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度,此願度有三種」。什麼願?我們看底下,第一個「求菩提願」,這是正願,「謂自求佛果」。我們這一生當中只有這麼一個願望,不想升官,不想發財,對於世間法一概沒有意願,只有一個意願,想成佛。什麼叫成佛?這個要知道,佛是智慧,佛是覺悟,就是要把自性裡面的智慧、覺悟找回來,這叫成佛。怎麼叫找回來?因為自性的智慧、覺悟是本有的,所以叫找回來。現在怎麼樣?現在迷了。迷失了自性,變成眾生,變成六道裡面的眾生,是這麼回事情。六道眾生真正覺悟了,他就成佛,就叫作佛。佛跟眾生是一不是二,眾生在迷惑狀態之下,佛在覺悟狀態之下,如是而已。
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句句話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不要把我們的智慧、覺悟找回來?要。為什麼?不找回來太苦了。我們都感覺得做人好苦,再仔細看看的時候,六道哪一道都不自在、都不圓滿。天人的福報很大,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統統都有。忉利天主還有冤家對頭,阿修羅、羅剎常常找麻煩,還引起戰爭。所以佛說得好,佛一生只有一樁事情,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我們要想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首先自己破迷開悟,我們跟佛菩薩學習,自己的迷確實破了,悟真開了,我們可以跟佛菩薩一樣去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所以頭一個要自求佛果。
自己沒有覺悟不能覺他,自己要想真正覺悟不能不放下。佛告訴我們,你為什麼迷的?就是你一個念頭錯了,把身當作自己,迷的根源在此地。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從阿賴耶里頭迷了之後,就出現一個末那識,末那識就是自己,這就開始迷了,一迷到底。末那識是什麼?末那識是自己的情執,它的性質是我見,堅固執著有個我,裡面具足貪瞋痴,有我愛、我癡、我慢,我慢就是瞋恚,我愛就是貪愛。所以經上告訴我們,四大煩惱常相隨。從哪裡起來的?從我開始迷的時候就有。所以這個煩惱叫俱生煩惱。煩惱的本質是什麼?煩惱的本質是智慧,這一迷了,智慧變成煩惱。要曉得煩惱是什麼東西,它不迷就是智慧,不迷的時候那就是大慈大悲,就是這講的六度、十度,就這些東西。佛很不容易,早年也是迷惑顛倒,他修證,證得了,成功了,還源了,現在幫助我們這些迷惑顛倒的人也能夠還源,這是佛陀的教學,這叫佛陀教育。
所以第二個,「利樂他願,謂救度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很不幸,跟我一樣都迷了,我現在覺悟了,我要不要去幫助他?要。為什麼?他跟我是一體,生起同體大悲、無緣大慈,無緣是無條件的,慈是與樂,是愛,悲也是愛,悲是憐憫,他跟我同體,所以我盡心盡力為他服務,沒有條件,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我們同一個自性。利樂有情、救度眾生是從這裡生起來的,真實智慧。
第三個,這個願,「外化願」,外是身外,化是教化有情眾生,「亦起自利利他之願」。自利利他要怎樣落實?要教化眾生,這是我們中國老祖宗都懂得,老祖宗教導我們教學相長。你要想成就你自己的德行、智慧,你要教人,教人就能提升自己,不肯教人你永遠沒法子提升。所以二乘就沒有辦法,甚至於菩薩有時候呵斥二乘,說他們是外道,心外求法。如果真是執著在小乘境界上,不能回小向大,佛都呵斥他們,他們錯了。要懂得回頭,你學的那一點是沒錯,不圓滿,只是脫離六道輪迴,沒有脫離十法界,你沒有見性。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八O集)2011/7/5 檔名:02-039-048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