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不學佛的人太多太多了。親人全部不是佛教徒,基督徒倒是有幾位;同學也基本上都不信佛教,唯一信的那位出國去了,一畢業就沒有了聯繫;同事都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至少嘴上都這麼說。
於是,很多以前的同學,聽說我信佛以後,流露出很驚訝的口吻。但是他們其實都沒問過我原因,大概是因為彼此熟了。人和人之間熟到一定程度,又想要繼續交往下去,很重要的一個準則就是尊重別人的底線——大概他們認為我為什麼學佛,這是我的隱私問題吧 。
於是,很多以前的同學,聽說我信佛以後,流露出很驚訝的口吻。但是他們其實都沒問過我原因,大概是因為彼此熟了。人和人之間熟到一定程度,又想要繼續交往下去,很重要的一個準則就是尊重別人的底線——大概他們認為我為什麼學佛,這是我的隱私問題吧 。
真正問過我的,反倒是路上偶遇的人。有一次,坐在公交車上看佛書,鄰座的人很好奇地看我,後來問我什麼叫貪嗔癡、為什麼自己很煩惱。我盡力解答,但是解答得不好,因為我自己也沒弄太明白,所以把那本書結緣給她,希望她能從中找到答案。另一次是,有人問我信仰佛教有什麼好處。我希望自己能盡量跳出信仰的圈子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對一個對佛教不了解的人來說,你跟他講三世因果、講求生淨土、講明心見性、講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些都沒用。所有的這些都是在你承認基本教理是正確的的前提下衍生出來的,而人家質疑的是這個基本的前提是不是正確。所以我和他講,第一,反正也沒有什麼壞處。第二,我們生活中有些問題是科學解釋不了的。比如說,商場裡面有一萬個人,就一個人錢包丟了,就是我。這個時候,科學會告訴我,錢包丟了是一個小概率事件,只是碰巧發生在我身上而已——它不會告訴我為什麼這個小概率事件發生了。事實上量子物理越到最後,越研究概率問題,真正懂一點量子物理的人會知道,這個世界根本就不是我們中學時候物理課學到的那樣,確定了扔石頭的角度和初始速度,就能確定石頭最後的落點——真正的世界是,到處充滿了不確定性,一切都是概率。這裡扯遠了,回到我們的話題,科學是不能告訴我們為什麼這個事件發生了,只能說明發生的概率有多大而已,但是現實生活中,傷害我們最深的往往不是某件壞事,而是我們想不通,為什麼這件倒霉事就發生在我身上了?!我告訴他,佛教至少能幫我們解決這麼個科學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是回答為什麼這件倒霉事就發生在我身上了,它讓我們接受自己身上發生的不幸,也讓我們有動力去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戒惡修善——雖然對於非教徒來說,因果的理論可能不是很好接受,但是它畢竟是一個答案,是一個科學給不了的答案。
…
我總覺得這個遊戲有一定的隱喻,走在最前面的睜著眼睛的人是佛陀,其後一個又一個人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法師們,把佛陀的教誨親身驗證以後,傳給我們。所以可能這個遊戲也在強調善知識的重要,正如如果沒有人帶著,我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走完這一圈的一樣,修行中如果不追隨著一個可靠的“過來人”,幾乎不可能成就——不過這點,對於不信教的人來說,可能又有些難以理解。
我第一次完全信任的陌生人,是在白塔寺認識的慧傑居士,他帶我來到了天開寺。天開寺是距離市區很偏遠的地方,下車還要走很久。他後來問我:“你為什麼這麼相信我?你也不怕我把你拐跑了!”這是件很難解釋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我對佛教僅僅是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而已,頂多是看過三兩張光盤,一部佛經都沒讀過。我當時跟他說,我雖然不知道他的為人,但我知道他是相信因果的人,一個相信因果的人不會壞到很離譜的地步。在我正式皈依以前,還見過慧傑居士幾次,奇妙的是在我皈依前幾個月,我和他突然怎麼都聯繫不到了,直到現在,他就這麼消失在我的生活裡了。人和人的聯繫是一件難以用科學來解釋的事情,我直到現在依舊相信,他可能就是承擔著專門把我帶入佛門的任務,當這個任務達成,他就離開了,大概又去帶別人走向皈依之路了吧。
後來又有搭車的事情,每次都是只有我一個人,天都黑了,從龍泉寺回來。有意思的是,很多時候走的都是我不認識的路,我們找一個他順路,我又好坐車的地方——甚至有的時候連開車的人只知道一個大概的方向,車上另一個人(和我們都不認識)大概知道位置,於是我們倆就很放心地由第三個人指路。天黑、女孩、孤身一人、陌生人的車、人生地不熟——這簡直就是為失踪戲碼量身定做的背景,但是受害的事情一次都沒有發生,我到現在還活蹦亂跳的。
其實話又說回來,對於她來說,我也是陌生人,何況我身邊還有一個和我同行的人,她並不知道我們倆不認識。她就那麼放心讓我們倆上她的車——她只有一個人,至少在人數上是劣勢。所以同樣的,她也很相信我們。
我想到在公交車或者商場裡,雙肩背的包要背在前面,時不時還要用手摸摸,怕裡面的東西丟了。但是在天開寺,把包往義工辦公室、小講堂,或者隨便什麼地方一扔,該干嘛幹嘛,心裡無比踏實——常住們說,我們這裡從來就沒丟過東西。還有龍泉寺,我把包往齋堂門口觀世音菩薩塑像邊上的架子上一掛,一開始想要拜菩薩,拜完之後想,去行堂好了,於是去行堂,然後拖地,干點這干點那,一個多小時以後回來,包還在那裡——這段時間,成百上千的人從那裡經過,而我,在距離我的包好幾百米以外的地方。
一小時成百上千人,差不多是商場的客流量了吧。那麼你敢想像麼?逛商場的時候,把包放在一個櫃檯,然後去好幾百米以外的其他櫃檯轉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你能做到不擔心你的包麼?我知道你不能,因為我也不能。但是在寺院裡,我能,因為我相信沒有人會拿我的東西。
我第一次在天開寺住的時候,幾個陌生人住在一起,門沒有鎖——沒錯,沒有鎖,至少我是沒找到鎖在哪兒,於是就沒鎖。我帶著筆記本電腦,和一群陌生人住在沒有鎖的房間裡,睡得特別舒服。另:有看了我這篇文章起壞心的人請注意,那個房間現在已經不用來住人了,所以別惦記著了。
當然了,我的體會和感受也不僅僅涉及信任的問題。當我看到商場裡發免費食物的時候大家拼命搶的那個樣子,我會想到幾百個人在大寮外面,在沒有人維護秩序的情況下,無聲而又有序地排隊;當我看到別人對清潔工人鄙夷的眼神,我會想到在寺院里大家看到地上髒了都會主動地找清潔工具來清掃,不清掃的人也會對這些義工行禮;當我看到路邊小攤為了多賺錢在食材上動手腳,我會想到仁愛慈善基金會在路邊免費給大家發放的愛心粥……
所以我學佛,因為我嚮往這片美好的淨土。
所以我學佛,因為我想從自己做起,慢慢擴大這片淨土。
所以我學佛,因為我祈求佛法給我這樣的力量,讓我足夠勇敢、智慧,做正確的事情。
所以我學佛。
以上是為答案。
(轉自龍泉之聲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