心要,但是,如果了解了這個理論而不去實踐,是非常可惜的。我們通常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以為了解理論就是知道內涵。在座同學都很明白,不去實踐是很虛浮的,而且往後走上岔路的機會非常大。真正去實踐,那怕很少,就像我們現在在家居士這樣努力實踐的話,雖然走得慢,那個基礎就會扎得非常穩。藏系的學習方式,文字理論上的基礎這麼完整,的確遠非我們所能夠想像,但是產生的效果呢?衰頹!而且衰頹的速度令人非常驚訝!所以一在說明,單單理論是不夠的。

最近我們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美國在本世紀上半葉,有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叫卡西,他十九歲的時候,已經透過催眠看見生命無限,專門靠催眠醫人家的病,因為這樣的原因,在催眠當中他自己看到一個很有趣的事實: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叫亞特蘭提斯文明,這文明在一萬一千多年以前,像歐洲現在的科技一樣,非常發達,是我們現在無法想像,也絕對無法比得上的。但是他們這麼高科技的東西卻用錯方向,運用高科技發明這麼多東西,可是用來做傷天害理的事情,造的惡業非常可怕。最後大地震,整個大陸沉在大西洋海底。然後又說這批造成亞特蘭提斯文明毀滅的科學家們投胎又再來了,而且是集體地來,他們宿生帶來的等流習氣是腦筋還是很好,可是又會偏向錯誤的方向去。

為什麼講這個公案呢?因為這一批人很可能(當然並不是全部,至少有一部分)是經過很多生非常好的腦筋訓練,腦筋非常靈敏,但是卻用錯方向。想想看,什麼方式訓練出來的人會走上這條岔路?原因很多,細的地方我不知道也不敢說,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假定我們在學「廣論」、學佛法的過程中,理論非常清楚,在這整個環境大團隊當中,不會有顯著的造惡,也沒有真正的把學的道理從身心去用。雖然並沒有去做很多壞事,卻一直停在這個階段,沒有實際上去行持,一旦將來外緣引發他,就很容易偏掉了。也就是說,佛法本來是內明的,學了這個道理以後,是要在內在去淨化的。我們學廣論都很清楚,如果不能提升的話,現在大環境是每況愈下,到那時候危險性就增大,現在對我們最佳的保護是團體,而團體實際上還是自己,靠著自己形成的這樣的一個團隊。一方面靠著團隊的策勵,一方面自己努力地推動這個團隊;雙方面雙向相互地增長,效果就很大,這一點就是善行班對我們的絕對價值。

在法人的製度當中,理論大概要學上三到五年,那時雖然同樣應該隨分隨力地去行持,可是重點不放在行上面,而是放在理論的認知。等到三、五年後,進入行持班,我們還是要隨分隨力地學習理論,可是重心是放在行持上,而且沒有時間限制,一直到成佛,成了佛以後,就可以滿願了- -無限生命向後整個就是這條路。所以真正的增上生道,就靠我們前面三、五年的基礎理論,這個準備好了,向後就是這一生真正的努力,完全在善行班當中,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法人幾位學長或同學之間互相切磋琢磨,這個力量往往超過我,原因在我們面對的境不太一樣,我對的境好單純,都在這個圈子裡,很少跑出去。偶然聽見人家說:世間這麼可怕! 但是自己沒辦法實際上感受到眼前社會的現狀,因此我用的這套方法對你們是有一個距離的。

這裡有幾個原則,我認真的告訴各位,怎麼利用這個原則去實踐,你們去用,然後我們來互相切磋琢磨。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必須要把握住幾個重點:第一個皈依,這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則。我們做的善行,不是世間善行,而是皈依了三寶以後去做的善,雖然現在我們做的重點放在共下士。就共下士來說,通常我介紹人家用儒家的概念,為什麼不用佛法而用儒家呢?等一下我會說明。有了皈依以後,懺悔是非常重要的,懺悔包括反省、迴向和祈求幾個重點;再來是發願,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誠的皈依提起信心不怕難
現在簡單說明:皈依,我們實踐當中,有兩樣是我們要堅固的:一個是以念力為主的皈依佛或皈依僧。皈依佛我們念釋迦如來,一心一意、至誠懇切地去皈依;皈依僧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乃至於念唵嘛呢吧咪吽,以非常懇切的心情去唸,希望很專注的去皈依。這樣做一方面會增強我們的信心,一方面的確有它很大的、剛剛開始的淨罪集資的效果。到後來,不是嘴巴上的念皈依,而是可以在腦筋當中去觀,這有它非常大的價值。但這還不是廣論上奢摩他部分的五停心觀中的觀想念佛。因為觀想念佛很難,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現在我講的,是在平常就可以觀的方法。

平常怎麼觀呢?不是把佛像觀起來,而是我們靜下心來,也許眼睛稍微放下一點,也許閉上眼睛,腦筋當中想釋迦世尊坐在前面,你在祈求祂;也許不祈求,只是很認真地去想一想釋迦世尊,光這樣做就有很不可思議的效果。我想諸位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面對一個境的時候,通常這個境一定會影響我們,我們的心就被這個境牽去。這有兩種狀態:一種,我們的心是被動的,境一出現,心就被它牽去;還有一種,我們的心是主動的想著這件事情,可是主動的心還是朝著我所想的方向去走。而修行本來就是一個主動的事情,當你心裡面想到佛菩薩去唸的時候,就對了,修行就是要修這個。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實際上也包含著如法地皈依。所以皈依佛跟僧,我們或者用持名的,或者用觀想--靜靜地想一想--譬如說,今天到佛堂來,你可以進來就進來,大家拜,你也拜,你也可以跟著大家拜的時候,心裡想世尊就在我們前面,內心很恭敬、懇切地,你也許不一定要拜,就把佛的行相,依我們心目中能夠作意的這個力量去觀想,如果能很認真地去觀想,意義就不一樣。
這種皈依的方法,是透過自己的作意,努力去作意,是一種比較粗淺的皈依方法,但對我們非常地有用,我建議你們常常多去努力。這樣努力有什麼好處呢?在我們平常生活當中一定會遇見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不管它是從哪裡來的,或者外面境界現起;或者自己想起什麼事情;或者恐怖等狀態。如果你常常這樣去做,真正需要的時候,祈求、緣念提起來,它立刻就有效應。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去練習,練習多了以後,也容易記得住這一件事情,以後要提起來就很容易。這是很實在、很現實的一個問題,譬如說看到《死亡.奇蹟.預言》書上的預言,大家會很害怕,我也跟你們一樣,可是害怕以後,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我在這裡不安全,逃到美國去;看見美國不安全,逃到紐西蘭,萬一紐西蘭有了問題怎麼辦?又要找別的地方逃去。這是世間的逃法;我們是用剛才的方法,不必逃,要把剩下來的時間,在皈依上好好努力。假定這件事情我真正做得夠,將來這個災難就不會到我身上。也許到災難來時,我也送命了,如果這個念頭能夠提起來,那我們學廣論就已經給我們開了最佳的保險單--可以不墮落。所以不管眼前、將來,對我們都有絕對的意義。諸位要做善行的話,記得這件事情對我們有絕對的價值。早晨起來的時間最好,起床以後洗洗乾淨就到佛堂;沒有佛堂的話,不要洗臉就坐在床沿上,真正地去想一想,能想多久就算多久;(一般人不會一想就一、二十分鐘,大多是三、五分鐘),晚上如果有時間,也可以這樣想。平常的時候也可以想想,至少在佛堂,當這個境現起的時候,你去練習。

對境觀心多替人想少煩惱
前面是以佛、僧為中心的皈依,還有一種,是在對一切境界的時候皈依在平常任何情況之下,心一對境,煩惱隨眠一定同時現起,這一部分在廣論中士道就已經告訴我們,能生煩惱六個因,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一個是外面的境,就是我們的增上果;一個是裡面的,就是我們的等流,當它跟境相應 ​​造業的時候,內心中這個造作等流會同時現起,內心裡面一定是隨順無明,直覺的、當下的、不用思考地反應出來,所以那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刻意地努力,修行就是修這個,現在我們做善行就是做這件事情。不過這件事情有它很重要的內涵,我會另外找時間很認真地講一下。

以前大家看過書以後,理論了解了,可是很難把理論運用到實際日常生活當中(也就是所謂的修行)。所以我們要全面性的推行善行。每一個同學學過理論以後,只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認真做,經過一段時間,一定會感覺到,原來善行對我們有深遠的意義。當然在做的過程當中,剛開始時會很新鮮,但弄久了以後,慢慢地疲掉了,到最後覺得天天做記錄沒什麼味道,覺得老是做些毫無意義的記錄。這種情形一定會有的,有很多人因此就停掉了,千萬不要停!這個時候,團隊就有很大的價值,靠著同行,可以得到很多同學的建議,於是可以找到克服難關的方法。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克服,不要停。

平常我們造業一定隨順著無明、行、識、名色、六入這十二因緣,自然而然永遠在這裡轉,那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努力地提起來,所以皈依法絕對不是文字,你內心中最清楚,對境的時候內心當中是不是真正的如法在皈依,完全不用講的,而是自己內心去感受這件事情,真正的用功就在這裡。但有一種錯誤,還有很多人在犯,就是心對境(事相)的時候,就說:事相沒關係!意樂最重要!我想這句話大家都聽過,也會講,好像事相沒什麼關係。老同學 ​​都知道,一開始我就跟總幹事說:請你來做這個事情,做得好不好沒關係,你必定要在做事情當中提升。總幹事說:師父,您讓我來做事情,卻不要我把事情做好,那不是很荒唐嗎?我並不是叫他事相不要做好,而是說要在對境的時候依法。平常我們的心對境時,會自然而然只管境,而不曉得以心來對境,永遠看不見心的部分。所以,我們絕對不能離開境,而且在境上面,主要要看我們的心,所以心、境是離不開的,重點就在對境的時候看內心。

如果事相無關緊要,意樂才重要。那個境不要了,怎麼辦?最好閉上眼睛打坐、禮佛,這樣就叫修行。一做事情,心裡就生煩惱,不做事情不煩惱,弄到後來,還告訴人家:造業的境不太重要,意樂重要!所以我們不要做事情,意樂好就好啦!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解,這個誤解比前者(不知在事相上運用法)還要可怕。因為前者本來就是常理,如果點出來很容易覺醒;後者叫做相似法,卻以為是在修行。所以世尊告訴我們,真正破壞佛法的不是外道,是相似法。

廣論下士部分講的是,一切是由業來決定的,業有善業、惡業,如果這個行為感得的果報是快樂的,叫業;如果這個行為感得的果報是痛苦的,就叫業。每個人都要離苦得樂,沒有一個人例外,所以我們必定要從這個上面下手。認識了這一點,我們如何看待呢?造業的時候,有事、意樂,事就是境,意樂就是心。剛才說:事相沒關係,意樂才是重要的。這句話如果粗淺地去看,是可以講得通的,但是內容上就像前面所說產生偏差,弄到後來大家都不願意做事情。實際上如果真的不做事情的話,那真應了廣論上說的支那和尚的故事。世尊一再地說要行持,六十劫行布施、六十劫持戒。如果現在不做事情,意樂好就成了佛的話,那你不是廣論,你要廣論了。

意樂實際上有三種東西--欲樂、想、煩惱。煩惱不是不要對治,但是一開始不要讓粗猛的煩惱現起,平常能夠檢查,讓粗猛的煩惱不現起,是很好的。這裡有個非常重要的方便善巧,意樂不是包含欲樂、想、煩惱嗎?這欲樂就是動機,這時候檢查一下我的動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真的能夠推己及人(我自己要,也不要忘記別人)?對於一般在家居士,我常用儒家的概念來介紹推己及人,不管消極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或積極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多想想別人。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這麼去想的話,心情就很容易轉過來了,不必細講道理,諸位自己去試。

1 則留言:

  1. 你好 我是廣論學員 剛好看到你貼的這篇文章 想問一下師父這段開示的出處 謝謝

    回覆刪除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