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重者,取辱”,不知道尊重自己的人,往往自取其辱。自重不是自己抬高自己,增長傲慢,而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自性。真正自重的人無不是謹言慎行,斷惡向善,時時處處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希望提升靈性,回歸本性本善。《老子》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不知道自重的人,就會輕浮急躁,言語不實,做事魯莽而被人譏嫌輕視,實在是自取其辱。
“不自畏者,招禍”,膽大妄為、不知敬畏的人,往往會招來災禍。“自畏”,就是自己畏慎、恭謹,常常提起警覺,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檢點自己的言語造作,唯恐自己犯過失、做錯事,唯恐自己違背聖賢教誨、違背自性。所謂“畏”,是畏輿論,畏良知,畏因果,畏道德,待人處事自然謙畏、敬畏、恭畏。即使在一個人獨處時也如同面對眾人監察,不敢放逸、懶散,自然會避免過失。如果不知自畏,錯認放任習性為隨順自性,以狂妄為勇氣,於是心中惡念縈繞,言語行為無所顧忌,因而天天造作惡業自己還不知道。久而久之,惡業積累,災禍現前,又怎麼能夠避免呢?古人也教給我們避免後悔和災禍的秘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