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淨空法師: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用平等心、從大公無私處下手

摘自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88集2015年3月22日講於香港


  【解】可見發菩提心,實為首要。今此第十九願,為“聞名發心”;證諸第二十六願,“聞名得福”;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
  這幾願都很重要。
  你看“聞名發心”,我們現在學的第十九願,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聞名得福”,你要想修福,世間人都希望修福,想盡方法修福,不知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脩大福,修無量的福報,沒人知道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知道,所以他真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句名號念了九十二年,從他一生行誼當中,我們看出來了,他為我們證明了,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他一生沒有病苦、沒有老苦、沒有死苦,生老病死,生那是過去了,不算了,不提了。一百一十二歲,體力跟年輕人差不多,生活完全自理,不需要別人照顧。往生的當天(他晚上走的),白天還在菜園裡面工作一天,整地、翻土、撥草、澆水,白天干了一整天,晚上自己念佛往生,不要人助念。他說得很好,“助念是沒把握,助念不可靠,我自己有把握,我自己會走”,他真做到了,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增長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再不懷疑了看到老人家一生的行誼,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二十歲出家,就念這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那麼樣的成就,令人讚嘆。
  我看他的盤片看了幾十遍,我想他得念佛三昧,從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理一心”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在這個時代參禪要得明心見性,沒有了。黃念祖老居士給我說過,在我們這一代,禪宗得定的還有,開悟的沒有了。來佛寺念佛的開悟了,得定的有,海慶老和尚得定、開悟,海賢老和尚開悟了
  他的條件好,真正修行人最重要的條件是“老實、聽話、真幹”,我們一般人沒有成就就是這三個條件缺乏,缺少一個都不能成就,他具足,一生修學的態度好,真誠、清淨、恭敬。印祖常說,“一分誠敬,真誠、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海賢老和尚是百分誠敬,他得的是圓滿功德,圓滿的成就,在這個時期表演給我們看,為我們修淨土同學“作證轉”,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我們應當要學習,不能再懷疑,不能再懈怠,這麼好的榜樣。
你看淨宗,我們這一生所遇到的緣,無比的殊勝,遇到了夏蓮老老居士會集經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為我們作註解,這個註解是引用的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注疏,正知正見。又遇到海賢老和尚為我們作證,他這一生就是三輩往生里面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八個字,他做到了,他做了九十二年。他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也沒有聽人講過一次經,沒有,就是一句佛號。他是農民出身,從小下田工作,所以對於農事很有經驗,出家之後還是種田,種田收成還很不錯,他非常勤奮,開荒,一生經營了一百多畝地,生產的農作物非常多,寺廟裡生活沒問題,靠這個收入。還有多的,多的他不賣,救濟貧苦,周圍一百多里的這環境之內,有這些窮苦的人,沒飯吃,他救濟,這是財布施,內財布施;外財布施,修橋,補路,幫助別人建立道場,他沒休息,好在這些工作不妨礙念佛。念佛在哪裡?工作裡頭念,告訴人,工作念佛不感覺得辛苦,不累,這念佛的好處為我們做榜樣,為我們作證明。
  第四十七願是“聞名得忍”,這個“得忍”是“無生法忍”。
  “無生法忍”,大乘教裡頭常常提到,什麼樣的菩薩證得的?七地以上,七地菩薩證得的是“無生法忍”。
  “無生忍”有三個階級,上、中、下三品,下品七地,中品八地,上品九地,地位高,跟究竟佛果很近。你看上面“十地”、“等覺”,最後就是“妙覺”,成佛了。用什麼方法?就是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演的,他有沒有得到?我們相信他得到。老和尚的忍辱波羅蜜,他那個地區的人都知道,老和尚一生沒發過脾氣,你羞辱他,你欺負他,他​​統統能忍,他不跟你辯別,他慢慢讓事實來證明,時間久了,大家事實真相明白了,老和尚冤枉,他能忍。沒有怨恨心,沒有嫉妒心,沒有報復心,這是什麼?身心和諧,他為什麼不生病,道理在此地。如果有怨恨,怨恨會帶來疾病,大乘佛法的教學,老和尚統統做到了,表演給我們看。
  【解】故此願理應釋為因聞佛名號,蒙佛加被,發菩提心。
  應該這樣解釋,念佛得到佛力加持。
  【解】彌顯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願王宏誓願力不可思議。
  願王就是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發四十八願,願力不可思議。
  【解】表發大心後之大行。因聞名而發心,修諸大行是為第十九願之全文。其中“六波羅蜜”,亦稱六度。度者,度生死海。到涅槃之岸也。
  這段經文的原文,“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
  “晝夜不斷”這是功夫的圓滿,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一定得佛力加持。大行,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所表現的,那就是“大行”,他為我們作證轉。
  【解】其中“六波羅蜜”,亦稱六度。度者,度生死海。到涅槃之岸也。“六”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般若。六度攝萬行。
  “ 布施 ”,是徹底放下,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了,就在這一句佛號當中。海賢做給我們看了,你看他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做得圓滿。
  “持戒波羅蜜”,“三皈”、“五戒”、“十戒”、“三聚淨戒”,都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當中,老實念這一句佛號,就是戒律圓滿受持了。
  “忍辱波羅蜜 ”,念這句佛號,圓滿的忍辱,精進晝夜不斷,生活上沒有間斷,工作沒有間斷,待人接物念佛也沒有間斷,談話的時候也很專心聽
  但是佛號不間斷,聽完之後有答复別人地方,為人講講開示,幫助人斷疑生信,心裡佛號也沒有中斷,真“精進 ”
  “ 禪定 ”,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就是禪定。無上深妙禪,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念,有戒有定當然開智慧。
  “ 般若 ”是開智慧六度圓滿,統攝萬行,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一句佛號全收了。
  【解】“堅固不退”者,指如上之大願大行,決定不移,永不退轉也。如偈云:“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是堅固不退義。
  海賢在我們這個時代表演的,他是前年,二零一三年,二零一三年元月往生的,距離我們才一年多,是我們的好榜樣。所以我勸同學,真學他,向他學習,他的光盤,他的《永思集》,多看,光盤最好一天看三遍,一遍一個小時,一年不間斷,一天念一萬聲佛號。
  念佛,坐著念行,站著念也行,走動也行,或者把念佛定做早晚課,早晨起來念五千,晚上睡覺之前念五千一定要聽光盤,要看光盤,一年一千遍,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一年當中一堂課不缺,真修淨土,真正的彌陀弟子,這一年天天都沒有空過。不念佛,不聽經空過了,空過太可惜。經上講得很清楚,蕅益大師說的,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往生是信願,真信切願決定往生。
  那“一向專念”呢?一向專念是品位的高下,你現在把時間騰出來多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你佛念得少,往生品位低。這個世間事統統放下,假的,帶不去,極樂世界品位帶去的,所以要認識清楚。帶得去的拼命幹;帶不去的,徹底放下。念頭都沒有,不去想它,那帶不去的。擺在我們面前,什麼是帶得去,什麼是帶不去,這就是我們選擇的標準。
  下面我們看第二十願。
  【科】辛三、(二十)臨終接引願
  【經】 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就這一句,七個字。到極樂世界,這個地方沒有說四土三輩,沒說,沒有說那就全包含了,全包括了,從上上品到下下品,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只要生到極樂世界,皆做阿惟越致菩薩,都是的。
  阿惟越致,念老有註解,我們看他註解:
  【解】“一心念我”。一心,已見前解,指萬有之實體真如。
  心無二念叫一心,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個地方的“一心”,指“萬有之實體真如”,這是一心。一心是真心,一心就是本性。
  【解】今約本經,唯一堅定之信心,不為他心所奪,謂之一心。
  也就是真誠的信心,我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這是一心。我決定求生淨土,這就是圓滿的一心。真信切願,念念求生淨土。念念既然都是淨土了,心裡頭就沒有雜念,這叫一心。
  【解】如《教行信證文類》曰:“信樂即是一心也,一心即是真實信心也。”
“一”是真,“二”就妄了。真,實實在在的信心,沒有絲毫懷疑。
【解】“是故論主建言一心也。”又《探玄記三》曰:“一心者,心無異念故。”
  沒有其他念頭,他就是一念阿彌陀佛,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九十二年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念。換句話說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裝阿彌陀佛,這個難得
  【解】又《止觀四》曰:“一心者,修此法時,一心專志,心不餘緣(指心中不緣其他一切事物)。”
  天台宗的。念老舉這麼多例子,來告訴我們心裡頭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雜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不需要!念這一句彌陀,把本師都包括在其中前面說過,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一切諸佛的通號
  你想想這句佛號的意思,這是梵文“阿彌陀佛”,要把它翻成中國意思,不是不能翻,很好翻,“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 “佛”翻作“覺”,“阿彌陀佛”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覺”。哪一尊佛不是無量覺?都是!所以“無量覺”是一切諸佛的通號,念這一佛名,所有諸佛都念到了,一個都不漏,你怎麼不相信?還要依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那就錯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解】又一心有事理二種,無餘念為事之一心,入實相為理之一心。
  講得好!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的“事一心”,他有沒有入實相?有!從他談話裡頭偶爾也露那麼一句二句,諸位細細去聽,裡頭有一句話說“我什麼都知道,就是不能說”,再跟《永思集》裡面的記載對照一下,他的師父給他剃頭(那時他二十歲),剃頭之後,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後面還有附帶的話,“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這什麼意思?“明白了”是什麼意思?“明白”就是大徹大悟,大徹大悟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知道,怎麼?不能說!不能亂說、不能說。他依教奉行了,他真的不說。所以確確實實他明心見性了,他念到“理一心不亂”,那就是入實相,我從旁邊觀察。
  淨土念佛的功夫有三等。第一個,“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取得往生的把握,你只要不退心,你決定往生。往生生哪裡?同居淨土,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只有兩道,人、天兩道;釋迦牟尼佛的有六道。極樂世界只有兩道——人、天,沒有修羅、沒有地獄、沒有惡鬼、沒有畜生,它只有兩道,功夫成片就能生。
  念到“事一心不亂”,剛才講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
  要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生實報莊嚴土,不一樣!
  開悟難!不容易。但是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我們都可以爭取到,只要真幹。
  在這個地方的努力,往生之後你就感覺到非常值得。因為在極樂世界,從同居土提升到方便土也要相當長的時間;這個地方修行比極樂世界來得快。極樂世界沒有障緣,提升緩慢;這個地方障緣很多,所以提升很快。在這裡修行經得起考驗,所以成就快、成就高,跟極樂世界不一樣。所以真正會修行的人此界他方都好。但是決定要這一生往生淨土,這個信心要強烈、不能沒有,“我決定得生!”要這樣強烈。
  【解】今“一心念我”實兼事理。
  這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一心念他的名號,這裡頭有事、有理。理、事我們不要去爭、不要去打妄想,先從“事一心”,然後自自然然證“理一心”,這就對了,循序漸進,這是個過程。
  一定要以“理一心”為標準,為什麼?得“事一心”之後心清淨了,清淨心得到了,平等心沒得到。你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三個階段,所以“理一心”是平等心。
  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用平等心、大公無私下手記住這麼一個原則:對待一切人事物大公無私如果有時候忘記了,你就把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末後那一句話提起,“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萬法”是自性生的,“自性”是一個,“萬法”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之法都是同一個自性生的,你慢慢會產生一體的感覺,這個好!眾生跟我是一體,我愛我的身,我就愛他的身,是一不是二,這個好!幫助我們觀想,幫助我們菩提心修得圓滿,不至於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這就不好了,這就分別、執著了分別、執著是妄想心,是末那識,第六意識,不是真心,這個要注意到。慢慢向上提升。
  【解】現世淨業學人,但深信切願稱念名號,即是“一心念我”。
  這現在世間人。我們從哪裡開始?從這開始,“深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對這個決定不懷疑。“切願”,“切”是懇切,我就這麼一個願望——願生淨土,我願意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跟他老人家學習,我就是為了“深信切願”,所以才念佛名號。
  念名號,念出聲音也行,不念出聲音也行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演,他默念的時間多,有時候金剛持(金剛持是口動沒有聲音),但是多半時間他還是默念,口也沒動,心裡佛號不間斷,這決定得生!
  【解】如善導大師曰:“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遠,念念不捨。”是即一心念佛。
  這個重要!
  【解】蓋從事入理,且事中舉體是理也。
  所以“ 事一心”慢慢修,自然就契入“理一心”,不要著急、不要分別,一切讓它自然成就。自然比什麼都好,自然是最完美的。如果我們還要急躁怎麼還沒有得“理一心”?這樣子把一心不亂破壞了,為什麼?雜念進去了,一心不亂是裡頭沒有雜念。所以我們要學從事入理,從功夫成片入進去。
  一切都是自然的,事裡頭舉體是理,這是真的。事是現象,理是理體。常寂光是理,“光中化佛無數億”。六祖所說的“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事;那個“能生”是體。事有生滅,體沒有生滅,“不生不滅”跟”能生萬法”是一不是二,這個事實真相要明了,不要忘掉。境界有的時候跑了,用這個經文念幾句觀想,就又回來了、就恢復了。事中有理,理中有事,理事是一,理事不二,這完全是屬於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