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淨空法師:好事壞事都不要放在心上




「業自在」。業是造作,一切造作利人利己,不放在心上就自在了。要把自己所造作的放在心上,就不自在了,就變成業了。這個業不自在是什麼?感果,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自在怎麼樣?雖然造種種業,什麼都造,沒有一個放在心上,所以心地清淨無染,他就得自在了。

好事壞事都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記住,好事放在心上是三善道,壞事放在心上,三惡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往生不了極樂世界。好事壞事,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就不執著,不放在心上,即一切法那就是業自在。所以「菩薩能隨諸業」,他能恆順眾生,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無不自在,統統能隨。

「應時示現,受諸果報,無障無礙」。我們凡夫看到菩薩也在造業,斷惡修善,享受的天人恭敬供養讚歎,菩薩、聲聞都在享受這些,怎麼樣?不放在心上,都變成表法了。天人的恭敬供養給人看,給別人看,做好榜樣,教眾生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教眾生放下萬緣,一心向道。

為世人示現的,不作國賊,不犯國制,不謗國主,不漏國稅,這是什麼?這是愛國家、愛社會,給社會大眾、給國民做一個好榜樣。受大眾的讚歎,沒有那種歡喜得意的念頭,若無其事;受了委屈,受了毀謗,或者受到傷害,決定沒有報復、沒有怨恨,也是若無其事,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一切善行不放在心上,成就自己智慧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般若不著相,著相,般若就沒有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33集2014/11/14

黃念祖居士對愛發火佛弟子的開示



一居士給黃念祖老居士來信,請教修行易發脾氣的相關問題,以下是黃念祖老居士的開示,字字珠璣,對我等習氣很重的學佛人來說是很好的學習文章,以下是正文:

  三月十二日來信收到,此信實是您能否往生的關鍵,因此抽暇先回您的信。從信中可以看出:
   (一)您的發心很真誠,用功也很勤。
   (二)對於自己要求很嚴格,並敢於直率的說出自己的缺點。
   (三)為懺悔自己過失,曾哭過數十次。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優點。

  但目前成為障礙者,則由於(一)嗔毒較深,(二)更重要的則是,對於教理的了解,還不深入。
  修行人常犯輕敵之病,常以為自己一用功便能克制煩惱,一切太平,這實是不符合實際的主觀願望。應知貪嗔癡三毒,多劫以來,染入我們的心田,如油入面。在和麵時摻入一些油是極其容易的;但摻入之後,想再從面中取出這些油,那就難如上青天了,所以經典中說世尊的常隨弟子中,許多已證阿羅漢,但三毒所殘留的習氣,仍保留不斷,只有如來才能斷殘習。蓋“久反之地,非一戰所能成功”,故首先勸您,不可喪失信心。犯錯誤,怎麼辦?那很自然,那就是懺悔。再犯怎麼辦?那就再懺悔。一切罪從懺悔滅,故普賢大士十大願王中云:“我此懺悔,無有窮盡。”普賢菩薩尚且盡未來際,懺悔不休,我們凡夫焉能因為懺悔數百次,哭過幾十次,但脾氣不改,愧見如來,便半途而廢呢?

  您說發一次脾氣,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一把火燒光,這是根據於“一點嗔心火,能燒功德林”而來的。但我們想要正確理解經論中的一句話,那就需要聯繫其它經論中文句,融會貫通來理會。例如,經論中說我們看經和念佛的功德,“如食金剛,決定不消”。這就是說念佛和誦經的功德,如同人吞食了金剛鑽(鑽石),這是決不會消失的。於是這句金言,便同您的體會,燒光了一切功德,完全矛盾了。那麼,這相矛盾的兩句話應如何融會來正確了解呢?現在我做個譬喻。例如有人被法院凍結了他在銀行中存款,這筆錢他當時完全不能動用,就和沒有這筆錢一模一樣,這就是“火燒功德林”之原意。但是這筆錢並沒有被沒收,沒收了,那才真是燒光了。現在只是凍結,仍承認這筆錢是他的,這就是“決定不消”之義。我這個譬喻,可引證佛經。佛在世時有一人因八萬劫前遇虎,失聲念了一句南無佛,八萬劫後得遇釋迦牟尼佛,因此一句功德,收容為僧,而證阿羅漢。試想,此人在八萬劫中應該生過多少氣,發過多少嗔心火,但這句南無佛的功德“決定不消”,終於憑其功德而證阿羅漢。同時根據這段經中開示,證明嗔毒等的可​​怕,所以把念佛功德的果報推遲了八萬劫。

  修禪定的人,一發脾氣,於是禪定的境界保不住,定中所發的神通,也不出現了,必須再用一段功才能恢復。至於修淨的人,臨終一念,如果是嗔恨,那就決定不能往生。以前修持的功德,以及求生極樂的願望,此時都失效了。這即燒盡功德林之意。所以我們必須忍辱護嗔心,如能忍辱則嗔心漸漸的自然不起了。

  您來信問我有什麼辦法?現在“辦法”已躍然於紙上矣!辦法是:(1)恆修懺悔。(2)修行忍辱,善護己念。在這兩方面的無上武器,便是一句佛號。

  (一)懺悔,有理懺與事懺。理懺者,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空”。是謂心空則罪消也。是以“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若能心契實相則諸罪自然消除。但此法不是凡夫之人所易做到。事懺者(又名作法仟),乃修懺法(例如大悲仟)以懺除罪業。目前有先師所編之《寶王三昧懺》,又名《長壽懺》,正在印製。印好後,會寄送您一本,您可照懺軌禮拜懺罪。但更重要者,《觀經》說“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勸您一心持名,是即無上殊勝之懺悔。

  (二)忍辱護念:《金剛經》中忍辱仙人,實是我們之良師,仙人是說法度眾,反被誣衊為調戲婦女,並用刀來節節支解,可是仙人當時無人我等相,不生嗔恨。故知嗔毒之根在於我相,若無我相,還有誰會生氣?所以生氣者,只是為了它違反了我,污辱了我,冤屈了我,欺負了我,侵害了我,處處都是因為多了個我。若能無我,則一切煩惱,都除了根,便必然隨之消滅了。正因為多了個我,於是處處有障礙。例如有人罵我是“蠢豬”,當他罵完了,這句罵人的話也當時消滅完了,何處還有這兩個字的音聲?“蠢豬”這句話本身就是肥皂泡(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已罵完,於是這個肥皂泡已經消滅。可是自己不依不饒,還死抱著這個已滅的肥皂泡不放。大發脾氣,真是加倍的愚癡。所以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盡量秉著經中無我無人的開示,來待人接物,應付一切。例如有人罵我,請問罵人的人是誰,挨罵的人是誰,那句罵人的話是什麼,實際上一切皆不可得。故云:“萬法本閒,唯人自鬧。”何苦來。自己要鬧個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嗎?《首楞嚴經》雲:“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我們何嘗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來。所以要一心念佛,這是最好的歇心之法。古云:“念佛功純,妄想自然不起。”那還有什麼脾氣可發?

  奉勸您進一步把功課集中在持佛名號。隨時隨地,心中常提這句佛號。您念彿看經的功德,與懺悔而哭泣的功德,都是決定不消,盼您繼續努力。根據您的信願行,都已有基礎,但能堅持下去,決定可以往生。淨土宗稱為他力門,乃是仗佛力而能往生。只要我們深信切願持佛名號,那麼在我們臨終,阿彌陀佛自然實踐其本願,前來迎接,加持行人,“慈悲加佑,令心不亂”(見唐玄奘大師譯的阿彌陀經,名為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我們凡夫往生,都是帶業往生,您這些嗔恨之業,便都托彌陀慈航之力,而不成障礙了。

  二、勸看破世緣,一心念佛
  讀來信,對於您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丈夫離婚,兒子不很聽話,自己又有病,許多折磨集中一身,確甚苦惱。但您在煩惱堆裡,仍然信心不退,並堅持念佛,很是難得,實應讚歎

  您的苦惱,證實了在娑婆世界修行之難。它是“進一退九”,進一步便要退九步。就像您想用功,這是進步,可是偏偏有事引您發火吵架,這便是退了九步。同時也說明如果有一種因緣使您進步,例如您看了《淨土資糧》很想發心,可是偏有種種煩惱來使您退步,這又是退九。這就叫娑婆世界。這是修行人個個都共同的,只是表現到每人身上而有不同而已。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要下定決心,誓於今生出離生死,往生極樂。

  實際上,夫妻兒女只是一台戲。在台上您是母親,下了台您是誰?所謂母子,其實都是戲,都是假的。您是過於認真了。《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現在所遇到的一切,好的壞的,通通都是肥皂泡,馬上就要幻滅的。老實說來您的兒子在當前年青人中還是不錯的,您是“愛之深,責之切”。演變至今,幾乎形同水火了。您現在應當認清目前是演戲,您在演“三娘教子”,其實您本非“三娘”,您只是您自己。這次您演“三娘”,下次您演什麼還不知道。希望您看破這台戲,往生極樂,蓮花化生。

  俗云“不受魔,不成佛”,先師夏老有詩曰:“病久方知身是苦,魔多反使道心堅。”這兩句對於您很合適。在病痛中,在煩惱中,能念這一句佛號,功德更大。因為在“難能”,所以“可貴”。煩惱乃多生習氣,如油入面,不能期望懺悔幾次,便能永斷。只有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改正。發了脾氣,馬上知道不對,便到佛前懺悔,這就是進步。脾氣發得小了一點,短了一點,都是很大的進步。煩惱很多,一樣往生,故云“帶業往生”或云“帶惑往生”。這便是阿彌陀佛極大的慈悲,也是淨土法門無比的殊勝。您能聞能信,能修此法,實是最大的幸福。《無量壽經》說這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世間一切,只是些肥皂泡,千萬不要被這些假像耽誤了您的根本大事。

  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也就是說,一個人能否往生極樂,全看他有沒有信和願,如都有,那就能去,不管他念佛的水平和脾氣的大小(當然,臨終時正發脾氣,則不能往生)。反之脾氣很好,念佛也好,但信願不足則去不成。所以您當前應多讀《淨土資糧》來增進自己的信願。至於您的脾氣,只要您是在克制,而不是放縱,發了就好好懺悔,一心念佛,仍是可以往生的。

  您問臨終時是否有魔怪變成佛形來誘騙?蕅益大師說,臨終時不是魔擾時。也即是說,臨終時沒有魔擾,見佛即是見佛。總之您只要在臨終時把這一句佛號念到底,只要能念就接著念,這便一定往生。

祖師語錄:真心為三寶付出的人,你不要擔心來世的去向



虛雲老和尚開示

  要增長信心,是不容易的。古人講的,患難見真情,在最困難時,體現的是真感情。修道人,對佛法的信心,也是要在最危難時,才知道。就像文革期間,不允許出家當和尚,當和尚是犯法,還要被批鬥。這時,如果能堅固信心,出來的就是祖師。所以,近代的佛教出來當中流砥柱的,都是危難時扛得過來的。像佛源老和尚,淨慧長老,本煥長老,夢參老和尚。有信心的人,就是祖師。

  一個人真正有信心,對三寶有信心,是需要宿世的福報和因緣。信心來自哪裡?不是來自誦經,念佛,也不是來自學習經教,而是來自我們去奉獻時,就會慢慢去鞏固信心。

  平常你去唸佛,拜佛,誦經,那個是消災,消自己的災難。為自己想,想清淨自己業障,那不叫功德。功德是奉獻出來,從不為自己想時。當你去為三寶做事時,你什麼都不求,等到危難時再求,就特別感應。

  我剛接觸佛法後,對觀音菩薩就特別有感情,每天就來打掃衛生,做義工,多餘的錢,通通拿來建觀音像。錢也很少拿來孝順父母,我也不求世俗,就求個開發智慧,讓更多人來念普門品。我為什麼不求呢,第一,我感覺自己業障很重,福報小,應該多留些福報來學佛,所以不求世間的發財。第二,我覺得做些功德,留著關鍵時用。

  有一次,我母親在老家生病了,她說她肚子裡生了一個東西,硬硬的,原先吃藥會好一些,結果三四天后,越來越嚴重,懷疑是腫瘤了。然後我就去觀音簽,說是業障病。那時我就跟觀音菩薩講,父母養我這麼大,送完讀書,我還沒有孝順老人家過。錢也沒有寄回家,就天天呆在廟裡誦經,這次老人家有病苦,希望菩薩保佑,看在我做了一些義工的份上,讓她能好起來。晚上時,我就讓我母親吃了家裡佛前的大悲水,她喝了下去,半小時後,想去拉肚子,四五天的病就好了。

  從那以後,我對觀音菩薩更有信心。我安心的做些三寶的事情,菩薩一定會照顧我家人。我那時去求菩薩,不敢說我念了多少經,拜了幾拜佛,我只敢說,看在我做了多年的義工的份上,幫我母親病好起來。菩薩就感應了。這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

  要有信心,真不容易,信心就代表解脫。什麼叫做解脫,就是你對任何事情都不再有恐怖,叫做解脫,哪怕死了,你也不怕。諸位,要無有恐怖,不簡單啊。現在保險業為什麼這麼發達,從嬰兒到老年,從坐車到自己買車,都要買保險,就是人心中對不安全的恐懼。

  你就算買了生病保險,只能生病後有報銷,而不是保證你不生病。一點點小挫折,就可以讓我們覺得沒有安全感。就像你可以給父母錢,也無法保證父母健康,快樂,一樣的。所以人生有很多苦,這些苦,就是來自沒有信心。

  要有信心,我建議大家去三寶門中做布施,你去努力的去做。我帶隊去朝拜時,很多老居士,他們為了節約午飯前,都自己帶乾糧吃。但他們投功德箱時,確是很虔誠,很大方。這些人的福報就特別大,身體也特別健康。自己不要,就供養給三寶時,你想看,菩薩不護持你,還能護持誰呢?

  目前很多人來學佛,是有善根,有時候帶著討便宜的想法。布施錢,希望我生意興隆。生病了,布施錢,希望我病好。當然,是有善根。但這不代表有信心。在很多觀音菩薩感應錄中,講到某些人求子,或者求病好,就虔誠念幾部普門品,他就求到了。也有的人,去求子,或者求病好,他也念幾部普門品,結果求不到,就對菩薩失去信心。那些真正念念經就滿願的,是因為他們曾經背後積累了很多陰德。就像我們看人吃飯,他一個餅就飽了,其實他前面已經吃了六七個了,你現在只看到他目前吃一個,就以為一個就飽。

  在佛門中,做了一點善事功德,不要去求,尤其是為自己求享受。你做了一點功德,你就想要發財,功德就轉為了財,想要消災,就轉為化解災難了。或者想要得到別人的讚嘆,一直去宣傳,功德就化為了讚歎。已轉化,就意味著消失了。那你遇到危難時,怎麼辦?

  功德福報要在關鍵時用,所以要功德要藏起來,等你危難時,菩薩就會來救你。如果你拼命了去付出,菩薩都不救你,那還來救誰呢。天地無心,但唯一喜歡救善人。但救你,不是讓你無災無難。災​​難來了,是給你消業障。也是菩薩在救你。要有這個信心。

  但如果你平常沒有去三寶門中做善事,去真心付出,到了你危難時,生病時,你再來求菩薩,你就會沒有信心,沒有底氣。信心是一種底氣,是一種對自己功德的認可的底氣。因為人有良心,你付出的多少,良心會知道,真的生病時,良心上會讓自己失去信心。

  真心的付出的人,是和天地同德的人,不僅諸佛護持,龍天護法也護持。歷代祖師中,有猛虎皈依,也有山神護法,也有龍神,天神都護持。護持的是修道人的道心,這個道心,就是為眾生去奉獻的心。

  世俗人念念經,就以為自己有天龍八部。錯了,你自私的念,只能給自己消災。龍天護法福報大,智慧大,天下大修行人又多如牛毛,怎麼有空來護持一個為自己念經的人呢。只有發​​起了無上利益眾生心時,龍天護法覺得你不錯,他就來護持。

  大家去看那些祖師爺,他們都在哪裡,他們在極樂世界,或者在兜率天宮。那些祖師大德,他們一輩子拼了命去為三寶付出,你說十方諸佛都歡迎他們去諸佛的國土。真心為三寶付出的人,你不要擔心你的去向。

學佛需知:羅漢鞋有6個洞,有什麼含義?



平時在與信眾的接觸中,有很多信眾對出家人穿的羅漢鞋感覺很好奇。有人就問說:“師父,出家人夏天穿的羅漢鞋每隻鞋六個洞,這有什麼含義嗎?”每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微笑著告訴他們:“佛教的每一種法物都有其含義。就以羅漢鞋來說,每隻羅漢鞋一邊三個洞,具有警醒出家人的作用。它提醒修道人要低頭看得破,只有當我們看破世事的虛幻不實和人生的短暫苦空之後,才不會再有煩惱擔心而獲得心靈上的解脫。”

  佛教要人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其前提就是要人看破。佛陀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即便是現在存在的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也都會消亡。世上不存在永恆存在的事物,只有我們看破世事的無常,我們才會減少許多貪嗔癡心。

  《心經》中也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觀世音菩薩在修般若空觀之時,觀照到五蘊都是空幻不實的。也就是說,現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無自性,無實體,不可得,本性是空。

  既然世事皆空,我們就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無論是親眷、財色、名利、地位等各種身外之物,最後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們不能執著於假有,而捨不得,放不下。只有你能看破這一點後,才能夠去掉貪戀不捨之心,從而做到心無雜染,如意自在。

  世上有很多人,每天被貪嗔癡心覆蓋了自心,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煩惱,有的甚至為此付出了身家性命。僅就貪心而言,很多人都貪圖美色、名位、財富等東西,他們常常貪心不足,唯多得求。在這些永無止境的慾望望驅使下,他們常常會絞盡腦汁來獲得希望得到的東西。

  一個人若是對財富、名位等東西看不破,就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痛苦和災難。曾有則故事說,一個貪財的人一次在過河時,突然遇到河水暴漲。他被沖進河內,就拼命地往對岸游過去,眼看著他快遊不動了,對面的人告訴他說,你趕緊把身上背的一袋銀子扔掉,這樣分量會輕很多,你就可以游過河了。這個人一聽說要扔掉一袋銀子,他如何也不肯,於是,還堅持背著錢袋往岸邊遊,但他越來越體力不支,最後被河水淹死了。

  真正看破並不容易,需要對世事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觀天外雲卷雲舒”。如果每個人都能以這種心態來對待世事,以平和的心態來為人處世,我們就能將一般人難捨的東西看淡很多。

佛教知識:佛教中的時間體系了解後,人在世時間實在是太短




一.一天以內的時間可分:剎那、坦剎那、臘縛、牟呼栗多、時、晝夜

關於剎那的長度,佛經中有多種解釋:

1、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
2、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又有九百生滅;
3、剎那,是算數譬喻所不能表達的短暫時間。

公制換算

1 剎那= 1/75 秒= 13.33 毫秒。
1 坦剎那= 1.6 秒
1 臘縛= 96 秒
1 牟呼栗多= 48 分
1 時(大時) = 4 小時。
因此可以了解到:一剎那是十分短暫的時間,大約是照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根據“一彈指六十剎那”可以算得一彈指大約為0.8秒,可見這個比喻相當準確.


二,很長的時間,用”劫”表示。又分:小劫、中劫、大劫、無量劫、塵點劫等.
“劫”又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一般劫都是指大劫。

(1)小劫:
從人壽十歲算起,每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然後再從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總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
以此往上推,則為:一小劫=1千六百八十萬年

(2)中劫:
經過二十個小劫,稱為一個中劫。據佛典中說,我們所處的地球,共分「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每一階段的時間過程,均為二十個小劫,在這四大階段中,唯有「住」的階段,可以供人類生存。初「成」的階段是由氣體而液體。再由液體而凝固,所以不堪人類的生活。到了「壞」的階段,正在劇烈的破壞之中,也不適合人類的生存;據說是經過四十九次大火災,七次大水災,一次大風災之後,地球便歸消失。壞劫終了,「空」劫開始,在空無一物中再經過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漸形成,進入另一期的「成」的階段。佛教把這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稱為四個中劫,分別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

(3)大劫:
四個中劫=1個大劫,
經過成、住、壞、空的四個中劫,便是一個大劫;換句話說,地球世界的一生一滅,便是一個大劫。壞劫中的每一次大火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燒到色界的初禪天;每一次大水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淹到色界的二禪天;最後一次大風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吹到色界的三禪天。也就是說,每一次大劫的範圍,除了色界的第四禪天及無色界的四空天,三界之內的動植飛潛,一切萬物都是在劫難逃。不過,不用悲哀,當壞劫來臨,此界的眾生,或者已轉生他界,或者已直升四禪天,不會有一個眾生沒有安身之處。

(4) 阿僧祇劫:
阿僧祇劫,即指阿僧祇個大劫。
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阿僧祇= 10^(7.1×10^31)(即1的後面跟著7.1×10的31次方個0)
一般,從凡夫修行成為佛,要經曆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是多長,可想而知.

(5)無量劫:
無量劫即指無量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無量= 10^(2.8×10^32)。

(6)塵劫:
塵點劫的簡稱.

即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每經過一千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便下一微塵,微塵盡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些微塵的個數全部加起來作為劫數,就稱塵點劫。

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三:各道的時間相對性.

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
人間一百年,為忉利天一晝夜
人間二百年,為夜摩天一晝夜
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
人間八百年,為化樂天一晝夜
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他化自在天一晝夜

四:各個世界的時間相對性

根據《華嚴經》
娑婆世界的一劫,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才一晝夜;
極樂世界的一劫,於金剛堅佛剎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晝夜;
袈裟幢世界的一劫,於善勝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不退轉音聲輪才一晝夜;
不退轉音聲輪世界的一劫,於法幢佛剎的離垢世界才一晝夜;
離垢世界的一劫,於獅佛剎的善燈世界才一晝夜;
善燈世界的一劫,於光明幢佛剎的妙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妙光明世界的一劫,於法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難超過世界才一晝夜;
難超過世界的一劫,於一切神通光明佛剎的莊嚴慧世界才一晝夜;
莊嚴慧世界的一劫,於月智佛剎的鏡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從鏡光明世界一​​劫,於賢勝佛剎的勝蓮花世界才一晝夜.
如此,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對於勝蓮花世界已經是微不足道了.

五;各道眾生壽命
人間:人壽100年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此四天離人間有四萬二千由旬之遠,身長七十五丈,壽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合計九百萬歲。


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距離人間六百七十二萬里,身長一百五十丈,以人間百年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
須焰摩天:也就是空居天,因為離開須彌山,距離人間有一千二百八十萬里,身長二百廿五尺,壽命一萬萬四千四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三百年。男女相愛,只是執手以示愛,而不行淫。


兜率天:這天分內外二院,外院有小摩尼殿,是凡夫天人所居,內院有大摩尼殿,是彌勒菩薩所住。彌勒菩薩常在內外兩院說法,教化眾生。該天距離人間有二千五百六十萬里,身長三百丈,壽命五萬萬七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四百年,男女相愛,只是一笑。


樂變化天:距離人間有五千一百廿萬里,身長三百七十五丈,壽命廿三萬萬零四百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八百年。所有一切五欲樂具,都能隨願變化滿足自己受用,男女相愛,只是熟視而已


他化自在天:距離人間有一萬萬零二百四十萬里,身長四百五十丈,壽命九十二萬萬一千六百萬歲。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一千六百年,男女相愛,只用眼一看便滿足。

梵眾天:身長四十里,壽命二十小劫。
梵輔天:身長八十里,壽四十小劫。
大梵天:身長一百二十里,壽命六十小劫。
少光天:身長一百六十里,壽命二大劫。
無量光天:身長三百二十里,壽命四大劫
光音天:身長六百四十里,壽命八大劫。
少淨天:身長一千二百八十里,壽命十六大劫。
無量淨天:身長二千五百六十里,壽命三十二大劫。
遍淨天:身長五千零二十里,壽命六十四大劫。
福生天:身長一萬里,壽命一百二十五大劫。
福愛天:身長二萬里,壽命三百五十大劫。此天之福,於有為界中,最為圓滿。
廣果天:於九地中,叫做舍念清淨地,因舍念清淨,沒有苦樂二念,故劫壞時,水火風三災不能侵,身長四萬里,壽命五百大劫。
無煩天:身長八萬里,壽命一千大劫。
無熱天:因為除去一切鬥心的熱惱。身長十六萬里,壽二千大劫。
善見天:身長三十二萬里,壽四千大劫。
善現天:身長六十四萬里,壽八千大劫。
色究竟天:身長一百二十八萬里,壽一萬六千大劫。
空處天:壽二萬大劫,因已消形入空,故無身形長短。
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而入非非想處天,來窮究空理,修習有漏禪定,不知回頭,迷於有漏之天,錯作無為之想,終至八萬劫滿,
無可歸托便墮入輪迴,隨自己的業障,流轉六道中,所謂“饒他八萬劫,終是落空亡。”

佛教知識:詳解成佛的五十二個位階



佛菩提亦名大乘菩提,以之能成佛,故名佛菩提。佛菩提果之修證,全部都屬於有情自身的八識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有法、以及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六個無為法。在這些法裡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因為它含藏著讓我們將來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所以它又叫做“如來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因此有的祖師說:“如來藏中藏如來。”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種智,至高無上,故名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類智、苦諦智、苦集諦智、苦滅諦智、苦滅道諦智、知他心智、盡智、無生智。一切智是聲聞緣覺所要修證的主要內容。一切智的俱足,乃是二乘菩提之極果。大乘菩薩在修證菩提道時,也會附帶著完成一切智的修證。一切智是三乘無學通有的,但一切種智的修證卻是大乘獨有,不共二乘。一切種智是指有關八識心王的一切種子的功能差別的智慧,一切種智的修證過程,是在觸證如來藏的基礎上,循序修學,通過三賢位之般若總相智、別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種智——唯識百法明門、千法明門、萬法明門……的修學,最後斷盡變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帶舊種,究竟清淨,故成佛後不受熏習。菩提道依一切種智別於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階位:

  1,十信心:

即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護法心、戒心、願心。

  2,十心住:

即發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貴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頂心住。

  3,十行心:

即歡喜心行、饒益心行、無嗔恨心行、無盡心行、離痴亂心行、善現心行、無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實心行。

  4,十迴向心:

即救護一切眾生離相迴向心、不壞迴向心、等一切佛迴向心、至一切處迴向心、無盡功德藏迴向心、隨順平等善根迴向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心、如相迴向心、無縛解脫迴向心、法界無量迴向心。

  5,十地心:

即四無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勝心、現前心、無生心、不思議心、慧光心、受位心。

  6,第五十一地之心稱為入法界心,即為等覺。

  7,第五十二地之心稱為寂滅心,即為妙覺。

  此中,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與妙覺,依次配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聖種性、等覺性、妙覺性等。略說如下:

  1。菩提道十信位之修證
  修學十信之學子,有一劫成滿,亦有乃至一萬劫方得成滿者。此十信成滿之人,謂於佛法成信不退者,始入初住位中,繼續修學比較深的佛法。

  十信位修學沒有滿足的學子,如果聽聞甚深佛法,往往會心生煩惱;我見、情執嚴重者,當他聽到善知識所講的了義佛法和自己信受的老師所講的法不同時,甚至會犯下誹謗正法、誹謗善知識的大惡業。如是果報,《大乘方廣總持經》等經典具有明確的記載:誹謗正法、誹謗善知識的人舍報後,來世即出生於地獄中,受苦無量,多劫始能脫離此苦,而後輾轉受生於餓鬼道、畜生道多劫,然後方能再生人中;初生人中,五根不具,盲聾瘖啞,生在邊地,不聞佛法,歷五百世;後生有佛法處,然因往世之誹謗正法習氣與業力故,甫聞善知識所講的正法時,又不能自已地加以誹謗,舍壽再墮地獄,如是反复輪轉,受苦無量,難有出期。所以,十信位之修證,雖說是學佛的初級階段,也不是容易修的!

  2。十住位之修證
  初住位修集布施福德。二住位修諸戒法戒相,堅持不犯。三住位中修忍辱行,於“眾生忍”而修集資糧。四住位於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進不止。五住位略修禪定及禪定知見。六住位現觀六根六識六塵虛妄而斷我見。

  七住位的修證即大乘佛法的見道——證得第八識阿賴耶識。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為七住位是見道位,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中說:“已入見道諸菩薩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大乘的見道就是禪宗之開悟明心,證得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之真實心— —阿賴耶識(如來藏識)。七住位的修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七住位的開悟證得阿賴耶識本心,是正式修學佛法的起點,此後的修行都是以這個所證的第八識心阿賴耶識為基礎的,所以,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七住位的開悟,就像一道門檻,七住位開悟見道以前的持戒、念佛、行善等等修行,都是在外門收集開悟見道的福德資糧,開悟明心以後才是正式轉入內門修學大乘佛法的起點。所以佛子的當務之急就是求大乘見道。在娑婆世界,見道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禪宗的開悟。禪宗之開悟明心,往往不用語言文字,學人以一念相應慧便覓得自心真如——如來藏識。由已親證如來藏故,同時斷身見、我見,漸生般若慧之根本無分別智(般若總相智及別相智),親證中道實相觀。

  七住菩薩,悟後有一個現象,會觀察五蘊十八界“我”的虛妄,會觀察世界如幻。因為七住菩薩是站在真如的角度來看待色身、來看待見聞覺知心、來看待時間空間,七住菩薩所觀察的一切事、一切物,都會跟苦、空、無常、無我相應。因為照見自性真如,它的真實、恆常不變,再來對照色身和受想行識,就會發現:識陰的七識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及意根全部都是虛妄;有念的覺知心如幻,離念的靈知心也一樣虛幻不實;六根中的五色根虛妄不實,最後的意根——恆審思量的末那識,也一樣虛妄不實;六識六根都虛妄不實,六塵就更加虛妄不實了。七住菩薩因此而確認自己虛妄——根本就沒有真實不壞的我存在。七住菩薩因為照見真如的真實、恆常不變,對照這個世界時,他同樣會發現這個世界也是虛幻不實的。而一般眾生以為世界是永恆的,一個大劫雖然非常久遠,但是從這個​​永無生死的真心來觀照的時候,這個世界仍然是非常的虛幻、非常的短暫、非常的不實在,因為它終究會壞滅。

  一般凡夫眾生都把五蘊身當成真實的我,執著於這個五蘊的我。但是當行者開悟明心——親證真如之後,從此他以真如為我,不再以五蘊為我。雖然七住菩薩以真如為我,但是這個真如、空寂、無色、無念、無受想行識,無有分別,它完全是無我性的,所以眾生無始劫以來執著的這個“我”的見解就斷除了——就斷了我見。因為我見斷的緣故,疑見就斷了。疑見斷除了,各種人為施設的戒禁取見也就消除掉了。七住菩薩依次斷除我見、疑見、禁取見等三縛結,而進入聖道流。

  此七住位菩薩所證的無我觀,不同於六住滿心位的無我觀;六住菩薩的無我觀,只是現觀六根六識六塵虛妄而斷我見,不知實相心何在,他所作的無我觀,同於聲聞法的無我觀——不離蘊處界空相的觀行。七住菩薩卻又從所證得的第八識實相心,現前觀察它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暫斷,以及無始以來就具有無我性的;由這個實相心,再來返觀五蘊、十八界我的虛妄。能作如是現前比較觀察,所以七住位的無我觀與聲聞及六住菩薩的無我觀完全不同,所產生的無我觀的智慧也迥異。七住菩薩所證的內容非二乘定性無學及凡夫外道而可思議者。

  如是七住菩薩繼續進修到九住圓滿,十住位因緣具足時眼見佛性,證得如幻觀。十住位所證的如幻觀,使十住菩薩恆常處於世界如幻的境界中,現前觀見唯有真如與佛性是真實法,世界與身心都是猶如夢幻一般的不實在。這不是由次第觀行而得到的境界,而是明心見性時便在剎那間住入這種境界中,由肉眼看見世界與身心(七識心)的如幻不實。眼見佛性之法,與境界相應,受用更大,其解脫正受功德遠過於破參明心,是故當修當證。如幻觀成就了,才算是滿足十住位的觀行。

  雖然明心見性的功德受用很大,但是開悟明心之七住菩薩及眼見佛性之十住菩薩,只能降伏三界中之煩惱粗重業道、降伏粗相續之果報;是故若菩薩真見道——證得心體阿賴耶識之後,尚未完全遠離異生性者,乃是正常事也;因此悟後仍當以戒為歸,謹慎守持。若不嚴持戒律、謹言慎行,不能特意留心,未能遠離異生性之現行者,則難免因私心起瞋而謗善知識所弘正法,舍壽之後難免受生於傍生道中,成為異生。

  3 十行位的修證
  具足十住位如幻觀的修證,就進入十行位。一到十行的細節暫且不談,單說十行位的觀行。十行位的觀行,主要是陽焰觀——一切法猶如陽焰——好像太陽曬在遠處熱沙地上那個熱氣反射上來,空氣晃動猶如有水流動,然而智者知道那個水是不真實的。這就是說,十行位的菩薩,悟後精勤修道,現前觀察我們能覺知、能取六塵萬法的覺知心與作主心末那識,都是猶如陽焰的出現,現實上雖然存在,但卻是假有暫有的;如實的現前觀察,就是十行位的無我觀——陽焰觀。

  十行位菩薩依陽焰觀,能現觀自他一切有情處於如幻世界之身口意行,皆是依其心與心所有法,演其所當演之角色——人生無非是戲,都是七識心與心所有法而令色身行來運往,依於藏識現一切行,猶如陽焰動搖不住,無有真實;故說人生如戲。悟後認真修行陽焰觀,異生性(就是凡夫性)就可以消除,菩薩的聖性才能發起,才能具備菩薩性。

  4 十迴向位的修證
  凡夫性消除掉後,還要在十迴向位中,再修十種迴向的菩薩行,利益廣大佛子。從初迴向位起,十迴向位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種迴向,其目的就是在於發起修證佛道的聖種性。十迴向位菩薩,欲入初地者,必須勤修初迴向位之加行。第初迴向位之身口意行,主要為救護眾生迴向正道,也就是要破邪顯正。若不破邪,未悟眾生雲何能知何者是邪道?破邪已,正道自顯,眾生即知取捨抉擇,免入邪道。一切證悟般若菩薩,應該親自或協助善知識破邪顯正,救護一切眾生遠離邪見,趨入正道。菩薩具足如是功德,即可轉入第七迴向位,次第而至十迴向位滿足。

  十迴向位菩薩,依十住、十行位所證的如幻觀、陽焰觀,現前觀察,親見一切有情於世間所起的貪愛與厭憎,所造作的一切善行惡行,所受用的一切境界,悉皆無得無失。猶如迷人夢眠,於夢中於夢中悲歡離合,喜樂無常,而不知是夢。十迴向位的菩薩,復觀察自身所行菩薩道,亦如夢中廣修六度,悉依世界六塵幻相及自心所現七識妄心諸心所法而行菩薩道,皆是夢境所行,無有一法真實可得,故云菩薩道如夢。十迴向位菩薩,能作此現前觀行,證實人生如夢,一切皆無得無失,證得如夢觀。十迴向位的如夢觀成就了,我性、凡夫性就消除了,就進入“性障(貪嗔癡慢疑)永伏如阿羅漢”的境界,修證佛菩提道的聖種性與道種性就具足了,以後凡有所作,都是為了佛法、為了眾生,不是為了自己,於一切時、一切處行菩薩道。

  這三賢位的無我觀——如幻觀(世界如幻)、陽焰觀(人生如戲)、如夢觀(菩薩道如夢)的修行圓滿具足了,異生性永伏了,發起了菩薩的聖性及道性,就可以準備入初地、就必須以初地的入地心的無生法忍為主修了。

  進修初地入地心的無生法忍,主要是修學《楞伽經》所演述的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兩種無我法——唯識的增上慧學。初地入地心的無生法忍修學完畢,進而勇發十無盡願,發起增上意樂。發這十無盡願的人,都是盡未來際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來的無量世中行菩薩道,永不休止的去修持那十種無窮無盡的願。這要有很廣大的心才敢發,發了這個心而不退悔,就是成就增上意樂了,這時候十迴向位菩薩的見地已經通達了,通達了以後就是唯識五位的通達位,就已經進入初地了。

  菩薩在明心後進入初地前,都叫做通教或三藏教的聖人——只是別教的賢人;進入初地後才叫別教的初地聖人。

  5 十地的修證
  初地,主修法施波羅蜜多及唯識的百法明門,證得鏡像觀——現觀一切六塵萬法猶如鏡像。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根本就是自心如來藏所顯現——如鏡現像。通常大家都以為自己所看見的一切景色,一切色相都是外面的,其實我們根本沒看到外色相,因為處處作主的“我”——第七識末那識心,非形非色,並不能直接接觸色法五塵,末那識的我所見之六塵相,都是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內相分——跟外面的色相一模一樣的色塵相。六塵在自心如來藏鏡子上面顯現,並非真實不壞的常住法,乃是有生有滅的法。一切凡夫之所以執著世間的法,就是由於覺得這色、聲、香、味、觸,以及這五塵所生的法,是真實的,而沒有觀察到六塵的虛妄,不知道六塵是由藏識明鏡所現,不知道藏識才是真實法。這個鏡像觀如實的現前觀察親證領受的時候,就完成初地無生法忍的修證,就進入二地了。初地滿心,若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者,於三昧中,十方諸佛為現一切身面言說。由是佛力所加故,此菩薩佛性得以開展,能覺照十方百佛國,能至十方百佛世界面見百佛、供養百佛、聽受妙法;亦能化現一百化身菩薩,一一化菩薩各有一百化身眷屬。

  初地之前所修證是大乘人無我,是大乘般若之無生忍智,與初地所證的法無我不一樣。大乘之人無我者,即禪宗之破初參——開悟明心。能證得覺知心外別有如來藏心之本來無生、本來無滅;有念無念的覺知心之我為生滅變異、為假我,受想行識等知覺性為假合幻有,名為大乘人無我。而此人無我智,仍唯了知如來藏識之總相智與別相智,不證種智。法無我是證得如來藏後,依所證藏識加修唯識的一切種智,證知蘊、處、界諸法之無我性,諸法皆因如來藏所收集之愛業種所生,一切境界皆因如來藏與根、塵、識互為緣起而有。如是現見一​​切境界皆是自心現量,非有外法而為有情之所觸所受者,因此便能遠離對於自心藏識之執著,便能遠離意識心對自己的執著,發起初地般若道種智,這才是初地所證的法無我。故知開悟明心證得如來藏者仍非初地,仍須加學法無我智——唯識一切種智才能入初地。若十迴向位菩薩的增上慧學(一切種智)之熏習證驗不足,不能現觀一切法相皆是自心所現,不能證知自心所取一切法皆唯內相分,執有外相分能為自心所得者,雖發十無盡願,起增上意樂欲入初地,也是不能進入初地入地心的。

  二地,主修持戒波羅蜜多及一切種智。二地滿心才算是真持戒,此以前叫做學戒,不叫持戒。二地修學千法明門,在千法明門之中,去證驗這個能知能覺的心在取六塵——也就是取自心第八識如來藏所現的六塵境相。這個能取六塵的自心,就像是鏡子映現出這些外面的影像的時候,其實是要靠光影來照射,才會顯現出鏡中的影像。人之所以能夠攝取這六塵,要靠人的這個能取的心——七識心,在鏡像裡面運作,才顯現出六塵萬法。然而這七識心,其實根本就沒有在外面的六塵法中運作,都在阿賴耶識的內相分的六塵法中運作。這是二地滿心證得的猶如光影觀。這時候二地菩薩便可以隨心所欲而不犯戒,因為這時已經了解如何去改變自己的內相分了,可以自己控制內相分而使它轉變清淨了,這才是真正的持戒者。

  三地,主修忍波羅蜜多及萬法明門、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等,藉以引發六通及三昧樂意生身。三地修學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到了三地滿心的時候,證得猶如穀響觀。三地菩薩宣說妙法來利樂有情的同時在觀察自己:在利樂有情說法無量當中,這些法音的宣流,都是猶如空谷回音——猶如穀響。他修學萬法明門的目的,就是要證實這些:凡有所說,皆無實義;說來說去都是自心,所聽聞到的自己法音的宣流,只是在自心如來藏中迴響而已。

  十迴向位菩薩能“永伏性障如阿羅漢”,乃至初地菩薩可以斷盡一念無明而不俱斷,能證慧解脫而不取證。唯保留最後一分思惑不斷,以便未來世再去受生,繼續往上修學增上慧學。到了三地滿心後,由於三地菩薩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的修學滿足,這時他有能力取證無餘依涅槃,可以成為俱解脫的菩薩阿羅漢,可是他不要,他志不在此。他在初地時就發起增上意樂——發了十無盡願,由這個十無盡願所持,所以他發起受生願,繼續再去投胎;他不害怕隔陰之迷,因為他知道未來世就算忘了這世的修證,只要能再接觸佛法繼續修行,終究還會再悟,還會再修回來。為什麼阿羅漢、辟支佛都不敢,他敢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私的原因,一個是無我無私的原因。自私的原因是:如果入了涅槃,就不可能成佛;因為他要的是成佛,而不是二乘的小果。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大悲心的驅策,因為他看見這麼多眾生都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假善知識所誤導了,好可憐!如果入了涅槃,不再來受生度他們,他們將來不曉得要怎樣流轉,一不小心又墮入三惡道去了,好可憐呀!因為這個悲心,所以他就留惑潤生起受生願重新去入胎。所以三地滿心的菩薩可以修證滅盡定卻不要,因為進入滅盡定中無知無受無想,什麼都沒有,在那裡只是虛耗光陰而已,不如來做一些對眾生有利的事。

  四地,主修精進波羅蜜多及億法明門。唯識的增上慧學,地地都要學,不斷地深細,一直到等覺菩薩為止。四地的增上慧學的熏習主要是重新依相見道位去觀行:現觀聲聞法中的四聖諦。四聖諦有十六心的觀行,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種方式觀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場,從無生法忍來觀這四聖諦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諦十六心。四地,可以隨意化現到十方世界度化眾生(四禪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學具足者,則不能發起意生身)。可是他觀察:我的真實的本心在這裡,我化現這些化身到處去說法利樂有情,其實都是猶如水中月一樣——千江有水千江月。他的每一個化身都像是一個水中月,都不是真正的我。猶如水月觀的現觀就是這樣完成了,就成四地滿心了。

  五地,主修禪定波羅蜜多及一切種智。五地依道種智對十二因緣作粗相觀後,便能生起變化所成的境界正受。五地現觀一切諸法——包括自己莊嚴的意生身及化身、輪寶等——都是猶如幻化、好像是有,其實不是真實有,似有非有,都是自心如來藏變化所成,成就變化所成觀,而轉進六地。

  六地,主修般若波羅蜜多——依道種智進一步現觀十二因緣及意生身化身等,皆自心真如變化所現,成就細相觀。由於這個境界正受,六地菩薩便在很自然的情況下取證滅盡定——不是刻意去取證滅盡定,成俱解脫大乘無學。

  七地,主修方便波羅蜜多及一切種智。七地修得許多的方便善巧,能念念入滅盡定。阿羅漢入滅盡定時還要盤腿,坐下來,然後從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樣次第轉進而經過四空定,最後入滅盡定。七地滿心的菩薩不然,剛剛一坐下,想要入滅盡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滅盡定的等至位中。因為七地寂靜觀的成就,所以很容易會取無餘涅槃,這個時候,佛會傳給他一個三昧,叫做“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這個三昧超過七地菩薩從無量劫以來修學所有三昧的總和。七地滿心的菩薩修這個三昧就不會入無餘涅槃。

  八地,主修願波羅蜜多及一切種智,成就如幻三昧觀。由於七地方便波羅蜜多的完成,所以八地菩薩於相於土都能變化自在。七地菩薩若想現相現土時,還要起作意之後去觀行;他不必作觀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隨念化現。由於這個緣故,使八地菩薩產生了一種極廣大的願心,所以在八地中就是專修願波羅密多。這個願波羅蜜多修學成就,配合如幻三昧觀,證得如實覺知諸法相意生身,便成八地滿心。

  九地,主修力波羅蜜多及一切種智。九地成就四無礙辯——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法無礙,亦名總持無礙、陀羅尼無礙;此謂於一法中能總持一切法,於一一法中皆能總持聲聞法、緣覺法、大乘通教法、大乘別教法。義無礙是對總持裡面所有的意義內容如實的證解了知。詞無礙謂於總持法之一切義,能藉種種言音開顯實義,展轉解釋,於表義名言無所障礙,乃至揚眉謦咳屈伸俯仰,悉皆能令眾生解意。樂說無礙,謂辯才自在。九地滿心位證得種類生無行作意生身。

  十地,主修一切種智——智波羅蜜多。十地把九地之前所修的一切福德、一切的功德來作迴向,迴向的結果,就在色究竟天宮完成了一個大寶蓮花王寶殿。十地坐上寶殿裡的寶座而放光照耀十方佛世界時,十方諸佛就發動十方世界所有的十地菩薩,帶著他們各自的九地以下菩薩眷屬,來到這個寶殿裡,然後十方諸佛同時伸手放光遙灌十地菩薩以及諸菩薩之頂,十地菩薩便因此而成就受職位的功德,成為法王子——受職菩薩。十地滿心時能夠為一切眾生說法如云如雨,永無窮盡,普益十方佛子,所以十地菩薩又名法雲地。

  6 等覺菩薩的修證

  等覺菩薩應修一切種智,圓滿等覺地的無生法忍,進斷極微細俱生煩惱障,於百劫中廣施內財外財,修集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隨形好所須的福德。在這一百劫當中,主要是在修集福德、在與眾生廣結善法因緣,一直在物質世間中,實踐無我法——對自己的五蘊完全沒有任何執著,使得我執的微細習氣能夠斷除淨盡。這等覺如來的修行法門,不是一般能修的;怎麼說呢?譬如某甲來跟等覺菩薩說:“我要熬一個藥,我的藥需要一顆眼睛,把你的眼睛送一顆給我吧!”等覺菩薩就得要當場挖給他,不可以遲疑。等覺菩薩的修行法門就是百劫修相好,無一時非捨命時,無一處非捨命處。

  佛經中曾說過:有的出家弟子禀佛說:“世尊!您要入滅了,那我們怎麼辦?沒有人供養,以後修道怎麼辦?”佛說:“你別愁,我這三十二種大人相,隨便一相的福德,就夠你們吃喝不盡了。”為什麼?因為他的每一種相好莊嚴,都是百劫修來的;每一種相好莊嚴,都是以內財外財來修集無量的福德才能完成,所以隨便一相的福德拿出來,就夠他後代的遺法弟子享用不盡了。

  7 妙覺如來的修證

  等覺菩薩在百劫於一切所知境中,斷除所知障中極微細執著愚癡,及修集福德滿足已,成最後身菩薩,住兜率天觀察世間時節因緣;眾生法緣若熟時,即降神母胎,人間受生,隱其威德神力,現如凡夫,方便善巧示現出家修行,終於菩提樹下明心,大圓鏡智及上品妙觀察智平等性智現前,確定必將成佛;復於夜後分,曙光將顯,明星出時,睹見明星而見佛性,成所作智現前,圓成佛道。人間舍壽後,報身常住色究竟天利樂十方地上菩薩,以諸化身利樂有請,永無盡期,成就究竟佛道,是名大慈大悲大雄大力無上正等正覺——十號具足之人天導師

學佛需知:修法不修心,不對治煩惱習氣,沒有功德!



【我們不需要問誰,問問自己的內心即知:貪嗔癡煩惱有沒有逐漸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日益增上?這其中已經含攝了一切。不管我們平常所行持的善法是身做禮拜還是口中念誦不同的咒語和經文,或者打坐調伏自己的內心,所做的一切能否稱之為妙法,就看是否對治了自己的煩惱和習氣。】

  我們講到修法要抓住一切法之核心,那究竟什麼才是核心呢?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教的宗旨是調伏自己的內心,華智仁波切在《屠夫真言》中也說:“心乃諸法源,調心佛善說。”也是告訴我們心是一切法的根源,調伏自己的內心乃一切諸佛菩薩的善說。我們作為後一代弟子應該依教奉行,在行持善法期間要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要從內心當中調伏為妙。

  為什麼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和歷代傳承祖師把調心作為佛法的根本呢?我們反觀三門,身、口、意何者為主?細緻觀待,身體只是由皮膚、毛髮、肌肉、骨骼、血液、五臟六腑等組成的皮殼,若無意識支配,則與屍體無異;語言不僅需要喉舌等發音器官的輔助,更需要意識,若無意識,屍體如何開口?而意識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乃能覺知明了的種種分別妄念,是支配身語行善造惡的根源,故心念乃一切苦樂、善惡之主宰。心念如君,身語如臣,故頌曰:“心善身語善,心惡身語惡。”在修行過程中,時時以正念護持自心極其重要。

  當今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解脫,這個目標並不在遙遠的地方,就在調伏內心之上。如《屠夫真言》雲:“自心調順即涅槃。”內心是否調伏,今生能否成辦解脫,我們不需要問誰,問問自己的內心即知:貪嗔癡煩惱有沒有逐漸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是否日益增上?這其中已經含攝了一切。不管我們平常所行持的善法是身做禮拜還是口中念誦不同的咒語和經文,或者打坐調伏自己的內心,所做的一切能否稱之為妙法,就看是否對治了自己的煩惱和習氣。《功德藏》之中曰:“只順善惡意差別,不順善惡相大小。”也就是說,不管當前我們所行持的善法有多少,若沒有調伏自己的內心,只能說沒有功德。如果以上所從事的善法並不是很多,但是貪嗔癡煩惱明顯減少,信心和慈悲心明顯增長,那就說明你已經在行持正法,並且獲得功德了。

  所以,一切法的核心就是調伏自己的內心。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淨空法師:遇到什麼障礙,把心集中一處問題就解決了

淨空法師:遇到什麼障礙,把心集中一處問題就解決了
淨空法師《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338集2013年6月20日講於斯里蘭卡彌陀精舍
遇到什麼障礙、困難和問題,把心集中在一處問題就解決了

  大小乘裡頭佛都常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遇到什麼障礙、困難和問題,只要你把心集中在一處,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呢?真相大白。心亂了看不到真相;心清淨了、定了,真相就現前了。真相是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真相真相明白之後,你在一生當中,生活裡面、工作裡面,一樣跟大家穿衣吃飯、工作應酬,你跟別人不一樣。別人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是什麼?佛的境界。佛的境界跟凡夫的境界不是兩個境界,一個境界,用心不一樣。凡夫用的妄心,境是虛妄的,那個心也是虛妄的,他不是真心。真心能現,能生能現,這個物質現象,真心能生能現;妄心呢,妄心能把它改變。真心所現的就是實報莊嚴土,那是真心所生所現的,加上阿賴耶在裡頭,就起變化了,把實報土變成四聖法界,把實報土變成六道輪迴,變質了。所以經上講得好,我們過去看到的時候不能完全體會,“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我們今天的境界是“心現識變”,脫離阿賴耶識,那就是只有“心現”,沒有“識變”,那就是實報土,所以叫一真法界。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之後,我們才真正懂得惠能大師所說的智慧、德相現前,與學經教,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真沒關係。

沒有一個人不以為第六代祖是神秀
  能大師怎麼會認識的?他的根很利,上上根,一听就懂了。偶爾,這《壇經》上記得清楚,這個緣由,他賣柴賣到一個客棧,客棧就是小旅館,柴賣掉了,拿著錢出去,偶爾聽到有一個人在房間裡頭念經,他就停下來聽聽,念的《金剛經》,他又不知道是什麼經,他反正聽,聽得很有味道。那個人念完之後,他就進去敲門,敲門問他,你剛才念的是什麼。那是個老居士,他說我念的是《金剛經》。他說好,你念得很好。他就把聽的意思講給他聽,這個老居士大吃一驚,他怎麼這麼了解,就斷定他的根性太利了。一問他,他是個樵夫,24歲,家裡很貧窮,每一天靠勞力生活,早晨上山砍柴,挑到城裡來賣,賣掉的時候買一點米、買一點菜回家養老母親, 24歲,父親很早就過世了。他發現這個人是人才,當機立斷就勸他到黃梅去親近五祖,把他介紹給五祖。那家裡怎麼辦呢?家裡他來養,養他的家;給他十兩銀子,十兩銀子可以開個小店了,那很多了。他賣柴火,一擔柴幾個銅板,銀子恐怕手都沒有摸過,十兩銀子對他可不得了,給他做安家費;找了幾個學佛的朋友照顧他的老母親,你安心,你去學,你的家,我們負責替你照管,這個緣多殊勝!碰到這麼個好人,影響六祖一生,這個緣影響他一生。

  到黃梅,在黃梅八個月,實際上跟五祖只見過三次面,時間都不長。第一次去拜見,五祖問他從哪裡來的,從南方來的,南方是沒有文化的地區,這大家都笑他,問他來幹什麼,他說我要來作佛,大概五祖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一個人,他 ​​要來作佛的,這個就不簡單。問了幾句話之後,打發他到這個碓房,碓房裡面舂米、破柴,還是乾他的老本行,等於是做義工,把他放在那裡。黃梅這個道場有講堂,他沒有進去過;有禪堂,他也沒進去過。他在那里八個月修行修什麼?舂米、破柴就是修行。別人不知道,只有五祖跟他曉得,他們兩個心心相印。住了八個月,五祖年歲老了要傳法,叫大眾這些學生,每一個人作一首偈來拿給我看,真的明心見性了,衣缽就傳給他,他就是第六代祖。這個話傳下去之後,每一個人都認為第六代祖是神秀,沒有人作偈子,三天都沒有回應。神秀著急,知道大家不作偈子是因為他。他跟老和尚二、三十年了,是老和尚的得意門生,老和尚每一天應酬人多,大概多數的人不是重要的,都由神秀接見就可以了,有什麼問題向他請教,他就解決了,真正重要的老和尚接見,所以沒有一個人不以為第六代祖是神秀他逼得沒有辦法才寫一首偈,寫出來之後沒有把握,想送又不敢送,最後貼在牆壁上好了,讓大家看,如果老和尚看,不錯,我就承認是我寫的;如果老和尚說這不行,就算了,就不吭氣了 ​​。這就是沒有見性,見性哪有這種疑惑!自己沒把握,寫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常拂拭,勿使惹塵埃”,這首偈子貼出去了,第二天人看到了,大家都讚嘆,都在欣賞,老和尚看了一看,不錯,沒有說怎麼樣,大眾依照這個偈子修行有好處。

  傳到柴房,惠能聽到了,他一聽沒見性,就找這個同僚帶他到偈子那邊去,他說我要去拜拜,他聽到了人念這個偈子,我要去拜一拜,種種善根。把他帶去之後,拜了之後,他說我也有一首偈子,旁邊人都嚇呆了:他怎麼能作偈?所以他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下下根人說不定也有上上智慧。那人聽他講得有道理,好吧,你的偈子念給我聽,念的時候他就把它寫下來,把神秀的蓋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個偈子一貼上去,整個寺廟轟動了,老和尚來了一看,跟大家說,沒有見性,不要奇怪,拿起草鞋擦掉了,大家就平了,老和尚怕人害他。接著這個同一天,巡寮,巡寮就是整個寺廟到處去看一遍。那個巡寮實際上就是去看惠能,到碓房裡面去問他,他在舂米,問他米舂熟了沒有?這是禪機,旁邊人聽了不懂,那問的人就是說:你有功夫是不是成熟了,也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有沒有成熟了?他說我早已熟了,就是欠篩,還沒有篩。“篩”是什麼,求證,讓老和尚給他證明。說這些話人聽不懂,老和尚聽了之後,用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走了,這就是告訴他,今天晚上三更到方丈室來。沒人懂,他懂。所以巡寮是第二次見面。第三次見面就是當天晚上,在方丈室,老和尚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說出這五句話,“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老和尚後頭不講了,行了,衣缽就給他;船預備好了,送他上船,趕緊離開。說我到哪裡去?你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為什麼,怕人陷害他,這嫉妒障礙多厲害!老和尚送他走了之後回去睡大覺,三天沒有開房門,三天他走遠了,追不上。走遠了,才開門跟大家見面。大家來問好,老和尚說衣缽已經不在我手上了,大家才曉得惠能找不到了、不見了,老和尚說衣缽沒有了,就知道了。分頭去找,真的給惠明找到了。


惠明跟五祖沒成就而跟惠能成就的原因是恭敬心
  惠明沒有出家之前是將軍,四品將軍,這是有武功的人,找到了。他一看到追上來了,沒辦法,把衣缽擺在路旁邊,就給你吧,人趕快躲起來。惠明這個時候看到衣缽在 ​​,去提,提不動,他馬上就覺悟了,提不動肯定護法神保護他。所以念頭立刻就轉了,轉過來了,叫著“行者”,大家稱惠能為“行者”。說“行者、行者,我是來求法的,我不為衣缽”,這就出來了,出來給他說法,果然他開悟了,惠明是第一個得度的。你看在五祖會下那麼長的時間,天天聞法不開悟,為什麼在惠能會下開悟呢?那是真誠心、恭敬心,不是別的印祖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一個將軍連衣缽那個東西,居然提不動,這就曉得那不是凡人,衣缽應該是他的,五祖沒有看錯人,真誠、恭敬心升起來了,求法的心升起來了,這幾句話當中他就開悟了開悟之後,路上碰到追的人,告訴他,這一條路不要追了,沒有,我都看過了,讓能大師平平安安的躲過了這些尋找他的人。

無論幹什麼都能成佛,不是一定要讀經、一定要拜佛
  最後他到獵人隊去當伙夫,獵人燒飯,做廚房,獵人吃肉,他吃肉邊菜,十五年,這個十五年他的功夫不斷向上提升。所以我們曉得,在黃梅舂米、破柴,那就是他在那裡修禪;獵人隊十五年他也是在參禪,大修行人,這個就是賢首國師《妄盡還源觀》裡頭“四德”的第一條,“隨緣妙用”。無論幹什麼都能成佛,不一定是一定要讀經、一定要拜佛,不是的,在所有境界裡面你看破了、你放下了,就成就了一切境界他知道心是一切法,法是一切心,心、法是一不是二,執著、分別、起心動念沒有了,他練這個東西。無論在生活上、工作上、待人接物上,學什麼呢?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修的這個所以一切沒有學過的東西,你問他,沒有一樣不知道。

  前面我們讀過,“觀一法即一切法”,“一法”是心,“一切法”是境界,境界是假的。從哪裡來的?心現的。一即一切,這是“假觀”,在這個“假觀”裡面得清淨心。再觀一切法即一法,一切法是萬法,一法是心,這叫“空觀”。“空觀”破見思煩惱,“假觀”破塵沙煩惱。“中觀”是“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心境一如,心境不二。心地清淨了,心境都不存在了,統統放下了,這就是大徹大悟,這就是明心見性,這個得到徹底的解決了。“中觀”破無明,證法身。

佛陀的教育是讓我們在夢中知道在做夢
  十法界是一場夢,不是真的。“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永嘉大師《證道歌》裡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那麼佛陀的教育是什麼?教育是讓我們在夢中知道在做夢,妙就妙在此地一般人做夢中他不知道在做夢,夢中他造業,妄想、分別、執著,他幹這個。真正知道在做夢了,一切隨緣,恆順眾生,你要什麼,給你。我有財富你要,統統給你;我有房子你要,我也給你,歡歡喜喜,為什麼?夢中,假的,不是真的。那給了怎麼辦?我們自己沒有了,妙啊,你把這個給了,你得的時候,比你原來的更好,你自己也沒想到,為什麼?夢嘛!你要是問什麼原因?那就是能大師所說的“本自具足”,你怎麼能丟得掉?你“本自具足”嘛,所以越舍越多。捨財得財,舍法得智慧,舍無畏者得健康長壽,這事實真相搞清楚,你心是定的。一切眾生個個是佛,大家平等的,沒有哪個比哪個多、哪個比哪個少,沒有,根本就沒有,那都是虛妄的分別、執著,實際理、體沒有這回事情。所以佛陀教育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見性,開發自性裡面的智慧寶藏,樣樣齊全。全到什麼程度?整個宇宙是你自性變現的,整個宇宙缺什麼?

淨空法師:道場是非多可否繼續做義工?



問:我們是一群在道場服務的義工,雖說道場的宗旨、目標純正,但同脩大眾素質參差不齊,人我是非、爭權奪利在所不免。我們凡夫很容易受影響,念佛、修行功夫都很難進步。請問在這個大難臨頭的時代,應該自己好好聽經、念佛,或者繼續做義工?

淨空法師答:如果實在煩惱習氣很重,我勸你先不要做義工,先聽經、念佛,到這個道場聽經、念佛,聽三年經、念三年佛再發心做義工,就不一樣了。如果你有善根,所謂善根深厚,在人我是非的道場裡面你能夠真正修忍辱波羅蜜。怎麼修?我只做我自己義工這份本分事情,別人是非人我我都不參與,我都不要理會,更不放在心上。做義工有的時候需要用思考,可以把佛號放下,我好好的來辦事;不用思考的時候,工作也可以念佛,一點妨礙都沒有,這是念佛法門的殊勝。所以這是完全由自己去做主宰,自己好好的想想,聽經、念佛是先成就自己的善根,道業善根。

最重要的,道場提倡的儒釋道這三個根,你一定要學,要學《弟子規》,要學《感應篇》,要學十善業。無論是在道場聽經、念佛的同修們,或者是在道場參加義務工作的同修,統統一樣都要紮三個根,三個根紮下去你是真佛弟子。佛經一展開“善男子,善女人”,就有你在其中。如果沒有這三個根,佛經上善男子、善女人,那裡頭沒有你,你沒有分,這一定要知道。《弟子規》,蔡老師、楊老師都講得很清楚,鐘茂森居士也講過幾遍,要多聽。如果說在家庭裡面,最好這些光盤在家庭裡面你可以放,帶著家人一起學習,你一家人都會成就。一家成就,你就影響到你的親戚朋友,你應當看有這個機緣要把它推廣,自利利他,功德無量,常常有個利他的心、有個利他的願。如果你們親戚朋友在香港有開店面的,我看很多店面裡面都有電視,你的店面的電視,你就可以放弟子規、感應篇的這些光盤。往來的人、一些顧客們,無論時間長短,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應當做。

南無阿彌陀佛 ”這六個字,我們這邊有印的,店面上都可以貼,像廣告一樣,來來往往一天多少人他會看到。看到什麼?阿彌陀佛的種子就種在他的阿賴耶識裡面去,你就度了他。這樁事情我記得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我就勸大家這樣做法。因為同學們很多都是經商的,常常在報紙、在雜誌上打廣告,你就不要多費錢,你就在你自己廣告那一欄上,加上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就加這麼幾個字,你就度很多眾生,你這個廣告就非常有價值了。只要有心,無論在家、出家你自己學佛有沒有成就,你都能幫助許多眾生種善根。


淨空法師:不受境緣影響這才叫真修




淨空法師:不受境緣影響這才叫真修


真正修行,修行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修,叫真修。不是說經念得多、咒念得多,那沒用處,充其量是口善,比罵人好,不罵人,念阿彌陀佛,好處就這麼一點點。

順境、善緣,環境一切都好,稱心如意,遇到的人都是好人,你也喜歡他,他們也尊重你,在這個緣分當中,修什麼?不起貪戀;換句話說,你所修的是清淨平等覺,這叫真功夫。

逆境,環境不好,障緣很多,幹什麼事情都麻煩,都不能稱心如意。遇到的人都是惡人,都是毀謗你、侮辱你的、陷害你的、障礙你的,遇到這個,修什麼?沒有怨恨。順境裡面不起貪戀,逆境裡頭、惡緣裡頭不起怨恨,始終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叫功夫。

也就是說,你有一天不被境界所轉,《楞嚴經》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不被境界轉,你就能轉境界,能轉境界就是如來、就是佛,我們得學這個本事。為什麼?因為境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想到這個,你對佛才佩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善緣、順境那是作美夢,惡緣、逆境是作惡夢,美夢惡夢統統都是夢,都不是真的,叫你不要染著,不要受它影響,這叫真修行。所以看破、放下。

星雲大師: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他只能樹立​​道,樹立整體,樹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樹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是什麼?如來如去,不來不去——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如來是生,如去是滅,不來不去就是不生不滅,如來如去是現象,不生不滅是本質。如來是什麼?如來就是道。

  道是修出來的嗎?道是本自具足、本來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動、獨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變,只能被認識。

  所以佛的本意是覺者,即悟道的人。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是通過修行而悟道的,正如黃檗禪師所說:“修六度萬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無始已來無次第佛”。修行是一種境界,是變化的、是無常的、是有為法、是生滅法,是永無止境的,“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來立功課?”。修行沒有出期,覺悟只在一念,“萬般神通皆小技,惟有空空是大道”。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麼?不認識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誰?道是究竟的、徹底的​​,本自圓滿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謂先修行而後悟道,實際上是一種誤導,是建立在“我執”上的“法執”。

  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為學日益”是磨磚成鏡,“為道日損”是悟後修行;磨磚成鏡是夢幻泡影,悟後修行是“守一、抱一”穿衣吃飯。

  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縛,結果是“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悟道之後修行,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鷹擊長空、魚翔潛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開悟的人心不離身,身心合一,身在哪裡心就在哪裡,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為物喜不為己悲,寵辱不驚,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觀,“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開悟前是“我在活著”,開悟後是“我看著我在活著”;開悟前是當局者迷,開悟後是旁觀者清;開悟前是為成功而拼命,開悟後是“無事以取天下”;開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現像看現象,開悟後是以整體看局部、以本質看現象;開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開悟後“我”在圓滿中存在,“以道蒞天下…抱一為天下式”。

  開悟的人是真實的活在圓滿裡的人。圓滿不是沒有缺點,圓滿不是“拍腦袋”,不是想當然,圓滿是優點與缺點、對與錯、善與惡、是與非的統一體。

  放下曾教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

  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盡量每天都懷慈悲善良心,懺悔每個今天做的錯事,錯念頭。

  老師的成就不代表個人的成就。放下自己曾經拜哪位大德為師的經歷,放下與多少位法師結了善緣的經歷,老師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覺悟啊。光環是人家的,我們藉光沾了老師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認真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勸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盡心努力。

  圓滿是真實的,圓滿是事實本身。再豪華的宮殿,也有衛生間和垃圾;再美麗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污泥能生出蓮花也是好泥土,圓滿的本身就是這樣——“不垢也不淨”。認識圓滿就是覺悟,覺悟就是實事求是,就是對事物真相的認識與把握。當一個人不再妄想,以一顆圓滿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時候,他的心是平靜的,在平靜中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佛行,就是順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開悟的人會很自信,因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謂自信,就是對自我生命的本體認識與毫無疑惑的確信。自信不是給別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證明,自信與外在無關,用禪宗六祖慧能的話就是:“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開悟的人就是點燃自己生命的人,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裡沒有黑暗,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積極的,他有無畏的勇氣面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他真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90集-把佛法落實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



摘自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90集2015年3月25日講於香港


  【科】辛五、(二二)國無女人願
  【經】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
  經文就八個字,念老的註解,
  【解】 右章攝三願。
  這“右章”是第十三章,前面跟諸位說過,會集這品經的時候,夏蓮老邀請他的師父慧明老法師,還有梅光曦居士,是三個人共同用三個月的時間會集這品經,非常小心謹慎,因為這品經是全經是精華、是全經的中心,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世尊為我們重述,所說的就是阿彌陀佛的原話,所以非常謹慎。
  “右章攝三願”,是第廿二、是第廿三、第二十四。這是第一願。
  【解】“國無婦女”,是第廿二“國無女人願”(見《吳譯》)。
  說明會集的來處,沒有改動經文。
  【解】“若有女人……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是第廿三“厭女轉男願”,又稱“女人往生願”。第二十四為“蓮花化生願”(見《吳譯》)。第廿二“國無婦女願”。《吳譯》曰:“令我國中,無有婦女”。《漢譯》願成就文中“女人往生者,則化生,皆作男子。”又曰:“其國中悉諸菩薩、阿羅漢,無有婦女。”
  這一句好!極樂世界完全都是菩薩,阿羅漢,沒有婦女。
  【解】又唐道宣律師引經云:“十方世界,有女人處,即有地獄。”今極樂無三惡道,亦無婦女,純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蓋男女之間易生情愛,便是退緣,是以極樂同居勝於娑婆。
  這是凡聖同居土裡頭才有,方便土裡就沒有了,全是阿羅漢。這一願好,阿彌陀佛把我們煩惱,最嚴重的煩惱那個根斷掉了。 
  我們這個世界自古至今,人類的繁衍靠男女,靠生育,現在地球上人口這麼多人,想想抗戰時候六十年前,或者再往前推十年,七十年前抗戰期間,中國多少人?四萬萬五千萬(4.5億)人,我們在學校唸書唱歌,只有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現在多少?翻一倍都不止了,好像兩倍了,三四一十二,十二億,不止十二億,我聽說差不多有十四億人,加了兩倍,人口爆炸了,地球上資源有限,這樣耗費下去,地球的資源會耗費乾淨了,人怎么生存?所以,人口的問題,資源的問題,糧食的問題,都爆發了。
  極樂世界呢?極樂世界人口的增加不靠生育,它沒有女人,它是怎麼增加的?是移民增加的。十方諸佛剎土的人移民到極樂世界,每天增加多少?數不清,不可思議!每天增加,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時時刻刻十方世界都有很多很多念佛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他用化身接引。他發的願,每一個往生的人,彌陀都要化一尊化身去接引他。阿彌陀佛化無量無邊身,接引一切新往生的人,從來沒有間斷,分分秒秒,化無量無邊身接引。真身?真身在講堂裡頭如如沒動,給大家講經說法,這是阿彌陀佛說的真相、實相,每一個往生的人。所以我們聽了之後,怎麼能不去?
  每一個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講堂裡面就有你的座位,蓮花上有名字,座位上也有名字,你進入講堂,就在這個時候,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差不多;連身相都一樣,阿彌陀佛化無量無邊身,每一個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一樣,也化無量無邊身,去幹什麼?佛是接引眾生;每一個往生的人化無量無邊身,是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十方諸佛剎土裡面去供養佛、拜佛、去聞法,真身(本身)在講堂也沒動,這多殊勝!我們今天見一尊佛好難,見一個善知識都不容易;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去見十方一切如來是太容易了,你隨時都可以見到。供養,修福;聽經,修慧,福慧雙修,沒有絲毫障礙,這個地方要不要去?
  想到我們在此地學佛多難!現在善知識真的一個一個凋零了,後面沒有繼起的人才,怎麼辦?到極樂世界去!那個地方,我們相信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第一道場,無比殊勝!到這個道場去,你真的才叫滿願了,你可以同時福慧雙修,而且念念都是圓滿,不是修小福報、不是修小智慧,所以到極樂世界“必成正覺”(第十二願)。“必成正覺”必定成佛,這能不去嗎?要去怎麼樣?放下。什麼都得放下,不放下不行,放下就是。
  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淨土,我們在這裡看到了、聽到了,就應該毫無懷疑,一心願生淨土。生淨土圓滿福德、智慧,不為自己,為誰?為普度十方三世一切苦難眾生,為這個,不為別的。
  我們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跟釋迦牟尼佛同心同德,要真幹,沒有懷疑、沒有憂慮,全心全意去做,一定成功,為什麼?我們跟佛有感應,佛會幫助我們,佛給我們安排的道路,不要為自己著想(這早年章嘉大師教我的),一定聽佛安排,自自然然,就是聽佛安排無量境緣是善還是惡,統統都是提升我們的境界,提升自己、提升福慧。逆境,沒有怨恨;順境、善緣,沒有留戀。在這個里面斷“貪、嗔、痴、慢、疑”,從境界上斷!順境斷貪心、斷傲慢;逆境裡頭斷嗔恚、斷愚癡。
  境界上斷是真斷,就是把佛法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那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生活能過得去就快樂;衣穿得暖就行了;食吃得飽就可以了,沒有好壞之分;居住,有個小房屋可以遮蔽風雨,多快樂、多自在每天的充實是福慧增長,煩惱、業障自然化解了、沒有了,這多快樂、多自在!有緣,全心全力幫助苦難眾生。我們去引導他,是用教學引導,是用倫理、用道德、用因果、用古聖先賢的教誨去引導,引導自己也引導別人。
  道宣律師引經,引的是哪一部經念老沒有給我們指出,但是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十方世界有女人處,即有地獄” 男女關係——地獄的業因,非常複雜,不小心就墮落了極樂世界好,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極樂世界也沒有婦女,婦女往生都轉成男身。我們這個世間男的變成女的,女的變成男的,太多了!附體,外國催眠的都給我們證明了:某人,他 ​​前世是女人,這一生是男人;某人前世是男人,這一生是女人。
  緣不一樣、念頭不一樣。為什麼他會換身體?那就是情愛。男的愛女人,“愛女人”這個念頭就變成女人,來生變成女人;女人愛男人,她就會變成男人。不是生生世世做女人、生生世世做男人,不是!都是你臨終的那一念。所以情執主宰你是得男身、還是得女身極樂世界好,沒有情執,它也不是胎生、它不生不滅,統統是外頭移民去的,極樂世界的本土沒有生育,平等世界。所以這是極樂世界比我們娑婆世界,跟娑婆世界相似、差不多的也不少,在虛空法界也很多,這是退緣。
  “是以極樂同居勝於娑婆”,就憑這一點就超勝太多了。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十三願:
  【科】辛六、(二三)厭女轉男願。
  這是假設也是事實。
  【經】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
  其實往生到極樂世界全是男身我們都知道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化身,女人坐上蓮花了,她自然就變了,她自然變成男身。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那個身相跟阿彌陀佛一個模子鑄下來的,平等!這是什麼?這是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不平等,身相不平等會引起煩惱,相貌好的驕慢、驕 ​​傲;相貌差的有自卑感,這就是煩惱!這種情形古今中外到處都是的,不但我們這個地球,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也統統都有,都有這種煩惱,這不是個好事情!所以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人的相貌完全相同。體質也完全相同,身體不是血肉之軀,身體紫磨真金色身,相好統統具足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也具足了八萬四千“隨行好”,每一個好都放光明,放八萬四千光明,光明當中有一切諸法如來、菩薩在那個地方講經、教學,也就是說十方世界統統應現其中,你都看見了。
  一個身就是宇宙,比我們概念當中大得多。我們講的宇宙是非常有限的時空;極樂世界是沒有限量的我們這個地方是法相土、法相身,阿賴耶的境界相(物質現象)、阿賴耶的轉相(起心動念)、阿賴耶的業相(我們講的自然現象);極樂世界沒有,到那邊轉識成智花開見佛就轉識成智了,所以他得的相貌是平等的,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不是沒有這個,有!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它平等了。意念平等了,統統都是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念。“阿彌陀佛”就是自性,是自性的德號,不可思議!神通、智慧、道力、相好(就那是我們講的福報),統統都跟阿彌陀佛平等,阿彌陀佛有的,往生的人全有,沒有一樣欠缺,我們還留戀這個世界幹什麼?這個世界是假的,留戀是妄想,一場空,你什麼都帶不去,為什麼不放下萬緣?
  佛教好!教我們徹底放下、無煩惱,無煩惱就開智慧。為什麼沒有智慧?你沒放下海賢老和尚一生沒念過書、一生不認識一個字,他有智慧,他什麼都知道,智慧從哪裡來的?放下來的。放下,自性本有的智慧就現前了,不是從外來的,這個我們要相信。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為我們講了這麼多的經論,你看看《大藏經》。《大藏經》,古時候交通非常不方便,路程這麼遠,都是用騾馬馱的經,背到中國來。所以中國的高僧大德、印度的大德都在經典精挑細選,把我們所需要的都帶來了;還有很多很多帶不了的,現在都失傳了,沒有了。所以我們《大藏經》不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講的全部,局部他講了多少,這個智慧從哪來的?他從哪裡學來的?沒有老師。沒有老師怎麼會講這麼多?見性了,明心見性老師是從自性流出來的,學生也從自性流出來的,所流出來的對一對完全一樣,一絲毫差別都沒有,為什麼?自性是同一個。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我們對於經教才不懷疑,才真正能接受;能接受將來自己能開悟,“讀書千遍,其意自見”,你能把這本《無量壽科注》念上一千遍,你就開悟,為什麼?一千遍認真去唸,念的時候沒有妄想沒有雜念,用清淨心、平等心去唸,一千遍念下來,清淨心得到了,平等心得到了,就開悟了,你的智慧、福德就跟佛平等了,是真的不是假的。
  大乘八個宗派,在中國小乘兩個宗派,祖師大德隨順眾生的根性,根性不一樣所以用的法門不相同,目的是一個,什麼目的?開悟都是引導你開悟,開悟,你自性般若智慧現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才真正有能力度眾生,根熟眾生,這是最可貴的。
  什麼叫根熟相信淨土就是根熟海賢老和尚一個字不認識,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次講演,他是根熟了的,他的師父看出來了,這是根熟眾生。根熟眾生只要有緣,他因具足了,只要有緣他就會結果。緣是什麼?給他一個緣,最殊勝的緣——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很乖,一句彌陀念了九十二年,真成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成佛了。
  你看“因、緣、果”,大善根、大福報才遇到真的好老師老師識貨,老師認識人,一看這個人根性好,他會成就,要幫助他,一句佛號攝心,把妄想念掉了,把雜念念掉了,把過去煩惱念掉了,把現在造的業念掉了,全念掉了,心裡什麼也沒有了,只剩下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智慧現前了,阿彌陀佛的道行現前了,阿彌陀佛度眾生的方法也現前了,他跟阿彌陀佛不二。所以我勸人老和尚光盤一天念三遍,重要,你要老實念,把你的煩惱習氣念掉,你就跟老和尚一樣開悟了,還帶著煩惱習氣,不行!哪一天你才能開悟?
  我們看第二十三願,看經文。經文也就兩句話,我們重新念一遍。
  【經】 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解】第廿三“厭女轉男願”。善導大師於《觀念法門》釋此願雲:“乃由彌陀本願力故,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投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
  這善導大師所說的都在夏老晚年最後所編的靜修捷要裡頭,《靜修捷要》這個小冊子,黃念老在晚年,也是最後把它細講一遍,叫《報恩談》,《靜修捷要報恩談》,現在我們把它整出文字,也做成有聲書,就是依照這個文字念一遍,這個光盤跟這本書都出來了,我們要大量的翻印,對淨宗同學有非常大的幫助,最簡單,最扼要的修行方法,都保證你一生往生淨土。
  我看“觀念法門”裡面的解釋:“乃由彌陀本願力故,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投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
  阿彌陀佛接引的時候垂手,把你提起來放在蓮花上,這個時候你已經轉成男身了。什麼時候轉的?坐上蓮花就是男身,還沒有上蓮花是女身,上了蓮花就是男身了這是經文,我們要相信。
  【解】又“一切女人,若不因彌陀名號力者,千劫萬劫,恒河沙等劫,終不可得轉女身。”
  女身轉男身靠自力不容易,什麼原因?習氣。
六道眾生沒有別的,一般人所說的命運,命運就是習氣,習氣就是命運,原因是堅固的執著,叫情執。堅固的執著,不肯放下,念念不忘,學佛了知道這是假的,還是放不下,什麼原因?情執、習氣太深了,不容易。
  【解】如釋迦因地,行菩薩道,積一大阿僧祇劫勤修,漸離女身。
  這多不容易!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這就證明阿賴耶里面的業習種子,那個力量多麼的強大,你很想轉,就是轉不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是真實修行功夫。在這個男女場合當中,無論是什麼場合,要能把這個情看淡,越淡越好,對自己往生有把握,最難斷的是情執正修行的人,就是用這一句佛號,念頭才起來,第一念,第二念阿彌陀佛,這就斷了。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起貪心,阿彌陀佛;起嗔恚心,阿彌陀佛;起愚癡心,阿彌陀佛。他這一起心,不管這個心是善還是惡,統統用一句阿彌陀佛取而代之,不可以有第二個念頭,就是一句佛號,你就決定成佛。這是真佛弟子,彌陀弟子
  我們常常想到我是彌陀弟子,那就什麼都不能放在心上,彌陀弟子心裡只放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比什麼都重要,千萬要記住,修行就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這叫真修根塵相離的時候那修什麼?是在根塵相接處的時候,真修行,真放下了,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然後你就曉得,真放下難。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真放下,太難太難了。
  淨宗法門方便,心中有阿彌陀佛,其他放下,還有一個,這就好辦多了差太遠了,那我們到什麼時候,到了極樂世界,再把阿彌陀佛放下,圓滿的消歸自性。我們現在講回歸自性,自性裡頭一法不立,連阿彌陀佛也沒有,才是圓滿的真正的阿彌陀佛。無量覺,回歸到無 ​​量覺,沒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心裡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學海賢老和尚不拐彎兒,我們就能成就,一生就能證得圓滿。這一段我們念下去就可以了。
  【解】今以聞佛名號,“得清淨信”(清淨者,離惡行之過失,無煩惱之垢染。無垢無疑之信心,名清淨信。)由於淨信發菩提心,厭離女身,願生極樂。信深願切,必起念佛之勝行。蒙佛本願加威,於命終時,即轉女成男,往生極樂。是為“厭女轉男願”。
  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