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在修行路上的心靈歸屬,有誰能真正領悟?


人生路上,應邊走邊看,邊走邊忘。直奔目的地的人生,只為一個目標活著,單調而繁忙。頻頻回頭的人,既放不下過去,又錯過了當下,總是痛苦和糾結。邊走邊看,一路精彩;邊走邊忘,一路灑脫。

  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有的人拿不起,也就無所謂放下;有的人拿得起,卻放不下。拿不起,就會一事無成;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人生外在的一切最終絲毫也帶不走,晚放下不如早放下。放下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自在。

少年去拜訪禪師,問:“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禪師回答說:“有四種境界,你可體會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再之,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而後,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最後,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在。”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凡事不妄求於前,不追念於後,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隨心、隨情、隨理。明白了人生都是因緣和合,緣聚則成,緣滅則散,才能在遷流變化的無常中,安身立命,隨遇而安。凡事隨緣,皆有禪味。

修行,讓心靈回歸寧靜。今日之痛,源於昨日的放縱;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於心頭置一善念,讓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著放。於心中默默為那些不好的經歷超度,它們的解脫,就是你的解脫。修行,是用今日的努力,救贖曾經迷失的自己。

  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回答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舍,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給人一句好話,你才能得到別人回你一句讚美;給人一個笑容,別人才能對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關係,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關的,捨與得也是互動的。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愁悶傳染給別人,因為捨什麼就會得什麼,這是必然的因果。

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人活得累,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天氣的變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風景,都會影響你的心情。而它們都是你無法左右的。看淡了,天無非陰晴,人不過聚散,地只是高低。滄海桑田,我心不驚,自然安穩;隨緣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壓力太大了,往往是由於慾望太大了。所以,即使你不能完全放下,至少也要懂得少欲知足,生活中學會隨緣,不要讓心中的貪欲過度膨脹。佛陀告訴我們,應該降低貪心、減少慾望,同時還要懂得諒解別人,不要稍有一點點不開心,就馬上怨天尤人。以隨緣的心來面對一切,如此才能活得自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