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淨空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280集--現在的社會用什麼方法來拯救?用“慈、悲、喜、舍”

淨空法師 2015年11月15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七十八頁最後三個字看起。
  【解】再言法者,總為因緣所生,亦無常一之我體。
  前面說了“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說正報,在我們這個身體上,找不到自體,所以應該要徹底放下。
  人為什麼放不下?就是搞錯了,把這個身當作自己、當作真的,起心動念以為是心,這個肉身以為是身體,所以堅固的執著、貪染,這樣造成了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除了自己身心之外,還有一切法,這一段要講這一切法,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既然是“因緣所生”,就沒有自體。換句話說,也要放下,身心萬法統統都放下了,恭喜你,你成佛了。你把真實的東西,這個真實的是自性,不可思議、無法想像,也沒有辦法說得出來,你找到了,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這關係多麼重要!
  【解】《大乘義章二》曰:“法無性實(一切法皆無實性)。”
  “實”是真實。“性”是體性。哲學裡面講的“本體”,有沒有真實的“本體”?沒有,不得已說一個“實性”,實在實性。你要真正明白之後,它也是虛無縹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它存不存在?它存在。存在為什麼想像不到?言說不得。為什麼?它確確實實是一切法的本體,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的是“自體”,但是一切法沒有自體,一切法確實是自性變現出來的
  我們還是要用,我們面對著熒幕來說,比較容易體會,我們將屏幕、電視的屏幕比喻作自性,自性什麼都沒有,我們將屏幕打開是一片光明,這個光裡頭什麼都沒有,淨宗稱它為“常寂光”。“常”,它沒有生滅。“寂”,它清淨沒有染著。“光”,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實性,你要執著它有就錯了,不能執著。不但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起心動念,它就現前,起心動念它就不見了。變成什麼?變成萬法了,變成萬法就是,我們打開一個頻道,頻道裡面色相充滿了屏幕。這屏幕有多大,色相的面積就多大,屏幕是有邊際的,我們能看得很清楚,自性沒有邊際,所以自性裡面的屏幕也沒有邊際,確實“無中生有”,雖然“生有”,有不存在,有是幻相。
  這個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擊破“微中子”,看到了“微中子”確實是“物質”裡面最小的單位,把它擊破了,物質現像沒有了,看到物質怎麼來的?原來是波動所產生的幻相波動是阿賴耶的業相“一念不覺”,從這來的。“一念不覺”沒有理由,“一念不覺”產生了現象。什麼現象?阿賴耶,妄心。真心能現,妄心能變。如果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用真心,法性所現的,沒有阿賴耶的變化。阿賴耶是有生有滅,起了變化,所以妄心裡頭有變化;真心裡頭沒有。這就是極樂世界跟我們十法界不一樣的地方。
  現在我們知道,“生無性”,“法也無性”,一個道理,這個理很深,大乘經裡面佛常常提醒我們,時時刻刻為我們說,我們不會開悟,為什麼?我們著了相。佛說一個“實性”,我們就阿賴耶里頭有個“實性”;佛說“無實性”,我們又有一個“無實性”。這就是阿賴耶種子裡面全是佛法。佛法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個倒沒想到。
  所以學佛怎麼樣?被佛法迷了。佛是幫助我們開悟的,結果我們被它迷了,錯了。為什麼?著了相。聽經著了言說相;讀經著了文字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緣相。聽佛講經說法,跟聽世間人上台講演沒兩樣,佛說法是真的,我們聽到之後變成假的。用現在的話說,變成常識佛說真的是什麼意思?佛說了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個字,這是真的。能聽佛說四十九年,一個字的相都不著,你全明白了,為什麼?你契入自性了。自性裡面本有的般若,全部從你心裡頭流露出來了,這個人就叫大徹大悟,就叫明心見性。
  我們看《大乘義章》第二卷裡面所說的:
  【解】《大乘義章二》曰:“法無性實(一切法皆無實性),故云無我。”
  這是“法無我”,前面講的“人無我”。“我”是什麼意思?主宰的,自在的。迷了“人無我”,人不自在,人沒主宰。迷在“法無我”裡頭,細心去觀察,法沒有主宰,沒也不能自由自在。現在我們明白了一點,法從哪來的?法從“我”來的,我們起心動念從這來的,不起心、不動念,你才真正見到法性;起心動念只見相,不見性,只見生滅,不見不滅。
  【解】故《十地經論》曰:“無我智有二種,我空法空。”
  《般若經》上說“一切法”,這個“法”包括“我法”、包括“法空”,“我”、“法”都不可得。
  【解】又《金剛經》曰:“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這是什麼菩薩?中國佛法裡常講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華嚴經》上圓教初住以上,真菩薩。華嚴五十一個位次,前面十個不是真菩薩,第十一個以後是真菩薩;前面十個位次,從初信到十信,“人空”證得了,“法空”沒證得,不能算徹底覺悟
  所以真正要覺悟,真正要見性,“我”、“法”都要放下,為什麼?假的。假的為什麼佛說?佛方便說佛說法的用意是要我們真正了解他所說的意思,不要執著言語、不要執著文字、不要執著名詞術語;不要想什麼意思,沒有意思。沒有意思裡頭有無量意思,你想,只想無量意思裡某一個意思、某兩個意思,你統統都不想,無量義全具足,一個也沒有漏掉;想的時候“掛一漏萬”,道理在此地。
  【解】“大慈大悲喜捨聲”(喜捨見《宋譯》)。慈悲喜捨,名四無量心
  這四個,“ 慈”是與樂。“悲”是拔苦現在的地球,迫切需要“四無量心”。球上的居民長時間疏忽了教化,聖賢的教化、宗教的教化,疏忽了,所以現在的人起心動念,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這個心念全都是自私自利從小就教競爭,長大他能不鬥爭嗎?他能不戰爭嗎?現在我們看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鬥爭的社會、戰爭的社會。用什麼方法來拯救?那就是要用“慈、悲、喜、舍”。
  “慈”、“悲”都是愛心。“慈”是幫助眾生得樂;“悲”是幫助眾生離苦,都要靠教學慈悲心是一切眾生心裡頭本有的大德,大德、大能一切眾生都有。現在嚴重的迷惑,喪失得乾乾淨淨,找不到了,都被“貪嗔癡慢疑”埋沒掉了;“貪嗔癡慢疑”拿掉,慈悲喜捨就現前了,這被它蓋住的。
  我們希望“得樂”,我們希望“離苦”,放下貪嗔癡慢疑就離苦了,提起“仁義禮智信”就得樂了,學習聖賢的教誡就得樂了。違背了聖賢教誨,苦難就來了。
  聖賢教什麼?教“倫常”、教“道德”,教“因果”。今天這三種教育沒有了,所以世界這麼混亂,災變這麼多。“其來有自”,不是沒有原因的。怎麼救?西方的學者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能救這個世界

大乘佛法“真誠慈悲”、孔孟之道“仁義忠恕”真的能救地球、能化解災難


  “孔孟”是什麼?我們用一句話來表達,孔子一生講“仁”,仁者愛人;孟子講“義”,“義者循理”,遵守大自然的道理與規則,這叫“義”《論語》裡頭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們這四個字連起來,就是孔孟學說“仁義忠恕”。“忠”是用心,心要正,不偏不邪叫“忠”。“恕”,如心,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真心的相大公無私,待人接物平等和睦。大乘佛法“真誠慈悲”;“仁義忠恕,真誠慈悲”,真的能救地球、能化解災難,能令一切眾生都能過著美滿幸福的人生,所以“教學為先”。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永遠是“今現在說法”,成佛十劫,說法沒停過,你想听什麼,他就給你說什麼,無量法門,無量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每一個人聽佛說法,都聽到自己最喜歡的經論,佛在那裡給你講。那你要換一部呢?你換一部,佛就給你換一部講,你聽到就是的,極樂世界不可思議。
  佛有本事,一門深入能成就,多門一起學也能成就,那裡沒有障礙,為什麼?煩惱習氣被控制了,得自在了。我們這個世界,煩惱習氣沒控制,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加持你,控制住了,所以有那麼大的福報、有那麼大的智能、有那麼好的運快速成就。
  這個底下有解釋:
  【解】㈠慈無量心,能與樂之心也。
  佛用什麼方法“拔苦與樂”?就是教學,教學為先在中國這個大地上,古聖先王他們做出來了,我們在歷史記載上看到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天這世界動亂的因素,就明白了,為什麼世界變成這樣?教學丟掉了。學校挺多,教的不是古聖先賢的課程,是自己心編的教材,這個心是妄心,妄心編的教材不管用,常常出問題。古人的教材,用了千萬年都管用。什麼原因?真心流露出來的,自性流露出來的,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一切眾生自性是相同的,阿賴耶不相同,自性是相同的,從自性流出來的,沒有不適合的,所以用了幾千年不需要改變,世世代代社會都祥和,都不出問題,在中國儒、釋、道,三教典籍裡面都可能找到,這個不能不知道。
  “拔苦與樂”。“拔”、“與”都是形容詞,不是佛有能力幫助我們拔,拔掉給我們,不是的,諸佛菩薩所有一切的教學,包括“儒”跟“道”,都是幫助我們覺悟苦從哪裡來的?不覺。迷失了自性,苦。樂從哪裡來的?明白了就樂了。方法——教學、教育,眾生離苦得樂了,教學的目標達到了,功德圓滿了。
  【解】三、喜無量心,見人離苦得樂,生慶悅之心也。
  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好!讚歎他、勉勵他。
  【解】四、舍無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心不存著也。
  舍什麼?舍慈,舍悲,舍喜。怎麼個舍法?心裡頭不要著相。這三樁事情做、天天做,做了怎麼樣?做了不要放在心上,叫“舍”,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福德;不放在心上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樣,福德是有好的果報,人天福報;功德是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菩薩、佛陀、阿羅漢他們修功德,“慈、悲、喜”是一天到晚都在做,無時無處不在做,心裡面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舍”。
  “ 舍、做”同時,正在幹的時候、正在舍的時候,心裡頭沒有著相,就像海賢老和尚一樣。海賢老和尚的本事、功夫就在此處見,每一天勞動工作不知道辛苦,為什麼?他沒有放在心裡,放在心裡只有一句佛號,他那個“做”就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他那個念佛是“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他把這兩句話做到了,而且做了九十二年,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應當向他學習,向他學習你在這個世間就沒有苦了。這個世間有苦,眾生有苦,你沒有苦,為什麼?你沒有把它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的只有樂。苦沒有了就是樂,不苦就是樂。這個樂不是狂歡,離苦就是樂。這個樂生智慧,不生煩惱。
  我們再看下面還有一小段:
  【解】又怨恨平等,舍怨、捨親也,此四心,普緣一切眾生,引無量之福,得無量之果,故名“四無量心”。
  你說菩薩多快樂、佛多快樂!他快樂從哪來?就從這來的,我們能夠學到了、得到了,跟佛一樣快樂,就在現前生活當中,為什麼不干?
  再看下面這段:
  【解】甘露灌頂受位。甘露者,天人所食之美露,味甘如蜜。
  “甘露”是忉利天。忉利天是欲界天,往上面去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天人所有飲料裡面最好的,最美好的飲料稱為“甘露”我們體會裡的意思,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愛心是甘露。佛法稱為“慈悲”,一般的宗教稱為“愛”,“神愛世人”,那個愛心;“上帝愛世人”,這個愛心。諸佛菩薩大慈大悲,這是自性裡頭真實的甘露,流露出來滋潤萬法,滋潤一切眾生。
  【解】《光明文句四》曰,甘露是諸天不死之神藥,食者命長身安,力大體光。
  “體”是身體,身體放光,這是《金光明經》註解,這註解叫《文句》,裡面所說的,因為甘露灌頂。
  【解】灌頂受位者,顯教謂等覺菩薩將​​入妙覺之位,一切十方佛以智水灌菩薩頂。譬如轉輪聖王,取四大海水灌太子頂,唱言太子已受位竟,是名灌頂受位。
  這是古印度的禮數,世間的禮,給什麼人行這個禮?給太子。太子就王位,這個老王把位傳給太子,太子受王位的時候舉行大典裡面有這一個項目,就是“甘露灌頂”。那他用的當然不是天然甘露,是用海水。印度北方是喜馬拉雅山,西方、南方、東方都是海洋,東南印度洋,東面那邊是太平洋,太平洋很大。所以取海水,不同方位的海水,取這個,用這個水來灌頂,表示太子現在做了國王,他的職責是統領,佛法講一四天下,統領他的國家,和睦其他的國家。
  下面又引密宗:
  【解】又《密典秘藏記鈔》,以水灌頂,名甘露灌頂。《大日經疏》曰,今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
  這是佛門的“灌頂”。佛門“灌頂”給誰?一般顯教裡面講“皈依三寶”,師父給學生舉行“三皈依”也用水“灌頂”,但是密宗常有,顯宗裡頭沒有,密宗有。“隨緣灌頂”叫“結緣灌頂”,你只要去拜上師,上師都會用水給你灌頂。
  “ 灌頂”的意思很深、很少講,這書上有,“為令佛種不斷故”,這句是“灌頂”的真實義,希望皈依的弟子認真努力修學,把世尊的法接受過來,修煉成就自己,弘揚利益眾生,無論在家都有這個使命
  黃念祖老居士他接受密宗的灌頂,他是密宗的上師。在顯教裡面說他是在家的居士,在密教裡他是密宗上師,他那個灌頂沒有白灌,上師給他灌頂,他真的落實了,真幹。學過禪,學過密,學過教,最後歸淨土。歸淨土就是歸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就,確確實實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這一部代表作就可以了。夏蓮公會集大經,他的使命為大經做集注。真難得,採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每一句話他都用括號給我們說出來這句出自哪裡。“經”是會集的,“注”也是會集的;“經”是真經,“注”是正知正見,我們是現前得利益者。
  這個書我們有使命要把它傳到後世,那就是要栽培講經教學的人才,有這個機會不能錯過。世出世間第一功德——造就人才,沒有比這個更殊勝,沒有比這個更真實,沒有比這個更偉大,要懂,你要做天地之間第一等好事、第一等大事、第一等大功德的事----培養人才。
  什麼方法培養?真正找到真材實料。這材料是什麼?老實、聽話、真幹,這就是真材實料。傳戒老和尚遇到了,可遇不可求,遇到海賢,海賢是一塊真材實料,你看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他的人生,活在世間好像很苦、很清苦,內心充滿了喜悅,“慈、悲、喜、舍”在他身上看到,不是普通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你說他的精神生活多麼豐富,誰能跟他相比?一般人過的是苦日子,他苦裡頭有樂,真樂。苦是假的,樂是真的,這還得了,我們學佛要從這個地方學
  《來佛三聖永思集》這本書出來了,要多看,增長我們的信心、堅定我們的願心,向老和尚學習,將來也能自在往生,預知時至,就成功了。“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是一不是二。
  下面引《大日經疏》:
  【解】《大日經疏》曰,經如來法王亦復如是,為令佛種不斷故,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為順世法故,有此方便印持之法,從此以後一切聖眾咸所敬仰,亦知此人畢竟不退於無上菩提​​,定紹法王之位。
  這個意義很深,行灌頂禮的時候應當要把它說明,每一個人都做到,不容易,一萬人當中有一個做到就很好了,很難得了。
  現在出家人,我看每一位出家人,接受你傳授“三皈”、“五戒”的不止一萬人,所以一萬人當中有個一、二個就很難得了,期望每個人都成就不容易。
  古時候環境比現在好,那就是說法不間斷。我的老師過去告訴我,四百年前,中國這塊土地上,無論是城市、是農村,寺廟庵堂都有法師、居士在講經、在教學,大概三百年以後(我們現在講三百年以前),講經教學衰了,經懺佛事起來了,學經懺佛事容易,學講經教學難,所以道場就變成“經懺佛事”的道場,教學沒有了。這是佛教近代沒落的原因,沒人教了,我們不能不知道。
  怎麼樣讓佛法興起來?就是天天講,不斷地講,講得不好也要講,為什麼?沒人講了。講得不好的也很難得了,何況慢慢講,講十年、講二十年、講三十年,自然有諸佛菩薩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假的慢慢就變成真的了。人要有大願,大願就是菩提心;有大德,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所以,人要有大願,大願就是菩提心;有大德,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道綽大師,我們淨土宗第三代祖師,(第二代曇鸞),一生講《彌陀經》、講《觀經》三百多遍,常講。這是我們應該要發心學習的。

寺廟不在乎富麗堂皇,在乎有沒有講堂、有沒有法師講經,這很重要


  寺廟不在乎富麗堂皇,在乎有沒有講堂,有沒有法師在講經,這一點很重要
  【解】又《秘藏記》曰:“菩薩初地乃至等覺,究竟遷佛果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行圓滿,得證佛果。”
  “遷佛果時”就是他升等了,他成佛了。
  “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行圓滿,得證佛果。”諸佛用大悲水加持他,灌頂就是加持,祝福他,他成就了,他證得佛果了。
  【解】如上種種微妙法音,皆是水波自然之聲,無情說法,遍滿國土,池水樹林,悉演妙法。
  極樂世界,好!阿彌陀佛講堂裡說法沒中斷。不願意到講堂去聽的,有沒有?有。有哪些人?這些人真誠、恭敬心差一等,是往生在同居土裡面的菩薩,他喜歡這種環境修行,功夫沒丟失,但是遊覽山水之間成就道業,為什麼?水說法,樹說法,空中也有說法。找一個地方聽不到佛法,找不到。說的什麼?就是你喜歡的這個法門。我喜歡《華嚴》,走到哪裡聽到的都在講《華嚴》;我喜歡《法華》,聽的就是《法華經》,不可思議!一直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講“大開圓解”,就是大徹大悟。“ 有情”是佛菩薩;“無情”是樹木花草,是那邊的自然環境,統統在演說妙法。
  下面這一段:
  【科】己八、聞聲得益分三庚一、根熟相應
  上上根人他聞法就證果,根沒有熟的根熟了,根熟什麼?升級,向上提升。
  請看經文:
  【經】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
  這個里頭“其心清淨,無諸分別”這兩句非常重要!有這兩句什麼?他真聽進去了,真得受用了。我們今天講經聽眾也不少,怎麼樣?心不清淨,有分別,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聽了很多年,沒有真實受用。
  “真實受用”是指什麼?本經的經題上標準列出來了,小受用,清淨現前,“其心清淨”;大受用,分別沒有了;更大的受用,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你看這個地方“清淨”、“平等”,無分別就平等了,下面是“覺”,經題上“清淨平等覺”。要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學佛有沒有進步,到達什麼位次,是在清淨這個階段,還是在平等階段,還是大徹大悟?
  為什麼我們清淨心得不到?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是功德)得不到?我們學佛天天在幹的,修的什麼?福德,人、天福報,不能往生,不能出六道輪迴,來生的人天福報,這就很差了!最低的標準也要“其心清淨”。 
  清淨心等於證阿羅漢,沒有染污。我們的心還被外面境界染污,也就是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煩惱,不生智慧,煩惱是什麼?眼見色,我喜歡它,我討厭它,這是煩惱。不生智慧。智慧是什麼?相有性空,換句話說,見相,無論美好,不放在心上。為什麼不放在心上?前面給我們講的人事,人,“ 相無性”、“生無性”、“勝義無性 ”。
  今天這段接著講“ 法無性 ”,身心世界統統要放下,清淨心才現前;清淨心提升了,就平等心現前;平等心再提升了,就大徹大悟,覺了,不迷了。“覺”是佛,“平等”是菩薩,“清淨”是阿羅漢。
  我們聽經教得什麼利益?自己清楚。如果聽了,兩個人聽了還吵架,怎麼吵架?我有我的想法,你有你的想法;我不服你,你不服我。聽完經就打架去了,誰是誰非?兩個都錯了錯在哪裡?佛菩薩說的沒有意思,你怎麼執著這個意思、你怎麼執著那個意思,全錯了,沒有意思。所以沒有人爭論。聽完之後開悟了,好;不開悟,也不要放在心上就對了。一遍一遍地聽,聽上千遍,自然有悟處。實在有人十幾遍就有悟處、幾十遍有悟處,幾百遍有悟處的人很多,根利的人;根鈍的人千遍,一千遍、兩千遍、三千遍、四千遍,怎麼會不開悟?!真的會開悟。所以這些道理要懂。
  《註解》裡說得好,念老的註解,
  【解】 右段明聞者得益。
  聽經的人他得到的好處。
  【解】諦聞妙法,心無妄念,離諸垢染,故曰“其心清淨”。
  真聽到了、聽懂了。聽了之後去辯論去,那真的叫雞蛋裡挑骨頭,沒有骨頭你怎麼挑?所以佛經一定要懂得,佛經沒有意思,無義;它起作用,無量義。
  講經的法師給十個人講,十個人根性不相同,講法不一樣,每個人都得到好處,都聽懂了,契合各種不同的根機,所以它有無量義,你怎麼可以在無量義裡執著一個意思?!那一個意思是你自己產生的障礙,是你自己迷惑顛倒所產生的,經裡頭決定沒有。我們不能不知道。為什麼?這種情形古時候有,現在更多。
  再看下面,“分別”。
  【解】“分別”者,思量識別諸事理。以妄分別為體。
  “思”是想。“量”是度量、是衡量。“識別”,一切事、一切理,這都叫分別。
  “以妄分別為體”。你看看,是虛妄,不是真的,
  【解】乃妄於無我無法之上,而分別我與法也。若無我、人、眾生、壽者之相,平等無差,一味無別,故曰“無諸分別”。
  《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無四相”。“無四相”是平等,沒有差別,菩薩證得的,所以菩薩與人、與我、與萬事萬法,他沒有分別,他完全平等。怎麼平等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諸菩薩都看到“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一味還有什麼差別?如果有差別,都是你的妄想,都是你的執著。放下分別、執著,“萬法皆如”,“如”就是平等,“如”就是不可得。
  【解】“正直”者,方正質直,無邪無曲。
  什麼叫“正直”?“正 ​​”是方方正正。“直”,沒有委曲,沒有邪念,心上“無邪無曲”。心,直心,行為上“無邪無曲”叫“直行”、叫“行直”。這是做人的標準,這齣在佛經上,就是告訴我們學佛的標準,佛門弟子日常生活的標準、工作標準、待人處事標準,正直所以知道“人無我”、“法無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決定不再分別“我”與“法”,像《金剛經》上說的四相破了,“我、人、眾生、壽者“平等無差,一味無別”,所以叫“無諸分別”。
  【解】《往生論注》曰:“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憐愍一切眾生心。”
  這是真正的慈悲,他不是依分別心。分別,這個人跟我有親屬,是我兄弟姐妹、是我家親眷屬,我一定要幫助他;那個人跟我不相干,我跟他根本不認識,他有苦有難漠不關心。這個心就不正直了。
  【解】又《法華經》曰:”正直舍方便,但說無上道。“此中所謂正直,指唯說圓教之一乘妙法之本懷也。
  《法華經》上說的。《法華經》上所說全是“正直”。“方等”、“般若”還有方便說,《法華》沒有方便說。所以古大德跟我們講“成佛的《法華》,開智慧的《楞嚴》”。《楞嚴經》問答很多,就像辯論一樣,你去聽了長智慧。《法華經》句句都是無上道,成佛的《法華》。
  但說無上道,這個“無上道”說是圓教,一乘妙法,在菩薩之上。圓教在中國祇有兩部經,《華嚴》跟《法華》,其它的不是圓教。“藏、通、別、圓”,圓教只有兩部。這是世尊的本懷,本懷就是希望學生都能在一生證得究竟的佛果
  我們就曉得了,一生能證得佛果的,就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圓滿了。
  【解】“平等”,無差別曰平等。《往生論注》曰:“平等是諸法體相。”
  一切法的理體是“一”,就是自性。自性是平等的,不是差別的,所以“平等”是“諸法體相”。我們要想見“諸法體相”,“諸法體相”就是明心見性。“ 性”是“諸法體”,我們要想見性,應該怎樣?修平等心。你為什麼不能見性?你心不平。所以我們在一起學習常常提醒,“清淨心”是阿羅漢;“平等心”是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佛。
  佛從哪裡來的?平等裡頭出來的。菩薩從哪裡來的?清淨裡頭出來的。學佛學什麼?就是學“清淨、平等”而已清淨就沒有染污,平等就沒有分別。有分別,不平等;有染污,不清淨。染污是什麼?心裡頭有東西,就被染污了。我喜歡,被“喜歡”染污了;我討厭,被“厭惡”染污了。所以七情五欲,“七情”是染污,“五欲”是在外面,把你的心理上七情,勾引出來了。
  佛教我們怎麼辦?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練什麼?練不執著,就不染污,就是不要放在心上。不把七情五欲放在心上,心就清淨了,這樣才能證得阿羅漢;萬事萬物我們接觸的時候,沒有分別心,平等現前,菩薩;從清淨、平等裡面生出智慧,這是佛。“成佛之道”就在《無量壽經》經題上。我們也能把這三個配在果德上,經題前半部有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果”;後面是“因”。“果”是性德,自性本自圓滿,清淨心現前,“莊嚴”就現前;“平等心”現前,“無量壽”就現前;“覺”現前,“大乘”就現前。“大乘”是般若智慧,“因”、“果”都是圓滿的。懂得經題,就懂得怎樣修證羅漢、菩薩、佛陀,就懂得了。
  我們再往下看《註解》裡頭的。
  【解】因真如周遍於一切諸法。萬法一如,故曰平等。
  “真如”就是自性,就是常寂光。
  古人用黃金作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早年,我們台灣有個同修,陳大川,他搞的企業是做首飾,這個首飾不是真金的,是鍍金的,不是真金的。鍍金,做的非常美,價錢很低,美金十幾塊錢、二十幾塊錢,比真的還好看,大家都喜歡,為什麼?丟掉不掛念,很便宜,不是純金的,是鍍金的,鍍金。有一次他邀我參觀他的工廠,工廠裡頭有個展覽室,兩萬多種,沒有一個相同的,琳瑯滿目,真叫珠光寶氣。跟著我有十幾個人,跟我一起,我說你們來看,佛講上講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們來感受一下,就是這個。好,真的是非常之美。我記得那天去的同學,陳大川很慷慨大方,你們任選一件,隨你們自己選,任選一件帶回去做紀念。所以“萬法一如”,平等,你看到統統是銀做的,上面鍍的金,完全平等,這叫“平等”
  以這個例子讓我們看整個宇宙,一切萬法統統是自性變現的,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從哪來的?自性生的。
  佛又常說,大乘經上“一切法從心想生”,念頭生的,有念就有“萬法”,無念“萬法”就沒有了,平等。

世尊有時候把墮胎放在“五逆罪”裡頭,說明墮胎罪非常嚴重!


  知道“萬法”是自性生,我們身體是自性,我們愛護這個身體,為什麼不愛惜萬法?迷惑顛倒到所以然,你怎麼可以殺人?你怎麼可以墮胎?
  墮胎是殺親生兒女,這個罪很重!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是果報在無間地獄,極重的罪業。世尊說法,有時候把墮胎放在五逆罪裡頭,怎麼說呢?殺父、殺母、墮胎、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佛說的,不是一般人講的,所以“墮胎”這個罪等同五逆罪,非常嚴重我們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這是很多年前我看的,我相信現在只有在增長,不會減少。聯合國的統計是一年全世界在醫院墮胎有記錄的,超過五千萬人,這個數字跟第二次世界大戰雙方死亡的士兵還加上平民,是那個數字。這個墮胎就是一場殘酷的戰爭,戰爭四年才死那麼多人;一年就死那麼多人,這還得了嗎?!
  有人傳遞個信息給我,說這個地球將來會毀滅,怎麼毀滅的?墮胎這個罪行毀滅的。邪淫、殺子,這個罪孽會毀滅地球。我們相信,這樁事情每天在地球上發生,數量一定超過,一年平均墮胎五千萬,一天十五萬,五千萬,我相信這個數字一定會上升。這個統計的數字是十年前,我看到這報告,現在我們相信肯定是加倍,怎麼得了?!決定不能這麼做,死後確實有三途果報,這個果報在無間地獄,等到墮地獄那個時候,來不及了,後悔莫及,現在知道就要能夠防止,決定不干這個事情。
  【解】又《論注》曰:“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
  這就是說明滅罪,怎麼滅法?《論注》上說得好,“聞名”,這個“聞名”,聽到佛號的聲音,聞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是聽到說法的音聲,上面所說的“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
  “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這後頭這一句重要!我們想不想入如來家?很想。很想怎麼辦?要修平等口業,沒有是非善惡,好!海賢老和尚做到,你看,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平等口業”,為什麼?心平等了,言語就平等,待人接物都平等了。這些信徒來看他,來佛寺門口有柿子樹,他爬到樹上去摘柿子,來接待這些信徒,大家生歡喜心,一個人一個,老和尚平等心,三業都平等,好!
  【解】是故極樂國人,得聞種種法音,其心清淨,遠離分別,正直無邪,畢竟得如來平等口業​​,故曰“平等”。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