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按照活菩薩的精神去做事,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薩


佛教在我們每個人的人格塑造方面,人生修養方面是有作用,而且這個作用在越來越擴大,所以我就從這個角度來講一講佛教跟企業家的道德修養這樣的題目。我想講到友商,首先講到誠信,因為中國的企業家畢竟講到誠信這個問題,儒家之所以強調誠信,跟整個中國的文化是有相關聯的,我們可能都知道中國文化講天人合一,這個確實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間的一個非常核心的理念,但是我們現在一講到天人合一的概念,我們都給他
講這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諧

莊子裡面講到道德的時候就講到道亦有道,我們做哪一行都有道,但任何一行的道都離不開做人的最根本的道。所以我們講職場道德、職業道德,都是建立在人的最基本的道德的基礎之上。如果離開了人的最基本的道德,那建立不起來任何的職業的道德和職場的道德。

  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社會,直接會影響到社會大眾的一種價值取向。

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優秀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規範,恐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們佛教來傳承和發揚。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把活菩薩想像成在遠離我們的時期,活菩薩就在我們中間,按照活菩薩的精神去做事,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薩,所以佛教倡導的不是像我們想像中間的逃避現實,而是面對現實,轉變現實,不僅要淨化人心,還要淨化社會,以自己的行動去改變這樣的社會。所以佛家就強調你以處事。
  佛家講的故事還有兩種根本不同的態度:一種叫做有相布施,一種叫做無相布施。每個人都跟佛教有緣,對佛教的精神有所了解,也看過佛教的經書,金剛經裡面告訴我們要行無相布施,不要行有相布施,有相布施是佛的相,他在處事的時候老是放不下,誰在布施,我在布施,又在想我布世了什麼東西,布了多少東西,他又在不斷的考慮,有多少人受到了我的布施,因此反复的要強調無相布施。要做到沒有想過多少人受過我的恩惠,不談回報,所以只有進行這種無相的布施才能消除我們的我自。所以佛教的這種財富觀念並不反對我們正當的途徑方法來取得財富,而是怎麼樣來更好的運用這些財富,把這些財富運用到什麼地方去。社會需要財富的積聚才能辦成各種各樣的事情,才能夠促使社會的發展。如果沒有財富的積聚,那麼這個社會是很難來發展,很難來前進。
佛教的一些道德上的觀念,佛教的核心就是慈悲,慈悲就是關愛眾生,利益眾生,迴向眾生,我們做各種各樣的法式都要有所迴向,我做這些法式之後誰受益,我做到什麼地方去?這就是慈悲的觀念,迴向眾生,所以佛經裡面有這樣一句話, “ 老合和 ”。
  還有一個慈呢?中國就是彌勒這個詞,彌勒這個詞翻譯的意義來講就是慈世,他以大慈心給予眾生以關心,結果你看看我們去看彌勒的形象,本來彌勒也是有各種各樣的形象的,但是在中國五代以後也是從宋開始的,剛才講了觀音的形像也是從宋代開始的,彌勒菩薩我們看到的笑口常開也是五代之後形成的,這是以一個地區的古代的和尚來塑造,我們到寺廟去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彌勒菩薩,笑口常開給人以關心,中國的菩薩里面一慈一悲一男一女,一個給人以快樂,一個解救眾生的苦難。如果從這上面我們能很好的發揚中國的佛教這樣一個特色,我想我們只要記住了彌勒菩薩、觀音菩薩他們的那種形象,我想就可以喚起我們的慈悲心。所以我想這個是佛教道德里面最核心的內容。

佛教道德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報恩思想,感恩思想也是消除我們一切。
我還提到要積緣。因為有緣才能辦理事事,沒有緣我們不能做成任何事,有緣要惜緣,沒有緣要積緣,要重視緣分。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上我們能夠在一起,我們能夠相見,我們能在一起生活這就是緣分,要爭取不要去隨意的拋棄它,漠視它。同樣的我們也要惜福,不要隨意的去糟蹋我們所享受的福。時間關係我想以下就簡單的講一講佛教的修養,怎麼樣來修養?在很多人的腦子裡面一講到修養,一講到休息好像要找一個特色的地方,有一個特色的環境來進​​行修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