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237集--依教奉行就是對佛的供養


摘自淨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237集2015年8月19日講於香港



  經典流傳到中國意義重大,佛陀的法運一萬二千年。如果佛經不流傳到中國來,佛經沒有辦法留到一萬二千年,大概兩千年就滅亡了,為什麼?梵文是拼音文字,跟現在英語一樣,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湯恩比告訴我們,大概壽命是兩百年,兩百年以後說話音聲變了。那個字就不認識了,不懂什麼意思了,所以必須要那個時代的人,再把他用現代的言語,重新把他寫一遍,再傳兩百年,麻煩。兩千年就得十次翻譯,你說多苦!用中國這個表意的文字,文言文寫出來,就能傳千年萬世,不變味。
  中國文字有這麼好,我們家裡有這個寶,也不能吝惜,希望供養全世界的人,讓全世界人都學漢字文言文,把他們族群,把他們國家的寶貝,好的這些文化作品,統統用中國漢字文言文寫出來,再往下傳就沒有問題了。
  所以這個佛法當年傳的時候四面八方,世尊的弟子,世尊滅度以後都去傳,為什麼?只有中國這個生根、茁壯、開花、結果。其他傳的地方,有些真的二三百年沒有了,四五百年沒有了,六七百年沒有了。傳到西藏這一支,唐朝時候傳過去的,不是很早,西藏文是從梵文演變過來的,也是拼音文字,好在西藏高原,很保守,現在還有一些人在學這個文字。如果一開放,交通再一方便,到時候人一多了,大概藏文就保不住了。我對這個事情很著急,當年趙樸老在世的時候,我跟他談過這問題,希望把藏文裡頭,中文《大藏經》還沒有的那一部分,不多,趕快翻成漢文,最好用文言文寫,這樣才能夠傳之久遠。我估計再過五十年,西藏文沒有人認識了。
  這是中國的文字學,對全世界作出最偉大的貢獻,把這個東西教給外國人,真的是把中國寶貝贈送給他了,他慢慢會知道,這是真正的寶藏。其餘都是有生滅性的,這個也有生滅,但是時間長,地球不會毀滅,文化就不會毀滅。所以這種發明,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真實智慧、真實的福德。這些人無論他們是什麼身份,都是上宏下化,出家弟子、在家弟子,能滿所願,這是佛的好學生。教化眾生,在家裡面要教一家人。從前大家庭,家裡上上下下幾百人,家長也常常禮請,法師、居士來家裡講經,這個源起是宮廷,皇上帶頭的,禮請高僧大德宮廷裡頭講經。
  【解】更以善根力故,大願力故,常得值佛。
  他們這些人常常遇到佛,這個緣殊勝。“緣”是感應。
  【解】“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
  對佛的供養最重要的法供養。怎麼供養?依教奉行就是對佛的供養,佛唯一希望的是希望我們依教奉行,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共同的願望,這個供養是真供養。發這種心,每天讀誦經典,稱念佛號,遇到有緣都能伸手幫助眾生救苦救難。
  【解】所作功德,無量無邊,“說不能盡”。
  我們要知道,怎麼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解】庚二、下化分三辛一、妙香普熏
  妙香從哪裡來?從性德。性德感化別人。我們看經文。
  【經】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
  這一段我們看念老註解:
  【解】大士廣修不可思議普賢大士之德,故其勝感,亦不可思議。首雲“身口常出無量妙香”。
  “勝”是殊勝,殊勝的感應不可思議。普賢大士之德就是十大願王,管用,十大願王是“禮敬諸佛”,對於任何人真誠禮敬。明明知道他騙我,我對他還是禮敬、還是真誠,永遠不衰、不退。他這一生沒有覺悟到,他來生會覺悟到。
  幫助眾生回頭是一件難事,有時候要很長時間,要有耐心,不能三次五次十次八次沒效,算了,就把他丟掉了,前功盡棄。為什麼要有耐心?因為人心本善,他會回頭。為什麼他現在不回頭?他迷得太深,習氣太重,需要長時間,需要慢慢感化他。我們真的要是感化不了,介紹他到潮州謝總那裡受一個星期訓練,他就被感化了。那邊是個冶爐,像煉金的地方,到那個地方一鍛煉,渣滓淘汰掉了,黃金就出來了。所以要有耐心。
  人一定要承認、肯定他,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聖賢,為什麼搞到這樣?沒有學,過失在沒有人教他,他沒有學到。
  《三字經》上前面八句話,是中國老祖宗教化天下人、教化後代教學的理念跟方法。首先第一句跟佛講的一樣,“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華嚴經》上說的,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在“人之初”那裡,你看到本性本善,你能看到,你才會相信。
  可是“性相近,習相遠”,論到“性”都一樣,個個都是佛,要看習慣,那就不一樣了,每個人不相同,跟自己的根性相去就有距離了。有人距離得很遠,不相信自己的善人,無惡不作。他也知道作惡是錯誤的,他就是轉不過來,還是在拼命做,所以教育起作用了。“人是教得好的”,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證,許許多多這些宗教的創始人,統統都是社會教育家,他們懂得教育,他們的教育都成功,所以留下這個宗教,宗教是人類的主要的教育,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看,就對了,沒看錯。
  “教之道,貴以專”,這就是教學,教學的道理。怎麼教法?“貴以專”,決定不許可同時學兩樣、學三樣,不可以主修的課程決定是一樣,旁邊的,譬如寫字、畫畫、彈琴,這些,甚至於武術,都可以,那是副科。副科沒有關係,陶冶性情,鍛煉身體,主科決定是一門,決定不能兩門,專!他專心在一樣,他會得三昧,得到三昧之後豁然大悟,他開悟了。
  中國教學確確實實是以開悟為目的,就是方法上講“讀書千遍,其意自見”,著重在“自見”,不是老師教你的,是你開悟了。你把你的悟處向老師報告,老師給你做證明,你不錯,真開悟了,你就畢業了。為什麼老師不給你講?老師給你講,你開悟不了,把你的悟門堵死了這個方法特別禪宗用的多;教下也不例外,高明的老師教學,只是看著你讀書,讀遍數,不給你講,等著你開悟。開悟之後可以跟老師討論,觸類旁通。
  真正開悟了,沒有學的科目,你拿到手上也能完全通達明了,這真開悟了;如果這樣東西懂,換一部經你就不懂了,你沒開悟,那不是開悟,開悟通了,全通了。
  所以普賢菩薩頭一個“禮敬”,第二個“稱讚”,只稱讚別人好處,絕不提別人的過失。“如來”,所以他不用“諸佛”,“諸佛”從相上說的,“如來”從性上說的。他的所作所為,與性德相應,讚歎;與性德不相應,不提。像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去參訪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只有禮敬,沒有讚歎,做給我們看的,我們要學會用它來處事待人接物。特別是在現代這個時代,不做出 ​​榜樣沒有人相信。
  【解】“旃檀”者,乃印度香木之名,我國所無。譯作與樂。據《慧苑音義》此木有赤白二種,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故名與樂。
  檀香,現在交通方便,印度這些東西,在中國市場上也能看見,品質不如從前,為什麼?人心不一樣,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為什麼不如以前?人心不一樣,相信“境隨心轉”,古人人心淳厚,檀香特別香,能治病,現在人心險惡,對這些事情根本就不相信,所以他自自然然變質了。好在現在量子力學家為我們做證明,真正證明“境隨心轉”,所以他們提出“以心控物”,用我們的念頭來控制外面物質環境。
  那外面的物質環境,這些種種災難我們不希望看到、不希望它發生,能不能叫它不發生?答案是肯定的,能。美國布萊登博士,他是量子力學家:只要我們地球上的居民,“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就能讓這地球上災難,大大小小災難統統化解了。這話是真的,我們相信,因為我們佛經上有“境隨心轉”,心好,山河大地都變好;心不好,山河大地都出毛病了,就這個道理。所以了解這個,佛陀教育、宗教教學,對人生確實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這話說的不錯。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為什麼在初一和十五上香?


上香每一天都可以,有的人做不到每天上香,就在十齋日上香也行,如果十齋日還做不到,那就初一、十五上香吧,這都是為了方便信眾而說的法。關鍵是要有一顆真誠、慈悲、恭敬的心。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發信號,淨空法師說就是“發短信”!也表示你有信心。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另外,上香既是供養佛菩薩,也同時供養了六道中其他眾生。其中鬼道眾生有一類是以香為食物的,上香也是供養他們,鬼道眾生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個月,初一​​、十五上的香對他們來說等於是中午飯和晚飯.

燒香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
  燒香的含義有四個方面:
  1、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2、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3、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4、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痴”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

  佛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佛家認為,香於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係,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
  佛家認為香能溝通凡聖,為最殊勝的供品。
  佛陀住世時,弟子們就以香為供養。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容。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儀式作為序幕。

  佛家用香輔助修持。
  佛家認為香對人身心有直接的影響。好香不僅芬芳,使人心生歡喜,而且能助人達到沉靜、空淨、靈動的境界,於心曠神怡之中達於正定,證得自性如來。而且好香的氣息對人有潛移默化的熏陶,可培扶人的身心根性向正與善的方向發展。好香如正氣,若能親近多聞,則大為受益。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

佛家香品的種類十分豐富
  由於香的尊貴、神奇及其在佛教中的悠久傳統,還有他為諸佛樂道的神聖,在今天的佛教之中幾乎是無處不“香”了。
  僧人打坐以燒一炷香的時間為準,謂之“坐香”; 圍著佛像“繞佛”,三圈、七圈或更多,既是禮佛也是以“經行”作修持,謂之“行香”,若是跑步繞佛,則謂之“跑香”;
  用於警策修行的形如寶劍的木板,謂之“警策香板”,用於懲戒的謂之“清規香板”;用於警醒昏沉者的謂之“巡香香板”; 若修持者犯了錯,還有罰去“跪香”;
  佛殿謂之“香殿”,廚房謂之“香廚”,而佛家寺院更是被尊稱為“檀林”。
  燒香一般都是三根香。這是由於燒三根香代表供養佛,法,僧。燒香時,第一根插中間,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2根插右邊,默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3根插左邊,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

 燒香注意事項:
  在寺廟內有很多菩薩,如果你願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步驟如下:
  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
  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在為了防止火災,一般不可以在大殿裡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後禮拜,很多人抓著一大把燃著的香到處拜,滾燙的香灰在寺院到處飄著,陣陣濃煙熏著人們的眼睛,以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誠,這些都是不懂法的表示,其實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後經過每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淨自心。
  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願;然後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於下身)
  右轉,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願,三拜;然後朝南,朝北.
  拜完後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注意:應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一丟了之.


  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燒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

聖嚴長老 : 基礎的修行方法


佛教的化世功能,就是以佛法來淨化人間,提升人品,使得眾生,既得現世利益,也得後世安樂。如何達成其目的?便是依照佛陀所說的教法去實踐、去修行。
基礎的修行方法,不出福業、定業、慧業。福業是指布施與持戒,定業是指禪定,慧業是指智慧。以修'布施'、'持戒'的功德,可得人天福報,也可進而成就佛果,唯有佛陀堪稱福智圓滿的人。以修'禪定'的功德,可得現實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平衡,也可進而於身後直升禪天、梵天、更可成就佛果,唯有佛陀的定境最高,故有'如來常在定,無有不定時'的功力。有了深定、大定,才能有大慈悲與大智慧。以修'智慧'的功德,可於現​​世少欲知足、少煩惱,進而能得離苦、斷苦得解脫,最後可以大智深慧度無量眾生。
甲、如何修布施?
人類為了生活的保障及生命的安全,必須養成隨時儲蓄的觀念和習慣,儲蓄的方式可有兩種,一是有限的,一是無限的。有限的是以財產存於銀行,無限的是以財產存於社會。前者是為保障個人及家庭的安全,後者是為保障整體社會的安全。個人不離全體,所以兩者的儲蓄,都有利於個人。
儲蓄的時間也有兩種,一是現世的儲蓄,二是永恆的儲蓄。現世是於即身的自我獲得回饋,永恆則是於無限的未來享用不盡。一般的銀行存款及現實的社會福利,都能立竿見影,所以是為現世利益而儲蓄。佛教的弘化事業,護持三寶,以佛法救濟人心乃是無盡藏的儲蓄,因為一個人向十個人弘傳佛法,不僅十人獲益,以十人若各傳十人即成百人,以百人向橫面是對當今社會、當今世界傳播佛法,向後世是對無盡的未來社會傳播佛法。只要是佛法所到之處,只要有佛法傳流之時,你的功德就跟著傳遍,跟著傳流,那豈不是永恆而普遍的儲蓄嗎?
因此,我們應當努力儲蓄,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水滴石穿的方式,積少而多,日復一日,以我們有限的物力、智力、體力、心力不斷地修行布施功德。為目前固然要布施,為永恆更加要布施。唯有布施功德最容易做,隨力隨心。布施貧病是大功德;擁護佛法,培養弘法的人才,功德更大。
乙、如何修持戒?
持戒的目的是在改過遷善。改過為不造一切惡業,可得離苦的果報;遷善為努力一切善業,可得幸福的果報。如果只求離苦得樂而不從身心行為方面切實改過遷善,便與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違。
佛法教人持戒的內容,有兩種層次:一是自利自保的五戒,二是利樂眾生的四種精進。
前者的五戒是指1. 不殺生,主要是不殺人。2. 不偷盜,主要是不取非分之物,不收不義之財。3. 不邪淫,主要是不違社會秩序,不背人間倫理,不妨害家庭,不損傷健康。4. 不妄語,主要是不以語言使得他人受到損害。5. 不飲酒,應包括麻藥在內,主要是不以飲用酒精及麻藥,失去自製能力而去做出殺、盜、淫、妄的犯罪行為。
後者的四種精進,又稱為四正勤。那就是勸導他人除一切惡修一切善,也正是七佛通誡偈的頭兩句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已作之惡令中止,未作之惡令不作;已行之善令增長,未行之善令修行,努力不懈,修行這四句話,叫做四種精進。前兩句是為眾生拔苦,後兩句是給眾生帶來幸福。拔苦與樂,正是大悲心的菩薩行。如何能夠勸導世人,同來修行這四句話,那就先要以現世的利益、現前的好處來使他們感動,進而接受你、相信你。所以通常要以布施作為入手的方便。
丙、如何修禪定?
禪定的意思是心無二念,開始練習時必有方法,方法的作用是使得我們的心念由散亂狀態而至集中狀態,再由集中狀態而至統一狀態。到了統一的狀態,便稱為定,但是統一狀態也有不同的層次:由身心的統一,至內心與外境的統一,再進一步,便是前念與後念的統一。要想達到前念與後念的統一,必須經過前念與後念的連續如項練,一念扣一念,念念同一念一樣的念頭,然後才能把前後念的間隔消化,僅剩下一念的存在,此時即是止於一念,名之為定。到了連此一念也不存之時,便是即定即慧。
初修禪定之時,可有許多方法,舉凡禮拜、誦經、念佛、持咒、梵唄、經行等,都為達到安心、靜心和淨心的目的,主要由於修行而使身心平衡,都是定的功效。如果沒有高明專長的老師,以上所舉各項,都是佛經中處處可以見到的修定方法,安全可靠而不會產生副作用及後遺症。不過這些均屬於散心修定。
如果遇到對禪定已有經驗,並對佛法有正知正見的老師,就向他們學習專心修定的方法。那是指的禪觀法,或被稱為止觀方法,禪宗則稱為參禪的方法。
禪觀的方法,一定不離三個原則,那就是調身的姿勢,調息的呼吸,調心的專注。以放鬆身體的肌肉,也放鬆頭腦的神經為基本的要求。正確的姿勢,包括行、坐、立、臥四種,以輕鬆端​​正為原則。正確的呼吸,以自然的速度為原則。正確的專注,則以只顧方法不問得失為原則。如果企圖心強,急功好利的心旺盛,便會為你帶來魔境的困擾。必須要有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的心理準備,才會安全。所謂斬佛斬魔的意思是說,不論可喜或是可怖的任何景象及感受出現,都把它當作幻景及幻覺處理。否則若遇惡境易生退心,甚至毀謗三寶,指為修行不得好報。若遇善境易生慢心,甚至宣稱得大神通,證了聖果成了佛,那就太可憐了!
丁、如何礼拜?讀誦什麼?
禮拜的方法,與合掌的方法相連。其動作最好請那一位法師或居士給你當面示範。
至於禮拜什麼?為何礼拜?初入佛門是有求禮拜及有相禮拜。求平安、求智慧、求幸福,是正常的心態。所謂有相,是指有對象、有目的。面對佛菩薩聖像,或對特定的佛經,每天定時定數禮拜,為己為他,消業障、除煩惱。學佛既久,便知無求無相才是修行的究竟目標,所以每天照樣面對佛菩薩的聖像禮拜,只是一種恆課。
讀誦的佛經,但視為了什麼目的,再看能有多少時間。通常佛教徒們讀誦的經典,不出《心經》、〈普門品〉、《阿彌陀經》、《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一部分有較多時間的人,可以讀誦《法華經》、《華嚴經》。誦經的方式,如係一人,可用木魚,也可不用木魚,兩人以上同誦,則須用木魚。最好確定一部經,發願在一定的期限內誦完多少遍,不要今天誦此經,明天又換另一經。誦經不為求解,只求字音不錯,不用知道經義為何。
至於看經是為知解經義,包括上舉讀誦的諸經,另外有《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楞嚴經》、《圓覺經》、《勝□經》、 《維摩詰經》、《楞伽經》、《解深密經》、《大涅槃經》、《大般若經》等。不過我自己是從四種《阿含經》下手的,其先後次第是〈雜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長阿含〉。要看論典則有《大乘起信論》、《寶性論》、《俱舍論》、《瑜伽師地論》、《中論》、《大智度論》、《六祖壇經》等。看完這些經論時,你已是一位佛學的通家了。
戊、如何念佛?如何持咒?
念佛與持咒,本來源於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淨土教及密教獨立成派之後,便與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體佛法的立場來說,仍是彼此呼應的。
念佛的方法,可以涵蓋念一切佛與一切菩薩的聖號在內,未必單指念的阿彌陀佛。例如七天之中單念阿彌陀佛,稱為彌陀七;單念藥師佛,稱為藥師七;此外尚有彌勒七、地藏七、觀音七、文殊七、普賢七等。
如何念佛?有兩大類:一是散心念,二是專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時間的任何場合,以出聲念或心中默念,甚至一邊跟人談話一邊照常念佛。至於後者是剋期取證的念佛法,在特定的專修期間所修的方法,通常用連續念、高聲念,自聽其聲念,印光大師則勸人用數數念,數數與計數不同,計數是用念珠計算,數數是每念一句佛號默數一個數目,念至十句,數到第十,再從第一數起,如是周而復始,便會達到專注的效果。念佛念至'一心不亂'的狀況,必定是專心念佛而非散心念佛。
至於持咒,許多人以為凡是持咒即是修的密法,其實不然。正規的密法,必由上師的師師相傳,必有儀軌修法。一般的持咒,則與持名念佛類似,故在顯教各派,乃至明朝以下的中國禪宗,也用許多明咒。持咒之法,是口誦、耳聽、心惟,身口意三業相應,持咒才真得力,那也是定的一種。若以散心持咒,當然也有功德及感應。持何咒文?則端視各人的心向習慣及因緣而定。通常的人多持大悲咒、觀音咒、準提咒、吉祥咒、藥師咒、地藏咒、往生咒、楞嚴咒等。可以用數珠計數念,也可以計時念。
己、如何修智慧?
依據大小乘經論所介紹的智與慧,有所不同。'智'有世間智與出世間智,世間的知識以及世間的聰明才智,都以'我'為中心,不論是個體的小我或全體的大我,都未脫離我執煩惱,所以名為世間有漏智。唯有超越了自我中心的一切心理或精神的運作稱為出世間的無漏智。開悟即是無漏智的功能顯現,開悟時對自己斷煩惱、除執著,開悟後對眾生施法雨,濟苦難。自度度​​人而又自知自覺,無我亦無眾生。
至於'慧'共有三等,稱為聞、思、修的三慧。1. 聞慧是依聽聞佛法,閱讀佛教經論,理解佛法所說的道理和修行的原則。2. 思慧是依所聞的慧解,如法修行,一邊仍依經教,一邊已從修行過程獲得體驗。3. 修慧是從思慧更進一步,不依經教,大用現前,然其終亦不會與經教相違。
庚、誰有正知正見?
初學佛法的人,應當多聽具有正知正見的法師和居士說法,多讀本文所舉的佛教經論,多閱正統佛教的現代著作,同時加上因解起修,便是入佛門,開啟智慧的最佳途徑。
至於誰是具有正知正見的法師和居士,當以人的立場及理性的角度來判斷,如果老是說神話、說鬼話的人,常常表演神通、蠱弄神秘的人,自稱是聖、是佛、是神、是菩薩的人,運用扶乩引鬼、啟靈降神等靈媒型態的人,縱然也用佛經、佛語,實則都是附佛法外道。
至於現代正統佛教的著作,最好是已經被收集於叢書、套書如《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等的作品,那是經過專家過濾好的,可以信賴。
佛教徒的學佛目的,是在以智慧及慈悲來自利利他,而不是以怪力亂神及稱聖稱佛來迷惑眾生。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緣觀念及因果觀念的,必然是合情合理的。慈悲的表現,不在於討好殷勤,乃在於感謝恩人,原諒仇人,幫助苦人,救濟窮人,調伏狂人,啟導愚人,感化惡人,鼓勵善人,警策懶人,醒覺迷人。那便是以全心關懷一切眾生的菩薩精神。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