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小麻雀奇蹟的一生




小麻雀奇蹟的一生

  五個多月前常住居士在精舍山門前,拾獲一隻頭部及兩翅膀受傷,奄奄一息的小麻雀,我們帶去給老和尚加持,之後大家討論該為牠取什麼名字,有人提議就直接叫阿彌陀佛好了,想借助這四字洪名在牠阿賴耶識裡,熏染佛的種子,讓牠脫離畜生身超出六道輪迴,就這樣阿彌陀佛就成為這隻小麻雀的標記。

  阿彌陀佛吃飯哦!阿彌陀佛吃茶茶(台語喝水)!阿彌陀佛睡覺哦………。每見到牠就叫阿彌陀佛,而且念佛機幾乎不離身,日子久了牠竟然熟悉聽懂這句名號,在餵養牠的過程中才知小麻雀是那麼膽小,喜歡躲起來鑽進人的衣袖裡,牠就像三、四歲的小孩直心、乖巧、單純、天真無邪、所有動作都是那麼可愛逗人開心,從牠身上體悟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都是靈性起用,只是相貌不同而已,在平常時也都會告訴牠,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悲願及依報的殊勝莊嚴。

  就在十二月六日的傍晚無常到來,不小心被壓重傷送去醫院。回來的途中就往生了,回到精舍小麻雀全身僵硬,我們徹夜為牠助念,二小時後發現小麻雀全身柔軟,羽毛光澤亮麗,非常安詳。隔天清晨三點多將近四點,拾獲牠的那位居士夢見牠蹲在身旁噈噈的叫,她睜開眼說:阿彌陀佛你回來了,之後牠就躺下。這時小麻雀的頭頂放出一道光芒,光芒中現出一位小女孩像大勢至菩薩的樣子,面帶微笑,相貌非常圓滿莊嚴,慢慢的就往上飄去了。這時打板聲驚醒了她,她高興地跑來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

  隔天中午我們幫牠火化,火化之後我們去找骨灰,發現牠的身體竟然沒有化為灰燼,像牠往生時的模樣。

  對牠驟然的往生甚是不捨,聲聲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念佛也念牠。感恩牠的示現,提醒我生命的無常,唯有句句聖號能令眾生得度,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不可思議,不可輕忽小動物,牠們跟我們都有佛性的,也能成佛。老老實實念佛往生才有真功夫,願以此殊勝因緣,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行持基本德行 什麼是修行?


  行持基本德行  


什麼是修行?修者修正,行者行為。即將自己不正之行為——在佛教中稱之為凡夫行為修持符合佛所立之中正行條。要學好佛,必須修行。所以學佛就要求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以世間上的一切來磨練和加強自己的修養。首先,要以四無量心、十善、六度萬行三聚淨戒來更正自己的行為。我們修行首先要真心為人類謀福利,心中要想到人民,要想到整個國家的大利益。

談到學佛修行,什麼是佛?佛就是人的智慧到了圓滿極限,沒有再高層次了,故稱之為無上,這時達到徹底圓滿叫佛。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就是自覺覺他,度脫有情,為眾生而修行。那是把眾生作為依傍去實踐自己的道德品質依生正行,即為度脫眾生修正自己的行為,這就是菩薩行。

學佛修行離不開皈依發心。如何發心?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說諸佛菩薩和一切賢聖僧啊,我一直到成佛的時候都皈依你們,絕不去皈依天魔外道,決不去做違背佛教的事情,一定要以慈悲為本,從內心裡要這樣想,又實踐中要這樣做。我以所修諸資糧,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今天以所修佛法積累的功德,積累的資糧不是為我自己,都是為了一切眾生,但願他們都幸福,達到國富民強乃至直達成佛。我從內心真正的這樣想,而且還要徹底做到。

要真正學好佛,還要觀無常、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一切有為法,就是我們世間所看到的一切,大至宇宙空間的萬物萬有,小至一微塵因的意識都是有為法,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性的。什麼叫無常性?無常性就是成住壞空,不管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都是無常性的。如露亦如電的,都脫離不了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的諦相。譬如說我們坐的凳子很快就要壞,我們穿的衣服、住的房子都會壞的,它們屬無生命的東西,無生命的決定要滅。再說我們的身體是四大組合的,即由地水火風組成的,中含靈知和空大。外四大是我們看得見的房子、山河大地一切林木及空中所有遊戲的那些細菌均為有為之法。遠至宇宙太空,近至肉體組合身心,都屬於四大。四大都是無常,都要成住壞空,就是說必須要死,必須要壞的。我們的身體為什麼是四大?我們的肉、骨頭、牙齒、鬚髮是地大,我們的血液、精血、汗水一切水份液體之類的叫水大;我們身上所發的熱能產生熱量的叫火大,外界所產生的風行氣墜,如出的氣,運動之相一切所能起推動力的均為風大,人由地水火風組成了我們這個軀殼。除了這四大還有空大和識大,因為肉也好,骨頭也好,熱能也好,氣也好,水份也好,都是建立在空間的,它建立了空大。識大稱為心識,叫做靈知,就是指揮四大運動的一切就叫意識,稱為識大。人除了六大什麼東西都沒有。佛家說出了六大皆空為真諦,這是宇宙萬物之諦相。一般人講四大,但不管幾大,都是成住壞空,都是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必須壞。

既然知道自己身體是四大組合,必須壞,因此最好在安靜的地方仔細想想,想你的生活,想你的悲劇,想你的一切行為,想你的遭遇,想自己的親友離別,想到世事變動之大而且時間不斷推進,年齡不斷增加,自己將入其土,說不定馬上就要死了,像流水一去不回頭。觀起了怖畏心境,無常心就生起實相,再觀想幾天出離心也就生起了。生起出離心後,自然會恐怖駭怕,因為時間不再回來,死亡就要來臨,所以,首先要求學佛的人生起出離心,而且要觀當下念頭。已經過去已成無常,我們就要少活這麼多時間,就是常言所說的無常歲月增中減,大家的年齡都不會增加,只會減少,那麼一天天接近死亡。死無定期,一氣不來,當下兩手空空而赴黃泉。這時候如果修行沒有到某種程度,就要把生死業力帶走,跟隨你到六道輪迴去轉。想到這裡,我們人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必須依照佛法去修行。懂得這個道理後,就會產生劇烈的恐懼心,這個時候,不管修什麼佛法,守任何戒律,對人民對國家都會全心全意施益於眾。如果沒有生起出離心就不相應。因為沒有生起出離心,就根本不想學佛,就是鬧著玩,甚至於利用佛法來做某些事情,或者是抱著探討心理去研究,這樣的人是下不了決心守戒律,更不會守戒的。要是生起了出離心,就會覺得人生真短暫,他就守戒律了,就會如法實施四無量心等行條。真正下了決心後,才能生起真正的信願行,真正的信心生起了才能有真正的願心,真正的願心生起真正的行為,才能建立信願行的境界,才能真正實施,這才算得上修行起境。所以學佛千記要生起真正的出離心才能產生受用,佛教中任何宗派都是如此。有句俗話叫做沒有出離境,修行不真心。

懂得生起出離心這個道理以後,還得守戒。其中戒很多,只要守好三聚淨戒也一樣。一開始守三聚淨戒,第一條攝律儀戒,第二條攝善法戒,第三條攝眾生戒。攝律儀戒就是誓斷一切惡,無一惡不斷,就是所有的壞事一點不能做。攝善法戒就是誓修一切善,無一善不修,那怕很小的善事都要去做。攝眾生戒就是誓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若要修法得用無疑,若行持有異,當下修正。至少要於靜處深思十善是不是照著佛所說的十善去做了,照著做了修法得用就無疑,若行持沒有照著十善去修正,就要馬上改,不然就得不到成就。十善還算不上高層次之修行,乃為天道之善業,但能做好也不錯了。十善是什麼呢?十善就是一不殺生而行放生。二不偷盜而行施捨,不僅在行動上,心裡也不要去想偷人家東西而行施捨。三不邪淫而修梵行,不邪淫不只是指亂搞男女關係,看到別人好看就死死盯著別人看,也叫邪淫,而修梵行就是要依照釋迦世尊所教導的行持去做,一步一個腳印的行持。四不妄語而說實言,不妄語是指未證到那個境界而說證到了,所以不能亂說、亂說就成妄語,對上師不能打妄語,對賢聖僧不能打妄語,再小的事情也不能去亂編。五不綺語而說質直語,就是說話不拐彎抹角。六不兩舌而說調解語,就是不挑撥是非,要說利於團結的話。七不惡口而說柔和語,就是說話時不要去刺傷別人,不要罵人。八不貪而修不淨觀,就是不能有貪愛之心,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我不要,有貪心就要產生我執。學佛法首先要斷除我執,修不淨觀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不干淨的行為全部改掉。九不嗔而修慈悲觀,絕不能起半點嗔恨心,因為一起嗔恨心就脫離了修行,沒有嗔心只要真心修行則一切圓滿。十不癡而修因緣觀,就是對一切因果都不能產生疑惑,要絕對相信自己一切都是因果,但不能以痴心盲目聞,事事都得以入於理道。因此修行就要好好考慮為什麼沒有修好,回答很簡單,肯定是自己行為有問題。

在十善的基礎上進一步嚴格實施四無量心建立德行,四無量心是: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就是說從我們的內心里首先願望一切眾生永遠住在安樂的境界中,並願望他們長在安樂的因地裡,沒有任何煩惱的安樂,還指佛法上的一切平靜,一切法喜,一切禪樂,一切勝境,一切善意,都稱安樂,安樂因就是種的因都是安樂的。我們從內心裡是不是真正的願望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了,可以考察一下看自己是不是總想挖苦某人幾句,是不是總想把別人整倒,這樣就不行。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就是希望眾生都離一切苦及一切苦因,希望眾生都幸福包括種的因都是幸福因。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怡悅,就是但願一切眾生永遠具備沒有痛苦的快樂,樂也是有苦的,但這裡說的是無苦之樂。只要眾生是無苦的快樂,我們就高興。譬如想到我們的人民生活幸福了,有前途了,我們的國家昌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心裡就非常高興。中央領導同志身體好,我們內心裡都很高興,因為他們也在考慮大家的幸福生活,整天在為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勞碌奔波操勞。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就是說貪心嗔心痴心都離開住平等舍,就是對一切事情不存分別心,深一點說即是佛性之道。

於是當隨意即觀慈、悲、喜、舍四無量,對諸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之心,施於實踐,就是說念完四無量心後,馬上就要隨即觀慈悲喜舍。即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慈心就是要像父母親痛愛自己的子女那樣去愛眾生,愛人民,見到眾生愚癡不懂,我們要產生慈愛之心去幫助他。悲心就是見到眾生的痛苦我們要像父母親一樣去悲痛他們、去關懷他們。喜心就是見到一切眾生幸福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看到大家富裕了,不應該嫉妒,應該做到別人高興我就高興,別人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舍心就是看到眾生有困難,他需要的如果是善意的對他確有幫助,就毫不猶豫的讓他拿去幫助他。只要能解決得了問題,我一切都舍給他,這叫舍心。但是慈悲喜捨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慈悲喜捨這四無量是要在實際行動中為眾生而發起。我們在實際行動中做事時就要具體落實到眾生身上,怎麼落實呢?舉一個例子,例如在路上有一個人的腿被車壓斷了,你會說多可憐啊,幸好我在後面,這個想法就不對了,因這幸好我在後面接著想的是不然我就糟了,這就不是慈悲喜捨。應該想到壓到他就和壓到我一樣,和壓到自己的子女一樣。這時你們可以觀想自己的子女殘疾了,自己心裡多麼難過啊。如果在慈悲喜捨上生起了實相,看到別人被車壓他同樣難受,同樣不堪忍受,覺得像傷到自己的親人一樣,當生起了實相即名真修行人。因此四無量心要落實到眾生身上。比如國家有困難,我們要盡最大的力量幫助國家,那麼就要儘自己的心依照國家的政策去努力,絕不能只在口頭上說得好聽,回家就變了,這就不對,就沒有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釋迦世尊要求我們做到的。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對眾生於實際行動中發起此四種無量心時,當依次第而入,先國家後自己,先大家後個人,再由生身父母妻室兒女岳父岳母諸親眷屬,常處身邊親近友人次第而進隨之散於六道眾生,這個次第是符合實際的。如果自己對最大恩德的父母都不慈悲喜捨,那麼對別人發的慈悲喜捨就是假的。你對父母都不知道去愛護,對世間上的眾生所謂的慈悲就是走過場。所以我們的慈悲喜捨是有次第的。如果依上述次第發的慈悲喜捨就是真的慈 悲喜捨。釋迦世尊就開示我們眾生在往昔都互為父母互為妻室兒女,所以我們不能說,今生的父母我們才愛護,往昔的父母我們就不愛護,都應該愛護,都應該和善,都應該尊重,都應該實行慈悲喜捨。如果連最起碼的互相幫助都做不到,還叫什麼佛弟子啊,還談得上什麼修行呢?

因此我們的身業、口業、意業三業應該統一,應該一致相應於慈悲喜捨。就是指說話時是以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對待眾生的,所做的事也和說的話一樣去完成,思想想的也完全一樣照著辦,這就是三業相應。當然三業相應先由思想提供發起,先由意識的想像,然後隨之付於行動,語言也是照著慈悲喜捨的思想境界去實行的。所以說具體落實不是一句空話,關鍵的問題是三業相應的問題。三業相應什麼,就是按照四無量的實相境界去對待一切眾生,對待國家,對待人民,就叫修四無量。當然還有勝義的四無量,但首先必須把前面所說的四無量修好,按照三業相應做到了,以四無量心實施於眾生,是真正做到絕不是勉強的。

這時就可以修六度萬行。念念不忘自覺覺他,以自己覺悟來覺悟眾生,就開始發大菩提心,即一定要度脫眾生,希望一切眾生都脫離煩惱之苦。因為每個眾生都有煩惱互相矛盾,生老病死等苦。產生大乘菩提心,才知道眾生有苦即我苦,眾生不盡我長度。發這個菩提心要自己立願心,做得到就發,不能亂說,大家都這樣去做。做得到就發心,做不到就不要亂發。但至少現在怎麼辦,有缺點堅決改正。例如在家對妻子或丈夫總覺得他又怎麼不好,其實完全是自己的問題,哪裡是他呀。六道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自己還沒有認識到,四無量心都沒有修還修什麼成就啊!所以願心是自己立的,如果立了願心,以後三業就不能有異了。若口言度生而返照四無量心未能三業相應,就沒有實相,也就是沒有功德,修的行就白修了。所以若未能三業相應,縱能終日用功,終歸是竹籃打水沒有收益。

所以要修高度的德行,要做超雷鋒似的人物,否則每天修假行,都是沒有作用的。因此必須有出離心才能守戒律,必須有戒律才能照四無量心去實行,必須照四無量心實行才能產生勝義菩提心,產生勝義菩提心才能得到圓滿修行境界。如果不這樣就沒有效果。因此修行需要的是德和品,德品具備了功夫也就應有盡有。釋迦世尊的整個佛法所需要的是修行,他自己也是修行證到了佛的境界,若行持不正,法就不相應,萬法都在行持中。若自己終日念阿彌陀佛,而對國家不忠心熱愛,對父母不孝敬,對人民不善良,這是自欺欺人的假行者。一生行持端正,知道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對父母孝敬,對人民善良,處處助人為樂,臨命終時念一聲阿彌陀佛,佛來迎接,這才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如果三業不相應,終日持咒修觀誦經,打坐修儀軌等等,終歸是竹籃打水無從收益,沒有受用,故當日審,依照佛義上師之教查己為任,每天都要抽時間審查一下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到底是如何做的,做對沒有,認真負責沒有,產生了。甚麼想法,符不符合慈悲喜捨的境界,符不符合大乘菩提心的境界。如果不符合當下正之,凡與上述教化的理論違背的馬上修正。我們靜而思之,想想上面講的一些道理,每天想自己做了些甚麼。如果多年的習氣一下改不了,就要立個透關法,在佛菩薩或上師面前下決心,從何時起堅決不行邪門歪道,堅決改正缺點,決心下定一定要改,有些一下改不了的,就立兩個月,但是一定要記住,到那一天一定要辦,不辦就等於騙子,是不會有半點修行成就的。所以立透關法也要說到做到。


上面所說的是佛法的修行至要。當建立了生起次第後,入正行自然解脫。什麼叫建立了生起次第?照著做了也不一定就是生起次第,生起次第是照著去做了,實際也做到了。比如觀四無量,硬是觀到他人的痛苦和自己家里人一樣的痛苦,他人的幸福即是自己的幸福才叫生起次第。這個時候修行才名實行無虛者,自度聖者之風。

上面所講的道理是佛教之正論,簡而言之,第一步愛國愛民熱愛世界和平,第二步眾生平等,第三步自覺覺他。認真照佛教的教義去修持,是名佛教入門之真修行法

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一位道人與盲人的對話(悟)



一位道士回到故鄉,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來到一個荒僻的村落中,在羊腸小徑,村民們默默的來來往往著。
正想離開此地,看見遠處有一點微弱的燈亮移動過來。這時身旁的一個人說:「瞎子過來了。」
貧道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沒有一絲白天與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莊嚴的神像,看不到花開花落,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綠桃紅的世界萬物,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子的,他挑一盞燈豈不令人迷惘和可笑?那燈籠漸漸近了。
暈黃的燈光漸漸移到了我的雲鞋上。貧道問:「敢問老人家真的是一位盲者嗎?」
那盲人告訴貧道:「是的,從踏進這個世界,我就一直雙目混沌」。
貧道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盲者說:「現在是黑夜吧?我聽說在黑夜裡如果沒有燈光的映照,那麼世界上的人將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就點燃一盞燈籠。」貧道若有所悟說:「原來您是為別人照明了?」但那盲人卻說:「不,我是為自己」。
為你自己?貧道又愣了。盲者緩緩問貧道說:「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過?」貧道說:「是的,就在剛才,還被兩個人不留心碰撞過。」盲人聽了,就說:
「但我就從來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也更讓別人看到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了」。

貧道聽了,茅塞頓開,仰天長嘆:「求道人雲遊四方,奔波去求道,沒有想到道就在我們自己身邊,人的道心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亮了,即使我看不見道,感覺不到道的存在,但道卻看到我自己的,道隨時隨地都伴隨於我們。
是的,點亮屬於自己的那盞生命之燈,既照亮了別人,更照亮了我們自己。

一、悟示弱
一個人太強勢,不管出發點是不是好的,定會受到傷害,這種傷害幾乎無法挽回,所以很多人遍體鱗傷,因為不懂得示弱。示弱其實很簡單,在關鍵時聽從別人意見,關注感受,情商管理得體,讓人合作有安全感。示弱不是妥協,是更快達到目標,是偉大的。學會示弱,做熟透稻穀!
二、悟放棄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選擇、不斷放棄的過程。有所放棄,才能讓有限的生命釋放出最大的能量。沒有果敢的放棄,就不會有頑強的堅持。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醒,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當一切塵埃落定,往日的喧囂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也是一種選擇,失去也是一種收穫。
三、悟心境
人活的就是心境。人生的許多變數,取決於天、地、人三才的運轉變化,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佳,則凡事自順。人的一生,小事無數,你能計較多少?人生的大事也只能盡人事以聽天命,常人豈能奈何?為小事而常介懷,不值;為大事而常悲慼,不該。所以,對於小事要開心;對於大事要寬心。
四、悟獨處
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淨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淨,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安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淡然自若。
1、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裡人。聰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後看;聰明之人,是戰勝別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戰勝自己的人。修心當以淨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休必勞心。
2. 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你怎麼待人,並不代表別人怎麼待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只會徒增煩惱;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好好珍惜,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3、世上沒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即使你再排斥現在的不愉快,光陰也不會過得慢點。所以,長點心吧!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要學會低調,取捨間必有得失,不用太計較。要學著踏實而務實,越簡單越快樂。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內涵和物質做後盾,人生就會變得底氣十足。
4、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執著於某一事或某一物,就會患得患失,煩惱也接踵而至;如能看開一切,心無罣礙,就會無所畏懼。人生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當你看淡得失、無謂成敗的時候,反倒順風順水、遇難成祥。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有一顆平常心,遠離混濁平靜如水,不為世間五色所惑。
5、人生在世,總有一些事情,我們只能欣賞,遠遠地,終也無法走近,最後,選擇走開。總有一些感情,我們只能體會,默默地,終也無法接受,最後,選擇離開。輪迴的路上,選擇與命運相連,放棄與生活相關。人生,就是於選擇中,走向新的生活,於放棄間,得到解脫自在,然後,繼續前行。
6、許多人常喜歡研究「說話之道」,以便在為人處世中遊刃有餘。其實,最好的說話之道,不是學習怎麼說話,而是怎麼做人。人做得比較善良、誠懇,就算語言拙劣一點,大家也會喜歡你;如果心腸不好,就算嘴巴再會說,別人被矇騙了一時,也不會被矇騙一世。所以,言為心聲,學說話不要捨本逐末。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淨空老法師: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說出當下唯一的一條生路!


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訴身邊的學生,他說「世界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下凡來都救不了」。告訴大家,你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李老師最後的遺言。像李老師這種慈悲教誨,我聽到好多,不是他一個,這個事情是真的。如果真的是非常嚴重,我們這些人集體祈禱,效果真的能夠超過他們嗎?就是超過這個惡業的業力,如果祈禱的力量敵不過它,災難還是會發作。所以,百分之五十的比例,一半一半,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的。我們做什麼準備?真正的準備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確實沒有第二個路可走。如果災難發生,那是共業,雖然大地毀了,生物都不能生存,各人去處不相同。你看念佛的人到極樂世界去了;行善的人,心行善良的人,天道去了;心行不善的人,三惡道去了,去處不一樣。

這一點我們常常提醒同學們,人沒有死,一切萬物也都沒有死亡,只是換個身體而已,換一個生活的空間而已,所謂不同維次的空間。你相信了,你能斷惡向善,你的生活空間愈換愈好,愈換愈殊勝。如果依舊作惡不改,那就像經上講的,你的前途就是在三途地獄。佛對於這些事情講得太清楚了,我們有幾位同學發心在經典裡面去查,專門查釋迦牟尼佛講地獄因果這些事情,也編成一本書,《諸經佛說地獄集要》,好像有二十多部經論。這部書,實在講在現前社會,我得勸同學們要多讀,我們學會裡有流通的。多看多警惕,句句是真話,要相信《金剛經》上佛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不妄語」,句句都是老實話,相信的人有福了。我們要學孔子求學的態度,信而好古,對古聖先賢的話相信,一點都不懷疑。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