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印光大師論懺悔


夫欲學佛祖了生死,須從慚愧懺悔、止惡修善而來(慚愧懺悔、止惡修善,即自訟寡過、克己復禮,若能自訟,自然寡過,寡過即克己之實行。既能克己,自然復禮矣)。持齋警策,意甚真切,但須腳踏實地,盡力做去,否則便成妄語中妄語。知之匪艱,行之維艱。世間多少聰明人,皆以唯說不行,了此一生,徒入寶山,空手而歸,可痛惜哉!可痛惜哉!(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須知吾人自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謂:“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豈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盡也!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痛念眾生無力斷惑,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法門。其宏慈大悲,雖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恒河沙分之一。只宜發慚愧心,發懺悔心,自可蒙佛加被,業消身安耳!(印光大師文鈔增廣正編卷一·复鄧伯誠居士書一)

  書經云:“唯聖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聖。”佛經云:“世間有二健兒,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改過不吝,為儒者希聖之方;發露罪愆,乃佛子復本之要(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复章道生居士書)。

  發露懺悔,於淨土法門最易相應,所謂“心淨則佛土淨”也。然既知非,又肯發露懺悔,必須改過遷善;若不改過遷善,則所謂懺悔者仍是空談,不得實益。

  諸惡眾善,皆須在心理上論。不專指行之於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惡,全體是善。其念佛也。功德勝於常人百千萬倍矣。欲得心地唯善無惡,當於一切時處,主敬存誠,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縱,諸不如法之念頭,隨之而起矣。

  無論出家在家,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習氣少一分,即工夫進一分。有修行愈力,習氣愈發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迴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當於平時,預為提防,則遇境逢緣,自可不發。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如不能諦了我空,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而為對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調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隨轉也,所謂多貪眾生不淨觀,多嗔眾生慈悲觀,多散眾生數息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

  四十八願中,“十念稱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約平時說。以五逆罪大,謗法不信,此種罪障,豈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滅乎?《觀經》五逆十惡,將欲命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此不論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止十聲,或不及十聲,直下命終,亦得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佛名,乃以全副精神為之稱念。除此念外,絕無他念。雖非親證一心不亂,然其心畢竟了無異念。當此之時,絕無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參之心相,故不言及謗法。即使平素謗法之人,亦必如墮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謗耶?《往生論》謂謗法者決定不生。以既謗正法,自無正信,何能往生?此極勸人生正信耳。若先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有病而愈,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後縱使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準繩,與儒教尚不合,況佛以一切眾生同具佛性,皆當成佛乎?《書經》雲:“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是知儒佛皆以改過遷善,以期希聖希賢,斷惑證真為事也。世人不善會其意。徒執其文,自生障礙,可不哀哉!(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三·复陳薪儒居士書)

  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年將七十,尚欲天假之年,卒以學易,以祈乎無大過。聖賢之學,未有不在起心動念處究竟者。近世儒者,唯學詞章。正心誠意,置之不講。雖日讀聖賢書,了不知聖賢垂書訓世之意。而口之所言,身之所行,與聖賢所言所行,若明暗之不相和,方圓之不相入,遑問究及於隱微幾希之間哉!佛經教人常行懺悔,以期斷盡無明,圓成佛道。雖位至等覺,如彌勒菩薩,尚於二六時中,禮十方諸佛,以期無明淨盡,圓證法身。況其下焉者乎?而博地凡夫,通身業力,不生慚愧,不修懺悔。雖一念心性,與佛平等,由煩惱惡業障蔽心源,不能顯現。譬如大圓寶鏡,經劫蒙塵,不但了無光明,即銅體亦不顯現。若知即此全體塵垢之鏡,具有照天照地之光,用力磨礱,日復一日,積功不已,銅質自露。又復加功,光明漸發。光明雖發,磨礱更切,力極功純,垢盡明復,照天照地,為世至寶。須知此光,鏡本具足,非從磨得。若非本具,從磨得者,磨磚磨石,亦應發光。又須知此光,鏡雖本具,不磨則永無發光之日。眾生心性,亦復如是(修德有功,性德方顯)。雖則與佛平等,若不改惡修善,背塵合覺,性具功德,永不能發。以本具佛性之心識,造長劫沉淪之業苦。猶如暗室觸寶,不但不得受用,反致受其損傷,可哀也已!


諸佛菩薩的化現無處不在


 不要說沒有看到他人的過失而妄加誹謗,即便親眼看見有過失、不如法或者卑下的人,也不能輕易毀謗他們,在這些人當中說不定有諸佛菩薩的化身。在古印度,許多大菩薩以乞丐、屠夫、妓女的形像出現在世人面前。現在也是如此,有些人從表面上看是特別低劣的眾生,實際上他們卻是真正的大菩薩。因此,如果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那些低劣的眾生,這就遠離了觀清淨心的境界,很可能在無意中犯下詆毀菩薩的罪過。今後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諸佛菩薩肯定是非常莊嚴,渾身金燦燦的,身相很微妙。如果諸佛菩薩真的以妙相出現,我們當然很容易認出:這是佛陀,那是菩薩。但問題是,諸佛菩薩經常以低劣的形像出現。平時看到一些衣著破爛的老人、小孩等可憐眾生時,我們根本不會想到這是佛菩薩的化現,很可能以語言或行為對他們侮辱,結果造下了嚴重的惡業。
 大家一定要認識到:諸佛菩薩的化現無處不在,什麼樣的顯現都有,所以一定要恆時觀清淨心。《華嚴經》中記載,善財童子依止過許多善知識,有一位叫甘露火王的善知識顯現上嗔心特別大,他身邊的眷屬們一個個也特別凶狠殘暴;還有一位名叫婆須蜜多的善知識顯現為妓女的形象,凡是見到她或者與她說話、握手、接吻、擁抱的人都能遠離貪欲,獲得不可思議的三摩地。
     《太平廣記》中有一個鎖骨菩薩的故事:唐朝的時候,延州有一個婦人,她皮膚白皙,頗有姿色,年紀大約二十四五歲。這個婦人沒有親人,經常獨自往來於延州城中。當地的年輕男子爭著和她交遊、親熱,她從來不拒絕,甚至和她睡覺都不拒絕。幾年以後,這個婦人忽然死了,凡是和她親近過的人沒有不悲痛惋惜的。因為她沒有家人,那些男人就湊錢把她葬在路邊。大歷年間,有一​​個胡僧從西域來到延州,見到這個婦人的墳墓便恭敬地頂禮、焚香、轉繞。當地人很不解,對僧人說:“這是一個淫蕩女子,因為她沒有家人,所以死後葬在這裡,和尚您為什麼如此恭敬她?”僧人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知道的。這個女人是一位大菩薩,以慈悲喜捨之心利益眾生,她就是鎖骨菩薩。如果不信,你們可以打開棺材看。”人們打開棺材,果然發現那個婦人渾身的骨節都是鎖狀。人們這才明白她是菩薩的化現,於是為她造塔並把靈骨供奉在塔中。
     《維摩詰經》中說:“或現作婬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因此,有些人表面上很低劣,說不定這也是佛菩薩利益眾生的方便示現。娑婆世界有很多佛菩薩的化現,這些佛菩薩從外表看不出來,如果我們不小心誹謗他們,就會造下嚴重的惡業,會給自己的修行帶來障礙。保險起見,我們對任何人都要保持清淨觀。“沉默是金,雄辯是銀”,所以大家要盡量保持沉默,不要隨便評論他人。
漢地高僧大德中,其實有許多諸佛菩薩的化現。譬如杜順和尚,是中國華嚴宗的初祖,他生平神異事蹟很多,被稱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杜順和尚在世時,道德高尚,不攀外緣,每天白天上山耕地,晚間回寺誦《華嚴經》,天天都是如此。他手下有一弟子,跟他學法有十多年了,剛開始信心很大,但慢慢久了以後,見師父白天種地、晚上念《華嚴經》,覺得這很平常,沒有什麼可學的,不如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薩,求開智慧。他向師父請求,師父說:“不必去了,在這裡修行和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薩是一樣的。”弟子不明白師父的意思,一再求道:“師父,我已發願朝山,請您慈悲,了我心願。”師父見他去意已決,便開許了。臨行前交給他兩封信,一封給青娘子、一封給豬老母,讓他順便送去。
     弟子將信收下,立刻啟程。按信上的地址沿路打聽,找到了青娘子,沒想到她是一個妓女。他十分驚訝:“師父怎麼會有一個當妓女的朋友?”但信封上明明寫的是給她,因此便照樣交給她。妓女拿過信,拆開一看,說:“我知道了,我的工作已做完,現在該走了。”說完坐著圓寂了。弟子覺得奇怪,將信撿起一看,信上說:“觀音,我現在事情辦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原來青娘子是觀音菩薩。可是他還沒有醒悟。
     他又繼續趕路,按第二封信的地址找到豬老母,原來它是一頭豬。豬老母接到信之後,用鼻子拱開看看,當場也死了。弟子又覺奇怪,撿起信一看,信裡寫的是:“普賢,我現在事情辦完了,要走了,你也跟我走吧。”但這愚笨的弟子,還不覺悟。
後來他到了五台山下,遇見一位老人,問他:“你來五台山做什麼?”他回答,朝拜文殊菩薩。老人說:“你師父就是文殊菩薩,你不拜師父,卻千里迢迢來拜文殊,真是捨近求遠!”說完就不見了。這時他才恍然大悟,於是立刻回頭,趕快回去見師父。可是當他到寺院時,師父已圓寂多時。
     可見,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度化眾生,諸佛菩薩的化現不可思議,在旁生中也有,在妓女中也有,在高僧大德中也有,只可惜很多人並沒有認識。一位具德上師生前常默默無聞、無人問津,弟子也不知曉其功德,一旦上師辭世,方憶念起上師的偉大,但卻再也見不到上師,只留下無窮的追憶與悔恨。
     因此,以後我們遇到出家人時,即便他顯得再不如法,也不要說他的過失,否則很可能造下嚴重的惡業。如果你是為了維護佛教,沒有任何自私自利心,在這種情況下說對方的過失也許問題不大。除此之外,無論如何不要誹謗身穿僧衣的人。一個人再怎麼惡劣,只要他身披如來的袈裟,就算是佛陀的追隨者,我們就不能說他的過失。現在有些居士不開口則已,只要一開口就說出家人的過失,這些人真的是業力深重。

道證法師: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多拜佛,消除業障


一、拜佛蘊涵的醫學原理
  有一點經驗也許可以提供給你們參考一下,也許在病中會有很大的突破和幫助。在我剛生病不久,懺公師父就指示我,要多拜佛,消除業障。「業障」兩個字,淺顯一點說:「業」就是行為,「障」就是障礙,也就是由過去種種行為累積下來所產生的障礙,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的障礙。所謂過去的種種行為包括我們心裡想的念頭,嘴裡說的語言和身體的姿勢、作為。為什麼說念佛、拜佛可以消除業障呢?因為在拜佛的時候心念要調整到「恭敬」而且「清淨」,口裡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淨」,身體的動作是柔軟又謙和恭敬,這樣身口意三方面都清淨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的障礙。這也訓練在「動中的安定」,彷彿把水管不斷地灌水、沖洗,慢慢地就可以流暢而清淨,可以開發出潛能,也可以活化身體各部分的機能。
  以前聽懺公師父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和氣功,比太極拳更好。我還不能體會,後來在拜佛中發現很多拜佛的好處,以及拜佛和醫學的原理相應的關係才漸漸了解師父的話。拜佛是使我們身、口、意清淨的運動,可以和佛相應當然也可以治病。拜佛和醫學的關係,我們有另外一個專門單元來討論,在這裡只是簡單說幾句話
 1、拜佛具有「脊椎醫學」的療效,強化內臟、增加細胞帶氧量
  現代人精神很緊張、壓力大,全身的肌肉不自覺地都是很緊繃,而且因為缺乏運動,整條脊椎都很硬很難彎曲。在醫學上來講,脊椎一節和一節中間的縫隙是神經和血管通過的地方,由脊椎出來的神經是負責管理各個內臟的,如果脊椎一節一節擠得太近就會壓迫到血管和神經,哪一節的血管神經受壓迫,那一節就會出問題,它所支配的內臟功能就會漸漸壞掉,
  因為脊椎太擠了,血流不通,所以不能輸送充分的營養和氧氣給內臟的細胞,細胞若是欠缺氧氣就容易變成癌細胞,所以和癌症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的姿勢、動作和呼吸對整個病情有很大的影響。
  2、拜佛動作正確可以幫助治療,消除生理、心理障礙
  拜佛的動作如果正確就可以幫助治療。因為拜佛的時候要把頭很柔軟地低下來,盡量低垂到下巴可以貼到胸骨,這個動作可以把脖子的脊椎一節一節地拉開,所以送到腦部的血流就會比較充足。
  3、拜佛矯正脊椎,消除腰酸背痛
  拜下去的時候是用「後腳跟」作支持點,人一面蹲下來,一面又把腰彎下去,最好彎到肚子可以貼到大腿,這個動作可以把脊椎兩旁的肌肉都拉長放鬆,使得脊椎的隙縫可以拉開,這樣對整個內臟的血流和神經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拜佛時雙手本來是合掌,但在跪下去之前把雙手先放開放鬆,按在地上作支持,然後膝蓋才跪下去。跪下去之後腳底要翻向上,人就坐在後腳跟中間,然後上身俯下來把頭部印堂的部位貼在地上,要注意這時候眼睛必須要打開。
  這個動作可以矯正我們的脊椎,因為人類為了要維持站立的姿勢所付出來的代價就是腰酸背痛,一般人站立的時候,腰的部位比較緊張,所以腰椎都會向腹部的方向塌進去,這樣會使腰部的脊椎一節一節擠得太緊造成壓迫的障礙。拜佛可以消除這個障礙,也就是「消業障」——矯正塌進去的腰椎,使它再度向背部的方向膨出來,也就是把擠得太緊的脊椎都拉開,消除壓迫。
  4、拜佛增加肺活量,打開心量,並開發自覺之力
  在趴下去的時候,同時兩隻手很柔軟輕鬆地向前伸出去,準備來接佛的腳,手大概伸到離頭頂一個拳頭的距離。同時兩邊的腋下要盡量地張開,它的意思是打開我們的心量,也增加肺活量,也就是增加肺部交換空氣的量。在手伸向頭部前面以後,就把手心翻向上面,這個動作表示「我決定要轉變自己的心境,來迎接佛的光明」,也是「我要盡我的心來供養佛,一點都沒有保留」。這個時候要觀照我們的手指頭,像蓮花的花瓣那麼柔軟輕鬆,不要用力。以雙手的蓮花來接佛的腳,這個動作是提醒我們:蓮花的開放並不是靠外面的力量,而是靠內部自覺的力量,我們的心花開放也是一樣。這時候要觀想大慈大悲的佛站在我們的雙手蓮花上接受禮拜。我們可以和佛面對面,這是多麼歡喜的事啊!這時候自然會由內心笑出來。我們再觀想佛放清淨慈悲的光明由我們的頭頂照進來,使全身全心都清淨光明。一切的病痛就好像黑暗,若是有光明就沒有黑暗。我們再觀想所有的眾生都和我們一起沐浴在佛的光明中。
  5、拜佛引發徹底呼吸,吐盡陳積廢氣,吸入清淨佛氣
  我們一般人好像時常都在呼吸,但是事實上很少人知道怎麼呼吸,很少人能有完全又徹底的呼吸,為什麼呢?你可以觀察:只要人在忙碌的狀態,或者是心在註意外面的事情,他的呼吸就會受影響——變成很短、很淺的呼吸,甚至有時候會在半停頓的狀況,尤其心情不好、生氣的時候。這種呼吸會使我們體內骯髒的空氣沒有辦法吐出來,換新鮮的空氣,所以久了以後就會累積污濁的空氣在體內,缺乏氧氣。
  細胞缺乏氧氣很容易發生癌病變,所以容易得癌症。我們用拜佛可以調整呼吸,使呼吸變成徹底又完全,所以拜佛也是很好的「氣功」。我們拜佛的動作自然會使得我們徹底地「吐氣」,使全身的廢物、污濁的空氣都吐得乾淨,然後五體投地的時候,因為全身放鬆,肌肉放鬆就沒有阻力,在沒有阻力的狀況下自然就會有很深很完全的「吸氣」,血流也會因為深吸氣的吸引作用,很順利地流回心臟再打出去。我們每一個細胞都能在拜佛中得到豐富的滋養和氧氣,以及極樂世界快樂歡喜的氣氛。當拜好要站起來的時候,必須要趁著吸氣的時候,趁著吸氣的時候,運用吸氣的力站起來,就會很輕不必費力。
二、道證法師的感悟
  慢慢地,我發覺到原來一千拜、一萬拜都只不過是眼前這一拜而已,根本不需要去掛礙,更不必費心去想下一拜,只要時時刻刻拜好眼前這一拜,享受眼前這一剎那和佛面對面的時光就好。古人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萬古以來廣闊的天空,就是眼前你看到這一時的風月,每一個一朝風月都是萬古長空。所謂「永遠快樂無憂」就是每一個「現在」都快樂無憂
  其實佛本來就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夠覺悟而快樂無憂,但是因為我們心裡充滿了妄想和執著,每天煩惱東掛礙西,被亂七八糟的思想牽引著,所以沒有辦法快樂無憂,本來有的佛性、力量和潛能也發揮不出來。其實我們也可以選擇把妄想執著當作垃圾一樣丟掉,來享受清淨自在的本性,這是沒有人可以阻攔的。但是我們很莫名其妙地很喜歡「佔有」,就是佔有著痛苦、黏在痛苦上不能自拔也甘心。
  假如現在不能夠開心歡喜地發揮生命造福大家,那麼說實在,爭取明天也沒有用,爭取更長的生命也沒有用。我還是喜歡一句老話——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園中種滿蓮花,以清風明月的胸懷歌詠阿彌陀佛。(摘自《毛毛蟲變蝴蝶》)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淨空法師:佛法教學的終極綱領


所以善知識確實是難求,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沒有了,找不到了。唯一的一個方法,找古人,古人可靠。古人是經教,我們學《華嚴經》,找清涼大師、找李長者,他們對《華嚴經》有詳細批註。經我們念不懂,我們看批註就是聽他開導。一遍不懂,十遍;十遍不懂,百遍,如果你能把《華嚴經疏鈔》念一百遍,可不可能開悟?非常可能。一百遍,你的心定了,所以先得三昧,清淨心得到了。你把你那些煩惱習氣、知見習氣統統都念掉了,清淨心現前,清淨心生智慧,智慧就能開悟,這是真的,這不騙人。

所以佛法教學終極的綱領就三個,「因戒生定,因定開慧」。
戒是規矩,你得守規矩。教你一門深入,這就是規矩。
真正深入就得定,得定就開悟。
這是中國古聖先賢,不僅是佛法這樣教人,儒跟道都不例外。古時候私塾裡面老師教學生,老師最重要就是第一個注意,就是注意學生的悟性,幫助他開悟。這一悟之後,觸類旁通,他就很聰明,一接觸他都能明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見性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今天學《無量壽經》,找黃念祖這個注子就行了。為什麼?經是他老師夏蓮居老居士集五種原譯本之大成。他這個批註,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集古今中外那些大德注《無量壽經》的大成。都是集大成!你看他的一個注子,你看了多少經?他後面引證的是兩百多種,你全都看了,集大成!我們要去翻那麼多的時候,要費多少時間?他都把它整理好了。古注過去我們也涉獵過幾種,他這裡全有,他全都抄在這裡面。所以這部經解是集淨土經論注疏之大成,我們要認識,這是寶!
一切經裡面淨宗是寶,淨宗典籍裡面,今天擺在我們面前,這是寶!沒有比這個更超勝的,沒有了,我們要珍惜,要認真學習。這分量夠,像這樣的分量,我們如果從頭到尾一門深入來學習,學習個五年十年,念佛三昧就得到,沒有妄念了嘛!我們的時間,我們的精神,我們的精力,都集中在這上面,他怎麼會不得定?這個三昧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了,就能得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見性。我們希望能早一天成就,早一天就是你得真放下,這經典裡面教我們要放下的統統放下。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十四集)2010/4/18 檔名:02-039-0014

淨空法師:如何才是真修念佛法門


我們現在就修這個法門,我們是不是真修?真修的樣子是什麼?
真修的樣子像阿彌陀佛,決定看不到浮躁,決定沒有妄念。我還有妄念,我還有浮躁的習氣,我沒修,沒修得好,不像!
所以行人,對淨宗、對彌陀、對極樂世界,信心的程度、發願的程度、修行的程度,這持名,是不是這句佛號二六時中都不間斷,是不是心裡真有阿彌陀佛?我們要時時刻刻從這裡去反省,別管別人管自己,別人能不能成就與我無關,最重要是自己成就,才真正能像佛一樣幫助別人。
自己還有情緒、還有情執、還有煩惱習氣,這不行,這你念佛功夫不得力。念佛功夫得力是什麼?把這些東西統統都念掉,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其他都沒有了,都把它念掉了,這就叫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功夫有淺深不等,有事一心、有理一心,理一心開悟了,事一心得定了;沒有得定也沒有開悟,功夫還有點力量,能把煩惱習氣伏住,這叫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是很淺的一心不亂,少分,事一心是多分,理一心是圓滿。
我們分三土你就明白了,圓滿的一心不亂生實報土,多分的一心不亂生方便土,少分的,像功夫成片,少分的,生凡聖同居土。
我們在這個世界,應當全心全力、一心一意爭取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得不到,還能得到個方便有餘土,那肯定得到,那就不錯了,你是真念佛人。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五一集)2011//3/30 檔名:02-039-0351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淨空法師:【三昧之力】用禪定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由於智慧到彼岸,並因三昧之力,故三毒永無,三惑俱盡」。這三種迷惑就是見思煩惱,見,你看錯了;思,你想錯了,這是指什麼人?六道凡夫。不但人間,天人他也看錯了,他也想錯了,這叫凡夫。凡夫有見思煩惱,《華嚴經》說的執著,執著就是見思煩惱。



第二種叫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有分別,沒有執著,煩惱無量無邊,用塵沙來做比喻。最後一個無明煩惱,就是愚痴,痴無明,本來是明的,現在不明了。修三昧就是修定,佛用這個方法教人,用禪定這種方法能夠把見思、塵沙、無明統統斷盡,全都放下了,所有過失都沒有了,過失是假的不是真的。
今天科學它用數學,推算有這個可能,然後再用科學儀器來證明。譬如物質現象,近代,二戰之後,也不過是最近二、三十年,量子力學家發現物質的祕密,物質到底是什麼,他們揭穿了。所用的方法跟佛經上用的是一樣的,但是佛經是用定,科學是用儀器,觀察的結果相同,可是作用大大不相同。
用禪定的功夫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比科學高明太多了。為什麼?禪定當中你見到,因為禪定它裡頭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過去現在未來這是沒有時間,沒有遠近這就沒有空間,他能看到宇宙的真相,跟科學所發現的完全相同。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教不稱為宗教了,它是什麼?它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現代的這些哲學家、科學家肯定,二、三十年之後,一定可以普遍到全世界,大家都能接受。

本文節錄自【2014淨土大經科註】149

劉素雲老師:讀誦無量壽經的利益!不可思議!


很難得,今天有這個殊勝的因緣,向大家報告我讀誦《無量壽經》的心得。恩師常告訴我們,佛教是“師道”。佛與我們之間,就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印光大師也常說:“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們知道,學佛想獲得佛法真實的利益,一定要作個恭恭敬敬的好學生、好弟子,也就是“依教奉行”。

  剛開始讀誦,前五百遍是最困難的。這是因為自己業障很重,必須有很大的耐力,去沖破難關。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因為戒律的精神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讀經時,心裡不起任何妄念,就是“諸惡莫作”。經典是佛陀從真如自性中流露出來的真言,是“善中之善”,讀經正是“眾善奉行”。讀誦時專心,這是修“定”。念經時,自始至終念得清楚分明,沒有念錯、念漏、或顛倒,這就是修“慧”。它的秘訣在於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不管再苦,每天的定課都不能間斷。真肯老實,依教奉行,超過了一千遍以後,境界就非常殊勝。真正是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依報、正報都會隨著轉變,事事順心,身心健康、快樂。只要你真肯用功,用一年的時間,就會覺得自己心地清淨很多,妄想很明顯的少了很多,而且更有智慧。
  
  像我本來是一位家庭主婦,剛開始讀誦時,家庭事情還是很多,因為這是我的依報,沒有福報。第一年,我一天定三部不間斷。一年下來就讀一千多部,心定了身體也開始轉好,感冒少。以前一身都是病,最近漸漸覺得身體並無不適,家庭工作也比以前輕鬆,經濟情況也好轉很多,事業也很順利。當時我並無所求,只是老實依教奉行,自己並不覺得這是感應。第二年,一天能讀五部。我一方面也讀熟了,讀起來也快,很快就讀了三千部。那時感覺更殊勝,身體輕,睡眠少,連感冒也沒有。福報愈來愈大,心想事成,時間愈來愈多,妄念愈來愈少。第三年,睡眠更少,早上三點就起來。以前是睡到十點,精神還提不起來。一坐下來連續讀五部,欲罷不能,心地清涼,天天輕鬆愉快。有一天讀到下午一點就讀了十一部,心清淨、法喜充滿。第二天開始就一天讀十二部,真是無比快樂、自在。

  我們斷煩惱的方法是什麼?首先要將這部《無量壽經》熟讀三千遍,而且是不間斷、不夾雜。等經文熟透了,再去求解。最後是實行。讀經的目的,就是要培養我們的清淨心、根本智。因為唯有用讀經的方法,才能快速的將妄想、習氣很快的洗乾淨。
    我的一生也因此經而改變命運。今日以我的修學是不足以來負起續佛慧命之職,但以一個學佛者所得之真實利益,“當孝於佛,常念師恩” 思及此,以我個人改變命運的事實來供養一切眾生,真是願力不可思議。梅老居士於序文中寫道:欲弘淨宗,必須先弘大經,果能人人持誦,則因果自明,身心自潔,劫運自轉,太平自至。理不明要弘淨土即難矣,故大經適時出現。誠如彭二林居士所言,能遇到此經,實是無量劫中,希有難逢之一日。這一個事實,的確值得我們大家深深的思考。

  為什麼說這部《無量壽經》是第一經、第一殊勝?因為末法時期的眾生,根器已經很弱,好比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你用一般藥物,已經不能治療他的病。而且就算是有真正的好藥,藥效太慢,也同樣來不及救他的命。一定要用又快又好的特效藥,才能救這個病人。在本經第四十五品以及《法滅盡經》中,佛陀都很明白的告訴我們,當一切經典都滅盡時,只有這一部《無量壽經》獨留百年。可見得這本大經,如果不是我們末法眾生唯一的“特效藥”,世尊與十方三世諸佛又何必威神加持,獨留此經百年?

    這部經的殊勝,就在於它的感應非常快速。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半年就有效驗。什麼效驗?就是心很清淨,妄想執著淡了很多,待人處事變得很有智慧,處處順心,處處如意。誠如經上所言“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手中常出無盡之寶”,這就是讀經的好處。讀誦這部《無量壽經》。每天都必須有定課,由少而多,並且合計總遍數,一天都不能停,老老實​​實做三個月。在此,我可以先肯定的告訴各位,結果一定是法喜充滿、欲罷不能。 一直到四千五百部時,動一次大手術,不可思議的順利,真是重罪輕報。因為從小殺業重,身體不好,貪口腹。以前是連打瞌睡也作惡夢。現在夢少了,精神好。天睡很少,吃得少,天天讀經、念佛、拜佛、聽經,日子過得非常快樂、自在。正報、依報皆有大轉變。心定了,只要不間斷讀過了三千遍,要您停止讀誦,您一定不肯。在《大集經》裡佛陀開示,佛法留在世間共有三個階段,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三個時期眾生的根器是愈來愈鈍,業障愈來愈重。所以,世尊要對治這三個時期眾生不同的病,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對症下藥”。

  
  在正法時期,民風非常淳樸,人心厚道,只要大家認真持戒,就能成就。像法時期,人心已經漸漸受污染,妄想也比較多,必須用“定"的方法,眾生才能成就,所以像法時期禪風很盛。翻開我們中國歷史,唐朝正處於像法時期,所以唐朝的禪風很盛。但是到了現在,也就是“末法時期”,我們大家可以仔細反省,現在我們不能如法“持戒”,因此無法使我們得到心地真正的清淨。就連“習定”也不容易得定,我們也沒辦法真正對治煩惱。為什麼呢?我們自己想想,雖然盤腿坐在那裡,那是形式。因為我們可以自己檢討,我們腦子裡還是妄念紛飛,分別執著很堅固。習定,的確我們也做不到。持戒、習定都得不到功夫。沒有戒、定,就不能開智慧,我們最後只有從“淨門”下手。“淨門”要怎麼修?今天師父教我們讀三千遍的《無量壽經》。讀經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就是先幫我們啟發“根本智”
  什麼是根本智?就是清淨心。修清淨心,將我們的知見習氣毛病都捨棄,斷淨了,根本智才能現前。這時候,就是佛陀常常在經上講的“般若無知,起作用則無所不知”,般若無知,是根本智;無所不知,就是真實智慧。開智慧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有智慧,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待人處事無一不恰當圓融,這才得真正的解脫自在。
 
  現在我們才知道讀三千遍的無量壽經,有多麼重要。一門深入,將心長期安住在一部經上,才能得定;心定則生智慧。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