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智慧與煩惱
“只要有心,時時都是修行的好機會。待人處世要常懷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若能如此,內心自然會平靜、祥和,智慧與禪定即能不求而得。”
證嚴法師
智慧與煩惱就如天平的兩端——煩惱多,智慧就少;煩惱若能減輕一分,智慧就能增一分。倘若能敞開心胸,多去關懷社會、利益人群,內心就沒有空間裝載煩惱。
修行就是要學習去除煩惱,讓自己擁有平靜的心,境界自然明朗;心若不靜,外境也會隨之紊亂。
有則小故事——有個人遺失昂貴的名表,十分心急,趕緊請大家幫忙尋找。
於是很多人都熱心地幫他找,但是翻箱倒櫃四處都找不到,最後大家找得精疲力竭,只好稍作休息。手錶的主人又難過又著急,此時有位年輕人自告奮勇,要單獨再去找。
他請其他人在房外等候,自己走進房間裡,卻坐著如如不動。大家都覺得很奇怪——他要找東西,怎麼一直沒有行動?大家靜靜地看著這位年輕人,究竟要做什麼。
坐了一會兒,年輕人突然站起來,鑽進床下,出來時就拿著手錶。大家興奮地問他:“你怎麼知道手錶在床底下?”
他說:“心靜下來時,自然可以聽到手錶的滴答聲,就知道表在哪裡。”
當我們心靜下來時,就能敏銳地聽到外界很多聲音,有往來的汽車聲、高空的飛機聲、窗外的蟲鳴鳥叫聲等等,種種聲音歷歷可辨。倘若在靜中能多用心,智慧便從中而生,這也就是正念、正定。
正定是指內心無邪思、無邪念、無煩惱。近年來有許多人喜歡修學禪坐,其實日常生活中,擔柴挑水、行住坐臥無不是禪。譬如:很久以前有位小沙彌從小就在寺院中修行,他每天勤奮地和大眾輪替職務,不是種菜就是做廚房的工作。
有一天,他在廚房擺放碗筷,老和尚看到,就問他:“小沙彌,你在做什麼?”
小沙彌回答:“我在擺碗筷。”
老和尚又問:“你的心在想什麼?”
小沙彌說:“什麼都沒有想。”
老和尚就說:“可惜!你現在如果想著『和大家結好緣』,歡喜地擺碗筷,等會兒有很多人來吃飯,你就已經和大家結了好緣,這樣就是正精進。”
這則故事正是告訴我們,只要有心,時時都是修行的好機會。待人處世要常懷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若能如此,內心自然會平靜、祥和,智慧與禪定即能不求而得。
一碗湯麵的故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名稱我們叫它做“一碗湯麵”。
這個故事是17年前的12月31日,也就是除夕夜,發生在日本札幌街上一家“北海亭”的麵館裡。除夕夜吃蕎麵條過年是日本人的傳統習俗,因此到了這一天,麵館的生意特別好,北海亭也不例外,這一天幾乎整天都客滿,不過到晚上10點以後幾乎就沒有客人了,平時到凌晨,街上都還很熱鬧的,但這一天大家都早一點趕回家過年,因此街上也很快就安靜下來。北海亭的老闆是個憨憨傻傻的老實人,老闆娘倒很古道熱腸,待人親切。
除夕夜,最後一個客人走出麵館,老闆娘正打算關店的時候,店門再一次輕輕的被拉開,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男孩走進來,兩個孩子大約是六歲和十歲左右,穿著全新的一模一樣的運動服,那女人卻穿著過時的格子舊大衣。
“請坐!”聽老闆這麼招呼,那個女人怯怯的說:“可不可以....來一碗....湯麵?”背後的兩個孩子不安的對望了一眼。
“當然……當然可以,請這邊坐!”
老闆娘帶著他們走到最靠邊的二號桌子,然後向廚台那邊大聲喊著:“一碗湯麵!”。一人份只有一團面,老闆多丟了半團面,煮了滿滿一大碗,老闆娘和客人都不知道。母子三人圍著一碗湯麵吃得津津有味,一邊吃,一邊悄悄的談著:“好好吃喲!”哥哥說。
“媽,您也吃吃看嘛!”弟弟說著,挾了一根麵條往母親嘴里送。
不一會兒吃完了,付了一百五十元,母子三人同聲誇讚:“真好吃,謝謝!”並且微微的鞠了一躬,走出麵館。“謝謝你們!新年快樂!”老闆和老闆娘同時這麼說。
每天忙著忙著,不知不覺很快的又過了一年。又到了12月31日這一天;迎接新的一年,北海亭的生意仍然非常興旺。比去年除夕夜更忙碌的一天終於結束了,過了十點,老闆娘走向店門前,正想將門拉下的時候,店門又再度輕輕的被拉開,走進來了一位中年婦人另外帶著兩個小孩。
老闆娘看到那件過時的格子舊大衣,馬上想起一年前除夕夜最後的客人。
“可以不可以…給我們煮碗……湯麵?”
“當然,當然,請裡邊坐!”
老闆娘一邊帶他們到去年坐過的二號桌子,一邊大聲喊:“一碗湯麵!”
老闆一邊應聲,一邊點上剛剛熄掉的爐火。“是的!一碗湯麵!”
老闆娘偷偷的在丈夫的耳朵旁說著:“餵,煮三碗給他們吃好不好?”
“不行,這樣做他們會不好意思的。”
丈夫一邊這麼回答,卻一邊多丟進半團麵條到滾燙的鍋子裡,站在旁邊一直微笑著看著他的妻子說:“你看起來挺呆板的,心地倒還不錯嘛!”丈夫默默的盛好一大碗香噴噴的面交給妻子端出去。
母子三人圍著那碗麵,邊吃邊談論著,那些對話也傳到了老闆和老闆娘的耳朵裡。
“好香……好棒……真好吃!”
“今年還能吃到北海亭的面,真不錯!”
“明年能夠再來吃,就好了!”……
吃完了付了一百五十元,母子三人又走出了北海亭。
“謝謝!祝你們新年快樂!”望著這母子三人的背影,老闆夫婦倆反復談論了許久。
第三年的除夕夜,北海亭的生意仍然非常的好,老闆夫婦彼此忙到甚至都沒時間講話,但是過了九點半,兩個人開始都有點不安了起來。十點到了,店員們領了紅包也回去了,主人急忙將牆壁上的價目表一張一張往裡翻,把今年夏天漲價的:“湯麵一碗二百元”那張價目表,重新寫上一百五十元。二號桌上面,三十分鐘前老闆娘就先放上一張“預約席”的卡片。
好象有意等客人都走光了才进来似的,十点半的时候,这母子三人终于又出现了。哥哥穿著国中的制服,弟弟穿著去年哥哥穿过的稍嫌大一点的夹克,两个孩子都长大很多,母亲仍然穿著那件褪了色的格子布旧大衣。
“請進!請進!”老闆娘熱情的招呼著。望著笑臉相迎的老闆娘,母親戰戰兢兢的說:“麻煩……麻煩煮兩碗湯麵好不好?”
“好的,請這邊坐!”老闆娘招待他們坐到二號桌,趕快若無其事的將那“預約席”的卡片藏起來,然後向裡面喊著:“兩碗湯麵!”
“是的!兩碗湯麵!馬上就好了呦!”老闆一邊應聲,一邊丟進了三團面進去。
母子三人一邊吃麵,一邊談著話,看起來很高興的樣子。
站在廚台後面的老闆夫婦也跟著感受他們的喜悅,內心也跟著喜悅起來。
“小淳和哥哥;媽媽今天要謝謝你們兩個人啊!謝謝!”
“為什麼?”
“是這樣的,你們過世的爸爸所造成八個人受傷的車禍,保險公司不能支付的部份,這幾年來每個月都必需繳五萬元。”
“哎,這個我們知道呀!”哥哥這麼回答。
老闆娘一動也不動的靜靜聽著。
“本來應該繳到明年三月的,但是今天已全數繳完了!”
“啊?!媽媽,真的呀?”
“哎,真的。因為哥哥認真的送報,小淳幫忙買菜做飯,使媽媽可以安心工作,公司發給我一份全勤的特別獎金,因此今天就將剩下的部份全部繳完了。”
“媽!哥哥!真是太好了,不過以後請讓小淳繼續做晚飯。”
“我也要繼續送報紙。小淳,加油!”
“謝謝你們弟兄倆,真的謝謝!”
“小淳和我有一個秘密,一直都沒有跟媽媽您說,那是……11月的一個禮拜天,小淳的學校通知家長要去參觀教學課程,小淳的老師還特別附了一封信,說小淳的一篇文章被選為全北海道的代表,將參加全國的作文比賽。我聽小淳的同學說才知道的,因此;那一天我代表媽去參觀了。”
“真有這回事?後來呢?”
“老師出的題目是『我的志願』,小淳是以一碗湯麵為題寫的作文,還要當眾讀這篇作文。”
“作文是这样写的:爸爸车祸了,留下很多债务,为了还债,妈妈从早到晚拚命工作,连我每天早晚认真送报的事,弟弟也全部写出来了。”“还有,12月31日晚上,我们母子三人共同吃一碗汤面,非常好吃……三个人只叫一碗汤面,面店的伯伯和伯母竟然还向我们道谢,并且祝我们新年快乐!那声音好象在鼓励我们要坚强勇敢的活下去,赶紧把爸爸留下的债务还清!”
“因此小淳決定長大以後要開麵館,當日本第一的麵館老闆,也要對每一個客人說加油!祝你幸福!謝謝你!”
一直站在廚台裡聽他們對話的老闆夫婦突然失去踪影,原來他們蹲下來,一條毛巾一人抓一頭,拼命擦著不斷湧出來的淚水。
“作文讀完了,老師說:小淳的哥哥今天代表媽媽來了,請上來說幾句話。”
“真的?那你怎麼辦?”
“因為太突然了,開始不知說什麼好。我就說:謝謝大家平時對小淳的關愛,我弟弟每天必須買菜做晚飯,常常會在團體活動中急忙的回家,一定給大家添了許多麻煩。剛剛我弟弟讀一碗湯麵的時候,我曾感到很羞恥,但是看見弟弟挺胸大聲讀完一碗湯麵的時候,感到羞恥的那種心情才是真正的羞恥。”“這些年來… …媽媽只叫一碗湯麵的那種勇氣,我們兄弟絕對不會忘記……我們兄弟一定會好好努力,好好的照顧母親,今後仍然拜託各位多多關照我弟弟。”
母子三個悄悄的握握手,拍拍肩,比往年都快樂的吃完過年的面,付了三百元,說聲謝謝!並且鞠了躬走出麵館。望著母子三人的背影,老闆好像做個一年的總結似的大聲說:“謝謝!新年快樂!”
又過了一年。北海亭麵館過了晚上九點,二號桌上又放了一塊“預約席”的卡片等待著,但是那母子三人並沒出現。
第二年、第三年,二號桌仍然空著,三個母子都再沒有出現。
北海亭的生意越來越好,店內全部都改裝過,桌椅都換了新的,只有那張二號桌仍然保留著。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許多客人都覺得奇怪,這樣問。
老闆娘就講述關於一碗湯麵的故事給大家聽,那張舊桌子放在中央,對自己好像也是一種鼓勵,而且說不定哪一天那三個客人還會再來,希望仍然用這張桌子來歡迎他們。
那張二號桌變成了“幸福的桌子”,客人一個個傳開去,有許多學生好奇,為了看那張桌子,專程從老遠的地方跑來吃麵,大家都特別定要坐那桌子。
又過了很多個12月31日。
北海亭附近的商店主人,到了除夕這天打烊以後,都會帶著家眷集合到北海亭來吃麵,一邊吃,一邊等著聽除夕的鐘聲,然後大家一起到神社去拜拜,這是五六年來的習慣。
這一天過了九點半,先是魚店夫婦端來一大盤生魚片,接著又有人斷斷續續的帶酒菜來,經常都集合了三、四十個人,大家都很熱絡;每個人都知道二號桌的由來,大家嘴裡什麼都不講,但是心裡卻想著那“除夕的預約席”今年可能又空空的迎接新年了。
有人吃麵,有人喝酒,有人忙進忙出準備菜餚,大家邊吃邊談,生意上的話,連海水浴的事,最近了添了孫子……無所不談,打成一片,像一家人。過了十點半,門突然再度被輕輕的拉開。所有的人都停止談話,視線一起朝向門口望去。
两個青年穿著筆挺的西装,手上拿着大衣走進来,大家鬆了一口氣,繼續恢復熱鬧的氣氛,老板娘正準備說“抱歉,已經客满了”拒绝客人的时候,有一個穿和服的女人走進来,站到两個青年人的中間。
店內所有的客人都屏住呼吸,聽那穿和服的婦人慢慢的說:“麻煩……麻煩,湯麵,三人份可以嗎?”
老闆娘的臉色馬上就變了,經過了十幾年的歲月,當時年輕母親和兩個小孩的形象,和眼前這三人,她瞬間努力想把畫面重迭在一起,廚台後的老闆看傻了,手指交互的指著三個人,“你們……你們……”的說不出話來。
其中有一個青年望著不知所措的老闆娘說:“我們母子三人,曾在十四年前的除夕夜叫了一份湯麵,受到那一碗湯麵的鼓勵,我們母子三人才能堅強的活下去。”
“後來我們搬到滋賀縣的外婆家住,我今年己通過醫師的檢定考試,在京都大學醫院的小兒科實習,明年四月將要來札幌的綜合醫院服務。”
“我們禮貌上先來拜訪這家醫院,順便去父親的墓前祭拜,和曾經想當麵店大老闆未成,現在在京都銀行就職的弟弟商量,有一個最奢侈的計劃……就是今年除夕,母子三人要來拜訪札幌的北海亭,吃三人份的北海亭湯麵。”
一邊聽一邊微微點頭的老闆夫婦,眼眶裡溢滿淚水。坐在門口的菜店老闆,把嘴裡含著的一口面用力咯一聲整口吞了下去,然後站起來說:“餵、餵、老闆,怎麼啦?準備了十年一直等待這一天來臨,那個除夕十點過後的預約席呢?趕快招待他們啊!快呀!”老闆娘終於恢復神誌,拍了一下菜店老闆的肩膀,說:“歡迎,請。餵!二號桌三碗湯麵”那個傻愣愣的老闆擦了一下眼淚,應聲說:“是的,湯麵三碗!”
這是1998年日本最暢銷、最受歡迎的兒童書。
這個故事在日本發表時,老師、家長和兒童,百萬以上的讀者,都被第一篇『一碗湯麵』中那位堅強的母親,懂事又肯吃苦的兩個小兄弟,尤其是被憨厚善良的麵店老闆夫婦的善行所感動,紛紛流下眼淚。那不是傷感的眼淚,而是被那一份真誠的關愛和那一片寬厚的心腸所感動的落淚,那是讀者內心的善念被啟發出來而落下的熱淚。
從現實的眼光來看,麵店老闆所付出的並不多,不過2個麵團而已,但是,憨厚、善良、古道熱腸,幾聲誠懇帶有勉勵、祝福之意的“謝謝,新年快樂!”卻使正受殘酷現實逼迫陷入困境的母子三人增添面對困境的勇氣,走過那艱難的日子。他們的善行獲得善報,麵館的生意越來越興旺。
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個啟示:
即是不要忽視自己對這個環境的影響力,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心存善念,也許你那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關懷,表面看微不足道,但卻能給別人帶來無限的光明。
因此,我們多麼熱切希望和企望。朋友,不要再吝嗇了,希望今後我們都能願意奉獻自己久藏的愛心,點亮它吧!即使那隻是一點點的亮光而已,對寒冷的冬夜而言,卻也是真真實實溫暖和光明。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改變基因是破壞自然規律
“《寶雲經》曰:'譬如種樹,有其種子,離於腐敗,具足生芽因緣'。”
這個樹慢慢會長大,會開花結果。這樹的種子,種子完好,沒有腐敗。那今天種子有問題,現在他改變基因。這個話含著什麼意思?含著一個很深的意思:破壞大自然的規律,全是錯誤的;隨順大自然的規律,是德行。那麼違背大自然的規律,中國人所說的“缺德”。缺德怎麼能成就?不能成就。那種子腐敗了,種下去不能生芽、不能茁壯,它就死了;生芽,芽也不能長成。必須是完美,沒有被破壞。這個種子完美,生芽、長苗、茁壯,將來開花結果。這個樹的種子比喻“佛種性”。
“善男子,聞佛名者,得其種子,具足因緣,便得受記。”
言語簡單,只有十六個字,說得清清楚楚。“聞佛名者”,這個“佛名”就是阿彌陀佛。你聽到這句佛號,見到阿彌陀佛的形象,所謂“見色聞聲”,阿賴耶里頭就有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個種子就是“佛種性”。為什麼呢?將來你只要具足因緣,種子就起作用了,它就生芽、它就茁壯,它就開花,它就結果,結果叫“授記”。都是聽到這一句名號音聲種下的種子。“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話不是假的,不是誇張,不是在那裡自己讚歎自己,不是的!完全是事實,千真萬確的事實。能夠相信,那是大福德、因緣。
一般人聽了只是種了種子,不能起現行,為什麼?沒有福德,沒有因緣。所以世尊在《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多善根,要大善根,要多福德、多因緣。那個福德、因緣是生生世世累積而成的。
可是有人,真正有福報的人,他 在一生當中,他就把那個福德累得夠多了,累得差不多了,就能感得佛給他授記。有沒有這種人?有,好像還不少。抓到這句佛號,從早到晚,他就念個不停,世出世間一切事他不理會,這種人成就了,就是阿公、阿婆。我們學他行不行?試試看,學不像。早年李老師就給我講過幾次,他很想學“愚”,幾十年來學不像,學“愚”可不容易。學上上跟人聰明智慧,學不到;學下愚,跟那個一樣難,也學不到。所以學佛必須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上上根學不到,算了,別學了;下下愚也學不到,也得把它放棄。那麼這個半當中的榜樣很多,釋迦牟尼佛就是做了這個榜樣,完全示現成一個知識分子,那就是我們的好模範。
釋迦牟尼佛是怎麼成佛的?藕益大師告訴我們,他是念佛成佛的,是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一次在印度、古印度示現做一個知識分子,看,怎麼成佛的?你看他十九歲離開家庭,捨棄王位,把世間的財、色、名、利捨掉了,不容易,煩惱障斷掉了。去求法、求學,搞了十二年,印度所有宗教、所有宗派全都親近過,一個不漏。這個人聰明,記憶力好,中國人所謂是“過目不忘”,也就是說他這十二年的成就非常紮實、非常穩固。可是所學的不能解決問題,那就是世尊具備了科學家的精神、哲學家的態度,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宇宙怎麼來的?萬物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這些宗教學說都不能解答。那怎麼辦呢?找自己的“佛種性”,“佛種性”能解答,所以放棄參學。搞了十二年,最後放棄,放棄參學,這個里頭的隱秘的意思,就是放下所知障。十九歲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所知障”,這大徹大悟。“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制心一處”——甚深禪定,把心定在一處了,智慧突然爆發了。
智慧發生的緣不一定,千差萬別,所以叫做“法門無量”。每一個法門不一定就能給你把這個智慧開發出來,“法門無量”是這個意思。大徹大悟需要緣,不定,世尊這個開發是禪定,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你看惠能大師就不一樣,他在五祖方丈室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開悟,這不相同,不一定什麼方式。一開悟,悟入的境界相同。所以惠能大師悟的這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的境界完全相同。這一悟,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不用學,全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你能夠悟入“能生”、“能現”,那個“所生”、“所現”,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全知道了!這是真正求智慧的不二法門,這才是世間第一等聰明人、第一等有福報的人。
你說求學、研究經多辛苦,而且不能貫通,這什麼?這今天叫知識,那個不是智慧。知識不學就不會,學一樣會一樣,學兩樣會兩樣,那無量無邊,一輩子學不完,生生世世也學不完;那走佛的這個路子很簡單,一明白,全明白了,這是真理,但這也是難信之法。所以釋迦牟尼佛要做出榜樣給大家看,大家相信了。惠能大師做出這個榜樣給大家看,有的人看懂了,相信了,依照他這個方法,結果都開悟了;還有些人看到:這是上上根人才行,我不行,我這是中下根,我不能走他的路子。自己耽誤自己。
懷疑是下根,真信是上根;真信、真乾就叫上上根
說實實在在的,什麼叫上下根?佛法是平等法,哪有什麼上根、利根?!上根、利根是不懷疑、真幹;中下根是懷疑、不肯幹,認為自己做不到,這就叫中下根。你是上根、中根、下根,不要問別人,問你自己。你有懷疑,你就是下根;你要真信,那你就是上根;真信、真幹,這個人就叫上上根人。大乘佛法跟我們中國傳統學說都是講開悟、都是重悟性,此地講的“護佛種性”就是悟性。“悟”一定從“定”得到的;“定”一定從放下得到的,你有放不下的,你心就定不了。你有執著、你有分別、你有疑慮,這個東西就是障礙。這些東西多,就是下下根,那些東西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前面我們讀過了,能現的“自性”,所現的“法相”,一切現像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能”、“所”都不可得。佛說這些話,用意在哪裡?用意勸你放下。一切都放下了,你的心就定了,智慧就開了,什麼都得到了。佛慈悲,慈悲到極處!佛給我們的是全宇宙,我們得到全宇宙,佛是什麼也沒給我們,全宇宙是自性本自具足的,沒有一樣東西是外來的,這就是所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只要明心見性,功德就圓滿了。
所以“具足因緣”,因緣上頭加”具足”才能成佛。真正的因就這一句佛號,換一句話說,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到最後還是念佛成佛,這給你講真話。《法華經》最後,龍女八歲成佛,是念佛成佛;《華嚴經》上到最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著文殊、普賢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念佛成佛。那這個佛號不是“佛種性”是什麼呢?我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搞清楚、搞明白,就放下了真相大白;不放?不放,錯了。徹底放下,一塵不染。
佛教我們放下,是放下妄念,不是什麼都不干
放下,並不是說事放下。事放下,心上還牽掛著,你沒放下;心上牽掛放下了,事再多,還是放下了。放下是論心不論事,為什麼?事沒有障礙,事事無礙;障礙是你的妄念。起心動念是妄念,分別是妄念,執著是妄念,佛教我們放下,是放下妄念。如果釋迦牟尼佛要跟你想的一樣,放下,什麼都不做了,釋迦牟尼佛何必來搞“八相成道”?何必要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不通通放下了嗎?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那就叫通通放下了,佛教菩薩要這樣放下就對了。
訂閱:
文章 (Atom)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
-
我們怎麼樣來訓練這個心?怎樣相結合呢?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例子很多,我們好多女道友在廚房烹飪料理的時候,只是在做炒菜的動作,心理頭又怎麼跟佛法相結合呢?能不能相結合呢?烹飪料理的時候,你心裡頭是怎麼想的?你發過願嗎?依照文殊菩薩跟智首菩薩說的“善用其心”,你應該發願! 我跟...
-
古德言: “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 佛陀宣說八萬四千法門,法法皆能令眾生通達究竟涅槃。 既然如此,為什麼需要這麼多法門呢? 這是因為眾生有利、鈍等不同根機,福德因緣也各不相同,所以每個人得度的方式自然不可同一而論。 而如禪、淨、密、律...
-
佛法就是專門研究心的,心法,更沒有其它。 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三界唯心,欲界、色界、無色界唯是一心作。 雖然有三界六道的差別,果報上的差別,都是因心成體。 體是一個,都是依本覺佛性、本有真心而隨緣顯現的。 我們六凡法界,就是三界六道,是依著我們一本有真心...
-
有很多人都聽說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是說佛的身體有種種美妙的地方。那麼是哪三十二相呢?又是怎麼來的呢?在《優婆塞戒經》中對三十二相是如何產生的作了一番詳細的說明: 為菩薩時。於無量世。樂以善眼和視眾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用和善的眼看...
-
淨空法師開示: 如何修清淨心? 在行中修,行是生活、工作、應酬,在這裡面學不著相。 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心就清淨了。 不把拉拉雜雜的事情放在心上,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只有經典上的教誨。 心地清淨、空寂,什麼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