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如何回歸到生命的源頭?





學佛有共修的階段,做人有共事的階段。不管哪個行業,到了某個階段,大夥兒都必須在一起學習、探討。人生沒有共修和共事的過程是不會圓滿的。

人的面孔千差萬別,但內在的自性是一樣的。我們的自性無形無相,都是圓滿的,都是佛,所以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有無窮的力量,都是無限光明的。我們的佛性是靠肉身這個載體來到娑婆世界。為什麼要來娑婆世界呢?因為要來淨化、加持和改變娑婆世界,同時也是為了完善自己,把與我們有緣的眾生喚醒,一起回到源頭,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娑婆世界是一個物質的世界,自性需要一個物質的載體才能與娑婆世界對接,從而更好地發揮她的力量,因此我們才有一個四大假合的身體。
我們的身心是一體的,但又是可以分離的,通過身體的所作所為就能看到我們的心。能降伏身體就意味著能降伏心,要看我們在心理上降伏了多少,就看我們對身體管住了多少。管住了身體就管住了心,管住了心也就管住了身體。心是萬物之主。佛教把這個心叫做本來面目,也叫做自性、真如、如來等等,伊斯蘭教把祂叫做真主,基督教稱祂為上帝。真主、上帝、佛指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宇宙最高的力量,只要你與這個力量融為一體,你也可以成為真主、上帝和佛。
但是後人都把真主、上帝、佛認定為某一個人。因為某個人修煉成功了,成了佛,成了真主,成了上帝,後人就給他貼了標籤,下了定義,說真主就是他,上帝就是他,佛就是他。其實真主、上帝、佛是宇宙的一種非常高的、極其精微的振動頻率,它蘊含了無限的愛、無限的智慧、無限的光明與無限的力量,修行就是要達到這個振動頻率,與這個力量融為一體。當我們的身心放鬆之後,就和這個力量接通,與祂融為一體了,這時候我們就是佛、就是上帝、就是真主了。你不要認為佛、上帝、真主是專指某一個人,你也可能成為佛、上帝和真主。


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為了幫助我們把散亂的心召回來,安住在當下。方法不是道,它是進入道的方法和技巧,是工具。就像這位同修所說的,到了禪堂之後你就什麼都不是了,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當你用一個法門修到某個階段,比如修到第九十九步時,你就什麼都不是了,你身上所有的標籤都撕掉了,因為你無我了嘛。只有當你無我了,你什麼都不是的時候,你才可能成為什麼,才可能成為上帝、真主、安拉、佛菩薩。如果你有所是,說明你給自己貼了一個標籤,你就失去了九十九種的可能性。
就像一團面,它沒有一個具體的形狀,看起來什麼都不像,但你可以把它捏成任何一種形狀,比如動物、人、器具等等。一旦你把它定型成某種器物、某個人或者某尊神之後,它就很難改變了。如果你不給它定型,它就什麼都不是,但也可能什麼都是,你把它捏成什麼,它就是什麼。一個無我的人也是如此。
當我們修到某個階段時,內心隨時隨地都是清清淨淨,空無一物。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只有一顆覺知的心存在著。但這顆心又無形無相,用之即來,舍之即藏,藏於法界之中,與虛空融為一體。比如你很清淨地坐在這裡,什麼也沒思,什麼也沒想,這時候你在哪裡?哪裡都在,也哪裡都不在。因為你已經空掉了,整個人消失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了。但是突然有人叫你,你馬上又從整體中脫離出來,恢復成個體。這時候你就听見外界的各種聲響,開始動念了。當你在整體的狀態中時,別人叫你,你也聽得見,但是不能啟用。你要啟用,就必須從整體中脫離出來,恢復你的個體。


因此我們每個人既是獨立的,又是屬於宇宙這個整體。我們的自性之所以具足了萬法,清淨無染,是因為祂來自很高的地方,屬於很高的等級。如果祂不是從很高的源頭下來,我們今天再怎麼修,也回不到源頭。我們的自性或者說佛性或者說神性是圓滿的,不需要修,直接就可以起用。可是數千年來每個教派的教徒都在修,他們究竟修什麼呢?
我們的自性一旦來到娑婆世界,就要藉助四大假合的身體。身體帶著紅塵的習氣,就要發揮它的習氣,而神性想要發揮神性的力量,因此他們就互相較量。祖師們設計了很多方便善巧的方法,比如念佛、持咒、冥想等等,都是為了讓這個四大假合的身體停歇下來,讓頭腦這個假合的系統停歇下來,否則自性這套系統的力量就得不到完全的發揮。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感覺自己的內在很糾結,有兩股力量在打仗,好像四分五裂似的。如果你是這樣,那說明你的根基還是很深的,你內在的兩股力量都處於甦醒狀態。有一種人在娑婆世界輪迴久了,沾染紅塵的俗習多了,整天都在用頭腦,妄心的習慣勢力很強,久而久之,靈性的力量就越來越退縮,他的我執也就越來越重,這種人就感覺不到內在有兩股力量在交戰。還有一種人是剛剛從源頭來到娑婆世界,他沒有沾染上娑婆世界的俗習,內在只有一股力量,很單純、很清淨、很雅、很脫俗,他的靈性是甦醒的,這種人就是明師。

明師來娑婆世界幹什麼呢?他們看到前面有很多同修來到娑婆世界,久了之後忘掉了自己的使命和初衷,回不去了。因此他們就來到娑婆世界,希望把這些同修喚醒,帶他們一起回歸。他們來了之後,有的沒有忘掉自己的使命;有的來了之後也迷失了;還有的剛剛來的時候還記得自己是誰,記得自己的使命,結果在娑婆世界轉上幾圈之後,也忘掉了!明師來到娑婆世界,把與他緣分深的眾生喚醒,度走了,剩下的眾生就讓與他們緣分更深的明師來度。
當時間到的時候,我們自然就發菩提心了。時間沒有到,明師怎麼讓你發菩提心,你也發不出來。你所謂的被誰度了,是因為這時候你發了菩提心,快開悟了,明師有慧眼,給你一點化,你就開悟了。佛菩薩度眾生必須因緣成熟,只有因緣成熟了,眾生才可能被點化、被度,才可能開悟。
東華寺開辦禪修班就是為了給大家提前做一個鋪墊,當你們的菩提心生起的時候,我們就接住了。眾生在發心的那一刻就是菩薩。如果這顆菩提心能長久地保持,你就是真正的在世佛菩薩了!菩提心很容易發,問題是難以持久,可能在這個環境裡生起了,離開這個環境又消失了,在這個人身邊生起了,離開這個人又退失了。
凡夫天天都在發願發菩提心,但又隨時丟掉了自己的願、自己的菩提心。當菩提心、願力真正生起之後,就要讓它在心中屹立不倒。一旦倒下,你就失去了方向。為什麼有的人迷失了方向,比如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呢?就是因為他沒有願力,或者願力生起之後又放棄了。

一個人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個層次,將來他就在哪個層次開花結果。所以人不能沒有志向和願力。儘管你的自性是圓滿的,但現在你已經和你的身體合二為一,來到娑婆世界了。就像你穿上泳衣到海裡游泳,泳衣把你包裹住一樣,你的身體就相當於這身泳衣,可是你以為你的身體——這身泳衣就是你。只有等你上了岸,把泳衣脫掉,才會恢復你的本來面目。
娑婆世界是靈性世界的一個投影,比如娑婆世界的功名利祿、兒女恩愛等等,都是靈性世界的投影,娑婆世界有的,靈性世界都有。但影子是虛幻不實的,如果你的智慧不夠,就會像猴子撈月一樣跳進水里,結果淹死了。可是眾生都誤以為娑婆世界這個影子是真實的,究竟的,所以都迷在其中不能自拔。其實影子只是用來證明有一個真實不虛的、究竟的東西存在。但是,就算在世明師告訴你這些,你也不相信,只有當你深入禪定之後才會相信。
但深入禪定的前提條件是,你的身心已經和諧統一,能安住在當下了。可是我們在娑婆世界輪迴了多世,身心已經無法和諧統一了。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多世的信息,用四分五裂這個詞已不足以形容,可以說已經千分萬裂了。所以一會兒一個想法,一會兒一個變化,即便簽完合同蓋了手印,睡一覺醒來又反悔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的阿賴耶識裡儲存了生生世世的信息,這些信息不斷地干擾著我們,讓我們變成反复無常的人,喜怒無常的人,多面孔的人。
只有當你深入禪定,超越了第八意識(阿賴耶識),達到一個很高的意識層次時,你才擁有一個完整的自我。當然,這個自我不是頭腦的自我,而是究竟的自我,是真我,只有真我才是完整的。只有當你找到了真我,才能如如不動,才不會反复無常。所以修行首先是身心合一,然後再拿這個一與天合一,達到人天合一。當達到人天合一時,你已經介於賢人與聖人之間了。什麼叫聖和賢呢?已經達到目的地的人,稱為聖人。已經入道,但還在途中修行的人,叫做賢人。
與天合一之後,你就恢復了本來面目,從個體回到了整體。各個教派的最高境界都是個體消失,融入整體,回到生命的源頭。你只要保持你的個體,就會疲勞,就會生病,就會死亡。比如有時候我們生病了,大夫叫我們吃藥,還要我們多休息。吃藥和休息,二者缺一不可,而且休息是主導,吃藥只是起輔助的作用。如果你光吃藥不休息,你的身體是不可能恢復的。所以生病的時候,第一就是要好好地休息,放鬆自己。人在放鬆休息的時候,身心是打開的,這時候宇宙的力量才會進入你的身體,你受損的身體才會得到修復。
打坐、冥想、誦經等等,無非是為了製心一處,達到入定的狀態,通過入定讓這個個體擴大、瀰漫,融入到整體之中,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在定中,疾病得到了療愈,肉身得到了修復,精力得到了補充,智慧就打開了。但這並不是我們目的,而是必經的過程。先是把你散落在外面的心收回來,然後把色身修健康、修完整。當身體的精氣神達到飽和的狀態時,才能和天地宇宙對接,你才可能回歸生命的源頭。
大家來到東華寺,如果有自己的用功方法,就用自己的方法來收心、安心。如果沒有禪修過,沒有用功的方法,我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方法,讓你把心收回來安住在當下,達到人在此心在此,不至於像過去那樣,人坐在這裡,心已經跑掉了。即使你的心只跑掉一部分,你也不可能成就。
有一種人,別看他人坐在這裡,他的心有好幾分已經跑出去了。因此你喊他,他沒有反應,你要喊他兩三聲才能把他喊回來。把他什麼喊回來了?把他散落在外面的能量場喊回來了,也可以說把他的魂或者他的心喊回來了。這些名稱雖然不同,但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在不同的層次叫不同的名字。
只有當你把散亂在外面的能量場收回來,讓身體成為一個全然的能量體時,你才會變得高度警覺。你們身邊是不是有一種人,很少喊一聲他就听得見,要喊兩三聲他才聽得見?這種人就是能量場散落在外面了。用民間的俗話來說,就是這個人的魂魄不全。因為按民間的說法,人是有三魂七魄的。而用科學的語言來表達,就是這個人的能量場不是完整的,全然的,只有一部分在身體裡面,另一部分跑出去了。你通過喊他,把他的能量場喊回到他的肉身裡面,他才會和你對接。如果他有一半的能量場散落在外面,只有一半在身體裡面,你喊他他是聽不見的。

那麼他的能量場跑到哪裡去了呢?比如你想你的孩子、家人、朋友等等,你想到誰,你的能量場就跑到誰身上去了。這個能量場可以叫它光,可以叫它愛,可以叫它慈悲,也可以叫它智慧。如果你是一個菩薩,你想到誰,你的光、你的愛、你的能量場就落在誰身上,你就加持他,改變他了。比如你們做父母的帶著愛心想孩子,你們愛的力量就落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受益了。如果你們帶著擔憂的心想孩子,一種黑色的負能量就會附著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會運氣不好,或者生病。所以修行人要時刻保持正念,只能想別人好,不能想別人壞,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一個人的能量是全然的,那麼他人在這裡,心也在這裡,愛也在這裡,光也在這裡,磁場也在這裡。我們修行就是要達到這種全然的狀態。只有當我們的身心全然地合一時,我們才能深入禪定,開智慧,與佛菩薩、上帝、真主、安拉對應,把祂們感召過​​來。
不管哪一個明師,來的時候都是帶著同樣的力量,只是他們外在的形像不同。過去的祖師所用的手法手段千奇百怪,面孔表情也會千變萬化,比如一會兒穿件這樣衣服,一會兒穿件那樣的衣服,一會兒是這樣的表情,一會兒又是那樣的表情,其目的都是為了適應眾生不同的喜好和需求,都是為了喚醒眾生的覺性和記憶。
真正的明師是不會考慮自己的形象的,只要能喚醒眾生的記憶,他們會扮演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面孔來面對眾生。佛菩薩有很多面孔,穿著打扮都不同,就是為了喚醒眾生的記憶。而眾生也有很多面孔,但眾生的多面孔是因為受我執的影響,貪嗔癡慢疑不斷,有種種的情緒變化所致。因為眾生在娑婆世界輪迴久了,沾染上了各種習氣。為了清洗眾生的習氣,明師就設計了種種的法門。
隨著修行的提升,我們的習氣會越來越少,面孔也會越來越少,也就是我們的自我和成見會慢慢消失,越來越少,由萬變成千,千變成百,百變成一,繼續往上升,最後連一也沒有了,這時候你就什麼都不是了。當你什麼都不是的時候,你就超越自我和成見了。換一種說法就是,當我們快回到源頭的時候,或者說當我們修到九十八步、九十九步的時候,我們的自我和成見就消失殆盡了,再往前一步,剎那之間我們就回到了源頭。
只有當我們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才能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融入到萬物之中、整體之中,就像一滴水回歸到大海一樣。當你融入整體,完全與整體合一之後,你就住在三摩地裡如如不動了。這時候你才超越了三界,超越了輪迴,破除了無明,了斷了生死。
你在三摩地裡不知道入定了多少劫,等到有一天你不想在整體裡面待了,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到娑婆世界或者他方世界去看一看,你一動念,就從整體裡面“啪”地掉下來,形成了個體,又來到了娑婆世界或某個他方世界。等到你玩一圈,覺得不好玩想回歸了,你又想辦法讓這個個體再次回歸到整體中。我們就是這樣不斷地來來去去。你只要保持個體,就有煩惱、就會疲勞、就會生病、就會乾涸、就會死亡、就會輪迴。要想不煩惱、不生病、不干涸、不死亡、不輪迴,就必須讓個體融入整體之中。
入定就是讓你的個體消失,回歸到整體之中,讓你的肉身充電,讓你的靈魂充電。你們會說,我們的靈魂,也就是自性,還需要充電嗎?可能你們會認為這是歪理邪說,人家都說自性(靈魂)是一切具足的,圓滿的,怎麼需要充電呢?是的,它來的時候的確是一切具足的,圓滿的,但是到娑婆世界輪迴幾世之後就不圓滿了。所以不僅你的肉身要充電,你的靈魂也要充電。
靈魂怎麼充電呢?就是入定去充。入定的時候,不僅你的靈魂在充電,你的肉身也在充電。所以每天無論有多忙,你都要讓身體安靜下來,讓心閒下來,這時候身心才會合二為一,不會再不打架。只有身心合一了,才能回到源頭去充電。
充電需要一個環境,​​環境就是一個模具。東華山就是東華寺的環境和模具,東華寺就是東華寺和尚的環境和模具,和尚的身體就是和尚心的環境和模具。我們的五官、身體就是我們心的環境和模具。什麼樣的模具就出什麼樣的產品。你在什麼樣的模具中,你就是什麼樣。
資料來源  東華禪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