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淨空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247集--無比殊勝的功德就是這一句佛號“信願持名”


摘自淨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47集2015年月12日講於香港




摘自淨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47集2015年月12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五百九十四頁,倒數第五行。
  【解】又東密(日本密宗)亦謂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
  諸佛菩薩,乃至於宇宙之間一切法,佛菩薩教化眾生依據什麼原則?經論上講得很多,無非就是應機施教。所以像這些不同的名字,都有出處,不是依自己隨便捏造的,都有經典做依據。也就都可以說,是諸佛如來釋迦世尊應機施教而說。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告訴我們,我們要用什麼樣態度來接受佛菩薩教誨?
  他首先告訴我們,不能執著言說相,叫“離言說相 ”。聽他的言說不能執著,這就對了。
  第二個,“離名字相 ”。就是這些術語、這些名詞,“阿彌陀佛”、“大日如來”,這都是名字相。人的名字相、菩薩的名字相、萬物的名字相,這都不重要,無關緊要,隨便什麼說法,只要對方能領悟,就是最高明的方法,最適合的方法。要叫對方能夠感悟,不是說聽懂聽不懂。有悟處,觸動他的悟處,這是最高明的。
  第三個,不執著心緣相絕不能我看到這個文字就想到意思,這個意思不是真的,不是如來所說的真實義,那是我們自己的意思,應該怎麼樣?自己沒有意思來接受,如來真實義就能夠體會到,這個妙極了。
  眾生修行功夫不得力,毛病出在哪裡?出在分別、執著名字相、言說相、心緣相。
  分別執著這些,錯了,所以逼著釋迦牟尼佛沒法子,他才說了一句,我這一生四十九年沒說一句話,誰要說我說法,叫“謗佛”。是不是真的?真的,真的沒有說過一句話,那話怎麼說出來的?是眾生有感,佛菩薩從自性當中自然流出來的,不像我們。我們說話先要想一想這要怎麼說法,這叫“有說”;佛菩薩從來沒想過。這個要記住。
  佛決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他沒有意思;菩薩雖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連阿羅漢,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能契入。阿羅漢契入少分,菩薩入了多分,法身菩薩全部都得到了,徹底覺悟了。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守住這個原則,對於經教裡頭這些東西就沒有關係了,但是我們也解釋給別人聽,要把它講清楚、講明白。
  講清楚、講明白,要查參考資料,查經典。我們有同學很難得,費了不少心血,把我們這部書裡頭的名詞術語參考資料,印成兩本,上下兩本,大概跟經的分量差不多,內容非常豐富,都可以做參考資料,所以《無量壽經》,蓮公會集之後,念老的註解出來了;在那個時候,我編的這個科判也出來了。我有一次在北京拜訪趙樸老,我把這個科判、念老的註解,都送一本給他,他看到了非常歡喜,這大經學起來方便多了,最重要的資料都齊全了,就是科判跟註解。
  那註解裡面,也有很多經上沒有提到的,必須要查《佛學辭典》,要查原來的經典的資料,那都有同學給我們查好了,編成這部書,所以學《無量壽經》,所需要的參考資料非常完整,應當很認真努力來學習。
  “東密”是我們中國人對日本佛教密宗的稱呼,就是東洋的密宗,就是日本密宗,他也說,阿彌陀佛就是大日如來,跟《疏鈔》裡頭引智覺法師的說法相同。
  【解】日興教大師《阿彌陀秘釋》雲:“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
  這就是大日如來,“居法界宮”,“宮”是個比喻,不是真的有宮殿,法界就是法身,就是常寂光。法身如來住哪裡?住常寂光,身土是一不是二,常寂光是他的身,是法身;常寂光也叫法性土。一樁事情兩個名稱,是一不是二,身跟土是一不是二,這不生不滅。
  我們中國人,因為六祖惠能是中國人,他 ​​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薩樹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真見到法身了,所以他能說出來不生不滅。五句話說得太好了,真是簡單明了,把佛法全部說出來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不能超越能大師的五句。什麼是佛法?他說的五句就是佛法,不生不滅,這“法身”。
  【解】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
  這就是相宗所說的“轉八識成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就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無量無邊的智慧,八識轉成四智,它就變成妙觀察,轉末那為平等性智,末那是染污意,分別,不平等,分別、執著,不平等,造業,它帶頭,造善業,造惡業,造染業,造淨業,轉過來之後就是平等性智,轉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前五識,為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成就所作,所作的無非是度化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眾生要用這個身體,要現相,現身,所以眼耳鼻舌身,就是成就所作,轉八識成四智。
  【解】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恒施利益。
  無量世界,依報,眾生;正報,依正莊嚴遍無量世界。這一句要記住,無量世界無量眾生,遍照,所以眾生有感,法身就有應。
  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從來沒有離開我們,遍一切時,遍一切處,無論我們走到哪一道,都沒有離開它。它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的本體,離開本體就沒有現相。“體”跟“相”是永遠在一塊的,不分開的,“體”不礙“相”,“萬相”發揮不妨礙,“相”也不礙體,“體”是“清淨無為” ,“相”是“有為”。
  “有為”,在真正大覺悟的人,我們講見性的人,他 ​​雖然“有為”,他不住,“無住生心”,“生心”就是“有為”,“有為”就是現相、就是辦事雖然現相、辦事,跟法身沒有分毫差別,法身是“清淨無為”,一念不生。大徹大悟的人在十法界、在六道現身說法、恆順眾生,也是沒有起心,沒動念,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就是法身,起心動念是報身、應化身。所以法身、報身、應化身一體,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證得,讓我們回歸到一體。
  所以“常”恆施利益,“常”是沒有間斷,“恆”是永恆。布施利益一切眾生,眾生需要什麼他就布施什麼,總不離性德。性德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五句,五句把佛法說得圓圓滿滿。所以五祖聽到了,衣缽馬上就給他了,立他為禪宗第六代祖。
  【解】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大日即毘盧。)
  佛菩薩的名字說不盡,名字都是契機契理,善巧方便,沒有固定的。“大日”就是毘盧遮那。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阿彌陀”。
  【解】阿彌陀具無量義。一譯無量壽。二譯無量光。三譯甘露王。密教以此三名,依其次第,表法報化三身。
  無量壽,法身;無量光,報身;甘露王,化身,實在我們看應該怎麼配。無量壽是報身,無量光才是法身,甘露王是應化身,你看你怎麼講,它都能講得通,它都沒障礙。
  【解】又可譯為無量莊嚴、無量清淨等等。
  都是講的三身。
  【解】又十二光名,亦皆彌陀名號。
  經上給我們講的“十二光”,這都說明,佛菩薩那麼多的名號無非是教化眾生方便而假立的,它是教化眾生的一種工具。教化眾生的目的,是引起他開悟、覺悟,他一覺悟了就沒得教了,不必教了。覺悟之後,自性本自具足無量智慧,統統都現前,所以就不必說了,就畢業了,就圓滿了。這就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已經回頭了,已經回到佛的位次上去了,回到佛位上就回到常寂光了。
  常寂光裡頭是平等的,一體。一切諸佛同一體,本來同一體,從來也沒有遠離過,只是迷悟不同。悟的時候沒差別,迷的時候好像有差別,覺悟就沒有了,覺悟之後佛跟佛在一起,沒話可說,都是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我們知道方向目標,就不會錯誤;我們不知道方向目標,常常被外面境界拉著走,那個虧就吃大了。
  真正了解之後,這信心十足,相信自己是佛;相信自己的自性跟諸佛是一不是二;相信一切眾生的自性跟自己也是一不是二,對佛菩薩的教誨沒有懷疑,對一切眾生的造作,不會起心動念,就有這麼大的好處。
  我們的信心不夠,外面境界風一動,我們馬上就有反應,這都是自己認識不夠,信心不堅固。那麼怎麼辦?經不能不讀,這一部《無量壽經》就夠了,《無量壽經》加上我們這些資料,參考資料,參考資料分量跟註解差不多,就是圓滿的佛法,這一部通了,門門都通。
  而且最大的方便、無比殊勝的功德就是這一句佛號“信願持名”,我們了解不夠透徹也沒關係,反正到了極樂世界問題就解決了。“信願持名”幫助我們往生,我們對這個要堅定信心,絕不懷疑,絕不動搖,絕不隨境搖晃。
  【解】又阿彌陀三字,每字亦具無量義。阿字為本不生之義,故是空諦。
  天台家講的“三諦”,屬於“三諦”裡頭的空諦。
  【解】彌字為吾我之義,故是隨緣之假諦。陀字為如之義,故是中諦。
  假名如其真空,真假一如、真假不二,這叫“如”,這就是“中諦”。所以真假要認識,用要用“中”。
  佛教沒到中國來之前,我們老祖宗知道用“中”,在哪本書裡頭?《中庸》。
  《大學》是方法,什麼方法?從個人身心安樂、個人的受用,怎麼才能得到一生身心快樂,這頭一個;家庭美滿,事業順利成功,社會安定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你要想得到這些,方法就在這一本書裡頭、小冊子,《大學》。理論呢?理論在《中庸》。
  可以說,《大學》、《中庸》這兩篇,都是《禮記》裡頭兩篇,是儒家學說的總綱領、總原則,精華的精華。朱熹把這兩篇從《禮記》裡頭取出來,加上《論語》、《孟子》,編成一部叫《四書》,他這個想法,我猜想是從《華嚴經》上得來的。我們知道朱夫子當年在世,佛經讀了不少。
  《華嚴》是佛教的圓滿法輪,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佛學概論,《華嚴》是佛學概論,所有一切經典,都是它裡面分出來的細節,它是總綱領,裡面有理論,有方法,還帶錶演,他說這是哲學書裡頭,全世界哲學概論裡頭最好的,帶錶演,五十三參是表演。
  《四書》就有這個味道,《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孔子表演,把《中庸》跟《大學》做到了,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家庭,落實在事業,他做到了。《孟子》也是一個表演的。
  孔子是聖人,孟子是賢人,聖人怎麼落實、賢人怎麼落實,這部書講絕了。學傳統文化,可不能把這部書忘掉,根紮穩之後,第一部要學的就是《四書》,你真正把路找到了,聖賢的道路,佛法的概論,這《四書》可以說儒學的概論。
  《華嚴》是佛學的概論份量大,內容太豐富了,大乘、小乘、密教,各個宗派都是從《華嚴》的一支分出來的。《華嚴》像棵大樹,那都是樹枝(樹幹、樹枝)。
  【解】又《阿彌陀秘釋》雲,“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義。“彌”字,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陀”字,一心諸法如如寂靜義。
  說得好!這句佛號“阿彌陀佛”,你念它,如果你懂得這些意思,念的時候就有感應。“阿彌陀佛”這名號它也表法,都從一心流出來的,“本初不生,本來無我”。“我”是什麼意思?在佛法裡面講,“我”是主宰的意思。身不是“我”,身做不了主宰,如果能做主宰,“我”這個身希望年年十八多好!為什麼它衰老?它不聽話。所以身不是“我”。
  什麼是“我”?自性是“我”。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真正的主宰,所以佛法裡頭有“真我”,“真我”就是自性。
  自性是“常、樂、我、淨”,四個意思圓滿具足,“常”是不生不滅;“樂”是沒有苦;“我”是主宰;“淨”是清淨,沒有染污自性四德——常,樂,我,淨。自性是“真我”,“無我”是無這個身,沒有這個小身。“身”是什麼?身是整個宇宙、大我一句“阿彌陀佛”具這麼多的意思在裡頭。
  【解】又“阿”字,“佛部”義,示理智不二,法界體相故。
  這些裡頭的內容,我們參考資料裡頭全有,同學們要想學習的話找參考資料。我還想著如果有這個緣分,真正有三、五個同修,真正發菩提心,修學淨宗法門,我們把這部經、科注真正詳細做一次的深入,時間長不怕,花個五年、十年時間都不要緊,把這一部攻透,這一部經就能把佛法興旺起來,因為真正鑽通了,大乘八個宗全通了,小乘兩個宗也通了,你就有能力教,願意學“天台”的、學“華嚴”的、學“法相”的,你都能教,一通一切通,這是下苦功來通,這不是大徹大悟。行,真這樣做可以,不是不能做。終極的目標“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統統搞透了信心才足,信願才真成就,成就往生的條件。
  今天我們往生沒把握,什麼原因?“信、願”不足,不能說沒有,裡頭有疑問真的鑽透了,疑問就沒有了,這值得做的。只要功夫深,沒有不成就的。
  【解】“彌”字,“蓮華部”義,妙觀察智,生法二空,實相本來不染六塵,如蓮花故。
  所以叫“蓮花部”,蓮花表清淨不染。
  【解】“陀”字,“金剛部”義,如來妙智,自性堅固,能破一切妄想、怨敵故。
  破妄想,“妙智”,也許我們能體會。
  這個“ 破怨敵”怎麼破法家對頭時時刻刻來找麻煩,造成障礙,阿彌陀佛的妙智能化解,真能化解,到什麼時候知道?果報現前的時候知道了。
  這些怨敵,什麼時候知道你是好人?壽命終了,果報現前,他知道了。他知道會生慚愧心,對你那麼多的誤會,原來你愛護他。我們念佛的人對這樁事情很重視,一定要把自己修行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
  “冤”擺在“親”的上面頭一個化解怨敵,這些冤親債主感恩。你跟我結怨,我不跟你結怨,你把我當怨敵,我把你當菩薩,確實是這麼想法,也是這樣做法。他現在不知道,壽命到了之後,果報現前他知道了。
  我們每天迴向對他有沒有好處?有好處,縱然墮惡道,受的苦報減輕了所以到那個時候就不是怨敵,他感恩,知道我們是好人,一生把好人誤會掉,對不起,佛能辦得到。
  下面我們看,這又一個意思,他的解釋很多,收集得很詳細。
  【解】又“阿”字,“空”義。
  這“一心”是真心,真心怎麼是空義?真心是常寂光,這一片光明,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沒有物質現象,它沒有精神現象,它也沒有所謂的自然現象。它沒有現象,我們六根緣不到它,看不見、聽不到,它沒有音聲;它也沒有氣味,也聞不到,所以感覺不到。這用個“空”字,這“空”不能說是“無”,“空”不當作“無”講,“空”、“有”,所以“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解】一心法體,本自虛妄,相空無故。“彌”字,“假有”義,一心平等,諸法如幻假有故。
  這就是自性能生萬法。我們今天居住的環境——正報。這個身體,身體是假有,剎那生滅,不是真的,這個要看破。我們所依靠生存的環境也是假有,包括山河大地都不是真的。身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包括地球有成住壞空,“如幻假有”,不是真有。不是真有,佛教給我們放下,別放在心上,要把真的放在心上,假的統統放下。真的是什麼?“阿彌陀佛”是真的,這句名號是真的,你把這個佛號放在心上對了雖然不能明心見性,保證你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五十一個菩薩境界,很容易修成,不難!保證你圓滿妙覺果位,多難得!這個機會我們遇到了,值得慶幸,值得歡喜。這個歡喜心生出來所有一切憂慮,像怨恨,全沒有了,一掃而光,法喜充滿。這個法喜帶給我們現前這個身體健康長壽、少病少惱。“惱”是煩惱,煩惱少、病少。
  【解】又“阿”字,“空”義,一心法體,本自虛妄,相空無故。“彌”字,“假有”義,一心平等,諸法如幻假有故。“陀”字,中道義,一心平等,諸法離二邊,無定相可得故。又“阿”字,“有”義,一心體相,本有不生,無滅盡故。
  這個“有”的意思深了,前面都講“空義”,沒有說到“有義”。都說“空”,“空”跟“有”是一個意思,“有”跟“空”也是一個意思,“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這個“有義”就是“真空不空”。“不空”就是“有”,妙有非有;“非有”就是“空”,所以“空”、“有”是一不是二,這才圓融。
  “一心體相,本有不生”。所以自性完全講的是性德,有緣的時候它現,它現不能說它生,為什麼?本有,它現;緣沒有了,它不現了。不現不能說它滅,它不生不滅;又有緣,它又生又現了。自性要本來沒有,它怎麼現?自性現得快,在一念當中,現什麼?現整個宇宙。好像我們電視這個畫面一樣,我們一按頻道立刻就顯現,顯現是圓滿的,不會當中有一塊空白,它是圓滿的,現的這個相不是一定的相,千變萬化。我們也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兩個相是完全相同的,我們生活圈子很小,好像天天都差不多,如果看整個地球就不一樣了,如果看整個太空變化更大了,然後我們回頭冷靜看佛經上的話,句句真實不虛,它講得太好了、講得太清楚了、太明白了,“本有不生”。
  【解】“彌”字,“空”義,一心諸法,自性不可得故。
  一心現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自性不能說沒有,有,我們六根都緣不到,所以說“不可得”。
  【解】“陀”字,“不空”義,一心諸法,本來法身功德,無斷絕故。
  這裡頭“一心”兩個字用得好,統統是“一心”現的。法身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永遠存在,常寂光永遠沒有變化,它現的相是幻相,有隱有現,沒有生滅。
  【解】又“阿”字,“因”義,佛界眾生,因一心覺,因一心迷故。
  “一心覺”就是佛、佛界。“一心迷”就是眾生。只有迷悟,佛跟眾生都是假名,“一心覺”是真的,“一心迷”是假的,為什麼?迷能回歸到覺悟,重要的是一心。
  我們今天對佛經,學佛經困難的地方,就是我們不會用“一心”,我們用“二心”、“三心”,所以叫“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說的什麼?“三心”說的是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二意”就是講的末那跟意識。“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二意”。用阿賴耶,妄心,“三心二意”是妄心,“一心”是真心。“一心”,不用“三心二意”,有覺有迷,迷了是眾生,這個“眾生”包括植物、礦物,無所不包。覺悟之後,像實報莊嚴土,那是覺悟,所示現的法性身,居住的國土,法性土,“一心覺”現的,跟“一心迷”完全不一樣。
  底下說“彌”字。
  【解】“彌”字,“行”義,斷人、法二我,證生法不空,至佛果故。
  諸法實相現前了,“證生法不空”,自性裡頭本有的,這一句話就是能大師所說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所以它能生,能生就不空,這個“不空”叫“妙有”,“妙有”也叫“非有”,“非有而有”、“非空而空”,事實真相,至佛果故。
  【解】“陀”字,“果”義,示不二一心如如理智,是則佛果故,如是差別法門,即名字相。
  這些都是名詞術語,說了這麼多。《大乘起信論》上提醒我們,“要離名字相”,“名字相”要知道它什麼意思——不執著、不分別。知道之後,放下分別、執著就對了;不放下分別、執著,你著相了,你著了名字相。著名字相見不到實相,還是迷沒悟;放下名字相,悟了。

  下面做總結:
  【解】又如是字相,互無定相。
  沒有一定,怎麼說都行,都是佛說的。佛為一切眾生說的,對像不相同說法不一樣;或者對象相同,時節、因緣不相同,場所不相同,也都說不相同的法。
  佛說目的是一個,幫助眾生覺悟。佛知道,用的方法非常巧妙,你一接觸豁然大悟。那是什麼樣的緣分?你快開悟了,就差那麼一點點,佛就有辦法幫助你,讓你大徹大悟。你要沒有到那個邊緣,你迷的很深,很執著,那佛會給你講這些經,慢慢來誘導你,你距離覺悟太遠了。佛說的法叫“妙法”,所以佛“無有定法可說”。
  佛說法,記住,沒有起心動念。我們言行舉止,統統有起心動念,這就是迷,這叫“無明”。根本無明,就是起心動念,它太微細了,自己不知道。
  【解】如帝網珠,不可取捨,一心平等,不可得故。
  這個比喻。“帝”是指忉利天。忉利天主的宮殿,上面掛的這些羅網,這個網,網與網當中都有寶珠,寶珠會放光,系在裡頭。這個珠不能夠取捨,是帝釋天福報成就的。為什麼?
  【解】一心平等,不可得故。
   這一個結論結得好。
  【解】又曰:是故,唱阿彌陀佛三字,滅無始重罪。
  “唱”是什麼?念出聲。這一句佛號的功德,我們常常聽說,常常看到不可思議。那不可思議的意思,我們就很模糊。能滅無始重罪,那現在的罪能不能滅?能滅。怎麼會不能滅?問題在哪裡?你不肯念。你不知道他的好處,念了幾聲就忘掉了,心裡面的妄念太多、雜念太多,佛號不能夠連續,那個妄想雜念在造罪業,造得多,念得少。所以重罪滅不掉。
  要怎麼念?我不造罪業了,我專念佛了。我把妄想雜念統統放下,那個滅重罪就很有效果從哪裡看?清淨心。清淨心現前了,重罪滅了。有重罪,心不清淨、心不平等。
  下面說:
  【解】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
  “成”是成就。“無終”是沒有止境的福報智慧,為什麼你不肯念?淨土法門,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就念一個阿彌陀佛、就念一尊佛。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不變,沒有一個不成佛。
  下面的比喻:
  【解】如帝網一珠,頓現無盡寶珠。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也。
  每一個寶珠都放光,一個珠裡頭有一切珠,影相都在其中,所以現無盡寶珠。
  這“一個珠”比喻彌陀一佛。我念這一佛,等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我通通都念到了。佛佛相應,佛佛一法身,佛佛是一體。所以彌陀一佛,快速圓滿無邊的性德。
  無邊的性德就是惠能大師給我們講的五句,“清淨”、“不生不滅”、“本自具足”。無邊性德,一句佛號就圓滿了。
  【解】以上《秘釋》之說頓開諸佛秘藏,直顯持名一法,攝蓋一切法功德。專念彌陀,即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之無邊妙德。如上妙諦,直示佛之知見。正顯此法,實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真正不可思議,日本淨宗大德,他們從中國學回去之後,在日本立宗,十幾個宗派,全是淨土宗,都以善導大師為初祖,他們的祖師都是第二代,第一代善導大師,難得,不忘本,這是我們在日本所看到的,日本人對祖師非常重視,祖師的殿比佛殿大,高大,祖師的像比佛像高大,佛像不大,祖師的像大,為什麼?沒有祖師怎麼知道有佛,你知道有佛,你得到佛法的利益,第一個是祖師,是老師,沒有老師你怎麼知道?所以佛殿供的像不大,你到祖師殿裡看,像差不多像有真人那麼大的樣子,人不忘本。
 今天日本的社會也是動亂,原因是什麼?把傳統文化丟掉了。他們的法師告訴我,四百年前,日本的寺院庵堂也是講經教學,從接受西方文化之後他們就遠離傳統文化,這四百年的西化,變成今天的社會,這都值得我們深深去反思。怎麼可以說傳統不好?傳統在這個地區,幾千年的安定和諧,一丟掉之後馬上就出問題。中國丟掉一百五十年;日本丟掉了,他告訴我四百年,他們跟外國接觸得比我們早。
  我們要相信湯恩比的話。這是個英國人,對中國文化研究得徹底,中國人裡面找不到一個像他這樣的。
  這是一個一生專門研究世界文化史,他把全世界的文化,分 ​​成二十多個不相同的,最優秀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他叫“東亞文明”,還有三個衛星國,韓國,日本,越南,這三個國家,文化全是中國文化,他們自己本身沒有,完全是中國的,連文字都是中國文字。二戰之後,韓國、越南自己創造文字,在這個二戰當中那個時代,他們全部用的是漢字文言文,所以我們到這些地區,到日本也一樣,言語不通,寫字都通。湯恩比說,這四個國家如果團結在一起,就能領導全世界,很有道理!
  所以這裡念老告訴我們:
  【解】“專念彌陀,即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之無邊妙德。如上妙諦,直示佛之知見。”直接指示我們佛之知見,《法華經》上所說的,正顯此法,實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為什麼難信?我說一句,沒有福報。為什麼沒有福報?沒有智慧。有智慧、有福報,一听就接受。
  智慧與福報,與認識字讀書沒關係。
  我們看到有一個人,一听就接受了。海賢老和尚,二十歲的年輕人,鄉下農民,沒有讀過書,不認識字。二十歲出家,師父看準了他,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活了一百一十二歲,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他行,他相信,我們一般人不相信,這相信的人就是有智慧、有福德,沒有智慧、沒有福德的人,不相信。
  由此可知,真正相信、接受,天天拿著念珠念佛,不放手的這個人,有大福報,有大智慧,他往生到極樂世界,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解】又《阿字觀》曰:“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自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佛號中一個阿字功德如是,故佛號之功德不可思議,明矣。
  “阿”我們講音聲,它是第一個元音,一開口——“阿”。你看外國的文字,拼音的文字,字母第一個就是“阿”。從“阿”字出一切陀羅尼。“陀羅尼”,就是佛經裡面所講的咒語,這密宗的。密宗對這個“阿”非常重視,認為這個字是無比的神聖,它應該是梵文的第一個元音,所有文字都離不開這個字。第一個元音,從一切陀羅尼生一切諸佛,從陀羅尼開悟的。
  佛是什麼?覺悟。眾生覺悟就稱佛,一句陀羅尼能不能開悟?能。為什麼現在念咒的人不能開悟?因為他不是海賢老和尚。如果是海賢老和尚,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咒語,也是陀羅尼,他能開悟,他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由此可知,所有的神咒都有這個效果,問題就是你不會念。要怎麼念?清淨心念。念的時候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雜念,才能產生效果這個效果就是什麼?治病,治我們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這些病。
  佛四十九年教給我們一切法,都是為我們治病的,任何一部經教,任何一句咒語、佛菩薩名號,都可以幫助我們治病只要我們會念肯念,問題都能解決;不肯念,那就沒法子了。不認真念,不肯放下,這就很難,太難了。
  【解】“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成佛,到現在十劫,十劫是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是在虛空法界來說,十劫很短,常講無量劫。十劫很短,通常講十劫,沒有說中劫、小劫,那就是大劫。大劫是一個大千世界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個大劫”十劫,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成、住、壞、空十次。通常講小劫,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最常用的是人的壽命,佛說,人是壽命最短的時候十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八萬四千是人壽命最高的;再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又減到十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這是一般講得比較多的,經上的說法不相同。總而言之,這時間相當長,大劫的時間很長。
  【解】表四十八願圓滿成就,成等正覺,號阿彌陀佛。從法藏成佛至釋尊說經時,已歷十劫。
  這是一個說法。阿彌陀佛他的歷史,在前面我們讀過,這都久遠劫之前他做國王,這國王做得不錯,大家讚美他世饒王,是個好國王,老百姓都享他的福。他聽世間自在王說法,覺悟了,把王位讓給別人,出家修行,法名叫“法藏”,叫“法藏比丘”。
  阿彌陀佛的前身,他非常慈悲,憐憫一切苦難眾生,希望幫助這些苦難眾生,特別是六道輪迴裡頭,輪迴很不容易出離。他度眾生,幫助苦難眾生是以六道為中心的目標,第一優先得度的——六道裡頭苦難眾生,發願想幫助為這些苦難眾生建立一個​​道場,向他的老師請教。
  老師獎勵他、讚歎他,教給他的方法,你去考察參觀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你覺得是好的、需要的,你去學習、採納;覺得不好的,你就不要。取人之長,舍人之短,然後你建立這個道場一定就殊勝。
  他真乾了,用了五劫的時間做這個考察的工作,得出一個總結論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一切諸佛剎土優點,缺點不要了。你看第一願,“國無惡道”,十方世界都有六道輪迴,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有人、天兩道,沒有阿修羅、沒有三惡道。
  你看他取捨,人的身相不相同,相貌好的生煩惱,生什麼?傲慢,優越感。相貌不好的生自卑感,都給人帶來煩惱。那怎麼辦?西方極樂世界相貌統統一樣,平等的,妙極了!都跟阿彌陀佛一樣,身材也一樣,相貌也一樣。那人與人之間怎麼認得出來?人跟佛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分不出來誰是人、誰是佛。沒有關係,往生到極樂世界個個人都有天眼,像佛一樣的天眼,絕對不會把人認錯,不但認識你,而且能看出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你在哪一道,你在哪個佛國土,都曉得,這殊勝!
  所以,依四十八願的理想建成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一個道場,裡面就是兩種人,一個就是阿彌陀佛——老師;另外所有去的都是學生,是學校,最殊勝理想,生活環境,修學的場所,他提供。這是十劫,從法藏成佛到釋迦牟尼佛講經,這已經十劫了,這麼長時間。
  【解】但應著眼,此云十劫,正是為酬願度生,示現之事相。
  辦班教學,酬償他的本願,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脫離六道十法界,離究竟苦,回歸自性,回歸常寂光,究竟樂。這個事業太偉大了,感得諸佛對他的讚嘆,稱他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他是“酬願度生”示現的事相。
  【解】此乃一期應機之權說。
  就在這一次他發這個大願,好像辦這個學校,是這麼個說法。
  【解】若究其實,則彌陀實久已成佛。
  實際上他過去辦了很多學校,極樂世界是個特殊的學校,幫助真正肯相信的人,完全依靠佛力、依靠四十八願,不是靠自己,全靠佛力,這麼一個法門。有沒有道理?有道理。什麼道理?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他能加持得上。如果不是佛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本來是佛,一念迷惑,不幸墮落在十法界,造作極重的罪業,只要他覺悟、能回頭,阿彌陀佛用這個巧妙的方法讓他快速成就,不必無量劫的修行。
  【解】彌陀即大日如來,已見於上所引證之《大乘密嚴經》。
  所以他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就好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應化身,他是在大宇宙裡面做了一次應化,規模非常大的應化身,目的呢?目的是酬願度生,他發過這個大願。所以說,阿彌陀佛好比是教育家,他辦過很多學校,極樂世界是最近新辦的一個學校,是個老校長,經驗非常豐富,來接引我們,我們跟他有特別緣分。實在講,他是跟每一尊佛、每一個菩薩,都有特別緣分。所以這個道場很熱鬧,來來去去的人絡繹不絕,在那裡畢業了,到十方世界教化眾生,出去了,每一天有很多人進來,往生的,天天有畢業出去,天天有進來的,他要化無量無邊身去接引。畢業出去的他可以不問,到十方世界跟他有緣的地方,示現八相成道,去度化眾生,點點滴滴阿彌陀佛全知道、全清楚。
  我們今天的電腦,比不上菩薩的頭腦,菩薩頭腦就是一個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個號的電腦,過去現在未來,虛空法界點點滴滴他全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的
  這個從現在科技的發展我們能夠體會的到,也能夠感觸的到。經上講的“芥子納須彌”,大乘經裡面所說的“微塵”,這個“微塵”是“極微色”裡面有遍法界虛空界,不是大千世界,有遍法界虛空界,整個宇宙全體就在一微塵裡頭,微塵不大,世界沒有縮小。所以在自性裡頭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大小就是沒有空間,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時間空間全是假的,都在一毛端,都在一微塵,這是佛法講的科學。
  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的發展還有前途,因為“念頭是什麼”沒搞清楚,“自然現像是什麼”,這兩樣東西搞清楚了,量子力學到頂端了,再沒有東西好研究的了。那再就是什麼?自性。
  自性,用科學的方法達不到,要靠禪定,禪定才有方法讓你去明心見性,真實智慧圓滿了。
  科學家所求得的知識,不是智慧,知識你知道了,你用不上。智慧你能用上,能幫助你解決問題;知識解決問題是有局限性的,不究竟不圓滿,帶著有後遺症。
  於是我們體會到了,中國古聖先賢為什麼不走科學這個道路?那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不是真智慧如果用的不當,像現在用的不當,科學拿去造核武,造核武就能把地球毀滅。地球毀滅之後你到哪裡去?你到無間地獄,真的,永遠不能翻身,那個苦可受不完,不是沒事。
  愛因斯坦在地獄,他附身透消息給我,他發明原子彈,現在在核爆地獄。那個地獄是什麼狀況?核子彈一個一個連著爆發,每一次爆,整個身體細胞,連細菌都化為微塵;然後整個微塵又變成身體,第二個彈又爆炸,苦不堪言!他來勸導世人千萬不要用這個做武器,用這個做武器人類會毀滅,那他自己跟他一樣,受核爆地獄這個苦難,太可憐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