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講到「恩」,今天我們接受別人的恩惠,好像是應該的,感恩的念頭都生不起來,這怎麼得了!別人贈送、供養我們東西,許多人連「謝謝」這一聲都沒有,表面的敷衍都沒有,然後才想到這個社會怎麼不遭難!這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之人,不會有好果報。
這裡面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頗引人深思,這使我們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間性。在《心地觀經》里說: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國土恩)。四、三寶恩(上師恩)。三途(三塗)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二、壞苦(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三、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
一、四重恩
四重恩是: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
1、父母恩:
一個人來到世間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懷胎,生養哺育,才能長大成人。養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時候,自會領悟其中的含義。報父母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順的兒孫。
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來說,衣食住行無不來自眾生之恩,每個人的勞動都是為了對眾生的報答。報眾生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人與人的平等關係,互相尊重,互相照顧,建設文明的社會。
2、國土恩(國王恩):
報國土恩。我們賴以生存的國土是無私的,山川,水土,糧食,礦藏,傳統都是國土對人們的奉獻。使國土莊嚴是我們報恩的職責,也是我們為後輩應盡的義務。
3、上師恩(三寶恩):
對佛教來說,佛、法、僧三寶使人們取得智慧,證得菩提,獲得解脫,是人們的上師。三寶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認為最重要的,但經典里卻把父母、眾生、國王放在三寶之前,可知一個人如果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眾生的護持之恩、國家的安定之恩,那麼這個人說他竟能報答三寶之恩就很難真實了。
4、眾生恩:
云何念眾生恩?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勸發菩提心文》說:「我與一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眷屬、父母、六親、乃至師友。而彼眾生常為我身作大饒益,或順我志,令我歡喜;或逆我志,令發道意;又能示現一切極苦相貌,令我驚覺,不生貪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眾生恩德亦復無量,不可言說。」尤其是「上報」這兩字應該記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擺在眾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報」,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為若無眾生護持,不要說修菩提大道,我們連活著都十分艱難呀!真是令人動容的見地! 我時常驚醒自己:面對眾生,要牢牢記住「上報」兩個字。
一個人明白了做任何事無不是為了報恩,那就真正地、自覺地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以同樣份量來報償我領受了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的嚮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常為感覺自己佔有了同胞們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報恩無盡啊!
由此可知,忘恩負義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知恩報恩是「行好事」的先決條件,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裡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薩才落實知恩報恩?《大智度論》說,知恩報恩是二地菩薩以上主修的課程,所以二地菩薩才真正落實了。迴向偈只有八句,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佔了兩句,因為這兩樁事情要緊!古大德、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確實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湧泉為報,對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們尊稱他為佛菩薩,尊稱他為法身大士。
二、三塗苦(三途苦):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1、三途(三塗):
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貪嗔痴稱為三毒。有這三毒,就墮落到三途。
2、三塗(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
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
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環境,如冤憎相會,恩愛別離,所求不得,乃至天災人禍等苦,一切眾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謂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無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殺、烹煮、食啖等苦,其義相同。
②、壞苦
(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雖比人間快樂得多,但是非永遠,有敗壞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雖受衣食隨意,宮殿莊嚴之樂,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終有福盡墮落之日,其時有五衰相現:一、衣裳垢膩,二、頭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樂本座,其時痛苦非常。涅盤經云:『天上雖無大苦惱事,然五衰相現,極受大苦,與地獄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禪天得......此乃世間有漏之禪,終有變壞之可能,當其定壞之時,生大苦惱,隨念墜落,此即壞苦 也。
③、行苦
(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
此乃無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無色質之累,有空定之樂,雖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八萬四仟大劫,然而壽滿定盡之時,還要墮落輪迴,其時生大懊惱,如箭入體,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論」云:『上二界死時,生大懊惱,甚於下界,譬如極高之處,墮落碎爛』,其痛苦可知矣。雖未墮時,也不免常受行陰念念遷流之苦,故曰行苦。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講到「恩」,今天我們接受別人的恩惠,好像是應該的,感恩的念頭都生不起來,這怎麼得了!別人贈送、供養我們東西,許多人連「謝謝」這一聲都沒有,表面的敷衍都沒有,然後才想到這個社會怎麼不遭難!這是忘恩負義。忘恩負義之人,不會有好果報。
這裡面的「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頗引人深思,這使我們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間性。在《心地觀經》里說: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國土恩)。四、三寶恩(上師恩)。三途(三塗)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一、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二、壞苦(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三、行苦(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
一、四重恩
四重恩是: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
1、父母恩:
一個人來到世間為人,首先是父母之恩。十月懷胎,生養哺育,才能長大成人。養子方知父母慈。到了一定的時候,自會領悟其中的含義。報父母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順的兒孫。
作為一個社會的人來說,衣食住行無不來自眾生之恩,每個人的勞動都是為了對眾生的報答。報眾生恩,有了這種意念才有人與人的平等關係,互相尊重,互相照顧,建設文明的社會。
2、國土恩(國王恩):
報國土恩。我們賴以生存的國土是無私的,山川,水土,糧食,礦藏,傳統都是國土對人們的奉獻。使國土莊嚴是我們報恩的職責,也是我們為後輩應盡的義務。
3、上師恩(三寶恩):
對佛教來說,佛、法、僧三寶使人們取得智慧,證得菩提,獲得解脫,是人們的上師。三寶之恩自不能忘!
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認為最重要的,但經典里卻把父母、眾生、國王放在三寶之前,可知一個人如果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眾生的護持之恩、國家的安定之恩,那麼這個人說他竟能報答三寶之恩就很難真實了。
4、眾生恩:
云何念眾生恩?謂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勸發菩提心文》說:「我與一切眾生,無始以來互為眷屬、父母、六親、乃至師友。而彼眾生常為我身作大饒益,或順我志,令我歡喜;或逆我志,令發道意;又能示現一切極苦相貌,令我驚覺,不生貪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眾生恩德亦復無量,不可言說。」尤其是「上報」這兩字應該記住,修行者若把自己擺在眾生之上,只能「下化」,不能「上報」,就扭曲了佛的教化,因為若無眾生護持,不要說修菩提大道,我們連活著都十分艱難呀!真是令人動容的見地! 我時常驚醒自己:面對眾生,要牢牢記住「上報」兩個字。
一個人明白了做任何事無不是為了報恩,那就真正地、自覺地認識到了自身的價值、位置及生活的目的。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以同樣份量來報償我領受了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的嚮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常為感覺自己佔有了同胞們過多的勞動而難以忍受。」
上師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報恩無盡啊!
由此可知,忘恩負義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知恩報恩是「行好事」的先決條件,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裡面,到什麼地位的菩薩才落實知恩報恩?《大智度論》說,知恩報恩是二地菩薩以上主修的課程,所以二地菩薩才真正落實了。迴向偈只有八句,而「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就佔了兩句,因為這兩樁事情要緊!古大德、諸佛菩薩、法身大士確實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湧泉為報,對於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們尊稱他為佛菩薩,尊稱他為法身大士。
二、三塗苦(三途苦):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1、三途(三塗):
就是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貪嗔痴稱為三毒。有這三毒,就墮落到三途。
2、三塗(途)之苦:
苦有三苦、八苦(三途苦,八難苦)。
何謂三苦?乃三界中一切眾生所受之苦也。
①、苦苦
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單指人間言)
三途(地獄、餓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環境,如冤憎相會,恩愛別離,所求不得,乃至天災人禍等苦,一切眾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謂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無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殺、烹煮、食啖等苦,其義相同。
②、壞苦
(壞是壞滅,苦乃迫惱之謂)
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雖比人間快樂得多,但是非永遠,有敗壞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雖受衣食隨意,宮殿莊嚴之樂,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終有福盡墮落之日,其時有五衰相現:一、衣裳垢膩,二、頭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樂本座,其時痛苦非常。涅盤經云:『天上雖無大苦惱事,然五衰相現,極受大苦,與地獄同等......』。就是色界的初禪天得......此乃世間有漏之禪,終有變壞之可能,當其定壞之時,生大苦惱,隨念墜落,此即壞苦 也。
③、行苦
(行是遷流不息生死無常之意)
此乃無色界天所受之苦,此天無色質之累,有空定之樂,雖是最高之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八萬四仟大劫,然而壽滿定盡之時,還要墮落輪迴,其時生大懊惱,如箭入體,其痛苦莫可言喻!「智度論」云:『上二界死時,生大懊惱,甚於下界,譬如極高之處,墮落碎爛』,其痛苦可知矣。雖未墮時,也不免常受行陰念念遷流之苦,故曰行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