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淨空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299集--人要有自知之明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淨空法師 2016年1月6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二十三頁從倒數第七行看起。
  【解】㈢特標“一念淨信”,“至心願生”,亦皆隨願得生之不可思議功德。
  這一品經文不多,可是精彩的句子很多,意思深廣沒有邊際。
  【解】“一念”者,《會疏》曰:“明往生正因,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故。”
  這一念得生,就在第十八願,十念一念,必定往生淨土,這個念最重要的是一,這個一念,不是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不是這個一,這個一念是一心。
  【解】又《教行信證》曰:“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
  合起來講明白一點、講清楚一點,不至於產生誤會,就是“一念一心”、“一心一念”。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一心”,這是“一念”。這個“一心一念”就能往生,為什麼?具足信願持名
  第十八願裡面講的“十念必生”,這是說臨命終時,一生沒念過佛,在這個時候,念十句佛號就能往生。“十”是代表圓滿,《華嚴經》用“十”表圓滿,所以一切都是從“一”到“十”,這部經裡頭也不例外。小本《彌陀經》用“七”代表圓滿,這個“七”是東、南、西、北、上、下,這六方,加上當中叫“七”,所以代表圓滿,所以它不是數目字。
  【解】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也。
  清淨報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怎麼來的?一心所感的。二心、三心所感是“方便有餘土”;雜心所感的,“凡聖同居土”。記住,“境隨心轉”。
  我們這個世界,有沒有辦法把它變成極樂世界?有!用什麼辦法?一心一念,就是極樂世界,我們這裡就變成極樂世界了
  所以今天我們自己生活所受用的這個依報,國土是依報,就是我們生活環境,我們講自然環境,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這個是真因,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
  我們今天居在這裡亂世,亂世裡頭也有清淨。我心清淨,我的報土清淨;我心不清淨,我的報土就不清淨。清淨心現報土,清淨心住報土,這是一定的道理。
  真正通達明了不懷疑了,你就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責怪自己,回過頭來注重念頭
  【解】獲得金剛真心者,
  “金剛”是比喻堅固,決定不動搖,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怎麼?“真心”沒有念頭,那是“真心”。有念頭都是妄心;“真心”離念,不起心動念。“真心”住在哪裡?“真心”住常寂光土。常寂光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常寂光,一念不生。我們有沒有辦法做到?我什麼都不想,我一念不生,能不能證得?不能,為什麼?因為你還有個“一念不生”,這“一念不生”是個妄念。妄念不是真心,妄念也不是真土。
  【解】獲得金剛真心者,橫超五趣八難道。必獲現生十種益。
  這個語氣多麼肯定,“橫超”,不是“豎超”。“五趣八難”是指六道輪迴。
  “ 橫超”脫離輪迴了,必定獲得現生十種利益,現世,我們在這個世間是,就得十種利益。
  【解】一者冥眾護持益,
  “冥”是幽冥。六道裡頭這些鬼 ​​神都護持,他們沒有辦法用真心,全是用妄心,但是對於用真心的人佩服、讚歎、禮敬、護持。這個也對起《科注》七百二十三頁倒數第四行,交代得很清楚,《佛學大辭典》裡面,名數,日本真宗所立。
  【解】(乃至)十者,入正定聚益也。”
  下面十種益注出來了。
  【解】梵天、帝釋、四天王、龍神八部等,護持行者也。
  我們常常講叫“天龍八部”,是一個意思。天龍八部,這些都是護法神,這些護法神善護行者,他們護持修行人,護持這些修行人。
  【解】二至德具足益信之一念,發揮名號之至德,
  我們念這句名號,不知道這個名號功德多大,隨口念著。甚至於很多人念佛,口裡頭念出聲音來了,心裡面還有妄念,還有雜念,這種情形很多,這樣的稱名有口無心,沒有功德,只可以說比起惡念好,比妄想好,它與功德不相應。功德就是真誠,真誠是真心,就是真心。真心相應的這個佛號,利益無邊
  所以“信”重要,“信”必定就有“願”,有“信”、有“願”,這“一念”力量就太大了,為什麼?這“一念”就幫助你往生,往生的條件“信、願、行”統統具足,“一念”就具足,這發揮名號之至德,圓滿的功德。
  【解】盡其功德,圓滿具足於我身也。
  念佛的人,這一句佛號念念相續,一句接著一句,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就圓滿具足於我身了。
  【解】《無量壽經》下曰: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康僧鎧的本子有這麼一段話,說明圓滿具足於我身者,有經文做根據,不是隨便說的。
  【解】淨土論曰:觀佛本願力,過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說佛的本願力,“本願”就是四十八願,願願功德都不可思議,遇到了。這個遇到是看到經文,或者是聽到別人讀誦,能夠一心聽聞,功德無量。你聽這句佛號,或者看這段經文,心具足真誠清淨恭敬,至少像古德所說的“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阿賴耶識就跟阿彌陀佛的種子相應了,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後世遇到佛法,這個種子起現行,就起作用了。
  回過頭來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這一生不是偶然的,還不是過去生生世世聽過佛號、念過佛號,只是用心不純,染污的心、輪迴的心,只能跟阿彌陀佛結個緣,不能往生。這一生阿賴耶識這個緣起作用了,我們又遇到了,恭敬心生起來,那就沒有空過的。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一定要讀經,經典的功德不可思議,不必求解,就一遍一遍念,念到一千遍,念到兩千遍,自然就明白了,就通了。這一通你的願心就發出來了,極樂世界就在面前,那能不去嗎?!這一得往生,利益無邊所以“能令速滿足”,不是局限的,是圓滿的,圓滿的功德大寶海。
  圓滿的功德是指什麼?必定成佛,大願裡頭說必成正覺。善導大師所說的四十八願五種,有五個真實的大願,第一個就是第十二願,“必成正覺”,這功德大寶海。

只要把因果講清楚、講明白,就會很快轉惡為善


  【解】三轉惡成善益
  我們想不想轉惡成善?每個同修都想。可是怎麼轉也轉不過來,惡還是惡,惡不能變成善,這什麼原因?我們沒有真正想轉,口裡頭想轉,心上沒有反應,所以轉不過來
  我曾經問些居士:你是怎樣把惡轉成善的?而且時間不長,七天之內就轉成功了,用什麼方法?他告訴我用因果只要把因果講清楚、講明白,而且因果報應,這事實真相就在眼前,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在當下。他真正明白了、覺悟了,再不敢作惡,再也不願意作惡,為什麼?知道惡有惡報,六道真的有,不是假的,他就轉過來了。這很有道理,這個地方所說的。
  【解】獲一念信心之時,既具足至德,
  這個德是性德,你聽了能相信,聽了不懷疑,聽了生感恩的心,所以一念信心之時具足至德,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行現前。
  【解】則轉三世之重惡而使盡為菩提之善也。
  不是轉現前這一世,過去、現在、未來,這叫“三世”,三世怎麼?三世的惡不生,三世的善,善念、善行都能夠生起來。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們,我們日常生活要用真心,它相應,妄心不相應妄心惡轉惡,行,愈轉愈嚴重;惡轉善,轉不過來。用真心很容易轉過來,為什麼?真心本善。
  你看儒家所講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那是自性的性德,那不是外來的。用真心,它就現前,妄心,它就不見了。“止於至善”是誰?佛陀。菩薩還沒有達到,還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不能叫“至善”。“ 至善”是善圓滿了,圓滿的善才叫“至善”。他還有一點欠缺,不圓滿。所以“至善”是正覺,必定正覺,“至善”。
  你能說《四書》不如佛經嗎 ​​?不可以說,我眼目當中《四書》就是佛經,是佛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它裡面所講的話,不是說“等一下,讓我想想看再給你說”,不是。他“沒有想想看”,你一問他馬上就答复你,沒有思考,那是什麼?那是自性,從自性流出來的,止於至善。這就說明,只要稱之為“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都稱為“經”,《論語》、《孟子》是獨立的,“十三經”裡頭獨立的,《大學》《中庸》是《禮記》裡面的兩篇,“十三經”,這“十三部”都稱之為“經”。既然是“經”,就是自性流露出來的,跟佛陀的經典等量齊觀,用平等心看待,真經。
  “註解”那都稱為“論”。“註解”裡頭有聖人說的,那跟經沒有兩樣;有賢人說的,有君子說的,那個就不一樣了。
  “至誠感通”,“ 誠”太重要了!《中庸》說理論,理論歸納起來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個字——“誠”
  “ 誠”什麼意思?經裡頭有說明,說一個很簡單的——“不自欺”,你真正能做到不欺騙自己,這是“誠”,一定是先欺自己,再欺騙別人;不欺騙自己的人,肯定不會欺騙別人。
  “ 誠”,現在這個世間真誠的人少了,為什麼?他在一生當中沒有見到過、沒有聽到過,沒人教他,現在社會教什麼?都是教你怎麼騙人,騙人還不犯罪,高明。世間人世間罪你不犯了,你有本事走法律的漏洞,很高明,可是死了之後鬼神不饒你,這就是因果了;還有阿賴耶不饒你,阿賴耶是你的妄心,你所造的一切惡業,連不善的念頭,阿賴耶里面都有記錄,好像資料庫一樣,檔案都在那裡頭,到你命終的時候,這個東西統統現前,證據,你是善還是惡,閻羅王根據這個把你分到六道哪一道去,一點都不會發生錯誤。我們不能不知道。
  【解】四、諸佛護念益。
  這多難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保護你,你是善人、你有善根,你能夠行善,你能夠把善發揚光大,利益一切苦難眾生,這個事情值得!
  【解】十方恒沙之諸佛護念行者也。《選擇集末》曰,十方諸佛護念念佛行者。
  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不念阿彌陀佛的、沒有不講“淨土三經”的。佛只要出來講經,這個“淨土三經”是必說的,佛佛道同。其他的經一切諸佛有說,也有不說的、未必說,“淨土三經”必說,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十方有緣眾生,所以“十方諸佛護念”。
  真正念佛求生淨土就得諸佛菩薩護念,世間人有多少人求佛菩薩、求神、求仙,保佑自己、保佑自己家親眷屬、保佑自己生命財產?多少上廟燒香為什麼?就為這個。他沒想到,還有一等人沒想這個,專想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希望阿彌陀佛來接引他,這個念頭感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我們要記住,真的不是假的。不必念那些佛名,只要念“阿彌陀佛”名號就行了,十方三世都聽到了,諸佛菩薩真的冥冥當中保佑你,你自己能念,又能勸別人念,這個功德多大,無法想像。
  【解】五、諸佛稱讚益。諸佛稱讚行者也。
  更難得“諸佛稱讚行者”,“讚歎”你什麼?讚歎你“信、願、持名”。壽命到了的時候就往生極樂世界去了,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到極樂世界決定成就無上菩提,佛哪有不讚歎的道理?!
  【解】《無量壽經》下曰。
  經裡面指《無量壽經》“上、下卷”大概都是指康僧鎧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上、下兩卷。日本淨土宗很興旺,淨土這一宗在日本分十幾個宗派,那十幾個宗派都是叫淨土宗,都是以善導大師為初祖。讓我們想到他們那些祖師,唐朝時候到中國來留學都是跟善導大師學,善導大師的學生以後回日本、韓國的回韓國,都成為淨宗祖師。他們用的《無量壽經》的本子都是用康僧鎧的。所以康僧鎧註解的本子在日本有二十多種,在中國祇有兩種,而日本這些大師的註解都值得做參考。
  念老集注,在日本祖師大德的註解裡頭好像有四種,我在日本講經,曾經勸導中西法師,我讓他把日本淨宗大德的註解二十多種收集起來,翻印成一套書。書是印出來了,也寄了一套給我,字太小了,看起來很吃力,為什麼要這樣做法?成本低。我們將來再翻印把它放大,看起來就方便了,流通這個本子值得,功德無量。
  內蒙金教授告訴我,蒙古《大藏經》裡頭《無量壽經》有二十多種翻譯本、原譯本,我們中國現在只剩下五種原譯本,它的原譯本有二十多種,可見這個經是釋迦牟尼佛在世常常講,不止一遍,每一遍裡面都有不同的意思,所以這些東西阿難尊者全都把它結集成經藏,我們學淨土這些資料都非常重要,諸佛稱讚。
  【解】《無量壽經》下曰,聞法能不忘,見敬得大慶,則我善親友。
  你是我的善親友,善親、善友。這個“我”是誰?是諸佛如來,這個“我”字很重要。我們念這句佛的名號,一心稱念,得諸佛護念,得諸佛讚歎。
  【解】《觀無量壽經》曰,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
  “ 芬陀利華”是白蓮花這用這個作比喻,稱念佛人、能念阿彌陀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華。
  【解】《如來會下》曰,廣大勝解者。
  這稱什麼?稱是廣、大、殊勝。對於“淨土三經”(這個里頭是指的《觀經》,對“淨土三經”)解釋得很透徹、很清楚、很殊勝,這“勝解”。“廣大勝解者”,這都是說諸佛稱讚的利益。
  【解】六、心光照護益。由佛之大慈悲心照觸念佛行者之光明,謂之心光。
  我們誠心誠意在這念佛,身心都放光,我們自己看不見,鬼神能看見
  【解】念佛之行者,為此心光所照護也。《觀念法門》曰,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
  “攝”是攝受,“護”是護持、是保護,不會把你捨掉。
  【解】七、心多歡喜益。念佛之行者如初歡喜地菩薩,於未來成佛,決定無間違,心常歡喜也。
  真正念佛的人得感應,感應最明顯的就是歡喜。這個歡喜不是沒有緣故的,而是什麼?你在念佛,心歡喜,諸彿看到歡喜,龍天護法看到加持你,冥冥當中你得到佛菩薩保護、護念,所以有這種現象
  比喻裡頭說得好,念佛人像歡喜地的菩薩(十地菩薩的初地),證得初地,菩薩知道未來一定成佛。所以說“決定無間違”,決定沒有。“間”是間隔;“違”是違背。決定沒有,他無間,功夫不間斷,功夫不會失掉。違背是失掉了,念頭忘掉了,念佛、念佛,念念把佛忘掉了,那叫“違”。
  所以心常歡喜,你看看我們讀的這一句,像不像《論語》的頭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心常歡喜,“不亦說乎”。“學而時習之”就是決定無間違,他沒有間斷,他沒有違背。這個話說得好。
  而且你看过去,编著《论语》的这些人把它放在第一句,那是什么味道?为什么要念这个书?不亦说乎,我念这个书心常欢喜。什么念佛经?为什么念佛号?心常欢喜。你常常有妄想、有杂念、有烦恼,我天天生欢喜,这就不一样了
  憂慮的人多。古人所說的“憂能使人老”,人很容易老化,為什麼?憂慮。越是到晚年憂慮越多,所以就老化得很快工作的時候沒有想到自己老;退休了,沒事情做了,就想到我老了、退休了,這個“老”字天天寫在頭腦裡頭,他就一天比一天老、一天比一天衰,煩惱一天比一天多,痛苦一天比一天多,哪有學佛、讀書人好?!中國讀古書的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佛經是常生歡喜心。
  【解】八、知具報德益。念佛之行者,即具足至德,獲得大利,今可為報謝佛恩之身也。
  龍天善神保佑,這為什麼?就是你具足至德。所以我們講“積功累德”。積大功、累大德到哪裡去做?是因為自己不知道,念“阿彌陀佛”名號、“信、願、持名”,就是積大功、就是積大德
  想積功累德不知道怎麼做,告訴你念,佛就是積功累德。常常忘掉了,這句佛號斷了,又打妄想去了,這是經上所說的“可憐憫者”。佛菩薩看到這個現像也很難過、很惋惜,可惜了,什麼原因?讀經的根不深,信願不懇切,不能說你沒有信、沒有願,有信、有願,可是信、願常常會被煩惱習氣障礙住了,讓你的信、願是斷斷續續,可能斷的時候長,想起來時間很短,這一點不能疏忽,這不是小事,是大事。
  為什麼是大事?往生極樂世界是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無上菩提,十方世界菩薩都羨慕,你得到了,但是得到了抵不過煩惱,斷斷續續,最後不能成就,多可惜!這一生空過了,來生後世不知道哪一年、哪一劫你才再遇到,你想這個多可惜!怎麼補救?補救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念經,經念多了明白了,真明白了就不會斷了。斷斷續續的就是搞不清楚,我這個信裡頭有懷疑,願裡頭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願不切,信不真,出這個毛病。
  聽經也是好事,天天不斷聽經。現在講經都做成光碟、都做成隨身聽,時時刻刻放在心上不中斷。大眾之下我們用耳機,我聽得到,別人聽不到,我不干擾別人,別人也不干擾我。科學工具也有很好的,我們要會用。這也是“知具報德益”。
  【解】即具足至德,獲得大利,今可為報謝佛恩之身也。
  怎麼報佛恩?念佛往生是真報佛恩。為什麼?佛對我的願望就這一個,我做到了,滿佛的願望,回到佛的身邊,不離開佛學習,決定在佛的這一會之下定成正覺。
  【解】九、常行大悲益。
  前面都是自利,這個利益是講利他。
  人總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根性,選修法門,法門只能選一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不能同時修兩門,那不是專修念佛法門
  【解】他力信心之行者,以自信者勸人。
  這是說有很多人修其它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好不好?都好。但是人總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根性,選修法門,法門只能選一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不能同時修兩門,那不是專修念佛法門。修其他法門,同參道友當中可以勸他,最好的勸他,平時讚歎,到臨終的時候現瑞相給他看,他就明白了,最好的辦法。
  早年(這大概半個世紀以前),香港這個地方何東爵士的老太太念佛往生,開往生大會,把全家都度了。他們全家是基督教徒,虔誠的基督徒。老太太一生念佛,兒、媳婦都很孝順,給老太太在家裡立了個佛堂,不妨礙。老太太很聰明,往生的時候預知時至,招待新聞記者開往生大會,讓她兒子、媳婦一家人親眼看到,老太太坐在那裡說走就走了,這麼自在!所以往生之後全家都學佛了,這是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度多少人。她這個消息在當時報紙、雜誌裡頭都報導,一時轟動,真的無疾而終。而且預知時至(知道什麼時候),把親朋好友統統請到家裡來,讓大家來看,親身經歷。
  【解】為自行佛之大悲之身也。
  “大悲身”就是觀世音菩薩,這種行持就是觀世音菩薩的行持。
  【解】安樂集曰:“大悲經云:云何名為大悲?〔中略〕若能輾轉相勸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
  說得好!什麼是“修行大慈大悲的人”?輾轉相勸,自己修這個法門,身行言教,自己真幹,又常常不斷勸人,勸人好,為什麼?每勸別人一次,也是勸自己一次,自利利他,天天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把佛號忘掉了,一般人講丟失,不能把佛號丟失,佛號要一句接著一句,念念相續,勸導別人,自行化他,這就是“大悲行者”。
  【解】十、如正定聚益,定成佛之位謂之正定聚,又云不退位。
  我們在前面這段經文上,在學“正定”。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入“正定聚”,沒有一個不成就的,心定在這處,不再改變了。這裡頭有個簡單的解釋:“定成佛之位謂之正定聚”,這個法門你在這裡修行,決定一生成佛,這叫“正定聚”
  “又云不退位。”不退位,你所證得這個位次,永遠不會退轉。
  【解】念佛之行者,以信之一念入於此位,而未來必成佛也。
  這話說得好!念佛法門最重視“信”,所以它三個條件:“信,願,行”。“行”就是念佛;“信”,對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懷疑,對阿彌陀佛沒有懷疑,這叫“信”,“信德”;發心決定在這一生當中,往生極樂世界,求佛接引,這是“願”。有“真信”、有“切願”,六道輪迴太苦了,六道輪迴的時間太長了,很不容易脫離,這是事實。
  我們在輪迴裡頭住的時間很久了,無量劫來都在輪迴裡頭打滾,生生世世,造多少業,跟多少眾生結了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這是我們過的日子。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定了,善緣,好,沒有留戀的 ​​念頭;惡緣也好,報掉了,沒有怨恨,永遠保持清淨心,永遠保持一句佛號。善緣,阿彌陀佛;惡緣也是阿彌陀佛,好!這業障就消了。如果善緣生歡喜心,惡緣生嗔恚心,不行,煩惱習氣沒斷,它到臨終的時候會障礙你。
  為什麼送往生當助念?在送往生那個時候,念佛的人斷氣那個時候,抓緊這個時間,這個時間是關口,能不能往生,就決定在這最後的一念
  念的聲音要柔和,不要叫他聽了生煩惱;他的床鋪不要碰,距離遠一點,不要碰,為什麼?怕碰的時候他感到難過,他發脾氣,那一發脾氣就地獄去了;一生煩惱,六道去了。這些非常重要,不能不知道。
  忌諱的就是人念佛往生,去摸摸他的身體,哪個地方有溫度,去測一下他從哪裡走的,這都是找麻煩這個如果障礙他不能往生,他恨你一輩子。不可以,一定要等。通常經上講的,十個小時或者十二個小時以後,再去給他穿衣服,洗身體,再去照顧他。最低限度是八個小時,為什麼?阿賴耶識沒走,八個小時之後,十二個小時大概沒有問題,阿賴耶識都走了,離開了,這個時候他身上沒有知覺了,可以動他的身體,可以碰他的床鋪。這種知識很重要,送往生的人不能不知道
  信願持名,通情達理,清楚地認知,你就不會退轉了。你念佛,你這一生當中,有一個方向,西方;有一個目標,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放下了,不再放在心上了,這個人“必定成正覺”,就是未來必定成佛也。
  【科】淨土論注上曰:“易行道者,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
  這不是邪定,不是不定,決定成就。到這個地方,這十種現前所得的利益,我們介紹完了,我們再看下文,
  【解】(以上明“一念”,以下明“淨信”。)又《彌陀疏鈔》曰:“信即心淨。”
  心淨叫真信;心不淨,信不純,不是真信
  【解】《成唯識論》雲:信者,謂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何言心淨,以心勝故。如水清珠,能清濁水。
  《成唯識論》裡頭說了三個字,就是標準,“ 信”一定要具足這三個字,第一個“真實”,它不是假的;第二個它有“大德”;“大能”這三個條件,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在哪裡?一切佛所說的經教,都是“真實”,“德”就像前面所講的十種利益,“能”是能辦事,能幫助我們信願持名,往生淨土,我們對它要深忍。“ 忍”是有承認的意思、肯定的意思。我真正相信,我這個心就放在這上面。
  “樂欲”,“樂”是愛好,歡喜,“欲”是慾望,這個慾望是到極樂世界,不是六道輪迴的慾望,不是娑婆世界的慾望。
  “心淨”為性,這個“心”是體,心地清淨是自性。我們常常在一起學習,也常常提到清淨心是真心,不是很深,阿羅漢就證得,見思煩惱斷了。“平等”比這個深,“平等”是沒有分別,“清淨”是沒有執著、沒有分別就更深,菩薩證得的。“覺”就是圓滿,你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我們修淨土,天天展開經本讀誦的時候,或者背誦的時候,經題上,重要,咱們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我們想得什麼?得“大乘無量壽莊嚴”。“大乘、無量壽、莊嚴”是果,“清淨、平等、覺”是因,修因證果,都在經題上。這本書裡頭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那就是果德。那就是大乘無量壽莊嚴,用什麼修?“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就能往生,決定往生,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清淨心生的。清淨心裡頭還帶著有疑惑,是“同居土”;沒有疑惑是“方便土”;如果是“覺”,開悟了,那就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覺是”開悟。所以因地上是“清淨、平等、覺”,我們要重視這個。果是自然成,不必放在心上。

內不生煩惱,外不受影響,這叫“真修”


  所以“ 清淨心”比什麼都重要。“清淨”是什麼?決定不受外界的誘惑,不能自生煩惱自己的煩惱染污自己是什麼?是貪嗔癡慢疑,這是染污自性。外面是什麼?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的境界,眼見色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那是智慧的照見,不放在心上。凡夫做不到。凡夫看到了,與自己貪嗔癡慢相應的,他就生歡喜心;不相應的,他就生煩惱、他就討厭。這就是什麼?被外面境界染污了。菩薩怎麼樣?菩薩看得很清楚、聽得很明白,不放在心上。內不生煩惱,外不受影響,這叫“真修 ”。內外統統是一句佛號,看什麼?阿彌陀佛,聽什麼也是阿彌陀佛,喜歡的,阿彌陀佛;討厭的也是阿彌陀佛,在這一句阿彌陀佛擺平了,這叫“真修”。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一切事也是阿彌陀佛,一切萬法統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全包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他一生念佛九十二年,九十二年就是這麼念得來的,不能不知道。
  【解】何言心淨,以心勝故。如水清珠,能清濁水。
  這從比喻上來說,為什麼說心淨。一切法裡頭心是真的,除心之外全是假的,所以心叫“真心”。但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加一個字——妄心,為什麼?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這叫“妄心”。真心現前就叫“聖人”;還用妄心,不能稱“聖”,賢人有。
  大乘教裡頭佛常常提醒我們,修行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聞香、舌嚐味、身接觸、意起心動念,這“六塵”。凡夫不知道根塵都是假的,以為是真的,所以,見色被色染污了,不順自己意思的就起嗔恚心,不願意看。適合自己意思的,實在講,跟自己貪嗔癡相應的,他就生喜歡心,甚至於更進一步,要佔有要得到,這愈來愈嚴重了。
  佛不是叫我們不看不聽,叫我們也看也聽,別放在心上。告訴你,能看的是假的,不是真的;所看到的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再告訴你真話,“能、所”都不可得。“能、所”從哪裡出來的?從幻,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的,是從念頭,高頻率波動下面產生的。
  這個念頭生起我們不知道,叫無明。根本就不知道,它的速度多快?一秒鐘,我們把經上的話,換成科學家的說法,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波動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不是“億”、不是“萬”。在這麼高的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就是念頭、就是物質,先有念頭,後有物質。
  所以“物質”從哪裡來的?佛經裡常說,“從心想生”,想什麼變什麼。它存不存在?不存在,它壽命太短了,它存在的時間只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是它存在的時間。所以“不可得”。這麼高的速度,我們連感觸都沒有,沒有感覺到,太快了!
  我們現在看的電視,電視屏幕現的這個畫面,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一百次,這個畫面是百分之一秒,我們幾乎被它騙過了,以為它是真的,實際上這個狀況,一秒鐘跟電視比,那真小巫見大巫,電視微不足道。它的頻率,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兆就不得了,四十兆還得了!還要加上兩百,還要加上兩千,所以我們說它有,它已經走了,已經不見了,一個一個一個來,一個一個跳,就像動畫一樣,動畫的速度之快,一秒鐘跑過多少個畫面?二千二百四十兆個畫面,所以一個畫面找不到,一點概念都沒有,這是“諸法實相 ”。
  佛在經上說的,現在被量子力學家證明了,所以現代的科學家,對於佛經佩服得五體投地。科學四百多年累積下的經驗才發現。這個發現是最近二十幾年,得力於儀器愈來愈先進,才觀察到,“物質”這個現象解決了。科學家得到的結論,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相,“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
  那佛怎麼說?佛說“相由心生”,“相”就是物質現象;“境隨心轉”、 “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經上說的話,現在被科學證明。所以佛法是科學,高等科學,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存在世間不是宗教,是科學、是哲學,哲學家承認它,我加了兩個字,“究竟哲學”、“究竟科學”。“究竟”是上頭再沒有了,它到達頂點了。

 

我們現在得走無師自通這條路


  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沒有科學的儀器,沒有這麼高深的數學概念,他怎麼會知道的?這就讓我們相信,世間確實有無師自通、不學而會,這是科學家無法想像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中國古老的教學法就是從這個道理上產生的,你看,叫你“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書是不是老師教你的?不是,怎麼通的,自己通的。
  自己雖然通的,經過老師印證,就是老師的學生。他給你印證,證明你悟的沒錯,真的開悟了,他就是你的老師,沒有人證明不知道。現在我們如果學一部經,念上一千遍之後有悟處,找不到人印證,找古人印證,這是什麼?找註解,看古人註解裡所說的跟我悟的是不是一樣,一樣,他印證了,那你就是跟古人的學生
  你要是學《華嚴》、看《華嚴經》有悟處,清涼大師給你印證,你就是清涼的學生;李長者給你印證,那你就是李長者的學生。這是真的,可不是假的,中國歷史上世世代代出現有聖人,少;有賢人,賢人不少;君子更多。君子等於阿羅漢,小悟,我們比不上;賢人大悟,等於菩薩,雖然大悟,沒有圓滿;覺,圓滿了,大徹大悟。證得圓滿的大覺,這就稱“佛”,聖人。
  我看古聖先賢的典籍,我發現的,跟大乘經佛所說的沒有兩樣,誰教他的?沒人教。釋迦牟尼佛沒人教他,四十九年講的那個經,他在哪裡學來的?自性流出來的。佛佛道同,每個人都有自性,只要你把障礙去掉,自性流出來的就是真經,跟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跟孔子老子所說的經完全相同。
  無師自通,我們現在得走這條路前沒有老師,善知識沒有了,走這個路。走這個路用什麼?就是用真誠,那就是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得不到,真誠跟真心相應,不誠跟真心不相應,那造成障礙。
  所以學佛、學聖人經教,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用“真”,決定不能欺騙自己,更不能欺騙別人。
  “誠”與“誠”感應道交,所以“至誠感通”,這是李老師教給我的。一切諸佛如來他之所以能明心見性,就是“至誠”,“誠”到極處,通了。
  古時候老師教書教學生是要把他引導,讓他“至誠”出來,最後“感通”,然後叫他把所讀的這些書、經書,講給大家聽、講給同學聽,老師也在聽,聽完之後,同學覺得怎麼樣,好,講得對,老師也點頭,就畢業了、就通過了。你再做實驗,他沒學過的,從來沒讀過的書,你拿給他看,你讓他講給你聽,他講得頭頭是道,沒障礙
  惠能大師在逃難路上遇到無盡藏比丘尼,這個比丘尼是學《涅槃經》的,她每天在讀。惠能大師在旁邊聽,念完之後起來了,惠能大師就把剛才她讀的那一段講給她聽。她聽了非常驚訝,捧著書來請教。六祖說,我不認識字,你不必把書拿來。他不認識字,你怎麼會講的這麼好?這個與識字不識字沒關係
  惠能大師會下,有四十三位善知識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裡頭就有無盡藏比丘尼,她是最早開悟的,逃難途中最早開悟的。
  還有個惠明,惠明是追他,追著了,也是在他會下開悟的。那幾句話一點,惠明就通了。他為什麼會通?那心真誠到極處,在黃梅他不是真心,所以五祖沒辦法度他,他妄心作祟。你看能大師逃避了,他還領著大家去追,結果不錯,追到了,他開悟了。那個時候,把衣缽找回來、搶回來,他的心專注,只有這東西拿回來,不能讓惠能拿走。就這一念真誠,一句話點醒了。他這一通之後,把後頭人都擋了,這條路沒有,我看過了,我們別的路去找。
  聖人就是聖人,佛就是佛,菩薩就是菩薩,我們對他們,經上一句話說“不可思議”,不能想像,也不要去探討,入他的境界就明了,不入他的境界怎麼說只能說個彷彿,沒有辦法說到那麼樣的貼切。
  印度、東方有真學術,西方沒有西方幾千年來一直到現在,用中國的話說,都是心浮氣躁、不生智慧,“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不具足,那用中國文化來判斷,他們還沒開化,我們要清楚要明了
  為什麼西方這些漢學家讚歎中國的文明,認為中國文化可以救世界?有道理,那些是極少數到中國來學習,開悟了、明白了,很難得。
  由此可知,“悟”是個緣分,人人都有開悟的可能,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也就是“清淨、平等、覺”是你本來有的,不是你沒有,你沒有沒辦法叫你有,你有,只是迷了,迷的程度有淺深不同。迷得深的,比較慢;迷得淺的,一說就開悟了、就通了。我們講淺一點,人覺悟了。覺悟的“淺”是什麼現象?對極樂世界真相信了,不再懷疑了,這是“淺”。發心到極樂世界這個心懇切,我不想再住極樂世界,我就想到阿彌陀佛那裡去,這發的是真願,不是假的。真想去,時時刻刻想去,這是煩惱輕的煩惱重的,又煩惱,迷住了,把這樁事情忘掉了,對極樂世界的信心忘掉了,求生極樂世界的願也忘掉了,這就是很淺顯的來說。
  我們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下面的《成唯識論》我念一下,這剛才也說到了。
  【解】《成唯識論》雲:信者,謂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何言心淨,以心勝故。如水清珠,能清濁水。又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渾濁。復能渾濁餘心心所。如極穢物,自穢穢他。信正翻彼,故淨為相。
  這一段意思還很深,我們底下,從七二三倒數第二行最後這一句看起,“何言心淨”,我們從這個地方學起,下一堂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