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六十一頁,倒數第五行:
這第六段,也就是第六句,『懸缯然燈,散華燒香』,這裡面說了兩樁事情。「缯」,我們今天講是絲織品的總稱。絲很薄、很光滑,用它來制造幢幡寶蓋,「懸掛於佛殿」,也是莊嚴道場。在國內,可以說自古以來,名山寶剎大道場的正殿以及偏殿,都掛滿幢幡寶蓋。《大集經》裡面有說,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婆多迦」,這是一位在家居士,「過去曾作一長幡懸毗婆尸佛塔上」。這種恭敬供養,在現在西藏、青海、新疆、四川這些地方,密宗道場常常能看見,在曠野當中懸掛著長幡。經上告訴我們,「從是已來,九十一劫」,這個時間長,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常有大幡覆蔭其上,受福快樂」。這是說供佛的果報,你供佛,就有許許多多有緣眾生來供養你,你得福報,受福快樂。我們再往下面看,「於後出家得羅漢果」,以後他出家證阿羅漢果。
「然」,跟現在旁邊加一個火字的燃同樣的意思,就是燃燒。「燈者,燈燭,燈火也」,這也是在佛前供佛的。「《施燈功德經》」,經是佛說的,這個經上「佛告捨利弗:或有人於佛塔廟諸形像前」,供的佛像、菩薩像、羅漢像、龍天護法像,有供養這些形像的地方,塔廟。「而設供養故」,有人在這裡點燈、燒香、懸掛幢幡。這底下總說一句,在諸形像前而設供養故,「奉施燈明」,這些供具都有表法的意思。「乃至以少燈炬,或酥油塗然(燃),持以奉施,其明唯照一道一階」。這就是他的燈很小,不大,光也很弱,只能照見一個台階,一個巷道。這是說因小,他得的福報很大,果大。我們底下看到,佛就叫著捨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可知,唯佛如來乃能知也」。
現在我們在一般寺廟裡面看到很多,都是來修福的,是不是真得福報?它要起作用,真得福報;它不起作用,有福,小福報。這好事。怎樣才能得大福報?要知道,所有的供養具都是表法的,有人見到這些供具他開悟了,這個福報就大了。供燈,包括蠟燭、酥油燈,乃至火把,它表什麼?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別人在這裡看到這個燈豁然大悟:我們做人,這一生當中,要像佛菩薩一樣,做出犧牲奉獻。什麼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佛陀、菩薩、羅漢,這些人都是捨己為人,特別是菩薩,表這個法的。燒香也是如此,香也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但是香有煙,這個煙是信號,讓我們凡夫跟佛菩薩,我們建立一個信號,我們在燃香,這就是感,佛菩薩那邊看到就有應,感應道交,取這個意思。
供具裡面有一個根本的供具,不能少的,沒有香幡寶蓋可以,水不能少。供一杯水,最好用玻璃杯,為什麼?看得清楚。供水表什麼意思?表佛的心像水一樣干淨,清淨。所以水代表清淨心,代表平等心,水沒有波浪,平等。清淨、平等心是什麼心?真心,大菩提心。供水是這個意思,不是供給佛吃的,佛不需要,是供給我們大家看的,我們看到這杯水,馬上回光返照,我的心清不清淨,我的心平不平等,取這個意思。所以佛堂裡面佛像、菩薩像、護法神像,所有一切設施供養,統統是表法的。你要懂得表法,你在那裡轉一圈,恭恭敬敬轉一圈,大乘佛法就具足了,有理有事、有善有惡、有因有果、有感有應,全具足了,一句話不說。燒香、供花,你這一圈,開花是因,開完之後結果,花代表因果。現在有很多人,樣子他看過了,他學會了,他也去供,他不懂得意思,只是知道我供佛修福,求一點福報,也未必真正得福報。所以,「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聰明智慧他不懂。總而言之,這些供養具都要用真誠心、恭敬心修供養。表法的意思一定要知道,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自己,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都是幫助自己、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下面講,「散華,散布鮮花,以供養佛也」。《會疏》裡頭說:「散花者,花開清淨。妙色妙香,散諸佛剎。若有花開,諸佛來坐。是故下界中以花為淨土。見色聞香,諸鬼神等嫌之,猶如糞穢色香故。(謂諸鬼神以花之色香,同於糞便,故嫌之)」。你看鬼,這是說明一切法從心想生。佛心清淨,佛心純善,佛見的花香歡喜。佛見的花香,為什麼?花是淨土,極樂世界可以說沒有間斷過,天上雨花清淨大地,淨土當中無比殊勝的淨土。鬼神沒有福報,造作的罪業,業障深重,看到花,他聞到那個味道就很難聞,不是花真的變了味道,是這些鬼神聞在鼻子,不是香味,顛倒的,這個我們要知道。
「《陀羅尼集經》曰:若四部眾,以眾花散阿彌陀佛,發願誦咒者,得十種功德」。這四部眾就是常講的四眾,出家的男眾、女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這是說佛的四眾弟子。我們用花散阿彌陀佛,漢傳佛教散花比較少,供花都是整枝插上去,不是把那個花瓣打開散花。南傳佛教散花多,南傳佛教,你到寺廟裡面去,就有人送一盤花瓣(一瓣一瓣打開的花瓣)給你,你去供佛,供佛的時候也不是一盤,散到旁邊,撒到旁邊,散花。供養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誦咒者,或者是贊佛偈,得十種功德。
「一者,自發善心」,香花供養佛菩薩。
「二者,令他發善心」,第一個是自發善心,第二個令他發善心。
「三者,諸天歡喜」,這是護法神。
「四者,自身端正,六根具足,無有損壞」。這是說,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根,六根具足就是說你身體健康。
「五者,死生變成寶地」,這個括弧裡頭有個解釋,「指死後生於寶地中」。特別是念佛的同學,求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寶地,常常散花供養能得這個果報。
「一者,自發善心」,香花供養佛菩薩。
「二者,令他發善心」,第一個是自發善心,第二個令他發善心。
「三者,諸天歡喜」,這是護法神。
「四者,自身端正,六根具足,無有損壞」。這是說,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根,六根具足就是說你身體健康。
「五者,死生變成寶地」,這個括弧裡頭有個解釋,「指死後生於寶地中」。特別是念佛的同學,求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寶地,常常散花供養能得這個果報。
「六者,生生世世生於中國,及貴姓中生」。這個中國是廣義的,大乘經上講的,中國是有大乘佛法的地方叫中國。實實在在在這個地球上,真正有大乘佛法的,確實是我們中國。這兩千年來,大乘教八個宗派,都有非常可觀可喜的成就。今天世界上的佛教是三大系,中國是漢傳的,還有藏傳的、南傳的,南傳是小乘,藏傳密宗,真正大乘在中國。及貴姓中生,大乘裡面最稀有、最難得的,是生「值佛聞法,不生邊地及下姓中」。印度有四姓階級,下姓是指今天我們講的貧民,沒有身分。印度四姓階級非常不平等,供佛不會生在這裡頭,這就是得福。
「七者,成轉輪王,王四天下」,王四天下是金輪王。轉輪聖王有四種,最高的是金輪王,第二是銀輪王,第三是銅輪王,第四是鐵輪王。金輪王統轄的是一四天下,也就是這是一個太陽所照的,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太陽系,他的領土多大?整個太陽系是他的領土,金輪聖王的領土,這叫一四天下。人間福報最大的做輪王,不是一個國家的領袖,是整個太陽系,這一個太陽系是他管的。人天福報裡面,人間福報最高的了,往上去那是天道,這個還是人道。
「八者,生生世世常得男身」。男女的身分不一樣,它起用也不相同,女子能生小孩,男子不能生小孩,於是男女的職責就不相同。夫婦結合,男子的任務是養家,所謂養家活口;女子的責任是要教下一代,責任不一樣。這兩種人的身分,哪一種人最重要?最重要是婦女。為什麼?婦女如果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她的兒女是聖人、是賢人、是君子。聖賢君子是母親教出來的,他有個好母親自然會教他,從小母親就做好榜樣給他看,母親會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做出來給孩子看。母親偉大,沒有好母親就沒有下一代,沒有下一代,這個家就衰了,就會滅了。所以中國古時候的教育,教女孩子比教男孩子更嚴格、更重要,為什麼?她負的責任大,國家民族有沒有前途靠她。現在沒有了,現在這個世間亂了,社會亂了,家庭也亂了,國也亂了,世界也亂了,什麼原因?我們把聖賢的教誨丟掉了。今天確實五倫沒有了,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非常可悲。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中國古聖講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興衰,今天交通便利、資訊發達,地球真的像一個村,任何地方發生一點事情,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所以我們說社會的安全、地球的興衰,可以說地球的生滅,它是生存還是滅亡,地球上的居民每個人都有責任。我們居住在地球上,跟地球上所有一切的生物,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生命共同體就是地球。地球從哪裡來的?從我們心想生的,我們心想要是善,地球就會變得很好,非常可愛;如果我們心存不善,這個地球就變得不好,讓地球人生活很痛苦,造罪業。所以經上告訴我們,得男身,肩負起社會責任。
「九者,得生彌陀佛國,七寶花上結跏趺坐,成阿鞞跋致」。這是《陀羅尼集經》裡頭說的,得人身,聞佛法,信淨土,願往生。我們這一生死了以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花結跏趺坐,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接引你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阿鞞跋致。我們這個經上翻譯的阿惟越致,是一個事情,翻譯的不一樣。阿惟越致是什麼?圓滿證得三種不退轉的菩薩。第一個位不退,證得阿羅漢位就不退;再提升上去,行不退,菩薩,決定不會退到小乘;第三個,念不退,念念都趣向無上菩提,就是成佛。這三種不退轉你統統得到,這叫法身大士,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
極樂世界很特殊,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每一土裡頭都有三輩九品,修證的功夫不一樣,但是待遇相同。這個待遇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願加持給你的。讓你縱然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到極樂世界去了之後,你會發現你的智慧、你的神通、你的道力,差不多跟阿彌陀佛相等,這還得了!這就叫成阿惟越致,智慧圓滿的顯示出來。其他佛國土沒有,其他佛國土一定要阿惟越致菩薩才得到,你不是法身菩薩,你沒有。但是極樂世界不一樣,凡聖同居土裡頭的天人,智慧、神通、道力都跟法身菩薩平等。只有極樂世界有,其他的全沒有,這個我們要知道。
真知道、真明白了,你自自然然會把其他的統統放下,干什麼?專修淨業,我什麼都不要,我就要阿彌陀佛,我就要極樂世界。這個地方的眾生對我贊歎,我沒放在心上;這個地方的眾生毀謗我,我也不放在心上,我放在心上就一樁事情,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徹底放下,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放下,一心取淨土。這個身體還在世間,還能管用,干什麼?報佛恩,報眾生恩。怎麼報法?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介紹給他,就是報恩,是報他的恩,也是報佛恩。阿彌陀佛歡喜,阿彌陀佛歡喜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都生到極樂世界去,去干什麼?去作阿惟越致菩薩,這是阿彌陀佛的弘願。我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願、同行,阿彌陀佛普度一切眾生,我們在這個地區也干這樁事情,代表阿彌陀佛普度這個地區眾生。一切隨緣隨分,歡歡喜喜,有利於眾生的事情應該做,引導大眾歸向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下面第十,「十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於七寶師子座上,放大光明,與阿彌陀佛等無有異也。」《陀羅尼集經》佛說的。一心一意想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我們把阿彌陀佛的教誨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出來、表演出來,善根深厚的人他看到就覺悟了,善根薄的人他不會覺悟,但是也種善根,阿賴耶識裡種善根,他自己不知道。所以這句話,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剛剛到就是,不是到那裡要修行多少時間,不是的,只要到了,跟阿彌陀佛見面,就得阿彌陀佛加持,就感覺得跟阿彌陀佛相彷佛,沒有什麼兩樣,智慧很像,神通、道力也很像,相貌也很像,度眾生也很像,不能不去。要去怎麼樣?這個地方要捨干淨,不能腳踩兩條船,不能從兩個門入進去,一門深入,決定成就。
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榜樣,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一生沒有碰過書本,也沒有聽過一次講演,一次沒聽過,他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他二十歲學佛就念佛號,一百一十二歲往生,整整念了九十二年,一句接一句,沒有丟失掉,他念成功了。念到什麼功夫?我看到他錄像那些光碟,聽很多跟他常常在一起的人談到老和尚的行誼,我感覺到這個老和尚他念佛的功夫,早就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什麼境界?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到這個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唐朝禅宗出了一個六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的;今天我們淨土宗,也遇到一個不認識字的,沒有念過書的海賢老和尚。他們兩個證得的是同等階級,六祖大師明心見性,海賢老和尚也是明心見性,他們兩個同一個等級。你要問我,他念佛什麼時候得理一心不亂?我的推斷,大概在四十歲左右他就得到了。得到理一心不亂,可以常常去極樂世界觀光旅游,常常見到阿彌陀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是真想往生,常常想往生,阿彌陀佛不帶他去,告訴他:你修得不錯,修得很好,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給念佛的人做個榜樣,給學佛的人做個榜樣。所以,他四十以後那個住世間,那是阿彌陀佛給他的,他是來表法的,是來做樣子給我們看的。我們要能看得懂,要心生歡喜,要如法炮制,努力跟進,不能落伍。海賢老和尚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跟,我們是一條龍、是一條路,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燒香,燒香以為供養」。《往生要集》裡頭說:「隨力辦於華香供具。」隨我們自己的能力、財力、物力,有這個能力,盡量去找好花好香;沒有這個能力,普通的花香也可以,關鍵是在心,真誠心供養,恭敬心供養,功德就很大。雖然有供養,心性不誠,沒感應。誠這個字重要,過去曾國藩先生在他書房裡面,他對於這個「誠」字下了個定義,什麼叫誠?他的定義是「一念不生謂之誠」,跟佛法講的相同。一念不生,什麼一念不生?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體的覺觸、第六意識是分別,一念不生。眼見色看得清楚,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耳也沒有,聞香也沒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念不生,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誠。這個誠佛家叫什麼?佛家叫自性本定。惠能大師開悟說的五句話,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就是真心,從來沒動過,從來沒有搖擺過。我們無論用什麼法門,方法、門道,沒有關系,要知道大乘教裡統統都是修定,方法不一樣,但是功夫成就是一樣的,道理是相同的,沒有兩樣。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不能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上,起心動念就是凡夫。我們不但起心動念,還分別執著;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所以我們要用最高的,不起心不動念。這個高的做不到,不得已求其次,菩薩的,菩薩不分別不執著,這叫修行,這叫功夫。功夫在六根接觸六塵上去觀察,六根接觸六塵,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有,這叫六道凡夫。既然是六道凡夫,你分別執著裡頭有善惡,如果純善沒有惡,生天道;純惡沒有善,無間地獄;善惡混雜,變成六道輪回。貪瞋癡慢疑是三惡道;無貪、無瞋、無癡,沒有傲慢,沒有懷疑(這對聖教),三善道。所以六道在哪裡?六道在自己心裡,就是看你心怎麼動,動歪了,三惡道;動正了,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回。多久了?無量劫了,生生世世在這裡頭打滾。還要干嗎?干的人多,一萬個人當中,不干的人可能一個都找不到,都在干。我們有沒有覺悟?覺悟就得跳出來。跳出來要徹底放下,放下是功夫。放下了,你就能看破,你再讀書,以前沒有看懂的地方,現在全懂、全明白了,這就是進步,這是好現象。要再努力,不能懈怠,不能止於眼前的境界,要努力向上提升。
我們再看下面,念老舉《會疏》裡頭的意思說,「若人燒美香」,美是上好的香,「魔倫趣他方」。倫是同類的,這些妖魔鬼怪都走了,為什麼?他不喜歡聞這香,魔離開了,妖魔鬼怪都是魔一類的。「佛神歡喜守。修善必成就」,佛神歡喜,歡喜好香,你燒這個好香,他來了。燒好香,記住,自己要有好心,好心腸就有感。燒好香,自己心裡頭沒有好心,沒有好念頭,什麼是好心?把貪瞋癡慢疑這五種不善的根轉過來,就是好心,好心不貪、不瞋、不癡,沒有傲慢,沒有懷疑。中國古聖先賢,佛教沒傳到中國,古聖先賢就教人五常,五常就是善惡的標准。常是永遠不變,古今不變,十方不變。第一個是仁,仁愛,凡是人,皆須愛。第二個是義,義是循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第三個是禮,禮是人與人交往的規矩禮節,講究尊卑高下,家庭社會自然就有秩序,不亂。禮沒有了,天下大亂。下面是智,這個智是現在人講的理智,理智的反面是感情,不能感情用事,要用理智來考量。最後一個是信,講信用,要守住信。仁義禮智信,跟佛家的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邪淫;智,不飲酒;信,不妄語。中國古聖先賢所立的這五條規律,教人一定要遵守,跟佛家的五戒(根本大戒)完全相同。你能說中國古聖先賢不是佛再來的嗎?中國人喜歡聖人,他就以聖賢身應化在這一片大地上;印度人喜歡佛菩薩,他就用佛菩薩的身分應化。於是我們就能聯想到,這個世界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宗教,那個宗教的發起的人,最早的創起的人,全是佛菩薩應化的。宗教可不可以團結?可以。為什麼可以?一尊佛變化的。你看看每一個宗教都有戒律,跟佛家的五戒十善一比照,全通,每個宗教都講,佛法講得深、講得廣。所以你能把佛經讀透了,你再看所有宗教你就曉得,一家人。現在大家有門戶之見,互相競爭,都認為自己宗教獨大,自己的神獨大,不承認其他的,錯了。我們讀佛經的人,看儒家的經典、看道家的經典特別容易體會,而且體會得相當深入,比他們自己體會的要高明、要淵博。
所以燒香,恭敬心燒香。在最近這個時代,確確實實有一些魔,鬼道,我們佛門叫冤親債主,找上身來,給你帶來許多麻煩、許多困惑,怎麼辦?這教我們燒香。我們可以在臥房裡面供一張佛像,用照片照下來供在房間裡面,早晚在房間裡念佛,不妨礙你的家人。家人不信佛,也不會反對,為什麼?你念佛他不知道。用這個方法好,佛菩薩歡喜,妖魔鬼怪遠離了。
下面還沒有完,還有幾句。「如那干诃羅國大王」,就是國王,那干诃羅國的大王,「遙向佛生國焚香作禮」,釋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那是很遙遠的,他朝著這個方向焚香禮拜。「香煙直至佛精捨」,感應!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中國是周朝的時代,周朝國家沒統一,所以長江、黃河流域,這一片大地上有多少個國家?那國家就是部落,有八百多個,叫八百諸侯,小國。大國,像周是大國。周的領土有多大?方圓一百裡,走路一天可以繞一圈,從早到晚走一百裡路,那個邊界上就繞一圈了,大國。小國二、三十裡,實在講,就是我們現在的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就是一個國家。為什麼稱周朝?周治國治得最好,人民都非常安樂,都非常歡喜,所以這些小諸侯(諸侯國)都向周學習,稱周為天子。這個天子是諸侯對周王恭敬,尊他為天子,我們大家都向他學習。所以周這個朝代有八百年,八百年沒統一。中國統一是秦始皇,但是秦始皇十五年就亡國,這用暴力,暴力人不服。接著是漢,漢真正統一,政治統一了。秦可以說是文化統一。文化統一,車同軌,書同文,文字統一,每個國家有它國家的言語,但是寫字,書面寫字大家都一樣,統統用小篆,用篆書,所以書寫就是文化統一。這一國就是小國,也有幾十裡路,從這個國家到那個國家,有幾十裡路、有上百裡路的,一百多裡。
那個香煙,「如白琉璃雲,繞佛七重,化作金台。具如《觀佛經》說」,這裡頭省略了。你看那干诃羅國王,向著釋迦牟尼佛出生的這個地方焚香作禮,香煙真的到佛的精捨,像白琉璃雲,還繞佛七匝,化作金台,具如《觀佛經》說。感應!什麼力量這麼大的感應?真誠心。我們現在講真誠心,大家聽起來非常陌生,對真誠心沒有概念,為什麼?從來就沒有用過真誠心。真誠心什麼樣子?我說個最簡單的,沒有貪瞋癡慢疑那就是真誠心,有貪瞋癡慢疑的就不是真誠心;也可以說,有起心動念的不是真誠心,起心動念是阿賴耶,妄心。我們可以說從出生下來,甚至於還在母親懷胎裡面沒出生,統統是阿賴耶,一直用到現在還是阿賴耶。學佛沒有離開阿賴耶,所以雖然學佛,佛裡頭講些什麼不知道。我們回過頭來看,印光大師怎麼教我們?一分真誠得一分收獲,十分真誠得十分收獲,百分真誠你得百分收獲。你能得多少?佛法跟古聖先賢的教誨,全在真誠心。沒有真誠心,就是活佛天天跟在你面前,你也什麼都學不到。為什麼?感應道交,你沒有感,佛沒法子應。佛住在世間,要知道他講經說法是身語意三業具足,不是只是口說,他所說的,他在生活當中全做到了。你如果會看,不必聽他說話,全看明白了,開悟了。所以他說法能叫人開悟,不說也能叫人開悟,一舉一動都能叫人開悟。會的人開悟了,不會的人講再多也不能開悟,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中國唐朝中葉之後,大家不學小乘,佛法是大乘,沒有小乘入不了門。中國人有智慧,用儒、用道代替小乘,行不行?行,成功了,唐朝到今天,八大宗的高僧大德出現不少,講經教學,弘傳大法,世世代代都有人,沒錯,儒跟道代替了小乘。現在我們的麻煩在哪裡?儒道也不學了,小乘也不學了,大乘的基礎沒有了。就好像讀書一樣,沒有小學基礎,沒有中學基礎,就念大學。念了多少年,念了幾十年,愈念愈糊塗,智慧不開。由此可知,基礎不能沒有!哪有沒有根的樹?哪有沒有父母的孩子?扎根教育太重要了。中國人的根扎得好,古時候沒有一個家庭不重視教育,為什麼?希望子弟有成就,將來改變家的環境,光大家庭的門楣,顯耀祖宗之德,讀書。諺語說的話不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勉勵小孩讀書。
民國以來我們受的苦難,你們不知道,我們這代人經歷的,中國國內這塊大地,軍閥割據,社會動亂。民國十六年表面上中國統一,我那一年出生的,實際上軍閥的勢力還是很大。我十一歲,日本人侵略中國發動戰爭,這個戰爭打了八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了。正是我們扎根教育的時候,動亂的社會沒有機會讀書。我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沒有學過。抗戰期間,十一歲戰爭爆發,到戰爭結束我二十歲,十歲到二十歲最好的年齡,學習的這個時候,我們沒有機會讀書,天天逃難。近距離的時候,機關槍的聲音聽到,那在打仗,沒有機會讀書。所以我只有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解放戰爭爆發,我們離開大陸到台灣,在台灣住了三十年。然後也有這麼個機會周游列國,一直就沒有一個安定的機緣讀書,這是我嘗到沒有機緣讀書的痛苦。
所以現在喜歡讀書人,真正肯讀書的,我都會幫助他,我給你安定的一個居住的環境,提供圖書,你想怎麼讀都好,希望你能成材,我來做護法。我這一生沒人護持,所以沒有什麼成就;如果有人護持,肯定有成就。在台灣,我沒有背景,沒有人幫助我,孤家寡人一個。出家之後,跟章嘉大師學了三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了十年,這是個別教學,沒有學歷。學了這管用,老師勸我走釋迦牟尼佛的道路,《釋迦方志》、《釋迦譜》我讀過,我也很歡喜。世尊一生沒有建道場,成就那麼多弟子。現在建道場不能成就人,這裡頭有大道理,我不說破,你們慢慢去想。人要不吃苦,人要不謙虛,人要不老實,世出世法都不會有成就。經上所講的這些感應,佛經說的是佛菩薩說的,決定不是假的,不是騙人的。現在人喜歡懷疑,看到這個神話,把它當神話小說來看,所以他不得利益。
下面,「又《大日經疏》曰」,這是密宗的經典,大日如來,這裡頭有句話說的,「燒香是遍至法界義。如天樹王開敷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布。菩提香亦爾,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焚,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薰一切,故曰燒香」。「後疏兼論燒香之事理,旨趣更深。」燒香這樁事,燒香這個道理,為什麼要燒香,宗旨、義趣很深,一般人不知道。這一段所舉的,《大日經疏》裡頭說的,燒香是遍至法界。那我們要問,我們在這裡燒炷香,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沒有聞到?有,不但極樂世界,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統統聞到了。
這樁事情,這個道理,我提一提,諸位也許就明白。現代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法界是真的是假的?是真的。有多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在哪裡?就在現前。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所謂時間、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時間、空間是從我們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如果我們的分別執著沒有了,空間、時間就沒有了。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阿彌陀佛在哪裡?也就在此地。遍至法界,沒有大小,一微塵裡面有整個虛空法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科學家發現,叫全息照片。一些同學們有人聽說過,這一張照片,它是用特殊方法拍照,拍照出來之後,這張照片你把它撕開,撕成碎片,隨便拈哪一片,拈一片,放在他們設備的儀器裡面,這一片,用一束光去照它,看到全張照片,這叫全息。說明什麼?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個碎片你拿去看,統統都是整幅的,沒有絲毫欠缺,都在裡頭。所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微塵裡面有大千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大千世界距離多遠?用天文數字來說,沒有離開一粒微塵。科學證明佛說的是真話。所以燒香,哪有不遍至法界的?真的。再告訴你,起一個念頭也遍至法界,道理是一個。我起個善念遍至法界,起個惡念也遍至法界,遍法界虛空裡面諸佛如來、菩薩、阿羅漢都知道。誰不知道?六道眾生不知道。佛、菩薩、阿羅漢全知道,我們能瞞誰?能欺騙誰?不能!不能不知道。人不能做虧心事,人不能欺騙人,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是對的,每個覺悟的人都是這樣的。不能難為自己,不能難為別人,善心、善行對你有一定的好處。
它底下舉個例子,如同天樹王。這個天樹王,沒有固定的指哪一個,就是大樹。大樹,許多樹木裡頭,叢林裡頭,這棵樹最大,就可以稱它為樹王。這個樹不是人間,在天上的,那就是天樹王。開花的時候花有香氣,香氣逆風順風,統統遍布,那就是四面八方,現在講十方,上方、下方,四面十方自然遍布。菩提香亦爾,菩提香是菩提心裡面現出來的。至於那支香是表法,無論用什麼香,我燒這炷香用大菩提心,這一炷香就是菩提香。隨一一功德,即為慧火所焚。菩提是智慧,解脫風所吹,隨悲願力自在而轉,普薰一切,遍法界虛空界統統都有。不能用分別,不能用執著,分別、執著圈子就小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范圍就大了。換句話說,這個香薰的范圍多大,是隨你的心,你的心有多大,這個香聞到的面積就有多大。所以這叫燒香。
我們再看下面第七段,末後這一段,『以此回向,願生彼國』。前面說了六種。「回向發願之緊要」,這個第七,「已於上輩往生文中略作注釋」。「茲簡錄慈照宗主勸人發願偈」,慈照大師他老人家有一首偈,勸我們發願,這個偈說:「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回。」這話是真話,戒持得很好,對極樂世界信心不足,也不是真正想願生極樂世界,這個信願有問題,他就不得生淨土,這一生當中與淨土沒有緣。但是他修得的人天福報,福享盡了還要搞輪回,這個輪回裡頭就有三惡道,福享盡了就墮落到惡道。
「又發願持戒力,回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真發願,真持戒。我告訴大家的戒是五個科目,我們淨宗,我自己修,我勸大家也修這個,簡單,容易記。第一個科目,淨業三福,好記,只有三條,第一條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人天福報。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戒。我們受了三皈五戒,沙彌律儀也很好,出家戒,加沙彌律儀。第三福,大乘,「發菩提心」,大乘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好!這個十一句,前面全是為自己,只有最後一句是發願度眾生,勸進行者。我們自度,一定要想到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最好的,把我們修學的方法告訴他,我會成就,你也會成就。這是淨業三福,第一條是我們學佛的理論根據,信行的依據。第二個六和。佛家過團體生活,四個人在一起,無論出家在家,修六和敬就叫僧團,就有龍天善神守護。不和,不和妖魔鬼怪就來了,善神就走了。所以六和僧團重要。再就是三學,戒定慧三學,我們相信,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菩薩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再普賢菩薩十願。就這五科,就行了,這是我們守的戒律。你持這個戒律,信願念佛,決定往生。所以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
「又《會疏》曰:回向願生者,如上諸善回向,則必作生因。若不回向,則不作生因。」生是生極樂世界,因是生極樂世界的真因,是什麼?回向是真因,不回向沒有這個因,一定有強烈的願望求生淨土。「皆顯回向發願之不可少也。」天天回向,早晚回向,做完功德都回向,做完課誦也回向,希望自己佛號不間斷,信願不間斷。心裡頭有什麼?心裡頭就是有信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有信有願,決定得生。佛號念得愈多愈好,我們不跟人競爭,我們念佛下品下生就夠了,我就很滿意了。但是佛號念得愈多愈好,它的功德能幫助我們提升品位,我們不跟人家爭品位,品位是自然向上升,為什麼?你佛號念得多,品位當然殊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