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淨空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303集--真正學佛,真正不再輪迴,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淨空法師 2016年1月20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二十六頁第一行。
  【科】辛二、令得妙果
  這是二十三品最後一句,很重要,請看經文。
  【經】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前面“十方佛贊”,這一品經很重要。如果沒有十方佛的讚嘆,眾生決定不知道有極樂世界、不知道有阿彌陀佛。所以第十七願“諸佛讚歎願”,善導稱,四十八願有五個真實大願,“諸佛讚歎”是其中之一。如果我們沒有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我們也不知道,這個關係太大了,因為往生的條件太容易了,所謂“易行難信”,真是難信
  難信,為什麼這些人相信了?佛在經上說得很多,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學過這個法門,學了多久?無量劫,過去親近無量諸佛,這個緣很深,不是偶然的。多少菩薩、羅漢、天人都不能夠接受,我們能夠接受,說明我們在過去生中所修積的功德超過他們,積功累德。這一生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又遇佛法更難;遇佛法還遇到淨宗法門,我們比遇淨宗法門還更加一層的幸運;我們遇到了《無量壽經》會集本,太難得了。
  這個會集本,二戰結束之後才出現。換句話說,我老一代的人,就是我的師父這一代,有很多人沒見到過這個本子。
  這個本子當年在台灣,律航法師,國民黨的一位中將,以後出家了,跟夏蓮老學佛,他到台灣,帶了五六本這個會集本,帶到台灣送給李老師。李老師一生弘揚淨土,創辦“台中蓮社”,台灣才有這個本子。這個本子前面,有一篇很長的序文,寫得非常詳細,非常懇切,梅光羲居士寫的。梅老居士,就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李老師學佛就是跟梅老學的,所以看到師父寫的序文,就在台灣把這個本子翻印,好像印了兩千本,兩次,一次印一千本,數量很少,知道的人也很少。
  我很幸運,正在這個時候認識老師、親近老師,跟他老人家學教,他把這個本子傳給我。這個本子裡面,有他老人家寫的註解——眉注,就注在經本上,是用毛筆寫的。他在台中講過一遍,那個時候,就有人不贊成用這個會集本。老師恆順眾生,把這個本子收起來了,台中蓮社內部流通。老師給我的本是他老人家註解,講經的註解的本子,我能看得懂他 ​​的眉注,我看到非常喜歡。那個時候就想講這部經,跟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你年歲太輕了,如果外面有這些議論出來之後,你還擋不住,叫我好好的收起來,等到緣成熟的時候再說。所以我在台北就改講《楞嚴經》,這個本子就收回來了。
  一直到老師往生,那個時​​候我在美國,我把這個本子給同學們看,沒有一個不歡喜。老師往生之後我印了一萬本,就是老師註解的這個本子——眉注本,很多人不知道,因為當時講這個經,我估計聽眾大概也不過就是五六十個人而已,可能只有三四十個人,所以知道的人很少。
  大家都喜歡,我們在美國就開講這部經。所以我講《無量壽經》,第一次、第二次都在美國、在加拿大,這樣就傳開了,傳到台灣、傳到國內,大家都喜歡,所以當時在國外台灣這些地區,就講了十遍。
  遇到黃念老老居士,這個註解是剛剛寫出來,未定稿,油印的。“油印”,現在人聽不懂,那個時候有油印,油印我估計他不會超過一百本,因為一百本那個蠟紙就不能用了,底版就不能用了。他帶了一套到美國,我們碰頭之後,他就把這套送給我了。我看了之後,我就問他:你有沒有版權?他說:你問這個話什麼意思?我說:沒有版權,我在台灣翻印流通;如果有版權,我尊重你,我不敢動你的。他聽了之後哈哈大笑:沒有版權,歡迎翻印。這我就放心了。所以我們第一次翻印,印了一萬本,精裝一萬本,未定稿。現在我們用這個本子,他修訂過十次,這是定稿,補充了一些東西,都是現代科學的新發現,他補充進去了,這成為定本,我們從未定稿的時候,先後大概也印了五六次,數量都很可觀,難得,太難得了!
  老居士有智慧,大慈大悲,你看,他為了有許多人反對批評,他用什麼方法來注這部經?以經註經他這個註解引用了大乘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的注疏一百一十二種,總共一百九十三種資料,所以每一句經文他都說清楚了
  你看這裡我們看到他,這個雙括號的就是他引用的,你看《會疏》,日本祖師說的;《要解》蕅益大師說的;《無量壽經起信論》是前清彭際清居士的作品,小本是《阿彌陀經》,“論曰”這個《無量壽經起信論》,沒有這個名詞說“論曰”的時候那就是《往生論》。統統注清楚了,不是我說的,佛說的,菩薩說的,祖師大德說的,免得人毀謗,免 ​​得人批評。這是他的智慧,這是他的苦心。
  所以這個“註解”是會集本,會集一切經論,跟歷代祖師大德的著作,字字句句都有根據,都有來歷,不是他隨便說的,這大家沒話講了要不是這樣,是自己寫出來的,你是個在家居士,你有什麼資格來注這個解?毀謗的人就多了。這是真實智慧,善巧方便,給我們後人做榜樣。
  那我們學習,學習這一部經,等於學習了全部的佛法,因為“註解”裡所引用的,教下、賢首、天台、法相、三論,全有,還有禪宗,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這個注裡頭幾乎全了,學這一部等於學一部《華嚴經》,包羅萬象的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太長了。


啟示:外國的值得留傳後世的經典應該要用漢字文言文來書寫

   過去這些大德教我們學《華嚴》,《華嚴》三次翻譯,教我們學《八十華嚴》、《四十華嚴》,當中有一部分重複,去掉重複,一共九十九卷,這是《華嚴經》在今天這個世界留下來唯一算是完整的經卷,梵文的原本沒有了,找不到了。這個原因我們在前面,也都向諸位報告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典型的案例,大乘佛教到中國來,完全翻成中國文言,很淺顯的文言,所以佛經比古文好懂。古文寫得很深,文字很深,佛經文字沒有那麼深,也可以說接近當時的白話文,為什麼?便利大家,希望人人都能夠看得懂。這是翻譯者他們的用心,而且可以留傳給後世,千年萬世,意思都能看得懂,不會有誤會,難得!
  所以,讓我們得到一個啟示,好東西,外國的值得流通的、留傳後世的,都應該要用漢字文言文來書寫,因為文言文不受時間限制,幾千年寫的現在看得懂,幾千年後的人他還看得懂,只要懂文言文。
  文言文學習,很多同修告訴我不難,懂得這個,這上下三千年通了,往下面去也通了,值得留傳給後世的,都應該用這種文字做載體。
  黃老往生了,佛門很大的損失,這是在我的一生,最後的一位大善知識,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老人在世的時候,我每年都要至少有三四次的見面,我到北京去看他,常常親近他。最後一份遺教,就是《淨修捷要報恩談》他在家裡面,那個臥房也就是書房,房間很小,一張床鋪、一個書桌。書桌旁邊,還不是書架,經書堆得很零亂,這就說明老人很辛苦,沒有人替他整理,那是什麼東西?那就是他收集一百九十三種的資料,我看了很驚訝!我說:你老人家從哪裡找到的?他告訴我,感應,這是佛菩薩送來的,不可思議,找都找不到,怎麼會這麼多?!
  

可以《淨修捷要報恩談》它看成“佛學概要”

  這個《報恩談》就是在他旁邊的小藤椅上,坐在那跟大家講的,聽眾也不過就五六個人,像聊天這種方式,很輕鬆很自在,有說有笑。這個東西有錄音錄像,可是那個時候的機器,跟現在的機器不能比,所以音聲影像都不是十分清楚,時間也很長,整理非常不方便,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現在書印出來了。還有一個有聲書,就是文字,在字幕上有文字、有聲音,等於把老人所說的話复講一遍。因為老人的話,應該是標準的北京話,很多地方人聽不懂,他講得很快,有的時候我們不能完全聽懂。做這個有聲書的人告訴我,他自己告訴我,有些難聽懂得的地方,聽一百多遍,不聽懂不敢寫下來,一般總要聽個二三十遍,多的時候,這難懂的地方、難了解的地方,都聽上一百多遍,這個東西完成了,流通於世。
  報恩談》它的書名叫《淨修捷要報恩談》,這本書,可以把它看成“佛學概要”看,“佛學概論”,為什麼?把整個佛法都說到了,也就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都在這裡面,給我們做最精彩的 ​​、最簡單的、最扼要的報告,你看了這一份東西,你對於佛教大概都能夠理解,而且是正確的理解,非常難得!
  我所接近的同學們我都勸他,今天我們非常非常幸運,這些東西,我們上一代的人沒見到,這一代的人有福,看到了黃念老居士的《無量壽經》的註解,這註解,集注,註解;聽到了他的《淨修捷要報恩談》;我們現在又看到了海賢老和尚,二〇一三年一月往生了,一百一十二歲,這一生給我們表法,給我們做榜樣,讓我們對淨宗生起真正的信心,求生淨土,這三樣東西一定要讀。這三樣東西,要多大福報你才能遇到,真難得!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這句經文,每一個人只要是遇到,依教奉行,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真的是“萬修萬人去”。到極樂世界怎麼樣?得“不退轉”。這個“不退轉”是三種“不退轉”全得到了,叫“阿惟越致菩薩”。在十方諸佛剎土都不容易。
  極樂世界“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什麼人?通常講法身菩薩才做到,不是法身菩薩,“念不退”是做不到的,他可以做到“位不退、行不退”,“念”還是有退。極樂世界三種不退轉,所以說乃至“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成佛,《華嚴經》上妙覺如來。
  我們看下面念老的註解:
  【解】是故能生一念淨信,將所有善根,至誠迴向,則“隨願皆生”。
  往生極樂世界,條件只有兩個字——信、願真正相信,沒有絲毫懷疑,這個信心怎麼建立?有善根的人一聽他就相信了;善根不足,還是得有善根,善根不足他有懷疑。有懷疑,這個經、這個注給我們幫很大很大的忙。因為你讀這部經、讀這部注,等於讀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開示,幫助你斷疑生信,它有這個好處。這些東西都是現代出現的、近代出現的,老一代的沒見過,俗話說我們的運氣比他們好,看到了。
  我們“一念淨信”,有信、有願決定得生,將所有的善根“至誠迴向”,這“至誠”兩個字重要,真誠到極處。“ 迴向”是我不求人間的富貴、我也不求天人的福報,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一生成佛。到極樂世界去就圓滿了,一生真能得到。所以說“隨願皆生”。
  【解】如《會疏》所開示:“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也。
  他們的“注疏”,日本人對於《無量壽經》,確實下了功夫,留下來的著作二十多種,超過中國太多了。中國古大德,《無量壽經》註解只有兩種,一種隋 ​​朝慧遠法師的,跟我們初祖名字完全相同,初祖是在廬山,這個是隋朝的慧遠,淨影寺,所以稱為“淨影大師”,他的註解流通很廣;第二個註解是嘉祥師,都是唐朝時候的。就這兩種,以後就沒有別人在《無量壽經》上下功夫,日本二十多種,念老寫這個註解,日本的這些資料他有四種,韓國的好像有二種,二三種,這是國外的法師。
  【解】“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也。
  這個“唯在信一念”,這個難信,真正太難相信了。這有沒有根據?有,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這個“一念”是說臨終的一念。臨終最後“一念”是什麼?阿彌陀佛,十念、一念必定得生,這一句話太難叫人相信了。所以十八願,在日本,日本有“本願念佛”,四十八願它就要一願,就是第十八願,完全就是這一願建立這個宗派。
  所以有很多人來問我,這能相信嗎?我說你要讀《華嚴》就會相信,他說為什麼?《華嚴經》裡面有,“一念就是一切念,一切念就是一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就會相信了。《華嚴》是圓融大經,“經中之王”,“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是什麼?這是講到究竟處了,“一念就是一切念,一切念就是一念”,你不懂這個道理當然有懷疑。有懷疑怎麼?多念,有時間就念佛,希望佛號在心裡頭不要間斷,心裡頭只有一念,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沒有雜念,沒有妄念,這也是一念。這樣解釋,大家容易懂,容易明了。
  所以它不依念多少,那念多少還是有好處;“信、願”是往生的條件,有“信”、有“願”就決定往生,念佛多少那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高下。好像我們讀書一樣,你要是只有一念往生的,你到那邊是小學一年級開始,從那念起,如果你念得多你可以插班,你能插中學班,也能插大學班,都能插班。四土三輩九品,不是沒有,有。
  雖然有,它又有個特殊,也叫人難以相信。確實有高低,分別得很嚴,但是待遇是平等的,這個難以叫人相信。什麼待遇?統一個待遇,是用最高等的待遇——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等級最高的是等覺菩薩,在十地之上,等覺上面就成佛了。那換句話說,到極樂世界,我們就是“真信切願”,一念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享受待遇是等覺菩薩的待遇。誰敢相信?
  誰是等覺菩薩,觀音勢至等覺菩薩,文殊普賢,等覺菩薩,什麼待遇?智慧、神通、道力都像阿彌陀佛一樣,不成佛也成佛了,到極樂世界可以說你是“相似佛”,看相跟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不是自己修的,這佔了這個便宜。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你、四十八願加持你,這到哪裡去求?!
  海賢和尚給我們做了個榜樣,這個榜樣做得好,他活得那麼長的時間,不是他的壽命,是阿彌陀佛加持的。我們在《永思集》裡頭看得很清楚,他多次見阿彌陀佛,也多次見極樂世界,所以他給我們證明,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
  慧遠大師,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他一生見到極樂世界四次,沒跟人說過;第四次阿彌陀佛來接引才告訴大家。人家問他: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子?他老人家說:跟《無量壽經》所講的一樣。遠公大師那個時候淨土“三經一論”,只有《無量壽經》翻譯出來(漢譯的),其他的連小本《彌陀經》都沒有翻出來,都是他以後的,他沒見到,他只見到漢譯的《無量壽經》(只見過這種),建立淨土道場、念佛求生也就根據一部經,就這一部《無量壽經》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作證,我們相信他不會騙我們,他是真的不是假的,為我們作證,整個的來說,證明淨土教不是假的,是真的。這在佛門裡不同宗派裡頭說,他沒有念過書,他不認識字,一生他沒有念過一部經,他也沒有聽過一部經,也沒有聽過一堂課,是個老實人。他的條件就是“老實、聽話、真幹”。師父怎麼教他就認真,師父給他剃了頭,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又告訴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這個“明白”什麼意思?恐怕他自己​​也不懂,但是他記在心頭。明白什麼?開悟了。開悟怎麼?開悟不能說。為什麼?人家瞧不起你,說你是農民出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你要講經、教學、說法,人家說你胡說八道,你胡謅的。所以師父你看,師父就知道,知道他將來有成就。
  我們看到他一生,不難看出來,他應該在二十五歲開始念,日夜不間斷,晚上除睡覺,醒過來佛號又接著,心裡真的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念頭。這一般人很難,他能做到,他聽話、他真幹。這樣的人我們知道歷朝歷代,念佛,無論在家、出家,用這種死功夫的人大概三年都能“功夫成片”。所謂“功夫成片”就是清淨心現前,確實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到這個功夫。
  功夫到這種程度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來找你,或在定中,或在夢中,你會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長;告訴你,等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等於說“授記”,你自己會安心,極樂世界已經註冊了,那有名字了,你會很歡喜,會非常精進,不再懷疑了。
  有很多人,這我們心裡能想像得到的,遇到這個機會就抓住不放,向阿彌陀佛要求,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佛很慈悲,就會答應,告訴你,好,一個星期我來接引你;三天我來接引你。真的,他就去了,那不是短命,那是他有壽命不要了,這很聰明的人。
  還有一等人知道娑婆世界(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修行一天,有人說:可以抵得極樂世界一百年。這裡快,這是什麼?大起大落。墮落得也快,起也快,這是一個機緣,那你要禁得起考驗,這邊也是有好處,這邊的惡緣多、障礙多,這都是來考你,天天考試,考不過的時候你就墮落了。所以他快、提升得快。極樂世界一切都順利,你的“貪、嗔、痴、慢”起不來,都被阿彌陀佛加持,佛力給它伏住了,慢慢在極樂世界斷掉,沒有經過考試,慢慢斷掉。
  所以這裡也不是不好,要真正禁得起考驗,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惡人不起嗔恚,真正是讓自己在這個境界裡頭修成“清淨、平等、覺”。所以他成功快,幾年當中、十幾年當中就提升得很高如果平等心現前,平等是什麼?不計較了,不分別了,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沒有“男、女”的分別,沒有“好、醜”的分別,沒有“高、下”的分別,沒有“我、人”的分別,生“方便有餘土”,在極樂世界是相當長的時間,這什麼?你看幾年就提上去了。
  再向上提,“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只要修成“初住”,佛法淨宗講“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六根在六塵上,眼見色、耳聞聲、鼻聞香、舌嚐味如如不動,明了,不是麻木不仁,樣樣都明了、樣樣都清楚,心裡頭不起一個念頭,就一句“阿彌陀佛”,沒有別的念頭,上上等功夫,生實報土,叫“理一心不亂”
  所以念佛功夫的淺深是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我們是不是有心去求?有心去求,求不到。這不能有心,你就得到了,自然得到。所以有一等人,他 ​​等臨命終時盡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品位,這是一種人,一類的人。

海賢老和尚在,我們這裡沒遭災;你們沒有修行,帶來災難

  老和尚,海賢老和尚的師父給他說這句話意思很深,“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智慧、神通得到了。有時候現了一現,還沒有讓人知道,人家還沒想到,偶爾露一點點,那個“露”也是不得已而露,幫助大家度過這個難關。老和尚住在那裡那麼多年,當地人都說風調雨順,沒有災難;老和尚走了,那個地方有災有難了。所以居民就怨老和尚這些學生,你們沒有修行,你看老和尚在,我們這裡不遭災;你們沒有修行,帶來災難。這些給我們做榜樣。
  我們相信老和尚二十五歲前後、左右得“功夫成片”,三十歲得“事一心不亂”,頂多四十歲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他什麼都知道,老和尚談話當中曾經露過一句,他說我什麼都知道,什麼都不說。這句話不能隨便講,隨便講叫“大妄語”,大妄語的果報是無間地獄。這就透出這一點,懂得的人、內行的人知道,外行人覺察不到。由此可知,四十以後能夠活到這麼長的壽命,一百一十二歲全是阿彌陀佛加持的。所以他要求、多次要求佛帶他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告訴他:你修得不錯、修得很好,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做個榜樣,特別是給淨宗同學念佛求往生的人做一個好樣子。所以他的壽命是延長的、是表法的,這我們一定要知道,表得真好!
  應該我們能夠推想得到,阿彌陀佛一定告訴他,因為他要求次數太多了,什麼時候我來接引你?你能夠遇到一本書,這本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遇到這本書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他。所以他天天盼望著有這本書來。我們想像到老和尚的信徒很多,常常帶東西送吃的東西給他,不會帶書給他,因為他不認識字,一生沒有看過一部經,所以不可能帶書本給他的,在2013年1月就有一個人真的帶了一本書,所以老和尚一看這個徒弟來了,帶了一本書就問他這什麼書。他一說這書名,老和尚非常歡喜,好像得到寶貝似的,馬上回去把他最心愛的海青大袍穿上,披著搭衣,告訴大家,他拿到這本書,請大家給他照相。這個舉動,他的信徒、他的徒弟告訴我們,老和尚一生沒有過,都是人家請他照相,他不會拒絕,主動要求照相這是第一次。你看拿到這本書之後照了相第三天就走了,晚上走的。白天還乾一天工,在菜園裡頭整地、拔草、澆水,乾了一天,晚上走了,沒有人知道,這給我們做好榜樣。
  這本書裡頭主要內容是講什麼?就是為我們辨別、說明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真的,不是假的。反對會集,說會集是不如法的,它引經據典說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它說“會集”這樁事情不是從夏老開始的,佛經到中國翻譯的時候就有會集本出現,那個時候不叫“會集”,叫“合經”,兩種、三種合在一起叫“合經”,“合經”就是現在我們講的“會集本”,給我們證明,引經據典舉出許許多多證據,再沒話說了。現在大家不談了,老和尚這樣一給大家做證明。
  我們看到老和尚一生行誼,深深體會到應該怎麼修,一句佛號萬緣放下,在這個世間一切隨喜,“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菩薩說的,老和尚做到家了,真做到了,做好樣子給我們看,一生得大自在,真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沒有聽說老和尚一生生過煩惱的,批評過什麼人,沒有,見到別人過失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口上,見到人的好處,讚揚,勸人向他學習,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學習。
  【解】又《要解》雲,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往生。
  “亦決定得生”,這個里頭蕅益大師講的“十念、一念”,“十念”是經上說的,“一念”是蕅益大師說的這個“一念”,蕅益大師在淨宗祖師大德當中,大家讚歎他,他的這個《要解》寫得太好了!印光大師說:即使古佛再來,替《彌陀經》寫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種讚歎就等於他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己來解釋的。
  我早年住在新加坡的時候,新加坡有一位講經的法師,我們也常常在一起聊天,也算是好朋友,他是我們老前輩,他大我十歲。問我這句話:印祖這個話是不是說得太過分?我告訴他:印祖說得恰到好處,沒有過分。
  我們要相信,有“信”、有“願”,最後臨終一句是“阿彌陀佛”,這個人決定得生,何況平常都念,念佛功德還得了!
  【解】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沒有“信”,“信”有懷疑,“願”不踏實,那佛號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佛號是管往生品位高下的,往生條件是“信、願”,你沒有“信”、沒有“願”,那不能往生,那個佛號雖然是沒有白念,只能算是來世的善根,這一世不能結果。這個道理要懂。
  【解】中、日兩國大德萬里同風,同以“信、願”為往生之主因,皆是人天眼目。
  我們要相信,我們要接受。
  【解】又《彌陀疏鈔》亦曰,但有願者,無一不生,方知願力,如是廣大,焉可不信,焉可不願。
  蓮池大師勸我們,這都是佛教裡了不起的大德。蓮池、蕅益那個時候,蕅益大師晚一輩,他學蓮池大師。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著作在世,他依靠蓮池大師的著作,就是今天我們看到《蓮池大師全集》,做蓮池大師的私淑弟子。像孟子跟孔子的關係,孟子是孔夫子的私淑弟子。就是說孟子那個時候,孔老夫子過世了,但是著作在,他學他的著 ​​作,有疑問的時候向夫子的弟子們請教。弟子們那個時候還有不少在世的,孟子所遇到的。
  “ 私淑弟子”,在中國孟子是第一個人;佛門裡面做“私淑弟子”,蕅益大師也是第一人非常難得。
  他這裡頭的話,蓮池大師的話,“方知願力,如是廣大”,有“願”,決定有“信”。有“信”不一定有“願”,有“願”一定有“信”。所以說“願力”,“信”就包括在其中了(包括在裡面),這個力量大,這個力量能感應得阿彌陀佛來接引
  蓮池跟蕅益大師這兩位大德,蕅益是出生在明朝,往生那時候是清朝了,這兩個人是淨宗的傳人。那個時代禪風特盛,淨宗衰沒了,所以蓮池大師的《疏鈔》,完全是用《大方廣佛華嚴經》的架勢出現了,裡面就用《華嚴經》來註解《阿彌陀經》,把《阿彌陀經》提升到《華嚴》,跟《華嚴》平等,讓淨土宗興旺起來,這個功德不可思議。《疏鈔》的內容太豐富了,一開頭“十門開啟”,跟《華嚴》一樣講“十玄門”,《華嚴》有“十玄”,《阿彌陀經》也有“十玄” ,肯定《阿彌陀經》就是《華嚴經》的濃縮。所以以後到清朝這些大德都讚嘆,《無量壽經》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小本《華嚴》。又說《華嚴》是大經,《無量壽經》是中本經,《阿彌陀經》是小本經。說得好,一點都沒說錯。
  世尊末法九千年,這九千年我們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末法,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今年好像是四十三年了(這可以查到,四十三還是四十四年),往後就還有八千。佛的法運末法是一萬年,還有八千多年,將近九千年,這些眾生全都依靠《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得度。不是這個法門,那就要斷煩惱、證菩提,煩惱斷不掉過去行;現在高科技有這發展,帶給你的煩惱你沒辦法斷掉,只好找一個可以不斷煩惱能成就的,那隻有淨宗“信願持名”這一個法門。
  我們年輕的時候,因為入佛門是從經教入門的,對經教特別歡喜。方東美先生介紹的,我跟他學哲學,他介紹我佛經哲學。佛經哲學是什麼?《大方廣佛華嚴經》,從這入門的。
  學佛之後,正式皈依之後,懺雲法師勸我修淨土,那一年我三十歲,李老師勸我修淨土,這都三十多歲的事情,我都沒接受,不反對了。以前是反對,這不反對,但是我不肯修學這個法門,還是搞大乘經,講《華嚴》、講《法華》、講《楞嚴》,講這些大經大論。
  在《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就忽然想到我們年輕人最佩服的,文殊菩薩的智慧、普賢菩薩的德行,我們非常仰慕。在《四十華嚴》三十九卷裡面,看到文殊、普賢都是往生極樂世界成就的,感到非常驚訝,讀到這個經文寒毛直豎。這才認真反省,回過頭來想一想那個法門斷煩惱不容易,斷不了,還是這個法門正確。特別感謝李老師、感謝懺雲法師,這兩位大德都往生了、都過世了。
  所以說“信”多難!“信、願、行”太難了!有“信”、有“願”保證往生;念佛多少沒關係,但是用念佛的方法伏煩惱,這個重要
  “ 往生之後下下品往生”,誰說的?蓮池大師說的,蕅益大師說的。有人問他:你老人家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足了?他們兩個答,凡聖同居土下下品,我就滿足了好!何必去爭名位?爭名位還是一個妄念,還沒有斷清楚,那是障礙,品位的障礙,統統放下,品位也放下了。極樂世界什麼世界?平等世界,這個好,不去競爭。
  

我的壽命佛菩薩安排,到今年又加了一倍還不走

  這個世界從小就學競爭,咱們要把這個習氣除掉,要一生做到與人不對立、與人無爭、與世無求。有緣遇到的事情是好事,利益眾生的去做,全心全力去做;沒有緣,不去攀緣、不要去找,這就對了。一生我們相信佛菩薩安排,包括壽命也是佛菩薩安排
  我的壽命我很清楚,四十五歲,佛菩薩安排,到今年,你看又加了一倍,還不走。還不錯!不是我不想走,我天天都想走。《無量壽經》念熟了,你就曉得極樂世界太好了,超乎我自己想像之外,這個地方怎麼能不去?!海賢老和尚等了九十二年,佛來接引他;我現在天天也在等,等佛來接引。
  所以“願力”裡頭包含清淨、信心,要相信、要發願。
  【解】修淨業者,與本經之“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與《小本》之“信願持名”。
  這個後面就念到了,“三輩往生”、“往生正因裡頭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是什麼心?在這個法門裡面講,就是“真信”、“真願”,就是無上菩提心。為什麼?你作佛去了,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的,親近阿彌陀佛,專念是親近阿彌陀佛。我們也學蓮池,也學蕅益,凡聖土下下品往生就滿足了。我到極樂世界,從小學一年級讀起,好!紮根扎得牢。極樂世界無量壽,沒有生老病死,你說這個多好!“一向專念”。
  【解】與《小本》之“信願持名”。
  這“信願持名”四個字是《蕅益大師要解》裡頭說的。
  【解】實應刻苦銘心,不可暫忽。
  這是念老勸我們,要把“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要解》裡頭“信願持名”,不能丟失,念念提起,這句佛號一句接著一句,這一生功德圓滿決定生西方。尤其是“不可暫忽”,“忽”是忘掉了、疏忽了;“暫”是暫時。這是我們用功的地方,“不可暫忽”。“暫忽”的人很多,常常念著念著忘掉了,想起來接著再念。要讓它中斷,這是功夫。辦什麼事情都不妨礙,需要用思考的可以暫停;工作做完了之後,一切放下,佛號提起來,這就對了像海賢老和尚,他的工作是種地,種地是勞動身體,不需要思考,他的佛號在工作當中不斷。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解】又《無量壽經起信論》亦明“一念”與“至心迴向”之旨。
  這是一個註解,《無量壽經》註解,乾隆年間彭居士,就是彭二林(彭際清)他的著 ​​作。這個人佛門在家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也是個才子,以童子的身份考取了進士。“童子”的意思,沒有超過二十歲,十八九歲考中進士,這才子。一生沒做官,他的父親,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所以他也算是高乾子弟,家裡富有,所以一生不要他賺錢,他也不想幹事情,也沒有做官,跟“儒、釋、道”的緣很深天天跟這些人,“儒、釋、道”三家,這些長老們混在一起,所以他“儒、釋、道”都通,而且有很深的造詣。這個《無量壽經起信論》,就是他對《無量壽經》的註解,經,是用康僧鎧的翻譯本,魏譯本,康僧鎧的本子,他把康僧鎧的本子節錄了,他做了一個節本,這也在九種本子裡面的一種,節本,他不是會集,是節本。節得很好,讀起來很順口,讓人很喜歡;他又把它做個註解,就叫《起信論》。
  【解】又《無量壽經起信論》亦明“一念”與“至心迴向”之旨。
  說明“一念”、“至心迴向”,它們的宗旨是什麼。
  【解】論曰:“一念至心迴向,即得往生。行者誠能一念信入,何須更論種種功勳。”
  “行者”是修行人,學這個法門的人。“誠能”是真正能,“能”什麼?“一念信入”。“一念”,不雜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懷疑,真相信、真發願,叫“信入”。
  “何須更論種種功勳”。那就不必去計較了。“功勳”都是說一般的“我們要廣積功德、要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不需要了,不要有這種念頭了,老老實實。就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他的師父教他一直念下去,就可以了,就成功了,那一定要對老實人。
  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記住,尤其是年輕人,老實、聽話、真幹,沒有一個不成就;老實,不肯幹,這不行;老實,不聽話,也不行;一定要具足老實、聽話、肯幹,他才會有成就,要不然他的一生就空過了。
  底下告訴我們:
  【解】一切眾生流浪生死,惟此一念,更無二念。
  “一切眾生”包括九法界。“流浪生死”就是輪迴。六道輪迴出不了,生生世世都在六道裡頭打滾。“惟此一念”,這“一念”什麼?“一念”錯了,這“一念”裡頭沒有“信願持名”,這就錯了;這“一念”裡面要具足“信願持名”,他就脫 ​​離六道輪迴,到極樂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薩。在我們這個本子,“阿惟越致菩薩”,是四十八願第二十願。
  我們接著看下文:
  

我常勸同學,要從現在起,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解】乃至發真歸元,成等正覺,唯此一念,亦無二念。
  這是講菩薩修行,發的是“真”。“真”是什麼?真心,自性。所以真正學佛,真正想不再乾輪迴了,我這一生決定到極樂世界去。我常勸同學,要從現在起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真心”是什麼?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誠是什麼?《大學》裡面的解釋得很好,什麼叫誠?毋自欺也。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這就是誠。能不自欺,自然就不會欺騙別人,一真一切真,為什麼?我不想再搞輪迴了。你喜不喜歡這個六道輪迴,喜不喜歡現在這個世界?你要是不喜歡,那你就用真心,為什麼?這個世界是妄念造成的,真心跟這個正是一服對症的,對症下藥,就是用真心,就是老實,老老實實做人,欺負也沒關係,也無所謂。
  海賢老和尚所表現的,我們要學。別人打他罵他、羞辱他、責備他,他老人家一笑了之,沒放在心上,業障就消掉了。等大家搞清楚了,原來過去是冤枉他、對不起他,他沒有計較,一笑了之,沒有得失。念念想著這些苦難眾生,如何幫助這些苦難眾生。


  漢學裡有真實智慧、是正能量,是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根源

  我們提倡漢學,勸人學漢學,目的是什麼?我們自己的認知:漢學是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根源只要這個東西興旺起來,這個地球上眾生可以離苦得樂,為什麼?漢學裡頭有真實智慧,是真實的正能量
  人只要有智慧,就能夠解脫,這是幾千年來,至少我們歷史記載的三千年、五千年,五千年是從伏羲氏開始說的。如果從黃帝文明的跡象,已經很鮮明了,三千年,古聖先賢,這老祖宗把他們真實智慧、他們的理念、方法傳給後世,寫成文字,保留到今天。
  我們感謝前清乾隆皇帝做了一次整理,編成一部叢書——《四庫全書》,讓它不會再散失了。這部書現在存在,沒有人去唸它了。那我們迫切需要的是要找能夠會念的人、會講的人,把它講清楚、講明白,再寫成白話文。白話文是普及,只要這個東西根在,學文言文,世 ​​世代都有這些人,他 ​​們來負這個責任。寫成白話文可以傳二百年,二百年之後又要重寫,為什麼?那個白話文現在人看不懂了,當時人看不懂,所以又要重翻。那省事呢?省事就大家一起學文言,那就省事了。《四庫》原書人人看得懂,這個就好了。所以中國三代就講求就推廣,“書同文、車同軌”,這是什麼?這是文化統一,夏、商、周政治沒有統一政治統一是秦始皇,政治統一;前面都是文化統一,夏、商、周是個代表,一千八百年,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這三個時代一千八百年,文化統一。言語現在我們叫“方言”,那個時候是每個國家的國語。你看周朝的時候,這歷史記載,八百諸侯,中國這一個地區八百個小國,每個國都有它的語言,沒有文字,文字統一了。
  像現在歐洲,歐洲為什麼不能統一?是因為它每個國家有文字,它統不起來。它要沒有文字的話會統一,它就因為有文字文字是什麼?統統都是拼音的,所以都不是最好的載體;最好的載體在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家,這一家就是漢字文言文。歐洲的漢學家告訴我們,全世界將來統一,像中國夏商周那樣的統一,為什麼?避免國際之間的戰爭,國際戰爭永遠不會爆發。他們想得很有道理,一千八百年做出的榜樣,這個我們要汲取,是一樁好事情。用什麼方法?還是用漢字文言文。
  今天我聽到我們同學的報告,他們現在學習漢字,許慎的《說文解字》,這九千多個字,他們學的進度很快,告訴我,一天少的可以學五十個字,多的可以學兩百多個字,一天兩百,十天就兩千,所以很容易。就是一天五十個字,十天就五百,一百天就五千,不需要一年,這個根就紮下去了,不是個難事情
  我從前的想法,還是希望是幼兒園,幼兒園,從三歲開始到五歲,三、四、五歲,學三年,把文字學這九千多個字,都能認識、都會背、都會寫,小孩讓他學寫字,會寫、認識、能讀,那個根好,根深蒂固。要知道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到清朝末年,小孩從小都是這樣學法,所以他社會很容易安定,就和諧了,社會風氣良好,根深蒂固。民國疏忽了。
  

錢穆先生講演說: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確實是學西方

  錢穆先生過去在韓國有一篇講演,談到教育問題: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確實是學西方的。這是民國干的事情,民國以前沒有向西方學習。       
 
  教育方法向西方學習,造成今天社會動亂,甚至於連中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不敢承認、都不願意接受,你說老祖宗要知道這個現象,我們相信都流眼淚,我們不能不努力,讓大家都醒悟過來,都覺悟,都乾了,我們就可以不干了,我們老實念佛了,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好!
  所以末後。
  【解】《大智度論》雲:“行般若波羅蜜者,一念能數十方一切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
  這是“三論宗”必修的課程。
  《大智度論》裡頭說:“行般若波羅蜜者,一念能數十方一切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這是大智度論裡面一段論文,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行般若波羅蜜者”,這是大乘菩薩,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學,要從他一生教學來說,這是大學課程;“阿含”是小學;“方等”是中學;“般若”是大學。釋迦牟尼佛的“阿含”,小學,講了十二年;中學,“方等”,八年。二十年,加起來二十年,那二十年是紮根教育。然後講“般若”,“般若”是他主要講的智慧,大乘菩薩主修的,講了多久,二十二年。
  你看,一生講經四十九年,“般若”這一個階段就佔了二十二年,幾乎是一半。
  後面八年那是研究所,講“法華”,叫“成佛的《法華》”,把菩薩再提升成佛了,都拿到博士學位。
  這釋迦牟尼佛一生,他是教育家,他辦的是學校,但是沒有校址,他的學校是游牧民族一樣,不定在什麼地,不要學校的校址。我們現在能體會,避免很多麻煩,讓每一個學生一心專注,為什麼?萬緣放下,心地裡面真的都能修成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佛做到了。
  所以這些大乘菩薩,你看他的智慧,“一念”。這“一念”有多大的能量?能數十方一切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就是他能夠數數知道,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區。
  我們這個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他的教區。“數目字”是什麼?是這一切山,大千世界這一切山,山是微塵聚的,是微塵堆起來成山,到底有多少微塵,他知道,“一念之間”他就知道。用這個來說明“一念”的能量,那實際上講的還不止,這是一尊佛的教區,應當是什麼?應當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就是遍法界虛空界,有多少微塵,他“一念”都知道,
  我們學佛學什麼?要學這“一念”。這是什麼?本能,佛有的,我們全有,不要羨慕他,我們全有,只是他已經開發出來了,我們現在就像礦一樣,還沒開發,我們有。只要把這些障礙除掉了,放下了,自性的本能就現前,像惠能大師一樣。你看他開悟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這個“一念”是“無量德能”裡面的一種。
  你就可想,在佛的果位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就是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不是一個大千世界,是遍法界虛空界。這個我們要知道。
  【解】一念之力,不可思議。如是念佛,即念是佛,
  如是念佛,那個念頭就是佛,妙!念頭就是佛,真的嗎?真的。為什麼?佛從念生的,你不念哪來的佛?!常寂光裡面什麼都沒有,念什麼現什麼,念佛他就現佛,念菩薩就現菩薩,這叫“常寂光”,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跟佛本來就是通的。像現在電網一樣,互通的,這個電網可大了,世間沒有東西能跟它相比,因為他“一念”是全宇宙。
  “一念”多長的時間?這個要搞清楚,不能含糊,現在我們講的“一念”,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對話,給我們講的“一念”,凡夫起心動念,動了一個念頭,佛就問彌勒,這個念頭里頭有多少念,就是微細的念頭有多少,聚集在一塊我們能感到,分散的時候我們沒有感覺。彌勒菩薩說,這一彈指,一彈指有多少個念頭?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彈指,但是是“百千”,三十二億乘一百千,“百千”是十萬,乘出來之後的數字,是三百二十兆,這個念頭速度太快了,我們沒辦法感覺到。“一念”就是一個畫面,我們一秒鐘,現在科學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有人告訴我,可以彈七次,我們相信,年輕、體力很壯、動作很快,他能彈七次,那三十二億再乘七,三十二億百千念,再乘七,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數字,記得是這數字。這個地方,三十二億百千念是三百二十兆,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
  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這樣高的頻率,我們沒有感覺,這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跟佛講的一樣,說明佛經不可思議。佛怎麼會知道?佛是從定功,大定裡面所見到的,他一眼就看到了,就是“一念 ”。你看看“一念”是講的這個“一念”,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那“一念”你對於釋迦牟尼佛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星球裡面所有的山碾成微塵多少,你全知道,這麼大的能量。
  【解】如是念佛,即念是佛。
  這個我們完全能接受,沒有懷疑了。為什麼?“相由心生”,“心”就是念頭。我念佛,佛就現前,念什麼現什麼,真的是非內非外、無縛無脫。
  【解】即佛是心,非內非外,無縛無脫。盡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一芥子許不是無量壽佛現身說法處。
  佛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佛都沒離開。也就說明,我們的自性起用沒離開,我們念頭想是什麼,外面境界變什麼。所以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如果沒有什麼災難發生,科學家的成就,肯定會把“念頭”這個問題答案找出來。現在是“物質是什麼”搞清楚了,“念頭是什麼”沒搞清楚。
  “ 物質是從念頭生的,是念頭產生的幻相,完全是假的 ”。跟《般若經》說的一樣,“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在我們面前,頻率太快了。我們的電視,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我們自性起的這個作用,一秒鐘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的生滅,我們怎麼會知道。
  所以底下的結論說:  

只要好的念頭,沒有一念不善,你的身心自然健康

   【解】“盡山河大地、十方虛空,無一芥子許不是無量壽佛現身說法處。乃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
  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一點都不假,這個才是真的,科學家做不到,但是他能夠在儀器裡面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知道念力的能量太大了,無法想像。那麼明這個道理,我們要善念,不要惡念。善念,第一個身心健康,什麼樣的病痛念頭都能治好,不要靠外頭境界。只要好的念頭,沒有一念不善,你的身心自然健康。這一點重要!
  我們大家的念頭都善,我們這個地區就沒有災難,隔壁地區有災難,隔個幾十公里有災難,這個地區也不會有災難誰主宰宇宙,誰主宰一切法?念頭。“一切法從心想生”、“相由心生”,佛說的,真話!不欺騙我們。
  如來大光明藏就是法身,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都在其中,沒有絲毫感覺,我們所見的相,見色聞聲,是大光明藏所現、阿賴耶識所變,阿賴耶識把這境界相扭曲了如果我不用妄心,用真心,那就是自性所現的,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你就看到了,自性所現的;扭不過來,是阿賴耶識所變的,心現識變。《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唯心所現”是一真法界,“唯識所變”是十法界、是六道輪迴。這真相告訴我們,我們如果搞清楚、搞明白,相信了,“信願”就真了,一點懷疑沒有了,跟極樂世界就通了,信息先通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