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三字經》下面一句話,“苟不教,性乃遷”。如果你要不好好的教他,“天性”漸漸被蒙蔽了,“習性”漸漸形成了,變成喧賓奪主,以後“習性”當家麻煩可就大了。
“習性”是不仁、不義,現在社會無禮、無智、無信,這五德,五德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從真心流露出來的,這五種大用、作用。蒙蔽之後就變成相反的,就是沒有“仁”,“仁”是仁愛。自私自利,只有利害關係,沒有親愛的關係,這個變化多大。不講禮,那就造惡業,沒有智慧。愚癡,沒有信用,存心欺騙一切眾生,連父母都欺騙,兒女欺騙父母。
所以教育重要,佛教人不修善不修惡,為什麼?善惡造成了六道輪迴,你修善,造三善道的業;你行惡,你造三惡道的業,這就是六道輪迴。
“菩薩業”是什麼?“菩薩業”是淨業,清淨的,不落在善、惡兩邊。所以菩薩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不把一切善放在心上,這叫“淨業”。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了,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這個要知道。平等心裡頭沒有覺迷,染淨、善惡都不放在心上,這個業就變成菩薩業了。
菩薩業具體說來,我們講的五個科目,五個科目就是菩薩業。“淨業三福”,要做,非常認真的做,為什麼?供養一切眾生,就佛陀而言稱“教化”,就菩薩而言說為“供養”。為什麼?佛是師道,佛是老師;菩薩是同學,同學就要客氣很多了。所以同學用“供養”,佛陀是“教誨”。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三福”相應是標準的佛弟子
“淨業三福”教我們,實在講天天要念,不念都忘掉了,重要課程。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與“三福”相應,這是什麼?這是標準的佛弟子。“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要常常放在心上,認真把它做到,做給社會大眾看,這是真正的勸孝、勸敬。人能孝順父母,能尊敬師長,這個人就是聖賢君子,這個人就是佛菩薩、阿羅漢,依這個為標準。
下面有兩句“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兩句是根本戒,培養自己的德行、智慧,這紮根教育。我們向佛菩薩學習,是接受教育。接受了之後,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修行,這叫不捨菩薩事業。我們中國人講得簡單,四個字——身、行、言、教,我們把佛陀教給我們統統做到。“身、行”就是教化眾生,做出榜樣給人看,別人看了受了感動,想跟你學,想跟你請教,你再用言語把這些道理講給他聽,他聽懂了,真能接受了,這個人就得度了,這第一條戒。
“三福”第一條,從這個基礎再往上提升,這個基礎就第一條,是“人天法”,在六道裡頭離苦得樂,不是究竟的,你沒有出離六道輪迴。你現前能做,現前可以離苦得樂;你將來能做,將來可以離苦得樂;不做,苦樂果報就現前,現前必定是苦多樂少,為什麼?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惡比善多,惡的念頭比善念多,惡的言語比善的言語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