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佛度有緣人?你是不是有緣人?


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的人。所謂機緣成熟,不過是指外因須得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是種客觀現象,並不玄乎。佛又不是什麼萬能的主宰者和創造者,否則他不如直接把我們變成佛豈不痛快省事?他幹嗎要如此辛苦地講經說法一輩子?正因為世上沒有這個“萬能者”,我們才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需要如法地修行。

 試想,這世上如真有個創造一切的主宰者,說明他很不慈悲,因為他也創造了魔性和苦難,那我們豈不就成了一種被創造的犧牲品?一種遊戲的附產品?再說了,他不能將我們“創造”得同他一樣,這個世界也並不曾因他的“全能”而得以改觀,可見他也不是萬能的了。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眾生轉定業,第二是佛不能渡無緣之人,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過內因才能發生作用。對於我們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確實渡不了無緣之人。作個不恰當的譬喻:好比我們溺水,他伸手救我們,我們不相信他在救我們或不相信他能夠救我們,我們死活都不願將自己的手伸向他……學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個道理,一個好老師再肯教,而學生不肯學,老師總不能變戲法式的將學生“弄得” 有知識。

  佛不是原始民間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測的那種玄乎的、萬能的“神仙” ,絕不可能變戲法式的把我們變得同他一樣,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給我們一種理論和方法,無法替我們“創造或發明什麼”。

  當然,佛門常講“諸行無常”,因緣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世上絕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一切都在運動和發展著,我們只要有一顆渴望真、善、美的心,有著終極意義上嚮往獲得智慧與真理的追求,我們就是“有緣人”。

 當機緣與因果成熟了,自會對佛法生出嚮往和信任,自然就會被正法接引。無緣不是絕緣,只是當下無緣,一切都是變化的,人的成長和價值取向更是同樣如此,因此,關於有緣無緣,我們也不能以眼下暫有的現象而輕率地下定論。


一切因緣而起,

因念而生。


靜能生慧。讓心靜下來,你才能看淡一切。  靜中,你才會反觀自己,知道哪些行為還需要修正,哪些地方還需要精進,在靜中讓生命得到昇華洗禮,在自觀中走向覺悟。讓心靜下來,你才能學會放下。你放下了,你的心也就靜了。心不靜,是你沒有放下。靜,通一切境界。我們不要去幻想生活裡全是春天,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坎坷,品嚐苦與樂。 人生就是從一個夢想走向另一個夢想,從一個遙遠走向另一個遙遠。 不要用煩惱解釋生活,原諒生活中的不完美,學會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苦樂隨緣,得失隨緣,這也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一切因緣而起,因念而生。  執著於某一事或某一物,就會患得患失,煩惱也接踵而至;如能看開一切,心無掛礙,就會無所畏懼。 人生往往是怕什麼來什麼,當你看淡得失、無謂成敗的時候,反倒順風順水、遇難成祥。 人生最寶貴的,就是有一顆平常心,平靜如水,不為世間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里人。  聰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後看;聰明之人,是戰勝別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戰勝自己的人。 修心當以淨心為要,修道當以無我為基。 過去事,過去心,不可記得;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休必勞心。


心愈不知足,就愈難修行,任何一種不能滿足的想望都會使內心混亂,使情況變得更糟。  除非我們有知足的心,否則修行會徒勞無功,我們的修行會愈來愈差,而心也會愈來愈不知足。
任何事情,只要我們認真去做,一定可以做好。 如果我們總是不知足,不知足就會變成一種習慣。

用心養花,花花皆是芬芳;用心燒菜,菜菜皆是美味;用心作人,人人皆是好人;用心交友,友友皆是貴人;用心愛人,人人皆是親人;用心做事,事事皆是好事;用心念佛,念念皆是功德;用心學法,法法皆可明心;用心參禪,禪禪皆可見性。降伏自心,心魔皆可淨除;善用其心,無心卻也有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