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般若文海 作者:如本法師
凡夫(梵語prthag-jana)修行的過程,不是執理廢事,就是執事廢理,不能行中道法門,因此,顧此失彼,顧彼失此。
凡夫心地未解脫,心易飄浮染境生心,貪著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難割難捨,佛有善巧方便,為令眾生得以解脫,是故,制戒以防止三業之過,令自性清淨;修行者若不受戒持戒,心地毫無分寸,一切開遮持犯,盲然無知,無從修起,猶如迷失的船隻,漂泊於茫茫大海中,無方向可循,周旋不出,徬徨恐慌,甚可憐愍!佛弟子欲修行,若無受戒持戒其心地無所依據,亦復如是!
修行者不受戒不持戒,始終不得入佛位,欲證成菩提,終無是處。佛法的道理如同雙目,受戒持戒如同雙腿,兩者不可或缺,有腿無目易招受碰壁與不如意之事;有目無腿,不實踐理念,如人劃餅充飢,說食數寶,終不可得!
修行者應禀持著理事不二的正觀,方能契入解脫(梵語vimoksa)之境。受戒持戒是修行者的最根本條件與基礎,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因慧破煩惱,如是而證菩提。
受戒持戒的重要性,又如同建十層大樓,必須要有地下室與地基的鞏固基礎,方得起建一樓二樓乃至十樓的可能性,若無地基為基礎,一樓至十樓皆有倒塌的危機;修行者若無受戒持戒的基礎,一切善法不得生,禪定(梵語dhyana)智慧(梵語jnana)不得生,菩提無從證悟,成佛便為戲論!
佛經云:“戒(梵語sila)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
佛陀臨涅槃之際,一再叮嚀佛弟子,應“以戒為師”,正如此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